?

課間“靜悄悄” 現象的成因及破解路徑初探

2023-03-23 12:19□鄒
中小學校長 2023年12期
關鍵詞:課間教室空間

□鄒 勇

打球、 丟沙包、 跳繩……曾經, 課間十分鐘是學校里富有生氣的景象。 近日, 有媒體報道,部分中小學 “課間十分鐘靜悄悄”, 課間學生除喝水、 上廁所外, 不能走出教室活動, 甚至不能隨意離開座位, 引發社會熱議和家長關注。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回應稱, 將堅決糾正以 “確保學生安全” 為由而簡單限制學生必要的課間休息和活動的做法。 新華社也發文呼吁 “把課間十分鐘還給孩子”。 幾天內, 關于課間十分鐘的話題沖上了熱搜。 我們不禁要問: 短短的課間十分鐘到底怎么了?

一、 課間“靜悄悄” 現象的種種表現

今年11 月1 日, 新華每日電訊報道, 記者近期在一些地方調查發現, 部分中小學生課間十分鐘被約束, 除喝水和上廁所外, 不能走出教室活動, 甚至不能隨意離開座位[1]。 報道稱, 長春市多所小學的學生家長反映, 學校要求孩子小課間不能去操場玩耍, 只能上廁所或在走廊內安靜地活動。 ??谑卸嗨W安排值日老師在每層樓巡查, 嚴禁學生在走廊追逐玩耍。 有的學校還抽選少先隊員組建值日團隊, 對各班學生課間的行為進行計分考核, 一旦發現追逐打鬧現象,就給班級扣分, 考核與文明班級評選直接掛鉤。

央視評論員王石川在 《課間十分鐘, “木頭人” 式管理該休矣》 評論中也提到: 課間十分鐘,孩子被 “禁錮” 在教室里, 不準上下樓, 更不準嬉鬧玩耍。 也有老師表示, 課間十分鐘變成了 “課間圈養”。[2]

山西一位老師在社交平臺上吐槽 “課間圈養” 現象越發嚴重: 七成學生課間不出教室, 即使是20分鐘的大課間, 校園里也空空蕩蕩。 但是學生表示也很無奈, “課間時間10 分鐘, 拖堂2 分鐘, 提前上課2 分鐘, 上廁所不跑都來不及”。[3]

光明日報報道, 有的學校則在“課間圈養” 的基礎上 “層層加碼”: 如發明了 “小預備” 制度,即在正式上課鈴響前三分鐘響一遍預備鈴, 學生須立即回座朗讀古詩或課前準備, 這樣, “又多學了三分鐘”; 甚至, 有的學校為了方便管理, 連25 分鐘的大課間也不讓學生自主活動, 只是組織學生集體做操, 之后就要求其回教室, 還拆掉了校園里的單杠、 雙杠等運動器械。[4]

綜合各地媒體報道, 結合調查走訪所在區部分學校課間情況, 筆者發現, 課間 “靜悄悄” 主要表現為部分學校限制學生離開座位、 走出教室或教學樓; 禁止學生在樓梯、 走廊內奔跑、 追逐打鬧、 喧嘩; 教師拖堂或提前上課, 導致學生沒有時間去廁所;學生沒有可選擇的小范圍活動的空間和設施設備; 課間設置專門的巡查人員且管理嚴格, 甚至規定了課間活動的范圍、 種類、 聲音大小等。

二、 課間“靜悄悄” 現象的成因分析

課間十分鐘俗稱 “小課間”,是中小學生調節學習狀態、 緩解疲勞和相互交流的時段, 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此重要, 部分中小學校緣何會過度約束學生, 甚至惹來 “圈養” 學生的熱議呢? 通過筆者調查, 不少學??赡艽嬖谝韵骂檻]。

(一) 安全隱患大

走訪發現, 怕孩子出問題、 怕被追責是多數學校管理者的共同心理。 所以, 就采取了 “省時又保險” 的辦法, 以 “為你好” “安全最重要” 等為名, 想方設法讓中小學生特別是小學生靜下來。 而這種 “以安全之名” 的過度保護, 一些家長并不認同, 他們認為, 課間“靜悄悄” 的原因就是學校懶政、不愿意擔責。 但公開資料顯示,這些學校的擔憂并非毫無根據。據報道, 某地法院近年來審理的29 起校園人身傷害類案件中,91%發生在課間或放學期間, 86%發生在操場和教室。 從判決結果看, 學校被判承擔30%以上責任的占比50%, 原因是 “學校教育、管理不到位, 安全隱患未排除和未能及時救助”。 還有個別的家長對孩子過于溺愛, 有一點小閃失, 就要學校和老師擔責任, 甚至鬧得滿校風雨。 如果不幸發生意外, 老師、 學校就很可能遭到家長的投訴甚至 “吃官司” ……種種安全顧慮成為 “課間圈養”最主要的原因, 各種追責、 問責增加了校方的壓力, 迫使學校采取保守的措施。

(二) 活動空間小

由于建筑設計等問題, 有些學校的校園空間確實不足。 對于一些滿負荷甚至超負荷運轉的學校來說, 校園空間更顯逼仄, 讓學生課間走出教室確實有難度。 場地有限、 人員密集, 學生如果都走出教室玩耍, 更容易出現磕碰等意外情況。 筆者所在縣區的某些城區學校, 有70 多個教學班, 在校生有3000 多人。 一幢教學樓就有近千名學生, 一條走廊至少有5 個班級, 加起來有200 多名學生。 走廊并不寬敞, 課間如果在其中來來回回, 很容易發生擦碰。 有的班級離操場很遠或所在樓層較高, 上下樓就要花費一半的課間時間, 孩子們可能剛到操場就得回教室。 遲到的孩子坐在座位上氣喘吁吁, 光是調整就要很久, 難以靜心準備下一堂課。 還有的城區學校操場規模小、孩子多, 常常跑動不開。 學??臻g小、 場地有限的客觀存在, 也是出現課間限制的重要原因。

(三) 活動項目少

對很多成年人來說, 課間十分鐘是一份美好的記憶。 或是聚在一起跳皮筋、 打沙包, 或是兩兩 “頂?!?、 彈玻璃球……而筆者發現,這些傳統的游戲現在的孩子基本沒玩過, 甚至沒見過。 不少孩子的課間活動項目僅限于彼此欣賞或交換圖卡、 彈筆、 互相追逐等。還有些教師認為, 課間十分鐘變得 “靜悄悄” 與現在學生比較“宅” 也有很大關系。 他們解釋說,現在不少學生住的是單元樓, 學生的戶外活動被約束。 另外, 玩網游、 刷視頻等也將孩子 “拴” 在了家里。 久而久之, 現在的孩子就變得越來越 “宅”。 具體表現就是, 孩子在家的時候喜歡“宅” 在家里, 在學校的時候就喜歡 “宅” 在教室。 課間可供學生活動的項目匱乏也成為課間“靜悄悄” 的原因之一。

三、 課間“靜悄悄” 現象的破解路徑

教育部 《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 明確要求, 不得對學生在課間及其他非教學時間的正當交流、 游戲、 出教室活動等言行自由設置不必要的約束。 在實際工作中, 要求中小學校每天統一安排30 分鐘的大課間體育活動, 每節課間應安排學生走出教室適量活動和放松。

既有呼聲又有政策, 正在生長發育的孩子需要奔跑運動, 需要陽光和新鮮空氣, “讓孩子 ‘瘋’ 一會兒又何妨”? 把學生 “封閉” 在教室里, 安全是有了, 卻培養不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因此, 筆者認為, 只要從制度、 空間、 內容等方面出妙招、 想對策, 就一定能讓課間重新 “沸騰” 起來。

(一) 完善制度,把課間“安全繩”系起來

課間十分鐘, 老師怕出事、 學校怕找事,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少一事不如沒有事, 把孩子 “禁閉”在教室里最省事。 應該說, 這種擔心是人之常情, 但做法卻是因噎廢食。 2019 年, 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的 《關于完善安全事故處理機制維護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的意見》 指出, 安全事故發生后, 學校應當立即啟動預案, 及時開展救助。 該意見還指出, 司法行政機關應當組織法律援助機構依法為符合條件的學校安全事故受傷害者提供法律援助, 指導律師事務所、公證機構等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 指導律師做好代理服務工作,引導當事人依法、 理性表達意見,合理提出訴求。 此外, 按照相關要求, 學?;蛘邔W校舉辦者應按規定投保校方責任險, 有條件的可以購買校方無過失責任險和食品安全、 校外實習、 體育運動傷害等領域的責任保險, 健全社會化的安全風險分擔機制。

在相關政策不斷完善和保險制度 “兜底” 安全保障的同時, 學校也要制定并完善學生校內安全管理制度, 細化學校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方案和流程, 常態化開展校園安全隱患排查, 指導學生開展安全有益的課間活動, 通過設置安全警示標識、 增加安全防護設施、指派專人在課間巡查等方式, 確保學生課間活動安全。 要定期開展必要的安全教育, 提升學生的風險防范意識, 告知潛在安全風險, 列舉危險地點、 危險行為方式, 教會學生如何避險、 如何應對緊急情況。 針對有家長擔心老師拖堂的問題, 學??梢越⒍ㄆ谠u教評學制度, 把 “是否壓堂” 作為重點調查項目之一, 學生們也可以通過不同渠道 “維權”。 同時, 可以通過 “致家長一封信”、 家庭教育講堂、 微信公眾號等形式及時告知家長學校課間安排情況及應注意事項, 獲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協同學校教育學生養成安全習慣。

由此可見, 學校大可不必擔心孩子在課間活動時出問題。 一是,如果安全教育見效, 防護措施到位, 孩子一般是不會出問題的。二是, 即便出了問題, 學校也不必恐慌, 依法依規處理即可。 預置安全措施、 精細化安全管理, 這樣又怎么會給自己 “惹事” 呢?

(二) 拓展空間,把學校角落用起來

從以前熱鬧的課間十分鐘到近年來安靜的課間十分鐘,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空間變更造成的。 很多學校尤其是城市學校的教學樓都建成了高樓, 教室位于高層的學生, 課間十分鐘往返操場活動就變得不太現實。 基于此, 除了在改建、 擴建以及新建學校時, 采用科學的建筑設計理念, 為學生留足教室外的活動空間外, 破解現有 “課間圈養” 難題就離不開多樣化的空間和科學化的設計。

打造微空間。 設置微活動區,學生如果來不及去操場上活動,可以在教學樓每層設置活動區域,擺放乒乓球桌, 設置走迷宮、 投壺、 跳方等趣味游戲區域, 或者預留出寬闊的空地, 讓學生在教室外也有充分的活動空間。 設置特色活動展區, 比如設置書法、手工作品、 故事會、 英雄偉人事跡、 畫作等區域, 定期更換內容,吸引學生駐足欣賞, 讓美育無聲浸潤心靈。 設置開放閱讀區, 放置綠植和座椅, 營造 “人在書中, 書在手邊” 的閱讀氛圍, 讓喜歡讀書的孩子能暢游書海。 在教室內, 也可配備玩具箱和微型圖書館等。

時間換空間。 幾十年前, 上海一位校長就主導過一場 “大小課穿插進行” 的教學改革: 部分學科設置為50 分鐘的大課, 部分學科設置為30 分鐘的小課, 大小課穿插進行, 原有的小課間則都延長為15 分鐘, 這既保證了教學任務的實施, 也讓學生愉悅地、 有節奏地學習。 這種錯落有致的課程安排, 延長了學生小課間的活動時間, 讓學生可以到更多的空間活動, 未嘗不是一種嘗試的方向。

充分利用現有校舍資源、 挖掘周邊社會資源等多種方式擴充活動場地, 解決學校開展活動場地空間受限問題, 也將是必由之路。

(三) 豐富項目,讓五彩課間動起來

“并不是每個課間都把孩子們‘趕’ 到操場上就是最合適的做法。重要的是為孩子創設出多種可能性, 供其自由自愿選擇?!?華東師范大學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終身教育首席專家、 教育學部二級教授吳遵民認為, 好的課間生活不能只有一種樣子, 而應該是多姿多彩、 鬧而不亂的。[5]

開發室內有趣活動。 開發指尖游戲, 可在寬敞走廊拐角處打造自取游戲玩具區, 放置各類魔尺、 樂高、 拼圖、 象棋、 五子棋等有趣的益智玩具, 隨手可取, 隨時可玩,益智融趣; 開發快樂 “足” 下運動, 盤活小活動場域, 開辟課間活力地帶, 開展踢毽子、 跳房子、 翻花繩等游戲, 創設處處可運動、 時時能運動、 人人愛運動的小游戲空間。 創意室內操, 根據季節和天氣變換, 可以開發室內手勢操和 “萌動一米操” 等, 雨雪陰霾天, 運動照樣不停歇。 開展 “老游戲新玩法” 研究, 老師教學生玩 “貼膏藥” “丟手絹” “投壺”等老游戲, 讓學生通過游戲放松心情, 在調整狀態的同時, 也了解了傳統文化。

打造室外精品項目。 學??梢岳米呃?、 平臺、 樓梯等場所, 打造一批課間十分鐘精品項目, 以項目建設推進學科融合、 學生思維拓展和全面發展。 比如, 丈量學校,即讓學生想辦法算出學校面積,可以從地磚算起, 也可用腳步丈量; 再如, 種植養殖項目, 學??梢越Y合自身情況, 開發 “一米菜園”, 學生可以在自己班的 “一米菜園” 為自己種的植物澆水、 松土, 還可以讓學生擔任校園植物小偵探, 或是探索根莖葉, 或是記錄植物生長規律……這些任務歷時一周至數周, 達到了課間動起來的目的。 還可以設置 “微健身” 項目, 在走廊或空間轉角處等區域設置體操墊、 跳繩、 體前屈訓練儀、 小啞鈴、 跑步機等設施設備, 讓熱愛運動的學生能隨時得到鍛煉。

吳遵民教授認為, 課間活動“有幾個基本要素必須考慮到: 一是孩子需要離開座位以活動身體,二是需要接觸自然以調節思緒,三是需要自由的同伴交往來學會交流與合作”。 學生在課間不論在什么空間進行哪些活動, 只要能夠實現上述要素, 就應該是有益有效的。[6]

歡聲笑語的課間, 是學校靚麗的風景, 也一定是家長們心頭的期盼。 多方努力、 綜合施策, 把課間十分鐘還給孩子, 讓他們走出教室, 擁抱快樂、 學會放松、 珍視友情, 也是讓教育回歸初心。

猜你喜歡
課間教室空間
“313”教室
空間是什么?
這里的教室靜悄悄
創享空間
如何締造完美教室
課間10分鐘
課間10分鐘
長時間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視
快樂課間
課間10分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