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烽火太行 抗戰風骨
——淺談民族歌劇《桃花紅杏花白》的民族化探索與實踐

2023-03-23 14:23
戲友 2023年6期
關鍵詞:楊柳青太行山杏花

宋 晨

巍峨聳立的太行山,是我國東中部的地理分界,是我國地形第二階梯的東緣,亦是黃土高原的東部界線。它東西橫向,綿延千里,峽谷毗連,氣勢如虹,戰略位置重要,歷來被視為兵家必爭之地??箲饡r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依托這里山勢險要、進退自如的特點,建立了抗日根據地,并將八路軍總部設在了太行山腹地的左權縣(原遼縣)麻田鎮。令人驚奇的是,與英雄業績、峭壁陡崖、山泉潺潺相映生輝的,是流傳于全國的著名民歌《桃花紅杏花白》。這首旋律優美、百聽不厭的民歌,既是至神至圣的愛情頌歌,也是寄情山野的畫面描繪,更是太行山蒼茫風骨的韻律體現。正因如此,曾有許多人提議,希望將這首著名的民歌延伸為大型的民族歌劇,并與太行的紅色基因相連接??上驳氖?,在2023 年的年終歲尾,這個愿望實現了,大型民族歌劇《桃花紅杏花白》在山西省城太原正式與觀眾見面了。

該劇用五幕近30 首演唱曲目,在現場交響樂伴奏下,以獨唱、對唱、二重唱及合唱等豐富多彩的歌調旋律,講述了抗戰初期楊柳青從延安返回家鄉組織鄉親共同抗日的故事。用楊柳青在延安所接受的教育、所開拓的視野、所感受到的境界、所帶回來的憂國憂民的情懷,用一曲《桃花紅杏花白》的傳統旋律,來消除宗族恩怨、凝聚愛國精神,形成同仇敵愾、共赴國難的共同意志。在這個慷慨激昂的抗戰大背景下,也讓楊柳青與潘桃花的情感和命運在抗戰烽火的烈焰中綻放。我們看到,在本劇中,音樂和歌曲的交相輝映與跌宕起伏,很好地配合烘托了故事的演進與人物塑造。比如一開場時,映入觀眾眼簾的那濃郁的地域風貌,以及連貫始終、磅礴大氣的舞臺美術呈現,都與劇情渾然一體,一看就是山西這塊土地上的景象,一看就有太行山的風情。再如一開場的那段民歌風的合唱舞蹈,以及桃花的那幾句“圪梁梁、紅丟丟”的地方特有語言,一下子就讓觀眾融進了這片神奇的土地,融入到了對太行山風物的遐想之中,融入到了抗戰的情境中。當然,也自然地融入到對楊柳青與潘桃花的愛情憧憬與對劇情延展的期待中。

與創作構思相對應的是,該劇唱詞很接地氣,有特色,有民俗色彩,有大山風味,有高原氣質。如楊柳青唱《我從延安來》:“山河破碎國有難,桃花依舊開滿山!三天路程兩天趕,千里重回太行山?!迸颂一ǔ骸佰倭毫禾伊譃檎l栽?紅丟丟桃花為誰開?心里的千言和萬語,化成了一句話,啊個呀呀呆!”楊柳青娘的唱詞:“誰說的兒大不由娘?我一口吹滅這剛點的燈”,以及潘桃花被綁時的唱詞“風里裹著刀,云里埋著雷”等,這些唱詞與旋律的完美結合,對推動劇情和刻畫人物起到了非常好的烘托作用。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運用演唱推進故事的講述和矛盾沖突的遞進方面,這部劇也有獨到之處。男主人公楊柳青的“我不唱”和女主人公潘桃花的“我不唱”銜接巧妙自然,不僅揭開了潘楊兩家因賽歌大會而產生的矛盾,也給觀眾留下了為什么不唱的隱憂與懸念。

我一邊欣賞著《桃花紅杏花白》的劇情,一邊情不自禁地思考著多年來眾多同行對中國歌劇、中國民族歌劇的定義與樣式的討論。還又因工作的關系,使我思緒飛揚地想到了京劇,想到了我們為什么有幾百種不同風格的劇種。雖然有的劇種生存艱難,但仍然能保存至今,起碼比我們當今創排的那些只演了兩場、只能演一陣子的新戲要強。我們戲曲百花園之所以百年不衰,就在于其根基牢固。這個根基就是濃郁的民族特色與地域風格,它是從語言到音樂、從生活方式到風土人情的各自的獨特性呈現。

我感覺,在對民族歌劇的探索方面,《桃花紅杏花白》同樣有自己的獨特價值。眾所周知,民族歌劇是在革命戰爭年代誕生的一種新型藝術形式,它最基礎的營養吸收,就是北方的戲曲與民間小戲。再進一步地說,民族歌劇實際上完全繼承了“以歌舞演故事”的戲曲傳統美學特征,因而從它誕生的第一天,就深受基層觀眾的歡迎。長期以來,對于中國民族歌劇的界定和主張各種各樣,有主張西洋歌劇中國化的,也有主張向戲曲靠攏用板腔體的,也有主張要改良宣敘調的等等。雖都有其道理,但我以為,中國民族歌劇應是包含了歌劇全要素的風格多樣的舞臺形式。其中民族風格的歌劇當然是中國歌劇的核心,因為它是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語言以及音樂迥異的“國情、國味”的“相貌”所決定的,絕不可能只定于一尊。這些特性還決定了中國民族歌劇之走向,會形成與歌舞劇融合發展或齊頭并進的態勢。再進一步地說,包括歌劇在內的任何的舞臺作品都是給人看的,既是娛樂生活、豐富精神需求的,也是陶冶情操、寓教于樂的。無論是民族歌劇說還是更微觀的區域歌劇說,本質上都應是中國特色濃郁、民族風格明顯的、滲透著中華文化精髓與文化基因的藝術形式。而《桃花紅杏花白》以載歌載舞的形式,將地域民俗風情與歌劇藝術的要素精美融合,詠嘆與宣敘兼具,歌唱與舞蹈共生,主次得當,詳略分明。從表演上看,這部民族歌劇演員選擇準確,從聲音到形象都與角色很貼近,實力很強,這就使這部劇人物形象豐滿,表演的氣場把整個舞臺支撐起來。從音樂創作角度看,《桃花紅杏花白》確實充分利用了當地民歌素材豐富、演唱方式多樣的特點,重點在音樂與歌曲上下功夫,在經典民歌曲調較平直、曲式較單一的基礎上賦予豐富的配器和創新的吟唱方式,把地域藝術特色與當今普遍審美習慣進行渾然天成的嫁接融合,給予了山西民歌一種新鮮豐盈的生命力。我對主創團隊展現出來的探索創新精神感到欽佩,對他們所表現出來的那種專業的、對藝術素材進行提煉整合的能力表示贊許,也為他們那種對家鄉風土人情的摯愛所感動。創作一部好作品就是要有創作技能與真情實感的互動與迸發。

從精益求精的創作理念與創作規律來要求,該劇不但有修改打磨的基礎,也有修改打磨的必要。因為它離精品力作已經不遠了。

我真誠地祝愿山西文化旅游職業大學(籌)、山西藝術職業學院再接再厲,努力攀登歌劇藝術高峰,把更多更好的舞臺作品奉獻給人民,使山西——這個民族歌劇發祥地之一的紅色圣地,這個藝術資源異常豐富的文化大省,在創造民族歌劇新輝煌的道路上,創作演出更多像《小二黑結婚》那樣的優秀作品,為全國歌劇界做出榜樣。

猜你喜歡
楊柳青太行山杏花
《太行山寫生》
又見門前杏花開
楊柳青年畫的“副產品”——春宮圖
杏花樹下
楊柳青年畫的“副產品”——春宮圖
太行山(外二首)
楊柳青
教學設計之《楊柳青》
杏花
太行山上憶當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