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融入高等院校藝術類專業教學的方法探索

2023-03-23 16:09楊艷春
吉林藝術學院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藝術類責任感專業課程

崔 敏,楊艷春

(吉林藝術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1)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高等院校藝術類專業在培養學生藝術專業技能的同時,也逐漸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就藝術學科而言,其本身與思想政治學科之間也有一些共性[1]。藝術類專業課程思政融入是一種新的教育模式,旨在通過課程內容的設置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引導學生在藝術學習過程中加強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然而,目前在藝術類專業課程思政融入方面的研究尚存在不足。本研究旨在探索藝術類專業課程思政融入的有效模式,并評估其對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影響。通過深入分析藝術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梳理現有的思政融入理論與實踐經驗,完善藝術類專業課程思政融入的框架和策略,以期為高等院校藝術類專業教育提供有益的啟示和參考。

藝術類專業在高等院校中占有重要地位,藝術類課程的特點是強調學生的創造性和表達能力。然而,藝術創作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問題,更涉及對社會、人類和價值觀的思考。在當今社會,藝術更被賦予了責任和使命感,因此如何在藝術類專業中將思政教育融入課程中,成為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藝術類專業的學生需要在創作中表達自己的個性、思想和情感,而思政教育正是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人文關懷和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

一、課程思政融入專業教學的價值和意義

1.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素養

藝術是一門富有情感和思想的學科,通過學習藝術類專業課程,學生可以接觸到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藝術作品,了解藝術家的創作背景和思想內涵。思政融入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品味藝術作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藝術作品不僅反映了藝術家個人的情感和思想,更是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通過思政教育的引導,學生可以認識到藝術作品與社會文化、歷史環境的緊密聯系,從而更加全面地理解藝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例如,在學習音樂專業中,可以通過分析和解讀音樂作品的內涵來引導學生思考作曲家在創作過程中所體現的思想、情感和價值觀念。

2.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批判思維

藝術創作是一種獨立思考和創新表達的過程,要求學生具備獨創性和批判性的思維能力。思政融入可以為學生提供社會發展的背景知識和人文思想的啟示,激發學生的思考和創新意識。通過思政融入,學生可以了解社會變革和發展對藝術的影響,認識到藝術不僅僅是個人情感的宣泄,更是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和思考的表達。這樣的背景知識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視野,幫助他們從更廣的角度思考和解讀藝術作品。例如,在學習美術專業中,可以通過學習不同時期的繪畫作品,了解藝術家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和表達方式,從而激發學生對于社會現象和問題的思考,并通過作品表達自己的獨立觀點和見解。

3.促進培養學生的人格和社會責任感

藝術是一種情感的表達和共鳴,通過藝術創作可以培養學生情感表達和情感共鳴的能力。思政融入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社會現實問題,并通過藝術作品來表達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和思考。藝術作品不僅是對社會問題的抨擊和批判,也可以是對美好事物的贊美和渴望。思政融入藝術教育可以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社會問題,從而使學生的藝術作品更加豐富和多樣化。通過情感表達和情感共鳴的藝術創作,學生可以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與觀眾建立起情感的橋梁。例如,在學習戲劇專業中,可以通過戲劇創作來關注社會問題,引起觀眾對于社會問題的思考和共鳴,并激發觀眾的社會責任感。通過參與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藝術類專業學生可以將自己的藝術作品與社會問題相結合,為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綜上所述,高等院校藝術類專業課程思政融入探索與研究意義重大。思政融入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批判思維,促進學生的人格培養和社會責任感。通過藝術類專業課程的思政融入,可以培養出具有道德情操、創新精神和人文關懷的高素質人才。

二、課程思政融入專業教學的現實問題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高等院校在專業教學中逐漸引入了“課程思政”的理念,旨在培養更具社會責任感和人文關懷的專業人才。尤其在藝術類專業,這一理念的融入更具挑戰性,因為它需要在創造性表達與社會責任之間找到平衡。以下將從三個方面探討“課程思政”融入高等院校藝術類專業教學的現實問題,并結合具體的案例進行說明。

1.教學內容的調整

在藝術類專業中,課程內容往往以技術和創作為主,學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和表現力。然而,“課程思政”的融入需要教育者重新思考如何將社會責任和人文關懷滲透到專業技能的教學中。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平衡專業技能的傳授和社會使命的傳達。

例如,在音樂學院中,學生需要學習音樂理論、演奏技巧等專業內容,但也需要明白音樂在社會中的作用。通過將音樂與社會議題相結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討音樂在傳遞情感、宣揚和平、推動社會變革等方面的潛力。以音樂治療為例,學生可以學習如何利用音樂幫助心理健康患者,從而將專業技能與社會責任有機結合。

2.教育方法的改進

“課程思政”的融入還需要改進教育方法,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社會和人文問題,培養他們的社會意識和批判性思維。

在視覺藝術類專業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創作具有社會和人文關懷的作品。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參與社會調查,收集社會問題的數據,通過用藝術作品表達他們對這些問題的看法。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還能夠使他們更加關注社會問題,并具備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

3.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融入“課程思政”需要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品質。然而,這也涉及學生的素質培養,而不僅僅是專業技能的培養。在戲劇表演專業中,學生可以通過參與社區演出、演講比賽等方式培養自信和社交能力。同時,教育者可以鼓勵學生思考道德倫理問題,如演出中的角色選擇、題材取舍等,使他們在專業發展中注重社會價值觀。

為了更好地理解“課程思政”的融入,可以以具體案例為例。以中國傳媒大學的動畫設計專業為例,該專業的課程中融入了社會責任和人文關懷的元素。學生在學習動畫技術的同時,也要參與制作宣傳社會公益活動的動畫片。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還培養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為社會發展貢獻了力量。

“課程思政”的融入對高等院校藝術類專業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通過調整教學內容、改進教育方法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可以實現“課程思政”的目標。在這一過程中,具體的案例分析有助于展示如何在實踐中實現這一理念的有效融入,促使學生既具備了專業技能,又具備了社會責任感和人文關懷。高等院校應不斷探索適合自身特點的“課程思政”融入方法,為培養更全面的專業人才作出貢獻。

三、課程思政融入專業教學的教學策略

藝術類專業課程在高等院校中的思政融入是當前教育教學改革中的一個重要方向。藝術類專業涉及人文藝術的創造和表達,它更需要學生發揮主體性思維和主觀能動性,而不僅僅是被動消化知識。

1.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是思政融入藝術類專業課程的重要環節。傳統上,藝術類專業課程的設置主要是技能培訓和理論學習,忽略了學生的思想與藝術修養的培養。為此,可以將思政課程融入藝術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中,通過講授藝術理論與傳統藝術哲學,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藝術與社會、藝術與人生的關系。同時,可以為藝術類專業學生開設相關的思政選修課,如“藝術與人文素養”等,從思想與理論的角度來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審美偏好。

2.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對于思政融入藝術類專業課程至關重要。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在思政融入的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啟發式教學和案例教學等探究性學習方法。通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小組合作等方式,使學生主動思考和表達,培養其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能力。例如,在音樂專業的教學中,可以通過案例研究來探討音樂與社會的關系,引導學生分析音樂作品中的社會思潮和價值觀。

3.評價方式

評價方式也是思政融入藝術類專業課程教學策略的關鍵??荚嚦煽儍H僅能夠反映學生的記憶和概念掌握程度,難以評價其思想道德素質和藝術修養。因此,可以將作品創作、實踐表演、個人陳述等形式引入到評價中,以全面評價學生的藝術創造、表達和思想內涵。例如,在舞蹈專業的評價中,可以通過舞蹈作品的表演效果、個人陳述的表達等方式,評價學生對于社會現象和人生體驗的深度思考。

四、課程思政融入專業教學的預期成果

1.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在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方面,藝術類專業課程思政融入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藝術類課程中的思政教育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藝術行為的倫理問題,例如藝術家在創作和表演過程中的道德選擇、對于作品觀眾的責任等。通過這種思考,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藝術倫理觀念,培養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藝術創作對于他人和社會的影響。例如,在音樂教育課程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學習音樂作品的內容和形式,了解社會歷史背景和作者的創作意圖,從中感受到不同時期的文化變遷和思想發展。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可以拓寬視野,增強對不同文化、不同價值觀的尊重和理解,培養包容性和多元性。

2.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審美能力

在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相互融合的過程中,藝術類專業課程思政融入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審美能力。通過思政融入藝術類專業課程,學生能夠得到更全面深入的教育,培養其創新思維和審美能力。這種綜合性的培養有助于學生在未來的藝術實踐中具備獨創性和對美的敏感度,更好地滿足社會對于藝術創新的需求。在思政教育的引導下,學生能夠更深入地了解社會的文化、政治和經濟背景,從而更好地把握藝術創作的方向和目標。此外,思政融入藝術類專業課程還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社會責任感,從而更好地為社會作出貢獻。例如,在美術教育課程中,可以通過開展藝術創作活動,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現實問題,表達個人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和態度。通過藝術表達,學生可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通過審美的方式來傳達自己的思想。這樣的教育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力,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對美的敏感度和審美情趣,使他們在專業領域中獲得更廣闊的視野和更深入的思考。

3.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素養

藝術類專業課程思政融入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素養。通過課程思政設計,能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增強育人功效[2]。通過將思政元素融入藝術類專業課程中,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加深他們對社會責任和公民素養的理解和認同。同時,這也能夠增強專業課程的育人效果,讓學生在自己的藝術修養之外,更加全面地關注社會和公共事務。通過思政元素的引入,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會現實和發展趨勢,從而更好地把握創作方向和創新思路。同時,思政融入也可以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讓他們更加注重實踐操作和實際應用,從而更好地服務社會和人民群眾。例如,在舞蹈教育課程中,通過學習和表演反映社會現實的舞蹈作品,可以讓學生深入思考社會矛盾和問題,并培養他們關心社會、參與社會的意識和能力。學生在舞蹈表演中也可以感受到集體合作、團隊精神和社會責任的重要性。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逐漸形成對社會的關心和關愛,并在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為社會進步貢獻力量。

五、結語

綜上所述,藝術類專業與思政課程的融合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具有積極意義。藝術類專業強調創造力和審美能力的培養,而思政課程則注重思考能力和倫理道德的培養,兩者的融合可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思政融入高等院校藝術類專業課程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應該重視這一融合,并通過改革和創新的方式不斷完善實施,以更好地培養出具有藝術修養和社會責任感的高級藝術專業人才。

猜你喜歡
藝術類責任感專業課程
英國“大爺”的責任感
國企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要有“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責任感
藝術類專訪心得
電大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探討——以福建電大為例
藝術類聲樂高考誤區與思考
中美綜合大學在音樂專業課程上的比較與啟示
培養責任感強的孩子
中俄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的比較與思考
藝術類金幣收藏作品
數字藝術類專業三大構成課教學改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