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數字經濟背景下江蘇城鄉融合發展的研究

2023-03-24 17:20顧穎方晶晶薛洲楠李巖妍
消費電子 2023年11期
關鍵詞:城鄉數字融合

顧穎 方晶晶 薛洲楠 李巖妍

引言

黨的十九大以來,城鄉融合發展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方式被大力推行。黨的二十大強調高質量發展,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通。當前城鄉發展仍有較大差距,但城鄉之間是可以進行優勢互補的。加速城鄉之間經濟、文化等要素的流動可以推動人才、信息、物流在城鄉的流通,為城市化持續賦能、為鄉村振興提供動力。近幾年來,數字經濟發展迅猛,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行性方案,對實現城鄉融合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碑斍?,城鄉數字鴻溝仍然巨大,數字經濟在鄉村仍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數字經濟的發展對城鄉融合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1]。

一、農村數字經濟發展的現狀和阻力

(一)生產要素市場不活躍

數據顯示,中國城鄉的互聯網普及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從2017年至2023年,城鎮由70%上升至82%左右,增幅較小,總體普及率高,農村從36%上升至61%左右,增幅較大,總體普及率較低。江蘇農村的互聯網普及率相對較高,但依然存在著城鄉高新技術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為數字經濟在城鄉發展帶來了挑戰。從勞動力市場看,人口老齡化嚴重,60歲及以上占比高達21.8%。當下的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呈現出勞動型。勞動力人口不足不利于江蘇數字經濟的發展。人口的數量對金融市場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2010年至2018年,江蘇人口增速放緩,江蘇省存款占全國的比重也有了緩慢下滑趨勢。2018年至今,情況有所好轉,截至2023年6月這一比重上升至8.4%,呈現向好態勢,為城鄉融合提供了經濟基礎。

(二)農村數字化人才缺乏

當前鄉村數字人才的缺口極大,難以滿足鄉村振興與數字經濟發展融合的需求。當前我國各地鄉村人口普遍處于持續流出的狀態,《2022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東部地區農民工總量10403萬人,相較2021年,增長率為1.2%;外出農民工人數也有增長。鄉村老齡化現象較為嚴重,鄉村常住人口占鄉村總人口數比重下降明顯,人口流失現象非常嚴重?!兜谌稳珖r業普查公報》顯示,在全國農業生產經營人員中,具有小學、初中學歷和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分別為 37%、48.4% 和 1.2%。數字鄉村建設亟需一批掌握技術和農業知識的專業人才隊伍。

(三)社會保障力度較低

針對農村人口提供的社會保障較差,不利于農村經濟長久發展。從各個維度上考量,江蘇省的社會保障水平位于全國前列,這為經濟的持續增長提供了保障。但是當前社會保障仍存在結構失衡的問題,影響特殊群體的生活質量。我國社會保障主要由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構成。其中,社會保險居于核心地位,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占比較小,難以充分保障特殊困難群體。社會保險主要由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構成。其中養老保險占據絕對地位,據統計近10年,養老保險占比均為95%以上。截至2022年,江蘇省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為遠不及同期省就業總人口。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的覆蓋面較小,缺口較為嚴重。另一方面,基本養老保險在城鄉間亦存在項目失衡,城鎮職工與以農民為主的城鄉居民在基本養老保險上享有不同保障待遇,且差距較大。

二、數字經濟驅動城鄉融合的機制

(一)數字經濟促進資源配置優化

據《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數據顯示,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從2005年的2.6萬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35.8萬億元,增長近13倍,數字經濟增速要高于GDP增速[2]57。2022年江蘇省數字經濟規模超過5.1億元,其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0.6%。數字經濟的發展是促進國民經濟新動力之一,利用新興的互聯網技術以網絡化方式刺激傳統生產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將數據集成、平臺賦能等新型因素融入農業、工業以及服務業之中,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2]57。在利用數字經濟優化資源配置的過程中,我們要努力推進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數字化技術應用等,夯實數字經濟基礎。加快鄉村地區數字經濟相關知識的普及,縮小城鄉發展差距。

(二)數字經濟助力產業結構調整

國內外實踐表明,區域經濟長盛不衰的關鍵在于獨特資源優勢的挖掘和合理的產業定位。數字經濟對產業結構的精準定位可以避免城鄉產業以及不同城市間產業的同質化發展[3]。通過大數據抓取,結合鄉村文化、環境、歷史的差異,因地制宜優化升級第三產業,帶動鄉村經濟長效發展,是城鄉融合進程的重要一環。鄉村主要以第一二產業為主,因此,使第一產業生產現代化,實現農業的規?;?、精細化生產,最大限度上增強經濟效益,是實現產業結構優化的第一步。同時,利用互聯網,發揮鄉村的旅游服務業等,充分發揮歷史文化優勢,促進旅游服務業的發展,是優化產業結構的第二步。

(三)數字經濟改進公共資源共享

公共資源大多具有排他性,城鄉差距大的主要原因是農村受到經濟落后、消息滯后、交通不便的制約。而數字經濟的構建使得公共服務得以在城鄉間流動。電子商務作為數字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滿足了鄉村消費結構升級的需求,促進了第三產業的繁榮發展。居民通過互聯網汲取了新的消費觀念,了解更多產品類型和銷售渠道,消費市場從線下轉為線上,減弱了城鄉商品流通的隔閡,以便捷的方式刺激了消費欲望的增長。此外,數字普惠金融改變了農村低收入家庭的困境,改善了收入分配;互聯網+教育和互聯網+醫療,提供了人力資源和基礎醫療發展完善的可能,激發了居民生產生活的熱情和需求,打破城鄉二元化的囹圄[4]。

三、數字經濟機制下江蘇城鄉融合的對策建議

(一)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流動

融資渠道:經濟發展為城鄉融合提供保障。為確保投融資在城鄉要素之間實行雙向流動,需要進一步完善金融服務體系,促進農商銀行投入城鄉發展建設,拓寬農村居民的投融資渠道。同時,還需要完善農業保障制度,降低農業生產者的生產經營風險。最后,有序引進工商資本,使之與村集體經濟相適應,做到城鄉合作共贏,推動融合發展。

人才引進:為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治理體系,需要鼓勵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走進農村,引導他們投身于鄉村建設工作,利用創新思想,建設發展新型農村。對于進城務工的農村居民來說,為了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應該優化戶籍制度,讓他們能夠落戶,減少生活中的不便。

新農民培養:由于城市新技術的引進,為推動建設新型農村,實現農業生產專業化、自動化,需要培養能夠熟練使用技術設備的新農民,鼓勵更多傳統務農的農村居民學習新技術,接受培訓,以便改善農業生產活動,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二)加快完善農村數字基礎設施

數字基礎設施是由5G網絡、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經過不斷更新形成的數字基礎設施體系,具有典型的互聯屬性??梢詾榇钆溆羞b感、衛星定位系統等數字技術的農業生產提供適配的云服務,賦能農業農村經濟轉型[5]。從提高農村人口素質的角度來看,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能夠提高農村地區的網絡覆蓋面,讓更多“斷網”農民能夠借助在線課程、網絡媒體等渠道,獲得電子商務、短視頻營銷等方面的培訓,從而提高農民對網絡的應用能力,拓寬農村居民收入的獲取渠道,實現鄉村經濟持續發展。

(三)建立數據安全保障系統

數字經濟依托于開放共享的互聯網,在數據流通、自由交換方面有極高的需要,必須創造便捷安全的流通平臺和完善的制度。建立統一的數據交易標準,防止“壟斷”“偷跑”等行為發生,健全違規處罰制度,保證公平公正的交易。利用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等數據技術,對交易過程進行監測,警惕大額賬單通過數字金融服務的不正常轉移,切實保護居民生產生活利益。引進人才維護數字交易平臺,簡化流程,提高交易效率[6]。居民信息安全是交易的基礎,需要完善相關法律,線上線下雙推動,在建立監管體系更新加密技術的同時,宣傳網絡隱私安全教育,針對信息造假、隱私泄露、數據盜用等問題嚴厲打擊,創造信息自由安全流通的環境。

(四)實現數字化生產新業態新模式

利用數字經濟的連接作用,將科技與農業發展相結合,帶動城鄉產業融合。實現農村全產業融合,需要依托數字經濟打通產業間壁壘[7]。通過建設農業綜合大數據庫,依托物聯網、云平臺等先進技術,保障農產品生產、流通、消費全環節的暢通。生產環節,利用衛星遙感,物聯網等技術手段完善農產品生長情況監測系統,以及對水資源等重要影響要素的監管,保障農產品的產出率;流通環節,完善城鄉間的冷鏈物流,增設網點,降低進城成本;消費環節,農業電商發展勢頭強勁,江蘇省應規范電商平臺的營銷模式、提供網絡銷售人員技術培訓、打造品牌優勢,通過與知名平臺合作提高品牌影響力,擴大農產品銷售渠道[8]。此外,也可以通過合理開發鄉村生態資源、旅游資源,吸引城鎮居民真正的進入鄉村感受鄉村文化。帶動多種經濟模式的深度融合,實現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

總結

數字經濟背景下,傳統經濟依賴的社會條件發生了巨大改變,這就要求法律法規、網絡技術、群眾心態需要調整、完善。當前江蘇省數字技術在城鄉之間的應用程度差距較大。為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愿景,應以鄉村為重點發展對象,通過農村三大產業融合發展,催生農業農村新業態、新模式等方式,讓農業農村發展早日享受數字經濟為農業高質量發展帶來的紅利[9]。此外,積極克服數字經濟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和可能會引起的關鍵問題,為數字經濟賦能下農村產業發展護航,推動農村經濟持續向好,縮小城鄉差距,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猜你喜歡
城鄉數字融合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城鄉涌動創業潮
答數字
數字看G20
城鄉一體化要兩個下鄉
縮小急救城鄉差距應入“法”
城鄉一體化走出的新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