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背景下地方應用型高校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研究
——以《數據結構》課程為例

2023-03-26 10:14丹,楊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23年2期
關鍵詞:數據結構案例思政

郭 丹,楊 鳳

(1.通化師范學院計算機學院,吉林 通化 134000;2.通化市第一高中,吉林 通化 134000)

教育部于2020年5月印發實施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旨在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體系和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及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

1 課程思政建設背景及重要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主持召開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等重要會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強調要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這些重要講話為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在高校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目標中,價值塑造是第一要務。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一舉措影響甚至決定著接班人問題,影響甚至決定著國家長治久安,影響甚至決定著民族復興和國家崛起。

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一招。高校人才培養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當前,高校中還不同程度存在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兩張皮”現象,未能很好形成育人合力、發揮出課程育人的功能。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解決這一問題,把教育教學作為最基礎最根本的工作,構建更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 計算機專業課“課程思政”教學現狀

2.1 專業課程體系中思政教學內容存在交叉重疊現象

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每門課程的思政教學內容一般是由該課程的任課教師自主講授的,而且多數教師都會圍繞時代發展、新形勢新任務提取相關話題或素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相似內容。從學生的視角來看,反復接受相似的思政內容雖然可以體現其重要性,但對教學而言將全產生不利的一面,還會導致各門課程之間不夠協調,交叉與重疊也會使學生提升思政內容的理解起到反作用。

2.2 部分課程思政內容融合存在生硬感

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大部分課程都是內容相對抽象化、實踐相對邏輯化,課程與思政間的融合關系難免比較生硬。比如《數據結構》課程,在講解算法分析及其實現的過程中,如果突然插入一段課程思政內容,就會讓學生感到有些茫然,不但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該課程的地位和作用,還會使思政內容的嵌入不合時宜。因此這就需要專任教師要對課程教學進行巧妙的設計,有效融入思政環節,給課堂效果有效加分。

2.3 部分教師參與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缺乏積極性

近幾年來,從國家到地方、從高等本科院校到職業技能學校,思政育人的目標不斷在明確和普及,一系列教學改革逐步展開。然而從目前情況來看,部分教師認識不到思政改革對學生或教師本人的意義,進而以應付差事的心理完成改革工作,因此這就能充分反映思政與教學的融合關系,導致課程改革效果不夠明顯,也對學生的培養目標帶來一定的影響。

2.4 課程評價體系對思政課程授課質量缺乏真實性

隨著計算機專業培養方案不斷地更新,專業課程大綱在圍繞培養方案不斷地完善,尤其是課程評價方面,逐漸從單一化轉向多樣化。但即使如此,這一舉措讓課程思政改革過程效果不夠明顯,良好的評價體系不僅需要學校的教學質量監督部門依據相關的評估辦法對教學工作進行合理的檢查,更需要學生階段性對教師的授課質量給出真實有效的評價,充分圍繞以提升教學質量與學生滿意度為指標,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讓評價體系成為支撐教學質量的有效載體。

3 《數據結構》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入與案例設計

以往《數據結構》課程教學內容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很少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中。偶爾在課程教學正式開始之前,引入了思政案例,往往也是與課程相脫離,使得思政教育過于生硬、苦澀。為了解決這一現象,筆者基于《數據結構》課程教學目標,結合課程教學內容章節(如表1所示),收集貼近現實的思政元素,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案例,從而實現專業教學和思政教育銜接融合,達到課程思政“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表1 《數據結構》課程思政案例設計

3.1 尋求規律,推動人類發展

課程教學目標:了解數據結構的研究領域及反映現實事物的本質特征

課程思政目標:了解數據結構的表示形式,認識該領域學者利用科研力量推動人類發展的價值觀。

案例1:在我們現實生活中處理一件事情的時候,往往不只是處理單單的一個數據,而是一個數據的集合體。比如,a與b數據存在著某種密切的關系,搜索a之后按照一定的規則就可搜索到滿足規則的b,這種表現即為數據之間的邏輯關系;同時,我們想到某種辦法將a與b數據組織到一起,一旦組織到一起他們的這種關系也就出現了,這種表現即數據之間的存儲關系。關于組織規律,具體案例是圖書館里面有很多書,如果這些書沒有任何分類,全部混作一團。那么當我們進行查找時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可能每次查找都需要查詢一半的書。如果書籍以正確的分類方式擺放,那么我們便可以確定去幾樓尋找,去哪個區域尋找。

隨后,課堂上會發起主題討論,讓同學們將生活中帶有組織結構的案例進行分享。

3.2 懂得禮讓,樹立服務意識

課程教學目標:掌握堆棧的邏輯結構、存儲結構及相關的操作和運算。

課程思政目標:掌握堆棧的結構特點,體會該結構在實際生活中的體現和行為習慣,樹立起正確的服務奉獻意識。

案例2:當要用程序來模擬上交批改作業問題時,需要用一個數據結構來保存提交但尚未被批改的作業。這種數據結構可以體現作業提交的先后次序,是一種線性結構。當有同學提交作業時,放到已提交作業的最上面,而老師批改一份新的作業時,放在最上面的作業先被拿出批改。這種結構滿足后來先服務的原則,我們把這種結構叫做棧。

隨后,課堂上會發起搶答,讓同學們將生活中具有棧特點的案例進行描述。

3.3 遵守公德,構建社會導向

課程教學目標:掌握隊列的邏輯結構、存儲結構及相關的操作和運算。

課程思政目標:掌握隊列的結構特點,將把遵守社會秩序、尊重社會公德的內容引申給學生,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社會導向。

案例3:當用程序來模擬看病排隊候診問題,需要用一個數據結構來保存候診的排隊病人。這種數據結構可以體現病人到達的先后次序,是一種線性結構,當有新的病人到達時,插入到候診隊列的最后面,而醫生要為一個新的病人進行診治時,則排在最前面的病人先從候診隊列中出來,然后到診室進行診療。這種結構滿足先來先服務的原則,我們把這種結構叫做隊列。

之后,課堂上會發起小組討論PBL,讓同學們討論生活中具有隊列特點的案例,小組派出代表進行說明。

3.4 與時俱進,了解時事政治

課程教學目標:掌握無向圖的連通分量構成以及最小生成樹的生成思想、過程及算法。

課程思政目標:克魯斯卡爾算法是數據結構與算法課程中圖這一章中求最小生成樹的算法。在講解該節的內容時,舉例在一帶一路為背景下,以一項修建鐵路的工程計算權重的實際應用問題,既清晰的講解了算法的思想和步驟,又融入了對一帶一路的政策宣傳。

案例5:為了加快互聯互通,需要修建一條鐵路,來連通某些地區,可行的修建路線及修建費用可用一個連通網來表示。但如何選擇一條最佳的修建路線,連通各個地區而且修建費用最少?這就是求解連通網的最小生成樹問題。

接著,課堂上發起小組討論PBL,研究出給出的一張帶權圖,讓同學們討論出距離最短的路線。

4 課程評價

基于課程目標,課程考核采取了素養、技能與知識考核相結合的方式,以《數據結構》課程為例,該課程分為過程性考核(45%)和期末考試(55%)兩部分,其中過程性考核形式包括平時成績(含課堂出勤和課堂表現)(10%)+課后作業(10%)+章節測驗(5%)+實驗成績(20%)。

5 結語

通過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相融合的教學模式設計,《數據結構》對20級和21級兩個班級進行了嘗試和應用。經過課程目標達成度的計算,20級達到78.8分,21級達到82分,教學效果有了一定的提升。

課程思政是高校實施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我們抓住高校這塊主陣地,結合地方高校辦學特點,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人才。

猜你喜歡
數據結構案例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思政課“需求側”
隨機變量分布及統計案例拔高卷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發生在你我身邊的那些治超案例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探討——以《數據結構》課程教學為例
一個模擬案例引發的多重思考
TRIZ理論在“數據結構”多媒體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