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典舞敦煌舞教學的亮點和難點

2023-03-26 10:14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23年2期
關鍵詞:舞姿樂舞壁畫

唐 菁

(深圳市笑顏藝術培訓中心,廣東 深圳 518000)

1 敦煌舞的起源和歷史發展

敦煌是絲綢之路的節點城市,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畫”聞名天下,是世界遺產莫高窟和漢長城邊陲玉門關、陽關的所在地。[1]敦煌石窟作為聞名全球的藝術寶庫,蘊藏著很珍貴的藝術和文化價值。[2]石窟群藏有大量十六國時期至元代的樂舞資料。敦煌壁畫中的樂舞上起十六國,下迄宋元,上下連綿千余年。這些壁畫中的樂舞,繼承了漢、魏晉以來的樂舞藝術成就,經過北魏、隋、唐至宋、西夏、元代的演變和發展的各個階段,自成一個具有歷史時代和不同風格特色的樂舞藝術體系,這是歷史上無數藝術家、畫師、畫工們嘔心瀝血、辛勤創造的豐碩成果,是古代藝術家們天才的創造力和智慧的結晶。正是于此,敦煌古代舞蹈的內容豐富多彩,有伎樂天舞、長綢舞、反彈琵琶舞、獨舞、對舞、飛天舞、蓮花童子舞等。動作分為軟舞和健舞,軟舞舞者神態溫婉嫵媚,腰肢手臂柔曼美妙;健舞剛健有力,神情奔放。多年來,在各種舞臺上演的敦煌古代舞蹈(小型)集體舞有:千手觀音、水月觀音、芙蓉神女、香音女神、荷花童子、飛天伎樂、香音神賦。敦煌舞蹈正是秉承中國傳統美學原則,吸收、借鑒西域各民族舞姿,運用古典舞蹈的節奏韻律,將靜止的姿態和與其風格統一的動作過程結合而形成的較完整的舞蹈運動和造型體系。[3]

敦煌舞最早在20世紀初,梅蘭芳先生的京劇《天女散花》中首次以敦煌壁畫中飛天伎樂的形象為構思。1954年,戴愛蓮先生創作的雙人舞《飛天》,繼承發展了中國傳統舞蹈中長綢舞的技法,以凝練的舞蹈語匯、形神并茂地將“飛天”形象再現于舞臺[4],是新中國第一部取材于敦煌壁畫香音神的舞蹈作品,成為敦煌舞發展的源頭。直到1979年,甘肅省歌舞團創作的大型民族舞劇《絲路花雨》成功的搬上了舞臺,被稱之為中國民族舞劇的里程碑?!督z路花雨》最大的藝術成就在于開掘和創立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敦煌舞蹈流派,向世人展示了敦煌舞蹈的獨特藝術魅力。該劇的成功之處主要體現在取材與編創兩個方面。以敦煌莫高窟壁畫藝術為素材,凝練典型的舞姿形象,以“S”型的突出靜態造型,創新性的發展了唐代中原、西域舞蹈,有機運用了敦煌經變畫中的西域樂器。創造性地呈現了靜態與動態舞姿的轉換,彰顯了中原與西域樂舞文化的交流與交融?!督z路花雨》成功問世,著名舞蹈教育家、敦煌舞教學創始人高金榮先生編創了《敦煌舞基本訓練教程》,高金榮老師對承載著千年歷史壁畫上的敦煌舞進行了細密梳理,他抓住了敦煌舞的基本格調,確定了敦煌舞的風格,[5]編創了一套科學的教材,由此從實踐和理論兩個層面確定了敦煌舞自成一派的舞蹈藝術地位。

此后,甘肅省的舞蹈藝術家們繼續以絲綢之路和敦煌舞蹈文化為核心,先后創作了《西出陽關》《大夢敦煌》《敦煌古樂》《箜篌引》《飛天》《潯陽遺韻》《俏胡女》《天姿馨曲》《西涼樂舞》《唐韻胡旋》《反彈琵琶》《千手觀音》《天馬蕭蕭》《敦煌情韻》《敦煌韻》《步步生蓮》《九色鹿》《彩虹之路》《甘州樂舞》等一系列口碑不凡的舞臺作品(如圖1)。尤其是《大夢敦煌》再次將以敦煌藝術為主題的舞蹈精品力作推向了世界。

圖1 《反彈琵琶》圖片來源于網絡

2 敦煌舞的特點

敦煌舞蹈是我國千萬舞蹈中古典舞蹈的主要流派之一,因為其是以敦煌莫高窟的古代壁畫為藍本和參考基礎而演化來的,因此,這種舞蹈被認為是能夠代表我國的古典文化、佛教文化以及藝術文化的舞種。[6]敦煌舞因源于敦煌壁畫舞姿風格而有特色,因有莫高窟的神韻而有魅力,因有真、善、美的靈魂而有無限生命力。敦煌舞蹈秉承中國傳統美學原則,吸收、借鑒西域各民族舞姿,運用古典舞蹈的節奏韻律,將靜止的姿態和與其風格統一的動作過程結合而形成的較完整的舞蹈運動和造型體系。敦煌壁畫舞姿的最大特點就是曲線。典型形態為歪頸、擰腰、移胯、勾腳的“S”形三道彎式,以及手臂的多棱多角多彎。敦煌舞使用長綢、腰鼓、琵琶、長鼓、長笛、箜篌等道具來表演舞蹈,是其鮮明特色之一;敦煌古代樂舞可以自由運用各種曲調來配舞,所用的動作、隊形、節拍非常豐富,是各民族舞蹈動作與技巧的薈萃;敦煌古代樂舞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因之,形成了敦煌舞流派。

以“S”型為基本的韻律的體態,即三道灣,高度彎曲、扭腰翹臀、傾頭的體態加以美化和夸張?!癝”型三道灣的曲線有大小之分。所謂小曲線,就是通過在松垮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柔美曲線,這種曲線不需要太大幅度:所謂大曲線,就是體態下沉,出胯、肋做到身體三道彎的大曲線,這就需要舞者在表演的過程中將三道彎完全展現于觀眾視線中。在千姿百態的舞姿造型中,有的腳步輕盈,有的神情開朗而奔放,有的溫婉而嫵媚,無論是其中的哪一種都能給人以美好的回味與想象。譬如,舞蹈《千手觀音》就是用敦煌舞“S”型的獨特神態,將千手觀音的各個固定的坐像,散開為多像的聚合體,具有中國傳統的古典韻味。

除此之外,敦煌舞還有如下鮮明特征:(1)“空靈”“善”化的神態美;(2)動作與連接的圓曲之美。敦煌舞的舞蹈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審美特征中含蓄,婉轉,層層暈染的美感。敦煌舞本質的核心之美在風格上的形與神、韻與律以及動律中的剛與柔、圓和曲。敦煌壁畫中男子樂舞形象也非常豐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說伎樂菩薩的舞蹈以委婉、婀娜、輕盈、柔美為主要特征,那么早期壁畫中的男性樂舞中飛天以及天王、金剛、藥叉、迦陵頻伽等形象的風格特征主要是以莊嚴、灑脫、粗獷、剛勇、勇健為主要的風格特征。

敦煌舞還有一些歷史文化因素方面的特征,比如,敦煌舞具有比較濃厚的佛教色彩,早期壁畫當中的“天宮伎樂”就是為了弘揚佛教的教義而存在的。同時,敦煌舞具有比較濃厚的西域風格,敦煌舞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使得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得到融合,也形成了特殊的舞種。最后,它具有比較強的唐代風韻,唐代歷史上相對比較鼎盛的一個時期,敦煌舞也在這一時期達到繁盛,所以唐代的風韻在敦煌舞當中有著比較明顯的體現。

3 敦煌舞教學的亮點

舞蹈教育是藝術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傳統文化的教育,也是新時代文化的教育,是身體教育,最終要成為由身入心的審美教育、道德教育。當下,在敦煌舞教學實踐中,側重于學生的實踐性訓練,教師在教學環節中更多地關注了學生舞蹈時肢體語言表達的“敦煌化”,是否具備“S”型曲線特征,目的則是讓學生掌握敦煌舞及其風格。敦煌舞教學實踐,不但要將壁畫中美倫絕幻的靜止舞姿活態呈現,更應該融合敦煌壁畫中向善向美的文化內涵與精神向導,基于此現狀和研究背景,筆者在學習與總結傳統教學方法和經驗基礎之上,立足新時代、新教育目標,重新思考敦煌舞教學實踐的目的與意義,通過教學方式、教學思維、教學模式、教學理念的調整與改變,使學生最大化受益。

敦煌舞從誕生到現在已經43年,因教學需有課程名稱而定名為“敦煌舞”。與其他舞蹈相比,敦煌舞更加注重神態,因為這是敦煌舞蹈的靈魂所在,它所有的內在感覺、意蘊都是靠舞者的神態來體現的,眼神就是那畫龍點睛的一筆。[7]S形的舞姿、S形的動律,S形的線路為基本動律是用充滿活力的變化和S形的流動之美,構成優雅的舞姿,從而形成敦煌舞蹈的亮點,大氣脫俗,美而不媚,曲兒不沉,激而不亂,柔而不軟。因此,在敦煌舞教學實踐中,側重于學生的實踐性訓練,教師在教學環節中更多地關注了學生舞蹈時肢體語言表達的“敦煌化”,是否具備“S”型曲線特征,目的則是讓學生掌握敦煌舞及其風格。

敦煌舞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又是當代的新創造。在具體創編敦煌舞教材時,一舉一動,一招一式,都以壁畫舞姿為依據,完全遵循敦煌的歷史,遵循“三結合”(西域、中原、地方舞蹈)的動律特征,廣泛吸收相關民族的風格特色,如武威民間舞蹈滾燈、藏族的傳統儀式、蒙古族的豪邁氣質、朝鮮舞的呼吸方式和回族舞的起伏動律等。在教育一些難度較大的動作和技巧的時候,主要依靠舞蹈基本技術的訓練,不僅包括呼吸、眼神、肋、胯、膝,肢體曲線等元素訓練,而且也要保證對手、臂、單腳、雙腳、腿、腰、步法、旋轉、舞琵琶等基本動作的強度訓練。這些訓練才為后期敦煌舞蹈亮點的最大貢獻。俗話說,敦煌舞蹈的和諧對稱之美,才是其舞蹈風格教學中的獨特亮點。

4 敦煌舞教學的難點

敦煌作為絲路上的咽喉重地,其特有的地域、歷史、文化等,促成了敦煌石窟藝術具有多元的人類文化因子。但是敦煌舞教學怎么樣使得敦煌舞跳起來活靈活現,這是最難的。敦煌舞的姿勢多樣,要記的動作和點位非常多,就說它的眼神、手勢和手位都要單獨訓練,比如,手位我們要給它歸納成13種手位:下合掌、上合掌、雙平托等。一些難度較大的動作和技巧的完成,主要依靠舞蹈基本技術的訓練。敦煌舞的手位和各種姿勢都很多,造型也特別不容易記,動作做得不到位,音樂節奏卡不準,這都是敦煌舞練習中常有的困難點,所以學習者需要下深功夫。特別要加強基礎訓練的部分,每天要反復訓練,形成肌肉記憶,才能緩解跳敦煌舞的很多難點。那基本訓練部分主要包含:呼吸、眼神、手勢、手位、腳位、步法、跳轉、控制、飛天、力士(男子)、舞綢、擊鼓(男子)以及各種組合等等。

和諧對稱之美既是敦煌舞教學中最吸引人的一大亮點,也是教學中的難點。大部分人可能因為興趣或者看到好看便想跳,那如何跳的既有“和諧對稱”又能襯托其中的美是很多人的難題。對此,在敦煌舞的學習中,可以先從形、神、韻、律這四個點去練習[8]。形是指敦煌舞外部動作的姿態與造型,并包括從一個舞姿過渡到另一個舞姿的流動過程。而神是心理動作的傳達,也就是要將感受到的內心情感表達出來。韻的話,要通過呼吸、推移、氣蘊來構成敦煌舞的內部特殊律味。敦煌舞的內部韻律是發自內心的一種情感體現。最后,就是律是動作的過程性。

不僅如此,在教學時還要注意敦煌舞與其他舞蹈在風格上的區別,不然,很容易成為“四不像”,既像,又不像的樣子。如傣族民間舞蹈,和敦煌舞的手勢、胯部動作等方面有相似之處,但在呼吸、步法上截然不同,至于動律和表現內容更大相徑庭。建議在教學中試用比較式的教學方法,以使學習者不至于混淆,能準確掌握敦煌舞的規范動作。最重要的是,要多去莫高窟觀察,體驗人物的形象,體驗那種境界,使得學習者更好地融入敦煌舞的氛圍中。

5 敦煌舞教學總結

敦煌舞就是活的雕塑、動的畫卷。舞蹈、繪畫、雕塑的相似之處就是都用了線條顏色等材料來進行描寫。舞蹈使靜止的繪畫和雕塑變得鮮活,由靜變動,由止變行,更為一幅幅畫,一尊尊佛賦予了靈魂。因此,在敦煌舞的教學中,首先基本功扎實是調好的先決條件。其次,勤于練習,熟能生巧,練出流程的曲線美和和諧協調美是終極目標。最后,多思多看多感受?,F在互聯網發達,可以多看別人的表演,學習優秀舞者的表演技巧。雖然說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跳出最完美好看的敦煌舞蹈,然而敦煌舞本身就是多姿多彩,用心感受每一幅壁畫在指尖手臂彈跳的感覺,想象自己就是壁畫上的人,代入其中,那么成功就指日可待。

敦煌舞的藝術美就在于它的獨特造型,敦煌舞“走出”壁畫,舞出了一個從靜態藝術轉化為動態藝術的舞蹈。隨著“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深入,針對“絲綢之路”樂舞文化形態研究,有了更為重要的現實意義。敦煌舞因源于敦煌壁畫舞姿風格而有特色,因有莫高窟的神韻而有魅力,因有真、善、美的靈魂而有無限生命力。在未來教學中,我們會針對敦煌舞的特色亮點和難點來進行教學,從而更好地宣傳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猜你喜歡
舞姿樂舞壁畫
敦煌壁畫中的消暑妙招
龜茲樂舞
壁畫上的數學
夢幻舞姿
舞姿翩躚
舞姿
鄒城漢畫像中的樂舞百戲
幫壁畫“治病”
風中的舞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