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農機農藝融合的技術推廣模式分析

2023-03-31 13:51蘇藝梁友李增剛李騰
農業科技與裝備 2023年6期
關鍵詞:農藝現代農業農機

蘇藝,梁友,李增剛,李騰

(1.新泰市現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山東新泰 271200;2.新泰市果都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山東新泰 271209;3.新泰市現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山東新泰 271200;4.泰安眾望人力資源有限公司,山東新泰 271200)

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的轉變,關鍵在于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和農作物產量的提高[1]。農機技術正是農業生產方式轉變和農藝技術革新的載體和手段,是轉變農業生產方式中不可缺少的支撐和保障。隨著農業生產技術的提高和農業專業化、規?;?、標準化的不斷發展,農機技術在現代農業生產中顯得越來越重要。因此,要加強農機技術推廣,促進農機農藝融合。

1 農機農藝融合概述

農機農藝融合,是指農機技術與農藝技術的融合,是促進品種、耕種模式、機具配套的最佳作業模式和技術集成,兩者相互適應、相互促進[2],共同構建高效協同的機械作物生產系統,從而使農業生產用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產出效益。

農機是農業生產工具,在現代農業生產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農機農藝是一個辯證統一體,既相輔相成,又相互制約,同時也相互促進。農藝是農機的服務方向,而農機是農藝實施的載體,兩者只有有效融合才能充分發揮農機技術與農藝技術的潛力,實現農業增產增效的目的。

2 農機農藝融合的意義

農機農藝融合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是生物(農藝)技術與工程(農機)技術相結合的需要。任何一項先進的農藝技術,都必須依靠先進的農機技術來作為支撐,才能得到大面積的推廣應用。在現代化農業生產的全過程中,只有重視農機技術與農藝技術的協同融合發展,用系統性、規范性的農業科學知識和農機新技術作為支撐,探索出一條農業生產的最佳模式,才能在農業提質量、增效率、減投入、降成本、促增產中發揮出最大效能,實現農業節本增效的目的,從而為我國鄉村振興和糧食安全保駕護航。因此,農機農藝有著很強的互補性,只有將兩者有效融合,才能使農機農藝技術得到有效的實施和發揮,促進農業生產效益進一步提高,進而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3 農機農藝融合技術推廣模式

3.1 “1+1”模式

即一家農機專業合作社與其他一家合作社相互合作,理事長由一人擔任。該模式可充分發揮農機專業合作社專業化服務、規?;洜I、標準化作業的優勢,并按照農藝技術要求等開展農業生產全過程農機技術服務,從而達到合作社雙贏的目的。

3.2 “1+多”模式

即一家農機合作社和其它多家合作社進行合作,理事長由一人或多人擔任。為使農業生產順利進行,合作社之間可建立溝通協調機制,并成立集土地流轉、農機化作業、農業種植等于一體的提供全程服務的新型農機農藝融合經營主體。同時,農機專業合作社也可為其他合作社在農業生產中提供全程機械化“一站式”服務。

3.3 “1+示范基地”模式

即一家農機合作社發揮農機技術裝備優勢,建立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基地,試驗、示范、推廣先進適用的農機農藝技術。通過示范基地的示范帶動,可引導家庭農場、合作社組織、種糧大戶等自覺接受農機農藝新技術,從而推動現代農業發展。

3.4 “1+科研機構”模式

即農機專業合作社與農科院、農機所建立協作合作機制,并邀請專家常年提供技術指導。根據不同農作物的農藝標準進行農機化作業試驗,并建立相互適應的農藝技術標準和農機作業規范,同時有針對性地推廣適合農機化作業的品種和種植模式。

3.5 “1+企業”模式

即農機合作社與農機生產企業進行合作。以企業為主出資興辦,既可發揮企業較強的資金和裝備技術優勢,同時也將農機企業創新研發的新機具及時推廣給廣大農戶,并通過作業試驗來改進機具性能,從而提升農機產品的可靠性,達到農機農藝的有機統一。

4 以農機農藝融合提升技術推廣效率的對策

4.1 建立農機農藝一體化體系

4.1.1 加強組織領導 一是各級政府應加強領導,成立農機農藝協調領導小組,積極推進產學研推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并成立專門的農機農藝研究機構,為農機與農藝融合發展提供技術交流平臺;二是加強管理機構、技術人員的融合,推進農機農藝一體化管理進程,從而更好地促進農機技術推廣,如山東省新泰市將原新泰市農業機械管理局和原新泰市農業局下屬從事農業技術推廣的事業單位整合,成立了“新泰市現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兩者之間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學習工作平臺,并對現代農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三是政府部門出臺農機農藝融合補貼政策,調動產學研推等機構的積極性,使多方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合力來共同突破農機農藝融合的薄弱環節和技術難題,研發創新先進的智慧農機化技術裝備及適合機械化作業的高產優質品種、耕作制度和栽培方式,從而推動農藝技術水平的提高;四是制定全國統一的農藝技術標準和農機作業規范,從而為“互聯網+智慧農機+農藝”的融合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4.1.2 建立農機農藝融合示范推廣基地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等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在資金、技術和管理能力等方面都比較強,且組織化程度和機械化水平也比較高,因而在農業規?;洜I、標準化生產、市場化服務等方面能夠實現有機統一。以這些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為依托,充分利用各級政府制定的強農惠農政策,建立農機農藝融合一體化示范推廣基地,探索農機化技術服務與農業生產各環節相互協調的農業生產技術體系,發揮農機農藝融合的引領示范作用,從而帶動周邊的農業生產組織和農戶進行農機農藝融合發展[3]。

4.1.3 實施項目帶動 任何一項農藝技術的推廣應用,都必須有農機技術的協同配合。鼓勵并支持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在自己的“農機農藝融合示范推廣基地”內,爭取、引進現代農業科研項目,通過農業科研項目的試驗、論證來驗證農業生產中農藝與農機技術的先進性、科學性與相互適應性,并在此基礎上,改進完善農機農藝融合的困難點和薄弱環節。通過項目實踐總結探索出農機與農藝的最佳融合方式,從而達到農業生產提質增效的目的,同時也可達到示范推廣的效果。

4.1.4 推廣實施區域化種植及規?;洜I 加快土地流轉進程,把土地集中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等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手中,再實行土地區域化種植、規?;洜I,并對那些不適合機械化作業的地塊進行宜機化改造,做好良種(適合機械化作業的作物高產優質新品種)、良法、良地、良機的配套保障,促進農機化水平的提高。

在實施區域化種植、規?;洜I的進程中,要加強高標準農田的創建工作,積極推進農作物生產的標準化和規范化,組織引導農業生產者實施“六統一”的生產技術體系。1)統一耕整地:采用大型耕整地機進行旋耕、起壟、深松等。2)統一作物品種和種子處理:選用適合機械化作業的高產優質品種。播種前,針對不同的作物品種,采用不同的方法對種子進行處理,以此來增加種子活力、提高發芽率、減輕病蟲害,達到苗全、苗齊、苗壯的目的。3)統一種植方式和播種時間:根據氣候條件和不同作物品種的農藝要求來選擇適宜的播種期,并采用滿足該品種農藝要求(播深、行距、株距及播量等)的農業機械進行統一播種,以此來提高播種質量。4)統一施肥:根據不同作物品種的需肥規律、土壤供肥情況等相關因素,實行測土配方施肥及水肥一體化施肥。5)統一植保:根據病蟲草害發生規律及氣候條件等情況,采用自走式噴桿噴霧機、植保無人機或人工植保等方式進行統一植保;選用安全、經濟、高效的農藥及除草劑,并保證種類和施量滿足農藝技術要求。6)統一收獲技術路線,統一機型適時收獲: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不同作物品種的成熟度進行適時收獲。一是糧食作物采用大型自走式小麥或玉米聯合收獲機,并配套秸稈粉碎還田裝置來統一制定技術路線進行收獲。二是花生采用聯合收獲或者分段式收獲,即挖掘、抖土、鋪放、晾曬后再用花生撿拾機或人工進行撿拾;馬鈴薯采用大型牽引式馬鈴薯收獲機進行適時收獲。

充分發揮農業示范區“六統一”生產技術體系的優勢,展示“六統一”生產技術體系中農機農藝融合的最大效能及優良成果,從而帶動周邊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及農業合作組織進行農機農藝的融合發展。因此,將農機農藝融合起來,建立農機農藝一體化體系,不僅可以推動農機技術推廣工作上臺階、上水平,而且還可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助力鄉村振興。

4.2 加強農機農藝研究

4.2.1 以機適藝,助力農機技術發展 農機的根本任務在于服務農業。因此要想農機適應農藝,就需要有針對性地按照農作物生產各環節操作對象的位置、姿態、集中度、均勻度、硬度以及強度等群體特征,也就是農藝技術要求,來加強對農業機械的研究,從而設計制造出科學合理、結構簡單、易于制造、經久耐用,且適用于作物群體大面積農機化作業的技術裝備,從而推動農機技術發展。

4.2.2 以藝適機,促進農機農藝水平提高 機械化作業較傳統的作業方式雖然有很大優勢,但在操作方面還存在不夠靈活的問題。因此,單靠農機適應農藝來實現創新具有一定的困難,還需要農藝適應農機來加以解決。通過對農藝(作物品種、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等)的優化、改進、提升,使農藝要求適合大規模、高質量的機械化作業,從而促進農機在與農藝的融合中得到實質提升。同時,加快改變農民傳統的種養習慣,促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從而使農機農藝融合達到最佳契合點,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助推鄉村振興發展。

4.3 拓展機藝融合深度和廣度

4.3.1 拓展農機農藝融合深度 以目前小麥、玉米、花生等主要農作物為研究對象,在目前生產全過程各環節農機農藝融合的基礎上,深入研究這些生產環節中農機農藝融合的難點和弱點,并在這些方面持續開展試驗研究,努力克服,總結出主要農作物農機農藝融合的技術模式,從而推動農機農藝融合進程,促進農作物全程機械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4.3.2 拓展農機農藝融合廣度 在不斷完善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農機農藝融合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農機農藝融合的廣度,即推進設施農業、林果業、畜牧養殖業、漁業等全領域農機農藝的融合進度,逐步解決農業各領域農機農藝融合問題,從而推動農業機械化全面發展。

4.4 加強農機農藝知識培訓和宣傳

4.4.1 加強農機農藝知識培訓 在農機與農藝融合的進程中,必須從當地實際出發,對農業生產者(主要是農業機械操人員)進行相關農機與農藝知識的培訓,這是因為在現代農業生產全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農機駕駛操作人員,他們是現代農業生產的主力軍,向他們傳授先進適用的農機農藝技術,顯得尤為重要。只有農業生產者掌握這些相關知識,才可在現代農業生產全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提高作業質量,從而保證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培訓的方式可采取以下幾種:一是在農閑季節舉辦培訓班,聘請農機、農藝方面的專家對農業生產者進行農機農藝知識的集中培訓和授課;二是在農忙季節,農業主管部門派出農機農藝技術指導小組到田間地頭,對農業生產者面對面進行指導;三是搞好農業科技下鄉活動,向農業生產者發放農機農藝技術融合方面的學習手冊;四是為農家書屋贈送一些與農機農藝相關的書籍,為農業生產者農機農藝知識的學習提供便利條件,從而提高其在農業生產方面的理論知識水平。

4.4.2 強化農機農藝融合宣傳 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媒體,或采用出動宣傳車、發放明白紙、科技下鄉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強農機農藝融合工作的宣傳力度,使其家喻戶曉、人人明白。同時,基層農業部門要經常向各級黨委、政府領導溝通匯報,爭取上級對農機農藝融合工作的重視,促使其制定相關政策來進一步加快農機農藝融合的進程。

5 結語

農機農藝融合是當今生產力發展的需要,更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只有兩者融合,才能更進一步破解農機大規模作業與農戶小規模生產之間的矛盾,從而達到降低生產成本、解放勞動力、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業增產增收的目的??傊?,農機與農藝的有效融合,可以使農業生產的生產組織更加協調、生產配合更加密切、生產技術不斷提高。做好農機推廣,可為農業的現代化發展提供技術支持,使農業向規?;?、專業化、標準化的現代農業模式轉變,從而促進農業不斷發展和實現鄉村振興。

猜你喜歡
農藝現代農業農機
“用好現代農業科技,多種糧、種好糧”
沃得農機
現代農業離不開化肥
春來好時節 農機備耕忙
砥礪奮進 打造現代農業強市
現代農業
農機需要農藝“標準”,農藝需要農機“靈活”——2021國際農機展不容錯過的果蔬茶機械化論壇
水稻主要農藝性狀與產量的相關性分析
不一樣的農機展
14份蔞蒿種質資源主要農藝性狀及營養成分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