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農科建設”背景下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植物營養與肥料”類課程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

2023-03-31 13:51戰秀梅韓曉日楊勁峰羅培宇孫振濤
農業科技與裝備 2023年6期
關鍵詞:肥料營養植物

戰秀梅,韓曉日,楊勁峰,羅培宇,王 月,李 娜,孫振濤

(沈陽農業大學土地與環境學院,沈陽 110866)

新時代高等農林教育肩負著前所未有的重要使命。涉農高校是強農興農的“國之重器”,建設新農科則是振興高等農林教育的重大戰略。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這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教育部也先后發布了關于高等教育改革的系列文件并推出了系列重大舉措:2018年5月提出要全面推行“四新”建設;2019年4月正式發布了《關于實施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的通知》。在此背景下,闡述加強“植物營養與肥料”類課程實踐教學建設的必要性、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具有重要意義。

1 加強“植物營養與肥料”類課程實踐教學建設的必要性

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是一個實踐性、綜合性和交叉性很強的專業,而“植物營養與肥料”是該專業最重要的專業領域之一。該領域課程包括4 門專業必修理論課(植物營養學、植物營養與施肥、農業化學研究法、肥料工藝學);5 門實踐教學必修課(田間試驗設計實習Ⅰ、田間試驗設計實習Ⅱ、作物施肥法實習Ⅰ、作物施肥法實習Ⅱ、肥料工藝學實習),這5門實踐課構成了“植物營養與肥料類”課程實踐教學體系,其主要培養學生在作物營養規律、需肥特性、施肥技術、肥料生產工藝及高效利用技術等方面的實踐能力。這些課程與農業生產實際結合非常緊密,也是學生畢業后在相關領域就業的重要基礎。

新農科建設背景下的高等農業教育教學必須與農業生產相結合,這樣才能為實現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及推廣應用培養出合格的復合應用型農業人才。目前很多高等農業院校都非常重視實踐教學環節質量的提升和課程建設,例如吉林農業大學從加強實踐、教學教師隊伍和教學基地建設等方面來持續推進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1];山西農業大學提出要深化實踐教學改革,完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2];河北農業大學建設了“教研互動、校企協同、特色鮮明”的綜合實踐教學平臺,其顯著提升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素質[3];西南大學系統構建了“五維三核”的實踐育人體系[4];沈陽農業大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非常重視在教學中發現問題,并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與改革,近年來取得了顯著進展。

2 “植物營養與肥料”類實踐教學課程中存在的問題

2.1 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陳舊

以往在植物營養與肥料類課程實踐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模式多以“大班集中講解+走馬觀花式參觀+簡單操作”為主,最后學生提交實習報告就算完成實習。單一的模式往往使帶隊教師難以從傳統實踐教學的思維方式中跳脫出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寬度和深度,無法讓學生通過該類實踐課程來加深對生產實際的了解,因此使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力度大打折扣。

2.2 實踐教學機會少且內容更新不及時

以往在實習的整個過程中,學生動手機會少、缺少獨立思考的環節。另外實習過程中受各種條件限制,采用的技術落后于實際生產,例如有時還采用人工施肥和播種的方式。同時,教師不能引導學生關注產業發展趨勢與前景、糧食生產與肥料生產的新技術新工藝,也不能較好地圍繞環境生態和糧食安全來挖掘思政教育素材。

2.3 教師隊伍的實踐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實踐課程指導教師隊伍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師資力量配置嚴重不足。目前該類實踐課程的生師比平均38∶1,導致指導實踐教學的教師缺乏時間精力來進行實踐能力自我提升和實踐內容設計。二是整體上教師自身的實踐應用能力較弱。多數教師注重理論研究,忙于日常的科研和教學工作,接觸生產實際的機會較少,對農業生產一線應用的農資產品、施肥技術、農田管理模式等都不熟悉,導致對學生實踐環節的指導非常有限。

2.4 成績考核方式單一

在成績評定方面,形式比較單一,主要以“實習報告+出勤率”來作為考核指標。然而,這種成績評定的方式往往導致學生的成績都比較相近、學生在寫報告時存在抄襲現象等問題,教師無法通過實習報告來衡量學生在整個實習過程中的付出和收獲,也直接影響了部分學生參加實踐的積極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專業綜合實踐能力。

2.5 校內外教學科研資源利用不充分

專業的實踐教學基地是保障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平倘诤?、協同育人,也是國家倡導的高校人才培養模式。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擁有多個國家級、省部級的科研平臺,以往利用平臺開展的科研項目雖然也有本科生參與,但覆蓋面還不足,科研反哺教學的作用尚未充分發揮。高等院校培養的人才既是國家人才,也是以企業為主導的行業人才,只有全行業共同參與人才培養、充分利用企業資源建立穩定先進的專業實踐基地,才能真正實現推動我國植物營養與肥料行業快速、優質發展。以往在該體系課程實踐教學環節中,僅《肥料工藝學實習》結合了“新型肥料研制”相關科研項目中的試驗,建立了校企聯合的實踐教學基地,并借助校企聯合平臺將相關實踐內容融入到科研活動中,但學生在企業的實習活動也僅限于參觀肥料生產車間、進行簡單的儀器設備操作,而沒有更深一步的動手實踐。

3 與新農科建設相適應的“植物營養與肥料”類課程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

3.1 建立校內和校外共參與的實踐教學模式,推進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創新

樹立“以學生為中心、以成果為導向”的實踐教學新理念,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為產業科技做貢獻的使命感和榮譽感。以校內教師面對面現場指導為主,同時邀請植物營養與肥料領域知名專家、行業知名企業負責人通過網絡遠程指導和報告為輔,通過講解、學生動手設計試驗、全程動手參與、參觀企業和村鎮、走進農村、聽取專家報告、名人(領域內知名專家或企業家)訪談等形式完成整個課程體系的實踐教學任務,培養學生理論結合實際的能力,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學生對植物營養與肥料行業的認知水平,培養學農愛農的情懷和投身農業事業的志向,從而適應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需求,達成學生培養的目標。

3.2 加強理論與實踐教學的融合,優化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

近年來,我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科又面臨很多新問題:我國農業施肥目標由追求糧食產量轉變為追求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的雙重目標;我國肥料的供需環境不斷發生著變化;農業施肥方式不斷優化;由于不合理施肥而產生的肥料負面作用屢見不鮮。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作為培養我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科優秀后備人才的搖籃,更應適應時代特色,響應國家需求,秉承以學生為中心、以需求為導向的教育理念,積極優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培養能夠勝任未來植物營養與肥料領域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任務的復合應用型人才。

圍繞“肥料加工生產最新工藝、田間試驗方案實施與統計分析、施肥參數確定和提出包括施肥機具、施肥技術和肥料選擇在內的推薦施肥方案”這一知識鏈條,結合植物營養與肥料產業的最新發展趨勢,通過課堂理論講授和實踐環節相結合,優化實踐課程體系,讓學生既動手,更要動腦;帶領學生實地規劃田間小區,實施田間試驗,進行數據統計和試驗結果分析,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結合機械施肥技術,實施作物田間施肥法試驗,獲取田間施肥參數,形成推薦施肥建議;指導學生根據復混肥配方設計要求來制定肥料加工方案,并結合肥料生產工藝流程及加工關鍵技術,讓學生實際操作肥料加工設備,從而使其熟悉肥料生產工藝。

3.3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及培養力度,提升實踐教學水平

為適應“新農科建設”的發展需求,在目前的實踐教學體系中,必須加強建立適應雙一流實踐課程指導的教師隊伍,特別是具有生產實踐經驗的教師隊伍??刹扇蓷l途徑:一是培養和提升在校在編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鼓勵更多青年教師和博士不斷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并采取一定的激勵機制;二是建立社會兼職指導教師的聘任制度,聘請領域內知名專家和農業企業家,以聽報告、實地參觀、訪談等形式,讓學生有機會與農業、農村和農民企業家近距離接觸,建立行業育人機制,發揮榜樣作用,從而幫助學生提高綜合實踐能力及對行業的認知度,同時培養學生的“三農”情懷。

3.4 建立“全程化”考核機制,完善評定方式

在對學生的成績評定中,可根據學生的實習態度、各環節的動手參與度、操作技能、應用專業知識解答實際問題的程度、實習報告中體現的深度思考能力,來進行“全程化”考核。這種方式加強了過程考核,能夠及時發現學生的學習狀況,并據此做出調整,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參與生產實踐的激情,還能促進學生高質量完成實習任務,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改變過去單一的以“實習報告+考勤”來評定成績的方式,采用“實習報告”和“實習表現”兩部分進行考核:其中“實習報告”包括日記(10%)、總結(20%)、報告(30%)3 部分內容;“實習表現”包括專業綜合實踐能力(20%)、交流協作能力(10%)、實習紀律表現(10%)3部分內容。

3.5 科教融合,構建協同育人的實踐教學新平臺

依托“農業部東北玉米營養與施肥科學觀測實驗站”國家級科研平臺、“棕壤肥力與肥料效應長期定位試驗”和“生物炭及秸稈還田系列微區定位實驗”基地,建成校內教學實習基地,從而為《田間試驗設計實習》課程實踐提供支撐。依托建立在“沈陽農業大學海城教學科研實習實訓基地”的“地力培育與肥料高效利用”定位試驗,開展《作物施肥法實習》學習;與海城市萬盈農業有限公司等省內知名農業企業建立聯系,并利用公司的資源建立實踐教學基地;聯合“普天科技”和“富友肥業”等省內知名肥料企業,建立新型肥料生產實踐基地,改善《肥料工藝學實習》課程的實踐條件。

在“新農科建設”的大背景下,沈陽農業大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于2020年獲批了教育部“雙萬計劃”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經過幾年的改革與實踐,目前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首先,實踐課程內容更加系統,圍繞“肥料加工生產、田間試驗方案實施與統計分析、施肥參數確定和提出推薦施肥建議”這一知識鏈條構建了實踐課程體系;其次,行業育人、科教融合培養模式效果顯現,近3 a獲國家級大創立項2項,省級6 項,學生競賽獲得2 項國家獎、3 項省級獎和4 項校級獎,獲得10多項優秀本科畢業論文獎勵,同時建立了6 個校外教學實習實踐基地;最后,激發了教師教學改革和建設的熱情,課程體系建設成果顯著,5門相關課程獲批省或校級一流課。

4 結語

結合“新農科建設”背景下的行業發展和國家需求,探索符合國家現代植物營養與肥料行業發展需求的人才培養理念,改革實踐教學模式,優化實踐教學內容,引導學生了解植物營養與肥料行業的現狀,將學生能力培養與實踐教學、科研和行業發展有機結合,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和三農情懷、較強的理論知識和實踐創新能力的綜合型復合人才,從而為保障國家糧食及生態安全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猜你喜歡
肥料營養植物
夏季給豬吃點“苦”營養又解暑
2019年3月肥料購、銷、存統計
2019年3月肥料購、銷、存統計
2018年12月肥料購、銷、存統計
這么喝牛奶營養又健康
肥料是否正規 教你快速辨別
營養Q&A
哦,不怕,不怕
將植物穿身上
春天最好的“營養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