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力推進北京市城市生命線感知體系全面建設

2023-04-03 07:16趙功
城市管理與科技 2023年6期
關鍵詞:生命線北京市管線

趙功

城市生命線系統是保障城市居民生活、維持城市基本機能的重要基礎設施,具有很高的公共性、共享性、系統性。城市生命線安全風險規模體量大、類型多,呈現災害耦合、事故連鎖、風險隱蔽、損失放大等特征,亟需開展系統性綜合防控。為保障城市運行安全,提升城市風險控制能力,亟待建設全面接入、動態感知、智能預警、全面保障的城市生命線感知體系。

一、北京市城市生命線感知體系建設現狀

北京市燃氣、供熱、電力等行業企業均已布設一定數量的感知設備。燃氣方面,在天然氣門站、調壓站(箱)、加氣站、閘井、管線等布設了壓力、流量、燃氣濃度、液位等感知設備;供熱方面,在熱源、熱電站布設了介質穩定的壓力、流量等感知設備,熱力方面,在熱力管線布設了測漏、井蓋防盜報警、井室監測等感知設備;電力方面,對輸電線、變電站、配電站室等布設了感知設備,并為900多萬戶高低壓用電客戶安裝了智能電表,整合了能源企業數據。

(一)建設工作有序推進

2012年,北京市提出建設“城市生命線”實時監測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并于2016年完成了燃氣、供熱、電力、供水、排水五個行業的示范應用。2021年發布的《北京市城市運行感知體系建設方案》,對城市運行各方面的感知任務進行了梳理,提出了北京市城市運行感知體系的總體框架、建設要求和建設任務。

(二)制約因素仍然存在

盡管北京市城市生命線感知體系建設取得了進展,但仍存在著制約系統建設的多種因素。一是管理體系仍不健全,責任分工不明確,市、區、企業職責或者責任不夠清晰,缺乏細化的工作機制及流程;二是底賬不清,感知終端基礎臺賬不健全,缺少管理標準和編碼規則;三是覆蓋不夠,感知設備和智能終端部署面不足;四是系統分散,存在感知盲區,市區、政企間感知數據鏈條尚未貫通,電、氣、熱智能聯調聯供尚未實現,沒有形成一張網;五是指標不全,提取體征脈搏信息不充分,感知數據應用亟待深化,難以實現從“儀表盤”到“駕駛艙”的跨越。

二、推進城市生命線感知體系建設要求

(一)國家政策要求

2021年12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時期國家應急體系規劃》,要求加快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監測預警網絡建設。2021年,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印發《關于推廣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經驗做法 切實加強城市安全風險方法工作的通知》(安委辦〔2021〕6號),在合肥市、北京市通州區等18個試點城市(區)啟動城市生命線工程監測預警系統建設。2021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安全運行監測的通知》(建督〔2021〕71號)指出,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安全運行監測是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2022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北京市海淀區、遼寧省沈陽市等22個市(區)開展城市基礎設施安全運行監測試點工作。2023年5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合肥市召開推進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安全工程現場會,提出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核心是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搭建監測物聯網,對生命線進行常態監測、動態預警、精準溯源、協同處置,科學防范燃氣爆炸、城市內澇、管網泄漏等事故,實現城市安全風險防控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預防,從人海戰術轉向智慧防范。

(二)北京市建設要求

城市生命線感知體系是北京市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2021年,《北京市“十四五”時期智慧城市發展行動綱要》提出,統籌感知體系,加快感知體系全面升級優化,支撐城市精細化管理和精準服務,推動城市運行“一網統管”。2021年印發的《北京新型智慧城市感知體系建設指導意見》指出,統籌推進城市運行感知體系建設,加快整合供排水、電力、燃氣、熱力、照明、環境秩序、市政公共設施等感知數據,建立城市綜合運行感知“時空一張圖”。2021年7月,中共北京市委辦公廳、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北京市關于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實施方案》,提出建設全感知城市,作為把北京市建設成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重要手段之一。2021年11月,北京市大數據工作推進小組辦公室印發了《北京新型智慧城市感知體系建設總體方案》,提出加快建立底賬清晰、全域覆蓋、網絡通暢、數據共享、智慧共用的智慧城市感知體系。

三、加快北京城市生命線感知體系建設的對策

以北京市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建設為契機,整合城市生命線各行業企業現有感知基礎,補齊短板弱項,統籌開展城市生命線運行感知體系建設,夯實城市運行智慧應用基礎。

(一)構建多元參與的城市生命線感知體系

城市生命線設施范圍廣、跨度大,且大量設施處于公共區域,安全風險影響因素復雜。亟需通過變革,適應城市生命線數字治理的新需求,在政府、企業、社區及公眾之間構筑起共同治理城市生命線風險的網絡聯系和信任關系,為推動城市生命線感知體系建設提供組織保障。

北京市燃氣管線 作者提供

依托現有管理體制,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建立城市生命線感知系統運行常設機構,履行貫穿整個感知系統全過程的綜合協調職能,強化政策制定,優化治理結構,推動實施落實。

整合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和城市生命線安全運行監測系統,實現對城市生命線運行狀況的監測分析、統籌協調、指揮監督和綜合評價,建設從源頭供給到終端使用全流程的城市生命線運行“一網統管”。

(二)統一城市生命線感知體系建設標準

推動制定感知標準規范。密切跟蹤感知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對感知數據的采集、融合、匯聚匯通、感知數據公共服務平臺搭建和管理等關鍵環節,明確技術架構和服務規范,制定促進跨行業跨部門的技術方案、管理辦法和標準,并切實推進落實和嚴格監管,避免各自為政,全面加強全市一體化的城市生命線感知體系頂層設計,統籌標準化建設與應用。

有序推動監測點建設。根據風險評估結果進行重點監測點位布設,研究需要重點關注的區域,如高風險、高敏感、高危害等區域,在重點區域優先布設物聯感知設施設備,逐步實現對城市生命線安全運行數據的自動采集、動態監測、風險識別和全面感知。

(三)深化城市生命線感知應用場景

強化城市生命線耦合模擬研究。城市生命線各子系統之間具有復雜的耦合關系,在空間上各類地下管線錯綜復雜,受到自然環境、人為環境、管線自身、運輸介質等多種因素影響;在功能上,燃氣、電力、供熱等在生產、供應、使用各環節均存在耦合關系。因此,打通城市生命線各行業之間的數據壁壘,可以為城市生命線運行耦合模擬提供數據支撐。

強化各行業運行動態模擬。在城市生命線感知基礎上,加強城市燃氣、供熱、電力、供水、排水等行業管控的深度挖掘,結合各行業在用的運行模擬技術與模型,整合需求預測模型,推動實現城市生命線系統運行動態模擬。

深入專項應用場景開發。加強管線健康評價、泄漏監測、管網末端壓力監測、用戶管理、瓶裝液化氣監管等應用場景開發,服務于日常運行管理、應急處置、聯調聯供等具體工作。建立地下管線安全健康評估指標體系,構建健康評估模型,對城市地下管線安全風險進行評估與展示;全面呈現城市生命線實時運行情況,實時分析監測狀態,對管線運行異常情況進行快速感知、預判預警,降低事故風險;通過對城市生命線信息、權屬單位信息和周邊環境信息全面整合,實現事故情景、應急預案的可視化圖形展示,輔助應急處置決策。

北京市供熱管線鋪設 作者提供

(四)結合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同步加裝感知設備

要把落實全國統一要求和打造北京特色相結合,與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同步推進,結合更新改造工作,同步加裝地下管線感知設備,推動企業加大物聯感知、大數據分析、三維雷達探測、管道綜合檢測機器人應用、病害智能診斷等新技術、新產品應用力度,提高監測防范能力,全面提升地下管線運行狀態監測和安全防護能力水平。

(責任編輯:趙立杰)

猜你喜歡
生命線北京市管線
除險清患 守護城市運行“生命線”
北京市:發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點》
保護我們的“生命線”
北京市豐臺區少年宮
北京市勘察設計研究院
北京市營養源研究所
夾套管線預制安裝
淺談通信管線工程建設
淺談通信管線工程建設
低錳管線鋼的相變行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