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區域推進的挑戰與對策*
——以廈門市集美區為例

2023-04-05 21:08陳淑琴
中文信息 2023年3期
關鍵詞:研修試點考核

陳淑琴

(廈門市集美區教師進修學校,福建 廈門 361021)

2019年,教育部發布《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分刑岢觯褐?022年構建以校為本、基于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發展新機制,基本實現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團隊信息化指導能力顯著提升,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的總體發展目標。這是基于第一輪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簡稱工程1.0)后的實施效果:通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改進教育教學的意識和能力普遍提高,但仍然存在著信息化教學創新能力不足,鄉村教師應用能力薄弱,支持服務體系不夠健全等問題[1]而提出的。筆者基于兩次提升工程的實施管理經驗,總結出如下實施經驗。

一、實施工程2.0面臨的挑戰

1.結果測評更加復雜

工程1.0注重“教師個人信息技術應用技能提高”,重點關注個人能力,在培訓效果“柯氏評估模型”[2]中屬于第一、二級的反應層和學習層,注重教師在“知識、技能和態度方面的收獲”,結果易顯現在教師的培訓作業中。而工程2.0注重教師“在教育教學實境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柯氏評估模型”中屬于第三、四級的行為層和成果層,最終要看是否能將技術學以致用,并在學生學習和學校發展方面有所貢獻。評價從原來工程1.0的“診斷+培訓”的評價轉為以能力評估為導向的校本應用考核,結果隱藏于教師的教育教學中,培訓結果測評變得更加復雜。

2.參與對象更加廣泛

工程1.0的參與對象僅為中小學一線教師,側重的是在教學一線的學科專任教師,且對于五年內將退休的教師不做強制性要求。工程2.0參與對象在此基礎上還新提出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培訓團隊信息化指導能力目標,也就是作為管理者的校長及培訓團隊是工程2.0項目的重點參與對象。

3.推進路徑更加曲折

工程1.0在“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標準引領下,全省統一實施,教師分批參與,實施路徑較為簡單。工程2.0按照“國家示范、省市統籌、區縣負責、學校自主、全員參與”實施路徑開展,先進行國家示范,監測評估各地組織實施工作;省級負責統籌規劃與管理,制訂提升工程規劃方案;區縣具體負責組織管理,建立健全培訓機制,統籌培訓項目,組建培訓團隊和創建示范校;學校負責全校教師的培訓和校本應用考核,是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主陣地、落腳點,是工程2.0實施是否真正有效的關鍵節點。

4.培訓形式更加多樣

工程1.0培訓形式比較單一,主要以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相結合的培訓,對于不具備網絡條件的農村教師,采取“送教下鄉”和“送培上門”等方式進行針對性培訓[3]工程2.0首先要基于學校整體信息化水平前提下開展,結合集中培訓、網絡研修與實踐應用,以“校本研修、區域教研、教師選學”等多種方式開展。項目實施過程中可以組建研修共同體,充分利用骨干引領、學科聯動、團隊互助的作用;可以開展教學案例研討、課堂實錄分析等信息化教學校本研修;可以應用網絡學習空間、教師工作坊、研修社區等,利用線上資源,結合線下研討,培訓形式更加多樣化。

二、區域推進工程2.0對策

如何有效推進工程2.0?這既是工作機制又是策略選擇的問題。針對工程2.0面臨的挑戰,廈門市集美區在本區域實施工程2.0過程中探索出了一套有效推進工程2.0對策。

1.壓擔子,“試點”變“示范”

正所謂“試中推,推可固試;推中試,試能助推?!眹以趯嵤┕こ?.0過程中,采取“國家示范培訓先行”的方式,各省、市根據區域情況采取“試點先行”的方式。在實施試點過程中,做好以下三點利于試點校的推行:

1.1 精心選擇試點。選擇“試點?!睂嵤┰囼?,探索以校為本、整校推進的可實施方案是開展工程2.0的一個基點,可以很好地從中試點校中獲取經驗、教訓,給其他未實施的學校提供借鑒,讓其他學校少走彎路,意義重大。試點校選擇時應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比如學校規模、教師年齡結構、學校城鄉位置、學校學段類別等。首先,可以對區域內的學校進行全面的摸底調查,按學校類別進行信息技術軟硬件環境及教師數量、年齡、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等全面的摸底調查并作歸類整理;其次,根據試點校級別(省級、市級、縣級)分類選擇。省級試點校能夠直接學習省級組織管理機構的經驗做法,承擔著本區域工程2.0實施的重要角色,但省級試點校對個縣級區域來說數量是非常有限且寶貴的,應考慮原有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綜合評估較強的學校;市、縣級試點校選擇重點從學校地理位置,便于其他學校今后學校之間、教師之間的經驗分享、學習互動交流。

1.2 精準發現問題。試點,指全面開展工作前,先在一處或幾處試做。試點校的在實施工程2.0的過程中,雖然組織管理部門提供了一些具體做法,但沒有兩個學校的情況會是完全相同,學校之間都存在者一定差異性。一種做法在一個學??赡苋〉煤芎玫某尚?,但是對于另外一所學校來說卻未必。所以應鼓勵試點校從多角度、多側面發現阻礙項目實施的因素,鼓勵試點校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反復研究、反復論證。比如鼓勵學校積極探索調動中年及臨近退休教師參與培訓積極性的思路和方法;探索如何進一步調動青年教師深度學習信息技術應用教學的積極性;探索如何預防“技術應用”與“教學效果”的不相融等問題。

1.3 精煉挖掘亮點。實行試點校的目的除了試驗某種做法是否可行,更重要的是探索路子,把先行變成先成,總結試點校實施過程中的亮點,將試點變成示范,供其他學校借鑒參考。如本區域省級試點校集美區雙塔小學基于該校青年教師多、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強的基本校情,在校本應用考核方面創出特色,形成亮點,具體做法,比如,將考核等級具體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俺跫墶笨己藢ο鬄?0歲以上老教師,主要考核教師信息技術基本能力,以提升為目的;“中級”考核對象為青年教師,主要考核教師信息技術深度融合能力,同時考核其在校內示范引領作用;“高級”考核對象為區域骨干教師,主要考核教師是否形成個人信息技術應用特色,考核在區域內發揮示范骨干引領作用。又如,在整校推進具體做法方面,將工程2.0項目滲透在教師的日常課堂教學中,與各學科每周的教研活動、市區教師技能競賽、數字資源創建活動、各級各類數字資源評比活動等工作相融合,既減輕教師的負擔又提高實效[4]。

2.鋪路子,“管理”變“服務”

《意見》中指出,縣級教育行政部門作為本地能力提升工程組織管理的責任主體。從某種意義上說,管理就是服務。借助有效工具,巧妙地把管理學校變成服務學校,有助于工程2.0項目的有效實施。

2.1 提供方案框架

根據《意見》中“整校推進、全員參與”的要求,學校實施培訓前必須制定整校推進方案。整校推進方案是實施能力提升工程2.0的綱領,是評估能力提升工程2.0成效的依據,是能力提升工程2.0有效落實的首要條件[5]??h級工程2.0辦公室可以制定學校整校推進方案指導工具,規范學?!耙粍潈砂浮痹O計,提高設計的科學性、可行性,避免學校出現方案設計與實際實施相脫節的現象。例如,廈門市集美區制定各校信息化教育教學發展規劃框架,內容包含:學?;厩闆r分析、學校發展SWOT分析、學校發展愿景、學??冃繕?、校本研修方案,其中校本研修方案包含校本研修績效目標研修主題、研修內容、研修形式、修安排、考核要求、機制設計、考核機制、保障機制等。該設計框架全方位地指導學校進行信息化教育教學發展規劃設計、整校推進實施設計??h區在執行工程2.0組織管理責任主體角色的時候變得有據可循,管理過程變成了服務學校如何進行方案設計框架中的具體內容和實施策略問題。

2.2 培訓團隊指導

根據《意見》中“以縣區為重點開展培訓團隊專項培訓”,區域在實施工程2.0的過程中組建培訓團隊,團隊成員從中小學校信息化基礎較好的中小學校長和一線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突出的學科骨干教師中選拔。培訓團隊經過相應級別的指導能力培訓,對工程2.0項目實施與考核具有較高的指導能力。首先,在經過對各中小學校的校情、需求調研調查、統計、分析后,縣級工程2.0辦公室根據培訓團隊成員的特長,安排培訓團隊成員分時段至各中小學指導教師選學、參與校級研修。其次,開展以學科為單位的區域內信息技術應用示范研修研討,讓學科教師浸潤式加入研討。培訓團隊的指導內容除了信息技術應用支持的跨學科教學方法,還包括人工智能助推教育領導力和教育教學能力示范等。

2.3 多平臺支撐

2.3.1 搭建培訓平臺

根據《福建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進實施指南》,按程序遴選培訓機構,由培訓機構創建線上培訓平臺,開展25學時的線上培訓。培訓平臺提供859節專題課程,內容包含中小學幼兒園職業學校全學科,全覆蓋工程2.0提出的多媒體教學環境、混合學習環境、智慧學習環境等3種信息化教學環境下的30個微能力點,教師可以圍繞自身選擇的微能力點選擇課程,還可以選修其他微能力點的課程,為教師個性化自主學習提供平臺支撐。

2.3.2 借力三大工作室

區域內原有名師發展工作室、學科教學研究工作室、青年教師發展工作室三大工作室,工作室成員由來自各校的各級教學名師和優秀學科骨干教師。工作室在學科教學研究、研討方面在區域范圍內有較好的示范引領作用。將工程2.0微能力點的研修納入工作室重要研究范圍之一,通過工作室成員的沉浸式學習,更好地輻射帶動本校開展校級研修活動。

2.3.3 融合五級結對雙帶教

五級結對雙帶教是本區域內開展的由市級以上學科帶頭人引領下的區級骨干教師及新教師組成的層級結對帶教研習團體,帶教內容不僅包含學科帶教,還包含班主任工作帶教。通過教學名師的帶動引領,將工程2.0微能力點的研修滲透到班主任工作等德育教育范疇,更好地服務于各校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德育工作。

3.搭臺子,“考核”變“展示”

3.1 搭建區級、校級各類教學交流平臺

公開展示以教師信息技術提升為內容的課堂教學,把對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學習情況檢驗變成交流展示的盛會。教師在備課、磨課通過反復驗證信息技術應用的方法、時機和策略,在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現問題的循環中提升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例如在集美區第十六屆教學教改交流會上,承辦學校集美區雙塔小學,將信息技術深度應用、特色應用于教學課堂,向區域內教師展示了16節基于各種信息技術應用的教學課例。

3.2 開展各類資源創建評選活動

利用“以賽促學、以賽促研、以賽促教”方法,開展多種圍繞信息技術融合教學的競賽或評選活動,以促進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水平的提升。如結合工程2.0具體考核要求,搭建資源展示交流平臺開展數字資源征集評選活動,教師既能觀摩學習別人的數字教學資源又能展示自己的信息技術應用成果;結合全國師生信息素養提升實踐活動,開展微課、課件、融合創新應用教學案例等項目的各層級的區域評選活動,激發教師對信息技術應用的思考與實踐。

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訓在全國各中小學校全面推進,有效推動了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促進了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雖然工程2.0在實施過程中遇到了諸多的困難和挑戰,但廈門市集美區通過轉變觀念,在實施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過程中積極尋找有效方法,采取壓擔子、鋪路子、搭臺子等舉措推動了本區域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有效實施,提升了本區域校長的信息化領導力、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團隊的信息化指導能力,推進了本區域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進程,達到了提升工程2.0提出的“三提升兩推進”目標,為教師培訓提供可借鑒的培訓策略。

猜你喜歡
研修試點考核
中小學骨干教師“雙減”項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內部考核
不謀全書者不足以謀一課——“整本書閱讀導讀課”研修心得
“研訓導一體化”教師研修方式的實踐與探索
創新完善機制 做實做優考核
公立醫院 如何考核?
固廢試點“擴容”再生資源或將納入其中
省級醫改試點的成績單
國家醫改試點再擴容
國家級醫改試點醫院舉步維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