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的新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教育的系列新論述研究

2023-04-07 04:10周洪宇李宇陽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23年2期
關鍵詞:科教興國二十大強國

周洪宇 李宇陽

(華中師范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9)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提出了一系列關于教育的新觀點、新論斷、新任務、新要求,明確了新時代新征程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方法論,為到2035 年建成教育強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深入領會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教育的系列新論述,準確把握其理論內涵與實踐意義,對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有著重要意義。

一、新時代新征程教育發展的新觀點

習近平總書記科學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立足中國教育實踐,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鮮明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1]。

1.“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提出的內在邏輯

從歷史邏輯看,科教興國戰略在改革開放不斷推進的背景下被明確提出并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豐富發展,進入新時代后得以更加完善。1995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 《關于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首次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此后,黨和國家出臺一系列決策部署,不斷豐富發展科教興國戰略的內涵與實施要義。黨的十五大報告將科教興國戰略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之一。黨的十八大報告繼續指出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黨的十九大報告將科教興國戰略確定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堅定實施的重大戰略之一。黨的二十大報告就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作出專章部署,賦予了其新的內涵。

從理論邏輯看,這一新觀點是習近平總書記緊密結合中國國情和教育改革發展實際創造性運用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的體現。馬克思主義關于教育與人類社會發展的關系的思想,論述了教育對人類發展的重要性。[2]馬克思重視發展教育、提升科技、培養人才,著眼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認為教育“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3],這里的社會生產就包含著科技元素;馬克思重視科技,著眼于財富,指出“生產力中也包括科學”,認為“固定資本的發展表明,一般社會知識,已經在多么大的程度上變成了直接的生產力”。[4]

從實踐邏輯看,這一新觀點在實踐的土壤中不斷成長,并在實踐沃野中得以應用、檢驗和升華。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已經證明,教育、科技、人才在人民生活持續向好、國家經濟持續繁榮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伴隨著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2012 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9.9 年。在2021 年,這一數值達10.9 年,比10 年前增加1.0 年,其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為24.9%,比2012 年提高10.3 個百分點。全國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超過2.18 億,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升,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提供了堅強的人才支撐。[5]

2.“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的核心要義

其一,實施好科教興國戰略,要處理好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三者之間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以高度的系統性、全局性設計,一體化部署教育、科技與人才,把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統籌在科教興國戰略任務下,統籌在黨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心任務和重要任務下。教育、科技與人才是促進共享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力,伴隨著科教興國戰略的深入實施,定能加速實現國家繁榮富強。

其二,實施好科教興國戰略,要與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相協同。黨的二十大報告將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三大戰略聯系起來加以論述、部署,重視三者間的有機聯系。這三大戰略相互支撐、同頻共振,共同服務于高質量發展與創新型國家建設。有任何一方存在短板,都將會影響到其他兩個維度的推進。[6]

其三,科教興國戰略的新內涵強調教育要為人民的精神富有作出新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榆林考察時曾指出:“我們辦教育,就是要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全民族創造活力?!盵7]“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8],要通過科教興國戰略的深入實施來豐富人民精神世界,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關鍵時期作出的部署,其根本目的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旨歸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階段任務是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多維賦能,實現高質量發展。

二、新時代新征程教育發展的新論斷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部署,作出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9]的重大論斷。

1.新論斷的提出背景

2013 年10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海外委員時就曾表示,“科教興國已成為中國的基本國策。我們將秉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兼收并蓄,吸取國際先進經驗,推進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培養更多、更高素質的人才,同時為各類人才發揮作用、施展才華提供更加廣闊的天地?!盵10]由此可見,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部署的想法在黨的二十大之前就已產生。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教育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并逐漸成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勁力量;科技事業取得重大成就,為國家發展貢獻了科技力量;人才隊伍快速壯大,人才效能持續增強,為黨和國家取得歷史性成就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2.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部署的戰略意蘊

教育是民生之首,更是強國之要、國家發展戰略。首先,單純從論述所在的位置來看,教育的相關論述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出現在第八部分,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出現在第七部分,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出現在第八部分,而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教育被提至報告全文的第五部分。教育的位置提前,重要性愈發凸顯。其次,從教育所在的論述部分來看,在此前的黨代會報告中,如黨的十七大報告、黨的十八大報告、黨的十九大報告,有關科技的重要論述往往出現在經濟建設部分,有關教育的重要論述往往出現在民生建設部分。而黨的二十大報告將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部署并單獨成章,將教育擺在各項戰略任務的第二順位、強國目標體系的首要位置。而且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部署在改革開放以來的歷次黨代會中系首次,將教育置于各項戰略任務的第二順位亦是首次。這一部署和變化反映出習近平總書記對教育工作的重視達到了新高度,折射出教育在完成新時代新征程首要任務和中心任務過程中的地位達到了新高度。

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相輔相成、互相關聯,共同構成現代化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非凡成就與偉大變革證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高質量發展,科技是關鍵,人才是基礎,教育是根本。教育在三者中處于基礎性地位——科技進步依靠人才,人才培養依賴教育。而三者充分釋放潛能的關鍵在于創新,即通過教育創新培養創新型人才,創新型人才的大量涌現可以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科技創新助力創新型國家建設。習近平總書記以創新驅動為核心,將教育、科技、人才作為一個完整的體系統籌推進,既強調了三者各自的重要作用,又兼顧了三者間的有機聯系,通過三者的整體聯動、協同配合,共同匯聚發展的強勁動力。

3.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部署的劃時代意義

其一,基礎性地位更加凸顯。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統籌謀劃和一體部署,而且以教育來領銜,突出教育的基礎性地位,教育事關全局、影響全局。教育在現代化建設中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得到進一步凸顯。

其二,規律性認識更加強化。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地將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進行系統性和整體性部署,標志著我們黨和國家對教育、科技、人才與高質量發展之間相互作用的規律和認識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表明我們黨和國家對強國崛起規律、歷史發展規律、新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發展規律及未來世界發展大勢有著深刻的洞察和把握。

其三,戰略性考量更加彰顯。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高度,將教育單列出來進行專章部署,既彰顯出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也彰顯出教育、科技和人才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戰略地位和全局地位。

三、新時代新征程教育發展的新論述、新意蘊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一系列關于教育的新論述,進一步彰顯了教育是影響國家未來的事業。

1.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11]。

在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格局中,教育最為根本,發揮著支撐性、引領性作用。無論是建設科技強國還是建設人才強國,都依賴于教育事業的支撐,必須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翱萍甲粤⒆詮娛菄覐娛⒅?、安全之要”[12],亟須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13]必須強化人才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引領驅動作用,加快建立人才資源競爭優勢。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東升西降”“中升美降”是大變局中重要的內容和特征。一方面,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世界的政治領導力正逐漸下降,美國在全球的霸權地位正在衰落;另一方面,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世界發展中心正由西方向東方轉移。大變局下,戰略機遇與風險挑戰并存,而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恰是應對風險的關鍵一步。由此可見,統籌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的戰略意義非凡。

2.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14]。人才自主培養關系到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關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關系到打破美國對高級人才培養的封鎖,關系到掌握國際競爭主動權,因此亟須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必須走好人才自主培養之路。當今世界人才的競爭首先是人才培養的競爭。[15]要聚焦基礎研究人才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的問題,全面提高基礎人才培養質量。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加快培養緊缺人才。在尊重拔尖創新人才成長規律基礎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化課程改革與教學改革,盡早發現拔尖創新人才并為其提供脫穎而出和順利成長的通道。[16]

強調人才自主培養,絕不意味著自我隔絕。[17]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還要加大人才對外開放力度,加強國際人才交流,擴大國際人才開放合作,使更多全球智慧資源和創新要素為我所用;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引進政策,結合國家所需,廣博攬用各類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不僅要引進優秀人才,還要讓國內優秀人才走出去,鼓勵優秀人才跨國交流,支援欠發達國家和地區建設,進一步提升中國的國際影響力。

3.“中國式現代化”及其教育意蘊

黨的二十大報告特別指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18]很長一段時間內,西方國家壟斷了“現代化”的定義權和闡釋權,而百年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式現代化探索實現了馬克思對現代文明轉型的期待,在艱苦卓絕的實踐中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19],彰顯了人類文明發展的多樣性。中國教育現代化與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相伴相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組成部分。一百多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在探索教育現代化的道路上進行了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走出了一條從“篳路藍縷”到“探索新路”到“走向大國”再到“邁向強國”的奇跡發展之路[20],并逐步探索出一條具有世界意義的教育現代化發展道路[21]。以教育現代化支撐中國式現代化,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重要基礎與核心保障。

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中國教育現代化的根本保證。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盵22]必須始終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定不移地推進教育系統全面從嚴治黨,確保教育領域始終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

中國特色是中國教育現代化的鮮亮底色。中國教育現代化和中國式現代化一樣,不能脫離中國特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扎根中國才能更好走向世界?!盵23]社會主義是中國教育現代化的制度基礎,要不斷強化社會主義因素,[24]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優勢。此外,要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25],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確保紅色基因代代相傳[26]。

全民共建共享是中國教育現代化的內在要求。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是中國教育現代化區別于西方國家的鮮明主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深入開展脫貧攻堅,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盵27]人民是中國教育現代化的參與者、創造者和享受者[28],中國教育現代化必須堅持教育的人民立場,讓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改革創新是中國教育現代化的動力源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29]所以要堅決破除制約教育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大力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創新”,“推進教育領域治理能力和水平現代化”。[30]要聚焦教育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激發教育活力,釋放教育的強大動能,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不竭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教育現代化的精神內核。中國教育現代化道路根源于正確方向,立足于歷史傳統文化。[31]黨中央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32]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33]中國教育現代化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繼承和弘揚中國優秀教育傳統和教育思想,并使之不斷現代化。

四、新時代新征程教育發展的新任務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教育強國”[34];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黨的二十大指明了新時代新征程教育發展的新任務——“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強調“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35]并指出到2035 年建成教育強國。

1.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必要性

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是我國教育發展邁上新征程的客觀要求。目前,我國的教育體系在世界上規模最為龐大,教育發展總體水平在世界也位于中上行列。我國的教育事業已經從外延式發展走向了內涵式發展,從有質量發展走向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新時代新征程,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已經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任務。

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題中之義。教育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建設教育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基礎工程。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新征程上,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顯,迫切需要加快建設教育強國,以教育強國建設支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

2.以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為總抓手,加快建設教育強國

高質量教育體系是教育強國的核心內容與可靠保障,加快建設教育強國,要以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為突破點和總抓手。高質量教育體系是指向能夠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需要的更高質量、更加公平、更有效率、體系更加完備、更加豐富多樣、更可持續發展、更為安全可靠的教育體系。具體而言,高質量教育體系涵蓋了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支撐技能社會建設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開放多元的高等教育體系、專業優質的教師教育體系、服務全民的終身學習體系、優質高效的保障體系等。[36]從本質來看,高質量教育體系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勢必會從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兩個維度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加快解決教育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教育需求,提升教育治理效能,助力教育強國建設。

五、新時代新征程教育發展的新要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既一脈相承,又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為今后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1.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37],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則是對這一根本問題的科學回答。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再次強調要“發展素質教育”。[38]值得注意的是,勞動教育被寫入黨的二十大報告。

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39]。大力發展極具中國特色的素質教育。全面加強勞動教育,真正形成“五育并舉”的立德樹人落實機制。堅決克服“五唯”頑瘴痼疾,樹立更加科學健全的教育評價導向。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鑄魂育人、啟智潤心,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2.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

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促進教育公平”。[40]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要聚焦人民群眾對多樣化優質教育的需求,不斷滿足人民對更好教育的期待。持續深入推進“雙減”工作落實,同步推進校內提質與校外治理。根據不同區域的特點和教育發展水平,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持續加大財政教育投入,為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提供經費保障。加快構建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著力提高欠發達地區和貧困地區的教育發展水平,加快縮小區域、城鄉、校際、群體教育差距,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3.全面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為各級各類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明確了重點內容,其中包括義務教育、學前教育、特殊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民辦教育等。

全面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要強化有質量和高質量地普及學前教育,推動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加大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力度,加快推動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促進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多元發展;以融合教育為抓手,推動特殊教育普惠發展;不斷優化高等教育專業結構,推進基礎學科專業持續穩定發展,加快培養理工農醫類專業緊缺人才;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加強有組織科研,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深化分類管理改革,推動民辦教育高質量特色發展;扎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提高民族地區教育質量和水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不斷提高各族群眾科學文化素質。

4.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

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41]。

推動教育綜合改革取得重要突破,要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完善人才戰略布局,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積極探索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新路徑?!耙越逃u價改革為牽引,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42],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全面提升依法治教水平,加快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法律法規體系,推動制(修)訂學前教育法、學位法、教師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終身學習促進法等法律。優化教育對外開放布局,提升教育對外開放的層次和水平。嚴格執行國家課程方案,實施更加嚴格的教材編寫制度和教材審核制度,堅決落實教材建設國家事權。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完善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

5.加強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

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弘揚尊師重教社會風尚”[43],這為加強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

加強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要持續把師德師風建設擺在首要位置,完善師德建設長效機制。以人才引領發展的理念推進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44]加快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健全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切實推進落實 《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深入實施名師名校長培訓計劃,深入推進教師隊伍數字化治理和教師資源數字化建設。促進資源均衡配置,強化欠發達地區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繼續實施“優師計劃”,深入實施“師范教育協同提質計劃”。持續推進尊師惠師舉措,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

6.縱深推進教育數字化

“推進教育數字化”系首次被寫入黨代會報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45]。

推進教育數字化,要以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為重要抓手,深入推進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促成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享,推進教育公平,加快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著力提升師生數字化素養和能力,促進師生適應數字化發展變革。統籌區域發展、優化數字生態,系統推動區域數字化轉型。推動教育數字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推動中華優秀文化走出去。打造數字教育中國方案,增強我國數字教育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加快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學習體系,探索數據賦能學習型社會建設。

六、新時代新征程教育發展的新方法論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必須堅持自信自立”“必須堅持守正創新”“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必須堅持胸懷天下”。[46]這“六個必須堅持”既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同時也為新時代新征程教育發展提供了新方法論。

1.必須堅持人民至上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是建設教育強國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國教育現代化區別于西方國家的關鍵所在。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將“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47]置于段落句首,作為教育事業發展的方向與要求。新時代新征程,必須始終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從受教育者的立場出發,從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的立場出發發展教育事業,最終讓全體人民享受教育改革成果。

2.必須堅持自信自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教育改革要堅持文化自信,好的經驗要堅持。[48]新時代新征程發展教育事業,必須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歷史自信;必須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

3.必須堅持守正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社會總是在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總是層出不窮的”[49],要“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50],“要堅持守正創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展示中華民族的獨特精神標識,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51]。新時代的教育事業必須扎根中國歷史豐厚沃土,一方面傳承中國優秀教育傳統,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特有的中國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另一方面走好自主創新之路,推進教育知識創新、教育理論創新、教育方法創新。

4.必須堅持問題導向

堅持問題導向,要增強問題意識,盡早發現教育問題,仔細研究教育問題,并且要正確解決教育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問題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動力源”[52],“要以中國為觀照、以時代為觀照,立足中國實際,解決中國問題”[53]。要從中國實際出發研究教育問題,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為主攻方向,不斷解決教育領域遇到的新問題、教育高質量發展進程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

5.必須堅持系統觀念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系統觀念,加強對各領域發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54]。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必須堅持系統思維,注重整體性謀劃,統籌我國教育改革發展大局。要從整體上把握教育的發展規律,厘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全面的、系統的、辯證的、發展的、普遍聯系的觀點認識教育問題和解決教育問題。

6.必須堅持胸懷天下

中華文化蘊含著協和萬邦的天下觀,兼濟天下、世界大同是流淌在中華民族血液中的基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在融通中外文化、增進文明交流中的獨特作用,傳播中國聲音、中國理論、中國思想,讓世界更好讀懂中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55]。新時代新征程發展教育事業,不僅要合理借鑒人類文明一切優秀成果,更要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與世界各國共享中國教育發展成果,為全人類貢獻教育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教育的系列新論述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教育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產物,既具有理論的創新價值,又具有實踐的指導意義。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教育的系列新論述體現了鮮明的時代性、科學性、人民性、創造性、實踐性,豐富和發展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發展的最新成果,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中國化時代化的新境界。

猜你喜歡
科教興國二十大強國
二十大頌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
——廣東教育系統掀起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
喜迎黨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
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強國有我
秦晉爭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