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當代建盞藝術的表現技法

2023-04-14 23:07
江蘇陶瓷 2023年6期
關鍵詞:兔毫龍窯建盞

蔡 威

(南平市建陽區蔡氏建盞研究所,南平 354200)

0 引 言

陶瓷產品及其工藝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盞則是中國瓷器的典型代表之一,是極具價值的藝術瑰寶。建盞原產于我國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該地區礦物土壤中鐵元素含量較高,這些鐵元素經過高溫燒制發生反應,并最終變成神奇的“染料”,為建盞文化的最大特色“尚黑”打下了基礎。建盞因茶而生、因茶而興,宋代建盞色彩與圖案十分璀璨,裝飾與實用價值巨大??v觀中國陶瓷文化史,以淺色瓷為主流文化,有青瓷、白瓷、青白瓷等。建盞文化在中國文化史中堪稱是具有特色和不落俗套的代表,這正是它流傳千年的重要原因之一。

1 建盞概述

建盞,其作用主要表現在飲茶、品茶和斗茶等方面,所以和茶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建盞發展到今天,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建盞除在古玩市場上流通之外,還具有重大的藝術價值。建盞雛形源于東漢,建于唐,后來發展至宋,宋代是一個社會文化比較發達的時代,自然觀“天人合一”得到了人們的高度推崇。建盞這一以大自然神秘工藝構筑而成的藝術瑰寶自然格外受宋人青睞,建盞透出獨特的金屬光澤,摸起來溫暖厚實,有一種獨特的觸感和韻味。宋代海上交通十分發達,建盞還以海運形式遠銷海外,影響歐洲陶瓷產品的開發。另外,建盞雖然進入窯爐前單調樸素,但是燒完后卻能散發出七彩光芒,這迷人之處源于大自然的巧奪天工,正因為如此,千百年過去了,大眾依然喜歡建盞。

建盞在制作與燒制工藝上都很有特色,所以對傳統建盞進行深入研究與傳承,并對其燒制技術進行發展是十分關鍵的。如此,中國傳統文化才能夠得到切實的傳承與發揚,建盞制作技術才能夠得到可持續發展,并使建盞煥發新的輝煌。

2 建窯建盞制作技藝

在建盞制作工藝中,首先要找到坯、釉原料的來源,建盞的主要泥料為建陽本地土壤,因土壤性質的差異,并非各地泥料均適宜建盞的生產。建盞對于原料含鐵量、耐火性和塑性有嚴格要求,水吉紅土、高嶺土、田泥等物理、化學性質優良,其中紅土鐵含量高。不同工匠依據各自習慣與經驗對三種泥土配比進行調節,制成的坯體在色澤與紋理上稍有差異。泥土堆積于戶外,經過風、太陽、雨水等自然過程的常年風化,再對泥土進行淘洗、過篩、陳化處理后進行煉泥、揉泥,將坯體內的空氣盡量排除,同時增加坯體的塑性。將做好的泥料揉成團,按坯體尺寸要求切取適量瓷泥,把瓷泥套在拉坯機上手工拉坯成型。上釉采用浸釉、蘸涂、刷涂等方法,保證坯體內外都有釉,但一般坯體外側底部不上釉。把上釉后的坯體置于通風處陰干,入窯前將上釉后的坯體裝入匣缽中,匣缽底部撒入一層細勻的石英砂粉,以免建盞燒成后與匣缽粘連不能脫離。傳統龍窯燒造一般采用松木作為柴火,龍窯一般建于山中,盤山而上,逶迤如龍,故稱“龍窯”,龍窯按坡度大小來控制吸力、火焰溫度、氣氛等。龍窯構造簡單,無復雜爐底,熱量積累和阻力較低,無需較高煙囪,龍窯燒造溫度高達1 350 ℃左右,其特點是升溫緩慢、降溫較慢,爐溫下降到200 ℃后,爐門開啟取出成品并逐個檢驗,按照標準歸類。

3 建盞的藝術價值

3.1 釉色

建盞在釉色上具有特殊的韻味,建盞總體色彩較深,以黑、紫、藍為主。盡管色澤比較暗,但是光線照射下來,釉色煥發出金屬光澤,溫潤而富有質感,其顏色深沉、禪意濃郁。建盞釉色在茶湯中隨茶水加深,在歲月沉淀中更濃郁、更濃艷。建盞釉色自然,不冷澀,溫厚深沉,頗具禪意。人們愛建盞是由于它釉色之美別具一格,深而不悶,顯示了特殊的瓷文化形式。以茶湯泡之,建盞之釉如抹上油蠟一般更顯光彩。

3.2 紋理

建盞釉面紋理主要有兔毫、油滴、鷓鴣斑、烏金、曜變、異毫這六大類,建盞中的肌理同樣具有自然性,它變幻莫測、不可控,而這神秘莫測的自然肌理同樣是構成建盞意境的首要元素。

兔毫從字面上看紋如兔子毫毛,有細有粗、有長有短,按其色澤有金兔毫與銀兔毫之分。兔毫斑紋一般均勻地分布于底釉上,可轉化為各種造型,表現出各種美感,比如千層針葉林或者一場暴雨,總給人以各種藝術想象。

油滴的花紋為圓形或類圓形,多為橢圓形,不太規整,但只要是油滴均勻分布的都可叫作頂級。油滴的造型與色彩更加豐富,猶如水中飄動的花瓣、海灘中的鵝卵石或者熠熠生輝的星星等,排列組合起來四周柔媚雅致,油滴顯示形式較兔毫多,偶可出現層層疊疊。

鷓鴣斑斑紋似鷓鴣羽毛,產量甚微,生產方法曾一度失傳。據歷史記載,有關陶瓷專家認為鷓鴣斑并不是自然燒造而成,它是人為畫出來的,產量很少,鮮少流傳至今。北宋初年,陶谷在《清異錄》中云:“閩中造盞,花紋鷓鴣斑點,試茶家珍之?!柄p鴣斑為燒造出烏金建盞后在通體烏黑的釉面上用毛筆點上鉛白形成黃豆大小的白色斑珠,由此鷓鴣斑建盞黑白分明、別具一格。

烏金釉面通體烏黑,潤如油脂,有的烏金建盞黑中帶青,有的黑中透藍,深沉如大地,廣袤如夜空,具有包容萬象之美。

曜變被日本稱頌為人間瑰寶,是因其燒成難度極大,宋代曜變建盞現只存數只。目前尚無法完全了解其肌理的生成變化,只知道曜變建盞是在某種特殊氛圍中還原反應和氧化反應交替進行而意外生成的。曜變建盞表面具有油滴斑點,油滴斑點具有五彩光圈,釉面底色常為藍中帶彩,在陽光照耀下可散發七彩祥光,曜變建盞被稱為碗中宇宙,包羅萬象、浩瀚無邊、迷倒眾人。

除以上五種釉面之外,其余各斑紋均可稱作異毫。常見的異毫盞為柿紅、灰被、茶葉末、虎皮斑等等。異毫并不代表存在瑕疵,需要從產品外觀上對其收藏價值進行評價。

3.3 尚黑

中華文明早期的傳統文化中存在著“尚黑”行為,這主要是由于當時的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較低。黑色這一色料極難得到,黑色具有普遍審美價值,很多帝王甚至以黑色為主色制作衣服,這一文化在宋代得以傳承。宋人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審美風格質樸,使黑色建盞盛行于宋,并且有很大發展。

4 結 語

現代陶瓷制作技術在政府的大力提倡下有了很大的發展與進步,在有效還原眾多古代制作方法的同時,也同時融入現代技術與審美。制作建盞時燒制為主要技藝過程,但在近代燒造中可利用電燒對燒造因素進行調節,電燒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建盞的產量與生產力,讓建盞文化與社會更好地融合,并獲得更廣泛的群眾擁護。但柴燒建盞在藝術上比較有特色,所以很多工匠依然固守著柴燒這一傳統習俗,柴燒和電燒相結合推動燒制技術向前發展。建盞藝術是與中華傳統文化息息相關的藝術,在社會日益發展的今天被融入了現代文化并發展成為了一種全新的文化取向。

猜你喜歡
兔毫龍窯建盞
沈鵬書法
淺議龍窯的結構特點及其燒制優勢
淺議龍窯燒制與龍泉窯之燒制技術改進
兔毫建盞的鑒賞*
羅詩彬龍窯作品欣賞
建盞的新發現
宋代建盞的科學研究
建盞之初探
從文化內涵解讀建盞之美
黃色兔毫釉的研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