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建盞的興起與釉色特點

2023-04-14 23:07謝長旺
江蘇陶瓷 2023年6期
關鍵詞:兔毫色釉烏金

謝長旺

(延平區木鐸茶洋窯陶瓷工作室,南平 353000)

0 引 言

建盞在我國已有千年的發展歷史,是我國陶瓷藝術史上的一個亮點。建盞亦稱“盞”,起源于我國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在文化上有重要影響。黑釉貌似樸素,實則蘊藏著玄妙的紋理與異乎尋常之美,符合宋人淳樸求真之審美,為宋代主要茶具。建盞初見于唐,成熟于宋初,建盞在日本和韓國等國家也十分流行。建盞是我國茶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只是一件茶具,還是一種反映茶文化精髓與人文精神的文化載體。建盞因久經戰亂、朝代更迭而漸漸淡出世人的視線,但建盞的藝術價值與文化意義是不朽的。建盞以茶道、藝術豐富文化內涵,在茶文化發展與傳承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1 建盞溯源

建盞源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此地土壤中礦物質豐富,含有大量鐵化合物,鐵化合物經高溫燒制可形成紋理,建窯燒制源于唐、盛于宋,隨元代茶飲習慣變化而漸少,后湮沒于明代。唐末五代主要燒造青瓷、白瓷及青白瓷,至宋代原料改變,黑瓷燒造潮流初現。建盞坯體在1 300 ℃左右高溫下燒制,硬度大,敲打后會有“叮當”之聲,故有“鐵胎”之稱。根據現存的歷史記錄及瓷器發展史,我們不難看出宋朝就有一窯一瓷工藝,一窯一瓷只收納一種器物進行燒造,該燒制工藝針對性較強,能有效地捕捉建盞窯火的火焰。所以,建盞作為宋代黑瓷的代表之作,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有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

建盞在色彩上表現為金屬色,質感復雜多變,人為因素較少,且多源于自然,符合宋代所提倡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所以建盞為宋代文人及皇親國戚所鐘愛。建盞與其他瓷器有很大的不同,最顯著的是建盞之盛衰與斗茶風俗息息相關,宋代建窯建盞盞身厚重、裝飾精美,為最佳斗茶器具之一。而在明代,伴隨著青花瓷受到青睞,建盞也漸趨沒落。伴隨著中國現代社會的發展,歷史文化傳統被復原與繼承的同時,遺失幾百年的黑釉建盞燒造方法也開始復蘇,不少專家用現代燒制方法燒制的兔毫盞和油滴盞與宋代建盞不相上下。

2 建盞的釉色特點

2.1 烏金盞

烏金盞是最典型的建盞類型之一,有些是純黑色,有些是黑色中帶有一絲綠色,被稱為青黑色。烏金盞小部分為黑褐色或醬色,有小部分烏金建盞并非純色,在強光照射下可見隱匿在黑色釉底中的隱隱斑紋。烏金盞釉層厚、色澤黑潤,總體表現出凝重雅致之美。

2.2 曜變盞

曜變盞指茶盞黑釉中出現很多不規則斑點,這些不規則斑點叫曜斑。曜斑外圈分布有光圈,光圈色澤隨透視角度改變,在垂直方向上曜斑常呈藍紫色,傾斜而看曜斑常閃著金光,看起來格外明亮耀眼,曜變盞為建盞中最珍貴的一個品種。

2.3 油滴盞

油滴盞為黑色底釉中帶有細小金屬斑點,一般為金色或者銀灰色,因類似散落的油滴,故稱油滴盞。就油滴顏色特征而言,油滴又可以分為“銀油滴”“金油滴”“彩金油滴”等。油滴盞地位稍遜于曜變,為建盞之奇珍。

2.4 鷓鴣盞

鷓鴣盞釉面中的斑點呈現大小不一的形狀,在色彩方面具有明顯銀色、灰褐色、黃褐色及銀灰色等特征,整體分布表現為較為稠密的態勢。就其外形而言,既似沸騰油滴,又似水面油滴,整個盞身光芒四射,所以它別具一格,藝術水平很高。

2.5 雜色釉盞

雜色釉盞是從建盞的黑釉中“窯變”出來的,以紋理的變化和釉面色彩命名。雜色釉盞以柿紅色、赤紅色、灰白釉和醬釉為多?;y有芝麻花紋、結晶冰花紋、龜裂紋等較復雜的花紋,雜色釉盞整體色彩斑斕。

2.6 兔毫盞

兔毫是建窯中最典型、品種最多的一個類別,宋人喜好建盞釉色以兔毫為主,往往把兔毫盞作為建盞之代稱。兔毫盞為黑色底釉中具有毫絲,毫絲呈均勻緊密線狀,與兔子全身毛發相似。兔毫雖然在出土建盞中所占比重比較大,但燒制出優良的兔毫盞其困難程度并不比油滴盞低,兔毫盞在宋代茶具上亦為名貴茶盞之代表。

3 釉色燒制

據建盞相關研究,科學家發現建盞燒制時使用的坯料及釉料含鐵量均超過7%,所以建盞有各種花紋及釉色。鐵和其他金屬不同,其熔點比較高,高溫時鐵元素熔融,低溫時冷凝成晶,即析晶。曜變盞彌足珍貴,傳世極少,在不計其數的建盞作品里,唯有極個別珍貴的曜變建盞作品,所以相對于其他品種來說,曜變盞晶系不穩定,結果隨機性較大,使之難以燒成。含鐵量多,往往燒制得到的建盞釉越深,色澤越艷麗。建盞制作主要材料含鐵量較多,故燒成釉色亦黑,建盞燒制溫度通常在1 280 ℃~1 350 ℃為宜。在一定條件情況下,帶斑紋的不穩定性晶體形狀還將轉變為帶兔毫斑紋較穩定的晶體形狀,因此,產量最多的兔毫建盞便成為建盞的代名詞。另外,建盞釉色也極為繁復,物以稀為貴,建盞多被一些上層貴族所追求,這些貴族都不惜為一個色彩特別的建盞而費盡心思。在選用建盞釉料配方時,還要考慮到各方面的問題,才能保證作品的品質達到預期要求。很多人將建盞之美和夜空之美聯系起來,事實上,建盞之美不僅在于色彩,更在于建盞工匠之智,在于繼承與發揚中國傳統陶瓷文化。

4 結 語

綜上所述,建盞在古代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在當時的社會地位與受歡迎程度是非常高的。建盞之所以盛行,與其歷史背景、風俗文化息息相關,所以建盞在陶瓷發展史上成了廣為人知的傳奇。在物質生活富足之時,建盞的特點鮮明、釉色璀璨以及其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是值得傳承與發展的,然而燒制建盞較為復雜,需格外講究幾道工序,確保土質或釉料配方在選用時必須充分考慮到幾方面的因素,不然建盞質量就很難得到保證。在研究建盞燒制技術的發展路徑時,應立足于現狀與現代文化技術相結合,堅持“開發中的保護”原則,注重建盞釉瓷燒制技術文化的歷史傳承性與主題現代性。

猜你喜歡
兔毫色釉烏金
沈鵬書法
兔毫建盞的鑒賞*
烏金
稱金塊
烏金的世界
——探訪煤炭博物館
《高原旭日升》高溫色釉彩瓶
陳厚卿作品精選
余昌冰作品精選
邱含作品
HPLC法同時測定烏金止痛丸中5種成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