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第二課堂發展現實困境和應對策略的實證探析

2023-04-15 03:11陳自來王涵
公關世界 2023年4期
關鍵詞:第二課堂干部活動

文/陳自來 王涵

第二課堂是指課堂教學以外的一切傳授知識、增強能力、鍛造人格、培育綜合素質的實踐性教育活動。[1]2013年,教育部印發了《教育部關于開展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的通知》,將教師發展和學生發展上升到了重要高度,并且更加注重教育教學過程,明確把“第二課堂成績”作為一個獨立二級指標列入培育過程。這意味著在高等教育評估的國家政策層面,第二課堂已經成為一個重要部分。2018年,共青團中央、教育部聯合印發《關于在高校實施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意見》,要求在2018年秋季學期,面向全國高校推廣實施“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進一步推動第二課堂融入高校人才培養大局,服務學生發展的需求。

與以教學為主提供課堂知識講授場景的第一課堂相比,第二課堂常被理解為培養實踐能力的“無形課堂”,是教室之外的教育場域。[2]第二課堂具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等特征,可以提供知識應用、知識補充、能力提升、能力拓展場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第一課堂的場域、時間限制,成為第一課堂的重要延伸。普遍認為,第二課堂包括校園文化、志愿服務、社團活動、學生管理等。第二課堂活動對學生的素質、學業發展、能力培養,對學生全面成長成才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有學者根據內容和性質,把第二課堂分為了:社會實踐、學術交流活動、科研訓練、學科競賽、社會工作等五大類,倡議開展志愿服務、社團活動、文體競賽等豐富的實踐活動,打造校園文化建設,培養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人才。但第二課堂建設也存在著定位模糊、內容泛化、評價主觀、指導缺位等現實困境;也有人認為:第二課堂活動占據了學生有效時間會影響學生學業。針對這一問題,本課題擬通過對南京本地某本科院校進行調研,探討當前第二課堂建設中存在的困境,并提出相關對策。[3]

一、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

課題組選取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共4個年級612名同學作為研究對象,發放問卷612份,回收608份,其中有效問卷596份;其中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年級分別為168份、155份、147份、126份;對問卷進一步整理發現,其中擔任過學生干部的學生為259人,未擔任過學生干部為297人。

課題組先后召開了學生代表座談5場,走訪12名領域的專家等,對訪談結果進行了歸納整理。

二、研究數據分析

在調研數據中顯示,在選項“以下哪個選項是你課余時間花費最多的?”中有45%的同學選擇了校園活動,選擇“戀愛交友”“外出兼職”“其他”的分別占25%、16%、17%。在這一選項中學生干部占比為56%,遠高普通學生35%;學生干部群體往往是大學生群體中積極參加校園活動的人群。

根據“每天在第二課堂活動中的時間”數據顯示:絕大多數同學每天從事第二課堂活動的時間在1——3小時左右,占總人數的87%(其中58%的同學為1小時左右,29%的同學在1——3小時)。經過分析發現,大二年級學生干部與大一學生在第二課堂上投入的時間呈顯著關系。結合當前第二課堂活動的情況,無論是入學教育、社團活動,還是文體比賽、志愿活動往往是由高年級學生干部們帶領新生開展。

對學校開展的第二課堂數量情況進行統計發現,66%的學生表示當前數量剛剛好,21%的學生認為比較多,9%的學生認為比較少,而約5%的學生表示不關心。對數據進一步分析發現,25%的學生干部認為學生第二課堂數量比較多,明顯高于非學生干部(17%);而普通學生中10%的學生認為第二課堂活動較少,而學生干部只有7%。

在第二課堂活動類型中,志愿服務類的活動最受學生歡迎占36%,依次是講座公開課(28%)、文體比賽(27%),學術競賽類只占9%。在對該問題進一步細化研究中發現,對“過去大學生活中,對你影響最大的第二課堂活動是什么?”志愿服務、公開課講座、大合唱、文體比賽等依舊是高頻詞匯,而對學術競賽類字眼鮮有提及。

對學生選擇第二課堂的因素進一步研究發現,“是否給予學時認定”成為學生選擇第二課堂活動的最主要因素,占73%;興趣愛好、嘗試新事物分別為52%、38%,選擇參加第二課堂活動為了打發時間的占36%。在座談會過程中,不少學生表示活動選擇時最為關注是否有給予學時,第二課堂學時量給予多的報名人數最多、響應最積極。在這一問題中,有超過36%的學生選擇第二課堂的原因是為了“打發時間”,這值得我們關注。對數據結果進一步分析發現,各年級差異并不明顯。結合“學生對第二課堂數量感受”的評價,有學者認為,大學生有著參與第二課堂的強烈需要,然而這種強烈需要和學校第二課堂的“供給”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反差。由于在第二課堂的組織中存在著“重文體特長輕整體素質”,“重集體活動輕個性化活動”,“重少數特長學生輕多數一般學生”等問題,致使多數學生試圖通過第二課堂活動提升自己素質的愿望難以得到滿足。

對選擇第二課堂活動的其他因素進行分析比較發現,學生干部與非學生干部在“嘗試新事物”這一選項中表現出明顯的差異;選擇這一因素的學生干部占總數45%,而在普通學生中這一比例僅有31%。這是否與學生干部本身具備的探索精神有關值得進一步研究。

對學習的態度研究發現,數據顯示各年級之間不存在明顯的差異。在對待學習態度上選擇“學習沒意思”的同學績點平均為2.4,明顯低于平均績點2.8。這些同學的課余學習專業知識的時間也均在1小時以下。學生干部明顯優于非學生干部;在學習很認真和學習很重要兩個選項,學生干部占57%,非學生干部占43%;認為學習很重要的學生干部占14%,遠高于非學生干部6%。

對影響學生學習狀態調查結果顯示,“興趣愛好”是影響學習狀態的第一因素,占70%,依次分別為課程內容、身心狀況、學習基礎等。對調查數據進一步研究和對提高學習積極性的建議和政策中,提高學習興趣,開展趣味教學成為高頻詞。在第二課堂與學習動力關系的調研中,大部分學生認為第二課堂活動對學習動力有正向作用占58%;34%的同學認為兩者聯系說不清;8%同學認為第二課堂活動影響學習狀態。

三、研究發現與討論

1.第二課堂活動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專業學習的動力

研究發現,興趣愛好和對綜合素質提升的渴求是影響學習狀態和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關鍵因素。第二課堂活動本身就是發揮學生興趣愛好,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活動。我們以參與第二課堂活動中較多的學生干部為對象進行了分析。研究中發現,在第二課堂活動中學生干部是組織者,也是重要的參與者。有學者認為,第二課堂活動參與對學生學業時間會有擠出效應。結合我們的實際數據也表明學生干部對第二課堂活動投入度要高于普通學生,但在課后專業學習時間上二者并沒有明顯差別。對學生干部來講,被擠占的時間往往本來是用于娛樂和休閑的時間;不少學生干部們表示“從做了學生干部,我就沒有時間打游戲了”。數據表明,第二課堂對學生干部的改變還體現在對新事物嘗試的態度、對學習態度以及綜合素養的培養。豐富的第二課堂顯著提升了學生干部綜合素養和創新的意識,并提高了其對學習重要性的認識,對學習動力有正向促進作用??傮w來看,第二課堂活動能夠培養學生興趣愛好,改變學習態度,提升學習動力,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2.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融合不足

伴隨具有活動發布、記錄審核、結果評價等功能的第二課堂活動記錄App出現,這類App為組織方發布活動,學生自主選擇活動提供了極大便捷。但另一方面,App記錄軟件的普及也加深了學生對第二課堂的誤解:把App記錄學時的獲取作為參與“第二課堂”活動的動力;有學時的活動,參與興趣極大;對沒有學時的活動,興趣銳減,這無形中縮小了對“第二課堂”的內涵理解,往往認為App發布的活動才屬于“第二課堂”活動的范疇。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持此觀點的不僅僅存在于學生,教師的認知層面也存在相似的認知;部分專任教師把第二課堂簡單理解為課堂外的課外活動,包括:文體競賽、志愿活動、入學教育等。在具體工作開展中,就把“第二課堂活動”簡單理解為由輔導員、班主任、班干部等學生工作隊伍獨立完成的班會、團會、文體競賽、志愿服務等;這無意中把第二課堂活動與學生專業發展進行了人為割裂。僅僅依靠學生工作隊伍長期在“第二課堂”活動的策劃、組織和實施過程中擔任主要角色,使得“第二課堂”仍囿于德育和思想政治領域,達不到讓學生獲得知識技能和練習心智的目標;在研究中,我們還發現了學生干部與大一新生在第二課堂參與的活動類型上、活動時長上等方面存在高度吻合。作為第二課堂活動管理的“大學工”部門往往把第二課堂活動的重心放在了新生上,每一年在學生干部的帶領下文體藝術、知識競賽、辯論活動、安全教育等新生的活動精彩紛呈,但另一方面對應著高年級的學生被忽略的現狀。這進一步導致第二課堂活動無法滿足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提高的需求,逐步演變成為完成“第二課堂學時”而“打發時間”的活動參與。

第二課堂的教育價值與作用被嚴重窄化,極大損害了第二課堂豐富的內涵,導致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進一步脫節。提高師生對第二課堂內涵的正確理解,推動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深度嵌合是能夠有效推動第二課堂發展的重要手段。

3.學生對第二課堂需求與實際供給上存在一定的差異

大學生孜孜以求的目標是成長成才,參照的標準是社會的需要;當第一課堂不能完全滿足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時,以激發學生興趣為著眼點,以傳播知識為根本的第二課堂,成為學生的選擇。對學生第二課堂類型研究發現,學生們對于與專業知識相關的志愿服務、公開課等需求較為強烈,希望能在活動中提高個人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養。結合項目組近幾年的實踐活動研究發現,對于高質量的實踐活動、志愿服務,如暑期團體實踐活動,馬拉松賽志愿者,頂崗實踐活動等,學生熱情往往非常高,但這方面的資源往往也十分缺乏。另一方面,從組織單位來看,第二課堂組織者主要是學生工作者,探索依靠專業、班團組織、學生社團等為基礎單元,難以滿足不同專業學生對具有專業特色的多樣化發展的需求。在實際運行中,第二課堂在運行時更多偏向于單方面的供給,忽視多元個性的需求,依賴既有經驗,低水平重復建設,與本科教育發展的目標相脫節等,也都阻礙了第二課堂教育價值的實現。

四、主要對策

1.進一步聚焦定位,加強第二課堂內容建設

第二課堂活動的最根本的職責是:培養學生興趣愛好,更好地服務學生專業學習。因此,應主動推動第二課堂內容建設,進一步發揮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中的作用。結合第二課堂課程豐富、靈活、補充性強、實踐性強等特點,將體系中各培養平臺或模塊的功能再聚焦、目標再明確,推動第二課堂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服務。探索發揮專業教研室、學科競賽、專業技能競賽等在第二課堂中的作用,扭轉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脫節等問題。

2.加強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的深度嵌合的研究探索

針對當前第二課堂建設中出現的不同學生群體中存在的“冷暖不一”,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脫節等問題。首先需解決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融合,增強各級教育部門對兩個課堂融合育人的機制探討、機制建設,推動兩個課堂在理念、內容形式的融合;師生層面進一步理解第二課堂活動的豐富形式和內涵;組織單位要努力實現打通各自責任區,形成融會貫通,進一步把第二課堂重心下移,激發專業、班團、社團等為基礎的單元在第二課堂建設中的活力;探索“社團+專業”、“社團+教研室”、“社團+學科競賽”等工作模式;發揮班主任、班導師等在第二課堂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內容形式上,進一步與專業發展相融合,持續推出與專業發展、技能培養結合的活動形式和內容。

3.發揮第二課堂的特性,拓展活動的“邊界”

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導向,第二課堂不是高等教育中的孤立育人載體,因其開放性和聯結性,與各類社會資源聯系緊密,第二課堂不需要為“外部” 和“內部” 劃清界限,而應建立一整套資源對接、融合、利用機制,用開放資源補足校內資源在課程供給上的短板,增強第二課堂的教育黏性,實現資源共育目標。結合第二課堂特征持續推動以實踐活動、志愿服務為載體的第二課堂活動建設,把學生第二課堂活動陣地轉向社區、企業、學校等;把第二課堂活動的內容融入地方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等,積極拓展第二課堂的活動界限。

猜你喜歡
第二課堂干部活動
“六小”活動
“活動隨手拍”
行動不便者,也要多活動
高?!叭斯ぶ悄堋钡诙n堂建設探討
當干部切忌“打官腔”
第二課堂
三八節,省婦聯推出十大系列活動
晉江“四點鐘學?!?孩子們的第二課堂
干部任免
西子湖畔的“第二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