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懲戒的現實困境與制度優化

2023-04-17 13:24左崇良湖南衡陽421002
邊緣法學論壇 2023年2期
關鍵詞:懲戒學校教育

左崇良 (湖南 衡陽 421002)

[內容提要]

現階段我國學校教育懲戒遭遇信任危機。探索教育懲戒的法治化、科學化、標準化、系統化,能夠激發制度活力、形成制度合力,促使整個教育制度系統得到優化,實現學校教育的“良法善治”。

教育懲戒 理論反思 制度優化

教育懲戒問題關系到立德樹人的大戰略,關系到學校營造良好教育生態的大問題?!吨行W教育懲戒規則(試行)》的頒布意味著我國中小學教育懲戒進入了法治軌道。這一《規則》的實施,使教師教育懲戒有規可依。通過法規規范教師懲戒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有助于學校和教師依法依規選擇適當的懲戒措施,促進教育達到最佳效果。

一、教育懲戒的現實困境

現階段我國中小學的教育懲戒陷入困境,學校和教師施行的教育懲戒遭遇信任危機。教育懲戒是我國學校教育的痛點和難點,諸多矛盾交織在一起,存在多重困境。

(一)當老師難,當班主任老師更難

在中小學教育中,教師懲戒權的行使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近年來,教師與學生及家長之間的矛盾沖突增加,由于教師懲戒學生而引發的教育糾紛事件屢見不鮮。2021 年1 月,武漢一小學教師用尺擊打學生手心的懲戒方式,引發地方政府高度重視。2019 年山東省日照市五蓮二中班主任楊守梅老師因用課本拍打兩名逃課學生,家長糾纏不休,教師受到學校和當地教育部門的兩次重罰;安徽省樅陽縣陳瑤湖中心學校的班主任老師周安員因處理學生糾紛之事,家長蠻橫不滿于學校,要求其“盡快向家長道歉”,周老師無奈從大橋縱身跳下。當老師難,當班主任老師更難,難的是老師不知道如何對學生進行教育。

現在社會上存有一種現象,有的家長對學校教師批評教育孩子不夠理解,甚至造成家校矛盾。早在2009年8月,教育部印發了《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其中明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學管理中,有采取適當方式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權利”。沒想到,這樣這一句話引發了社會的熱烈討論,包括許多言辭激烈的批評意見。許多人對班主任教師的批評權表示不理解或表示擔心。在學校教育中,教師連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都不敢了?實在是不可思議。

(二)教育懲戒“懼用”與“濫用”的兩難困境

我國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存在“懼用”與“濫用”的現實困境,包括教師易將體罰或變相體罰與教育懲戒混淆、“懼用”課后留校教導懲戒形式、點名批評易受到學生非議等;教育懲戒實施困難受到相關法律規定嚴重缺失、中小學校危機治理體系不健全等多重因素影響。

教師對學生實施教育懲戒時,出現兩種極端行為:部分教師對教育懲戒權的性質認識不清,教育懲戒把握不當,引發了諸多的爭議;部分教師在不知如何懲戒的情況下干脆不對學生施行懲戒,導致學校和班級難以形成嚴謹的學風和正常的秩序,教學工作無法順利進行。教師在行使教育懲戒權時具有眾多難處,如教師的畏懼心理、難以靈活使用教育懲戒權等,種種壓力之下,一些教師干脆完全放棄使用懲戒權,另一些教師卻劍走偏鋒用力過度造成不好的社會后果。

(三)中小學教師的教育懲戒失范問題

中小學教育的一個現實問題是教師懲戒的失范問題。國家相關立法已明確規定教育懲戒在學校教育的適用范圍,但是實踐中教育懲戒依然遭遇信任危機。嚴苛的教育懲戒被認為是非人道、落后教育方式的代名詞。如果教師施行懲戒時重“蠻”力,往往會造成“教師處罰、學生受傷、家長投訴”等不良局面。棍棒式教育、罰寫式教育、強迫式教育等管教方式在我國由來已久,現實中也比較常見,但這些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與現今“以學生為中心”的生本教育不相容,很容易成為矛盾沖突的“導火線”。

近年來,因人們對教育懲戒理念和方式的不同理解,常常導致師生矛盾和家校矛盾,有學生因教師“體罰”引起身體、心理嚴重不適,也有教師因“體罰”學生被處分、解雇,甚至引發極端事件。2019 年河南“學生20 年后打老師”事件隨著視頻的瘋轉等裂變式傳播逐漸升級,引爆輿論。體罰、變相體罰以及侵犯學生人格尊嚴、侵害學生基本權利或者侮辱人格尊嚴等行為,是《教師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所嚴厲禁止的,教師因“教育懲戒行為”而受到學校和教育局的處分之事經常出現在各種媒體之上,教育懲戒的“范圍”及“尺度”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二、教育懲戒的爭議思考

教育懲戒是一個小小的切口,反映了我國教育領域的矛盾紛爭。教育實踐的矛盾錯綜復雜之時,便是反思這些實踐的理論基礎之日。

(一)教育懲戒的爭議

教育懲戒作為教育的輔助形式,本應是教師行使教育管理權的正常手段,近年來卻遭受社會輿論的口誅筆伐,重拾與廢除教育懲戒權的爭論不曾停歇。

教育懲戒的性質、邊界、必要性、實施依據等方面在我國都存在爭議。有關教育懲戒行為性質的爭議聚焦在教育懲戒是教育手段還是管理手段,懲戒目的指向育德為主還是秩序維護;教育懲戒邊界的爭議集中于懲戒對象是否應包含學業問題行為,以及懲戒方式是否應有體罰;教育懲戒實施依據圍繞動機還是后果發生爭議。針對教育懲戒的必要性,我國教育界存在否定論與肯定論的不同看法。教師應否具有懲戒權?部分學者持反對意見,有研究者認為學校不應該提倡懲戒教育,在民主科學的精神下教師應采取溫和的教育方式來達到教育目的。一些學者認為教育懲戒是必要的手段,通過懲戒可以矯正學生的失范行為,維護教育的正常秩序。檀傳寶在其所著《浪漫:自由與責任》一書中指出,教師對學生實施懲戒是教師的權力和職責所在;董新良認為,作為學生不良行為“矯正器”的教育懲戒,對于學生的成長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于教育懲戒的認可度,歷史上也爭議不斷,時有反復,經歷了從絕對懲戒教育到“無批評式教育”再到強調懲戒合理性的演變過程。

學界對教育懲戒的認識也存在一定的分歧。法學界學者一般將《教育法》、《義務教育法》等教育法律中規定的學?!疤幏帧睂W生的措施視為教育懲戒;而多數教育學者將教育懲戒與紀律處分區分開來,強調教育懲戒是教師懲戒學生的權利。教師的教育懲戒不同于學校懲戒,通過對2019 年《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的研讀可發現,《意見》中所使用的“教師教育懲戒”一詞與廣義上包含了警告、退學等學校處分在內的教育懲戒不同,而是屬于狹義上的懲戒概念。教育懲戒權有學校懲戒權和教師懲戒權,兩者的性質和實施形式有所不同,因此,明確中小學教師的懲戒權和學校合理的教育懲戒措施、針對學生違紀行為建立相關法規是當前教育部門應重點考慮的問題。

未成年學生的教育懲戒問題,是一個見仁見智的事情,需要辯證地看待。自《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發布以來,10多年的時間內,社會各界關于教師如何批評學生、如何實施教育懲戒的討論和爭議,始終不絕如縷。但是,輿論的風向在慢慢發生改變,人們從最初的批評、質疑到慢慢開始接受。正是隨著這樣的觀念嬗變,教育懲戒權被寫進中央文件。人們開始認真討論,教師究竟需要怎樣的教育懲戒權?有關教育懲戒的探討主要集中在三個層面:認識層面,如何明確教育懲戒和體罰、變相體罰的界限;實操層面,教師如何實施教育懲戒才能規避風險;效應層面,教育懲戒的利與弊,如何做到揚長避短。爭議之處反映的正是教育懲戒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教育懲戒的反思

教師的教育懲戒權到底出了什么問題?問題與現象又反映出怎樣深層次社會原因?回顧這場處于風口浪尖上針對“教師懲戒權”的批評,深層次的問題是自媒體的發達,“人人都可批評教育”的尷尬,致使中國教育面臨著一場信任危機,“尊師重教”傳統逐漸式微。

教育懲戒是教育理論和實踐中一個比較敏感的話題。教師對學生施行懲戒教育面臨的困境來源于教師、學校、學生、家長及社會等多方面。教育懲戒被排斥的原因,固然有我國數十年獨生子女政策造成的家長對孩子的過分溺愛,以及一些媒體的片面報道和過度渲染,但深層原因還是教育懲戒背后的社會文化心理認同缺失。在教學實踐中,一些教師為了正常履行教書育人的責任,仍會對違紀學生采取罰站、打掃衛生等懲罰。不過,這對于教師來說依然存在“風險”。我國傳統教育中,一直存有“玉不琢,不成器”、“嚴師出高徒”的說法,但隨著“快樂教育”深入人心,一些家長采取不科學、不理性的方式對教師正常的懲戒行為,過度“維權”,教師群體中彌漫著一種管教學生的“無力感”,“只能教知識,不敢教做人”更是引起教師群體的共鳴。面對違規學生,教師不敢管、不能管、不想管,教育懲戒權正在悄然流失,教師不敢舉“戒尺”、不想揚“教鞭”已成為常態。懲戒權的喪失,導致師生關系扭曲,校園欺凌得不到有效制止。誠然,現實中存在一些素質不高、職業道德低下的教師借行教育懲戒權之名對學生施以拳腳,使“適度懲戒”變為“變相體罰”,也有少數教師要求家長請客送禮,牟取巨額補課費,這削弱了教師群體的權威感,使教師行使懲戒權的底氣不足。教育懲戒的式微無助于良好教學秩序的建立。

沒有教育懲戒權,教育管理就失去了有效抓手?!敖處煵辉腹?、不敢管學生”,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權利義務不匹配?,F有教育法律法規只要求教師履行教育管理學生的責任或義務,不賦予其明確具體的教育管理職權和對違紀學生的教育懲戒權,讓教師們無所適從、心存顧忌,這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2019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提出“制定實施細則,明確教師教育懲戒權”,著力解決教師懲戒權問題。教育懲戒由批判到回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實踐和教育觀念的轉變。懲戒教育的關鍵在于“戒”而不是“懲”,教師實施“懲”的手段,達到“戒”的目的。我國現階段仍存在教師因懲戒方式使用不當而造成的教育事件,問題產生的原因有法律規定不清界線不明,家長、學校對懲戒教育的不支持以及教師自身道德素養偏差等多種原因。

在教育實踐中,教師要么不敢行使教育懲戒權,要么濫用教育懲戒權。這一現象除了與我們長期回避教育懲戒,對其研究不夠、研究不深有關之外,還與我們的法律法規對教育懲戒權的規定不足有密切關系。教育懲戒在現實中面臨著“過度懲戒”中“度”的邊界難以厘清、“侵權懲戒”中“權”的規定模棱兩可、“不用”與“濫用”的“隨意懲戒”時有發生的困境;教育懲戒的合目的性、合規律性、合存在性確證了其合理性及必要性;明晰教育懲戒的正當性,保證教育懲戒的教育性,是教育懲戒走出困境的理性選擇。

三、教育懲戒的制度優化

教育懲戒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對教育懲戒的相關法律制度進行優化,科學地規范教師的批評教育權或懲戒權,不僅很有必要,而且越來越迫切。

(一)教育懲戒行為的合法化

教師擁有教育懲戒權理應是教師諸多權利中的一項。教育懲戒權的存在具有法理依據。教育懲戒權源自學校的特別管束權,具有合法性;除了法律規定,即使父母也不能限制這一權力的行使。但是,我國教育法律對教育懲戒權的規定過于原則化,僅在《教育法》第二十八條第四款規定了教師有對學生進行處分的權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教育懲戒權給予肯定。教育懲戒權入法在我國早已達成共識。要賦予教師正當實施教育懲戒的權利,免除教師合法合規行使懲戒權的后顧之憂。

通過法律,賦予學校和教師以必要的教育懲戒權,是嚴肅課堂紀律、維持正常教學秩序的現實需要。因此,如何對教育懲戒行為進行有效的規制,避免懲戒的任意、武斷、錯誤或不當,保障學生的合法正當之權益,是亟待解決的現實難題。2020 年《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公布,使學校和教師的教育懲戒權得到教育部的“維權”,得到了部門規章的“授權”。其中第二條明確規定,教育懲戒是指“學校、教師基于教育目的,對違規違紀學生進行管理、訓導或者以規定方式予以矯治,促使學生引以為戒、認識和改正錯誤的教育行為”?!兑巹t》將教育懲戒的實施范圍限定在普通中小學校、中等職業學校,于2021 年3 月1 日起正式實施。此項舉措讓教育懲戒步入了有法可依的法治軌道,也讓長期困擾家校間的許多剪不斷、理還亂的教育懲戒難題有了剛性準繩,為眾多學校、一線教師提供了一部實操手冊。

國家依法治教、學校和教師依法執教是法治化社會的必然要求?!吨行W教育懲戒規則》要求學校和教師遵循教育規律,依法履行職責,通過積極管教和教育懲戒的實施,及時糾正學生錯誤言行,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責任意識;實施教育懲戒應當符合教育規律,注重育人效果;遵循法治原則,做到客觀公正;選擇適當措施,與學生過錯程度相適應。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學校、教師要認真貫徹執行《教育懲戒規則》,合理合法行使教育懲戒權。一方面,學校、教師要適應新時代發展,摒棄“不打不成才”的舊有教育觀念,慎用“教育懲戒權”;另一方面,學校、教師要對學生負責,敢用“教育懲戒權”,大膽管理,真抓實管。做到對學生合法權利的尊重保護,教育懲戒權不能與學生的人格權、受教育權等相沖突。

(二)教育懲戒制度的科學化

教育懲戒不僅需要有法理依據,還講究懲戒的科學性,以不損害學生身心健康為前提,采取的罰站、打手心等懲戒方式應被禁止。適當的懲戒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和維護正常教學秩序,教師和家長對此一般都無疑義。

最近幾年,教育懲戒出現在我國的地方立法之中。2017年青島市頒布的《青島市中小學校管理辦法》明確指出:中小學校對影響教育教學秩序的學生,應當進行批評教育或者適當懲戒。2019 年4 月廣東省司法廳公布了《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送審稿)》,在“學校教育懲戒與違紀處理”部分規定:學校和教師依法可以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中小學教師對學生上課期間不專心聽課、不能完成作業或者作業不符合要求、不遵守上課紀律等行為,可以采取一定的教育懲罰措施。公眾對青島和廣東立法的質疑,主要在于教師懲戒權利相關規定太過“模糊”,缺乏可操作性。這些地方立法,對懲戒的范圍和手段沒能作出詳細規定,所以執行起來很難。由于沒有科學明確的教育懲戒實施細則,出于現實考慮,教師們只能繼續“明哲保身”,不敢啟用教育懲戒權。

因而,確立教育懲戒權的關鍵在于明確其法律邊界,有效防范教育懲戒權的越界。一方面,要明確規定教育懲戒權行使的主體、適用范圍及適用條件,以使教育懲戒權區別于其他權力;另一方面,要明確懲戒的具體形式以及懲戒權行使的原則、程序,防范在教育懲戒權行使過程中對學生合法權利的侵犯;同時,還要建立教育懲戒權的監督、救濟機制,以應對越界的教育懲戒權。

教師對學生具有教育、管理、保護的職責,為了履行這一職責,必須賦予教師強制性管理學生的權力。因此,教育懲戒權是一種職業權力。權力意味著不可放棄,必須行使,否則就是不作為,就是失職。面對學生的違紀違規,施以一定的懲戒教育是教育者的正當職責。同時,也讓學生明白自己如果做出了違規的行為,該承擔的后果、該負的責任。教育懲戒的總要求是依法懲戒、立德樹人?!吨行W教育懲戒規則》確立了教師懲戒的基本原則,在一定程度上明晰教師懲戒權的法律邊界,完善教育權利救濟機制,同時強化教師的法律觀念,依法行使教育權利。

教育懲戒應是實現教育目的的必要手段,為了在教育懲戒與學生權利保護之間取得平衡,教育懲戒的規定應力求明確,學生所犯過錯與教育懲戒應符合比例原則,針對違紀學生,聽證制度的引入可使教育懲戒更為科學規范,以實現“懲”“戒”和“教育”價值。

(三)教育懲戒措施的標準化

教育懲戒是學校、教師基于教育目的,對違規違紀學生進行管理、訓導或者以規定方式予以矯治,促使學生引以為戒、認識和改正錯誤的教育行為。要制定出一份科學合理而具有可操作性的教育懲戒實施辦法,確保教育懲戒科學性和公平性。

教育懲戒措施標準化的難點之一在于,教師在施行教育懲戒之時具有自由裁量權。教育懲戒是一種教育行為,教師對學生的不當行為有采取不同矯治措施的權利。教育懲戒權在實施過程中離不開教師根據具體教育情景進行自由裁量,自由裁量權具有彌補法律的不足、維護個體正義等價值。比如,對付頑皮的“熊孩子”,一節課時長的罰站,一天最多可懲戒幾次?對小錯不斷屢教不改的,是否可以懲戒升級?如此種種,教師在具體實踐中可能會遇到各種情境,教育懲戒的方式也難以窮盡。

教育懲戒措施標準化的難點之二在于,教育懲戒與變相體罰難以區分。嚴格區分體罰和懲戒的邊界,是法律界和教育界都感覺棘手的一個核心問題。在我國,通過法律制度明確教育懲戒與體罰、變相體罰的邊界,將使教育懲戒更好操作。但由于現行法律法規中教育懲戒處罰缺乏相關規定,批評教育和教育懲戒容易被混淆于體罰、變相體罰,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教育懲戒處罰的尺度不易把握,不僅無法保障學生的權利,也使教師常常難以正常行使自己的教育權,甚至有被控違法的風險。2020 年12 月教育部頒布了《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專門對教育懲戒禁止實施的七類不當教育行為作了明確和細化的規定;根據程度輕重,將教育懲戒分為一般教育懲戒、較重教育懲戒和嚴重教育懲戒三類,這一定程度上規范了教育懲戒的邊界,同時規定了教育懲戒的方式、程序。對于學校和教師而言,嚴守戒尺的“界”與“度”,是維護良好教學秩序、做好教育工作的使命職責。

教育懲戒措施的標準化依賴于教育懲戒的規范化和程序化。教育懲戒的“程序正義”體現在懲戒程序的規定上?!吨行W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不僅對懲戒的范圍和適用條件及懲戒的具體措施作出了明確規定,還對教育懲戒實施的程序做出了明確規定,如采取一般教育懲戒,教師可以當場實施,事后可以以適當方式告知學生家長;如采取較重教育懲戒,學校應當及時告知家長;如采取嚴重教育懲戒,學校必須事先告知家長,且應當聽取學生的陳述和申辯,學生或者家長申請聽證的,學校應當組織聽證??紤]到實踐中各地、各校、不同教育階段實際存在較大差異,《規則》規定學??梢越Y合本校學生特點,通過制定校規校紀規定相應教育懲戒措施,但相關措施限定在實施一般教育懲戒和較重教育懲戒。

(四)教育懲戒實施的體系化

教育懲戒的施行,需要建立相互銜接、分層對接、頂層貫通、底層發力的制度執行機制,實施系統性治理,加強執行力管理,以維護制度權威,更好地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和執行效能。

教育懲戒權的實施是教師、學校、教育主管部門和家長各司其責的體現,同時也提出了各責任主體通力合作的要求。按照我國《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規定,主管教育部門對學校、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要履行指導、支持、評價和監督的職責。教育是學校和家庭的共同職責,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是學校、教師正常實施教育管理的重要方面。社會各界、家長給予積極理解,方能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共同育人的氛圍。

教育懲戒之后如何形成“育人合力”,《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明確學校應當支持、監督教師正當履行職務,教育懲戒是教師的職務行為,教師正常履職產生的糾紛和法律后果應由學校承擔。教師因實施教育懲戒與學生及其家長發生糾紛,學校應當及時進行處理,教師無過錯的,不得因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而給予其處分或者其他不利處理。即使因為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與家長產生糾紛,也要通過合理合法的正當渠道解決,家長威脅、侮辱、傷害教師的,學校、教育部門、公安機關要依法予以追究,維護教師合法權益。國家層面的法律規制、組織層面的管理規制和教師層面的人員規制之間不協同,是導致困局的深層次原因。學??山Y合本校學生特點,依法制定和完善校規校紀,明確學生行為規范,健全實施教育懲戒的具體情形和規則。依法懲戒的關鍵,在于教師把握好懲戒教育的尺度。魏書生的“以法治班”、鄭州二七實驗小學的“溫馨班規”、鄭立平老師的“彈性懲戒”,是40年來教育懲戒權管理規制的三個典型案例。將教育懲戒放進制度的籠子、樹立以德為先的懲戒教育觀、確保懲戒舉措具有可接受性、建立預防懲戒權異變的機制,是管理規制行之有效的基本經驗。

教育懲戒是學校教育管理的痛點和難點,為了解決教育領域的矛盾和沖突,需要社會各方協同努力。在教育實踐的中各類教育主體可以進行跨界創新,探索教育懲戒的方略。學校對有打架斗毆、偷盜等行為的學生教育手段有限,相應司法、行政機關應承擔起“社會轉介”、督導管教的責任,扭轉“家長管沒用”“學校不敢管”“社會管不了”的局面。教育懲戒具有兩面性,運用恰當可以起到維護教育教學秩序的作用,運用不當則會侵害學生權利。恰當的教育懲戒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促使其社會性形成與個性發展,而且有助于家長形成正確的教育理念,并且維護教師正常的教育秩序。

猜你喜歡
懲戒學校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忘卻歌
題解教育『三問』
教育懲戒藝術仍值得繼續探索
也談“教育懲戒權”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教育有時需要一定的懲戒手段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學校推介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