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人類政治文明新形態的三重治理意蘊

2023-04-17 16:56牛梅芳
中共伊犁州委黨校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新形態政黨協商

牛梅芳

(中央民族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北京 100081)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①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4.。作為一種社會主義文明形態,人類文明新形態包含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等多種新形態,其中政治文明新形態最具中國特色,又具有世界性意義和價值。中國開創的人類政治文明新形態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于推進五位文明協調發展、推動人民共同富裕過程中創造出的具有中國特色治理意蘊的內源性文明形態。作為一種先進的政治文明形態,蘊含著獨特的治理意蘊:就政黨治理而言,中國共產黨持續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實現自我革命,政黨之間實行新型政黨制度,使得政黨間形成親密合作的關系;就國家治理而言,全過程人民民主以協商民主為重要形式,實現了人民全方位參與的民主實踐,是真實有效的民主;就全球治理而言,以全人類共同價值為基礎,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推動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探究人類政治文明新形態蘊含的治理意蘊,既可以為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借鑒,又可以為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樣化發展和現代化的未來趨向提供思考。

一、政黨治理: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持新型政黨制度

人類政治文明新形態在政黨治理中有著雙重指向。在中國共產黨的黨內治理方面,中國共產黨以使命型政黨的身份克服西方利益型政黨的弊端,堅持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通過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來實現自我革命。在黨外治理方面,中國共產黨堅持以新型政黨制度為遵循,突破了西方政黨之間的相互競爭、相互掣肘,構建出親密合作的政黨關系,推進了政黨治理現代化。

(一)中國共產黨黨內治理:持續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以實現黨的自我革命

新時代要實現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需要不斷實現黨的自我革命。在推進中國共產黨黨內治理中,堅持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是根本原則,堅定不移地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是重要手段。自我革命是人類政治文明新形態在政黨治理中的鮮明體現,中國共產黨既通過內在監督與約束提高“四自”能力來達到自律,從而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又通過外部監督的力量加強人民監督,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二者的聚合優勢,從而在全面從嚴治黨的過程中不斷推進黨的治理能力現代化。

堅持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是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根本原則。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雹倭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歷史和實踐證明,只有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全黨才能加強團結統一,增強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時,“黨的領導是全面的、系統的、整體的,必須全面、系統、整體加以落實”②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4.。在全面從嚴治黨的過程中,要始終貫徹和落實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黨中央的政治權威,做到令行禁止,而不是各自為政、各行其是。

全面從嚴治黨是黨實現自我革命,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手段。中國共產黨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過程中堅持雙向發力,將黨內自我建設與外部監督相結合,為加強全面從嚴治黨形成合力。一方面,中國共產黨自身在實踐中經受革命性鍛造,不斷提高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使得黨基業長青、風華正茂。第一,中國共產黨通過提高自我凈化能力來增強黨的政治免疫力,主動凈化黨內的政治生態,保持黨的健康肌體;第二,中國共產黨通過提高自我完善能力來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發揚革命精神,堅持問題導向,及時修正錯誤;第三,中國共產黨通過提高自我革新能力來營造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生態,始終將人民放在第一位,牢記初心使命,固守底線思維;第四,中國共產黨通過自我提高來全面提升執政本領,不斷提高執政黨的思想理論水平、領導水平與執政水平,從而不斷提高國家治理的能力。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在實現自我革命過程中離不開人民的監督,人民監督通過外在壓力機制促進黨進行自我革命。中國共產黨的自我革命在百年實踐中一直與人民監督同向同行,互為補充、相互促進。第一,通過人民監督將一切官僚主義、貪污腐敗公之于眾,使得執政黨敦促廣大黨員干部將權力化為責任與擔當,從而提高執政能力。第二,人民監督通過為黨的建設的“盲點”“死角”建言獻策,能夠為黨提供外部動能,使得黨勇于自我革命。第三,人民監督在不斷完善外部監督制度的過程中讓人民敢于監督、樂于監督,從而為黨的自我革命提供更多的重要內容與豐富材料??傊?,人民監督通過外在壓力機制能夠促進黨進行自我革命,從人民的監督中了解、檢視并淬煉自己,是黨永葆生機活力的必由之路。

(二)各政黨之間:以新型政黨制度為遵循,構建親密合作的政黨關系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植根于中國本土文化,充分凝聚政黨共識,有效地進行資源整合,獨具中國特色,彰顯出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優勢。新型政黨制度以人民利益至上為價值理念,以全過程政治參與為運行機制,充分發揮協商合作的優勢,最大程度地凝聚政黨共識,創新了政黨關系,為人類政黨制度提供了一種新的范式,為政黨治理提供了基本制度遵循。

首先,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堅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價值理念,為實現人民幸福畫出最大同心圓,克服了舊式政黨制度中代表利益主體狹隘的弊端,具有統籌兼顧的制度優勢。代表利益主體的廣泛與否是新舊政黨制度的根本區別之一。舊式政黨制度中,政黨立場的不同勢必會導致其利益存在分野與競爭,代表利益主體的狹隘性是其基本特征之一。而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中,各個政黨的共同目標之一就是實現人民幸福。堅持人民利益至上是各黨派達成思想共識、觀念認同的重要紐帶和價值追求。新型政黨制度對人類政治文明新形態的偉大創造就在于其既代表了大多數人的利益,又能夠照顧少數人的意愿。利益表達渠道的暢通使得各政黨能夠全面、真實、有效地表達意愿,能夠最大限度協調各方利益與關系。

其次,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堅持全過程政治參與的運行機制,使得各民主黨派達成政治與思想共識,以極高的社會整合力來進一步提高中國共產黨的科學決策與施策能力。政黨之間是否具有競爭性決定了政黨之間的關系以及執政黨決策與施策的水平。在資本主義國家,政黨競爭相互傾軋、攻訐與掣肘,帶有政治偏見的提議使得政黨失衡常態化、政黨監督形式化,在決策的過程中不能實現社會優勢資源的最大配置,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在朝黨的科學決策水平。而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借助于政治協商、參政議政與民主監督等制度化安排,充分發揮了參政黨在治理過程中的參政優勢,使得中國各民主黨派能夠在協商合作的基礎上求同存異。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通過參政議政積極建言獻策,通過民主監督對各項方針政策的實施環節與評價環節進行長期的跟蹤監督與反饋,既提高了中國共產黨的科學決策與施策能力,又擴大了各民主黨派思想共識的基礎,為人類政治文明新形態增添了動態治理魅力。

最后,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充分發揮協商民主的獨特作用,能夠充分地將各民主黨派的優勢形成合力,集中力量辦大事,切實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能否凝聚政黨合力來實現統一的政治目標是新舊政黨制度的區別之一,兩黨制與多黨制實行定期選舉與輪流執政,其本質上是進行權力博弈與利益分配,沒有一個統一、連貫的政治目標,基于利益的政治掣肘從根本上妨礙了國家和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而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蘊含著共產黨領導和各民主黨派參與、共產黨執政和各民主黨派參政的政黨治理格局,各民主黨派堅持協商合作以達到目標一致與行動統一,其中政治協商是政黨合作的基本形式?!皥陶?參政-多黨合作”這一協商合作的形式創新了政黨關系,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能夠保證政策實施的連續性與穩定性,將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緊緊地團結在一起,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而共同奮斗。

二、國家治理:以全過程人民民主為依托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不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創造出的民主新形態,為“中國之治”提供了關鍵密鑰,為人類政治文明新形態提供了核心內容。全過程人民民主立足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實踐,是吸收借鑒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與揚棄中華傳統民本理念的產物,在民主形式上堅持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的有機統一,在民主實踐上堅持人民全方位、全過程、全鏈條、全覆蓋參與,從而在民主效果上展現出廣泛、真實而頗有成效,創造出了中國式的民主模式。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行提高了中國民主的質量,提升了國家治理能力,促進了國家的良政善治。

(一)民主形式:以協商民主為重要形式

全過程人民民主以選舉民主為主要形式,以協商民主為重要內容,是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的有機統一。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選舉民主,人民群眾通過直接或間接選舉參與到政治生活中。同時,社會主義協商民主作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①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8.,能夠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讓社會各團體在決策之前和決策之中進行廣泛協商,從而最大限度地達成共識,真正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社會主義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相互補充,相得益彰,極大地豐富了民主的實現形式,是獨具中國特色的民主方案。

民主形式能否真正代表人民群眾,為人民群眾的利益所創設,是衡量民主是否真實有效的評價標準之一。西方協商民主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礎上,協商不是為了多數人的利益而創設,民主只是少數人的民主,協商民主不能超出資產階級的利益范圍之內,具有虛偽性與欺詐性。而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則超越了西方帶有資產階級性質的協商民主,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礎之上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所創設的協商民主?!吧鐣髁x協商民主是實實在在的、而不是做樣子的”①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97.,是廣泛、真實、有效的民主形式,能夠真正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推動我國形成了多元共治的治理格局,提升了國家治理效能,促進了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我國在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中既有多種制度保障,又有多種協商渠道,“政黨協商、基層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以及社會組織協商”②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8.,以切切實實的渠道來保證社會各團體能夠平等、廣泛、主動參與到國家事務之中,充分表達各方意見,通過包容、協商來推動社會各團體思想形成共識,從而最大限度地凝聚社會力量,發揮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優勢。

(二)民主實踐:人民全方位、全過程、全鏈條、全覆蓋參與

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為一種實質民主,有完整的制度體系作為保障,人民可以全方位、全過程、全鏈條、全覆蓋地參與到民主實踐中,真正地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能夠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顯著優勢,實現真正民主的回歸。

在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過程中,我們有堅實的制度為人民參與民主實踐提供保障。我們“堅持和完善我國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③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7.,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使得這些科學有效的制度安排圍繞人民當家作主的價值目標運行,將黨的意志、人民意愿以及法律法規相統一,為人民能夠最大限度地進行政治參與提供保障。

全過程人民民主擁有完整的民主參與實踐,積極調動人民參政的熱情,發揮人民的首創精神來共同夯實民主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雹芰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259.第一,在民主選舉中,選舉對象與選舉層次的廣泛性使得選舉具有廣泛性與真實性,人民可以通過選舉來找到為自己發聲的代言人;第二,在民主協商中,主張人民通過不同層級、層面的協商方式來取得最大共識,畫出最大同心圓;第三,在民主決策中,人大“開門立法”、政府“開門問策”,能夠充分集聚民智,極大地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第四,在民主管理中,積極鼓勵人民群眾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參與到社會事務的管理當中,這是提升全過程人民民主質量的關鍵;第五,在民主監督中,層次分明、形式多樣的人民監督使得權力能夠有效地得到制約,防止權力的濫用。因此,全過程人民民主以人民的實際需求為導向,實現了人民全方位、全過程、全鏈條、全覆蓋的民主參與實踐,提升了國家治理績效,推進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三)民主效果:廣泛、真實而頗有成效

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使得擁有廣泛政治權利的人民群眾能夠有效地參與到政治生活中并得到較高的政治承諾實現度,是廣泛、真實而頗有成效的民主,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它創新了人類民主的實現形式,創造出了中國式的民主模式,提高了中國民主治理的效能,推進了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豐富了人類政治文明新形態。

不同于形式正義而實質非正義的西方民主,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真正符合民主邏輯的實質民主,實現了“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⑤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260.。西式民主表現出選票民主的特點,一人一票的民主僅限于投票過程,且候選人大多是資產階級政治精英,他們背后的資本邏輯決定了其政治立場從屬于資產階級,使得民主拘泥于形式,人民無法真正地參與到治國理政的實踐當中。不同于西方的選票民主,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能夠讓社會各階層、各民族、各黨派在擁有廣泛政治權利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參與到政治生活中,以此來滿足自身的參政需求,確保國家的權力掌握在人民手中。因此,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真正地代表人民群眾、符合人民群眾利益的民主模式。

三、全球治理:致力于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

當今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與信任赤字根源于治理赤字的加重,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為解決治理赤字、重構全球治理體系提供了中國智慧,貢獻了中國力量。中國共產黨堅持胸懷天下,倡導全人類共同價值,致力于全人類的進步、發展與幸福,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積極構建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體現出人類政治文明新形態獨有的全球治理意蘊,為構建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指明了方向。

(一)倡導全人類共同價值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立足于人類共同價值,使得共同體成員能夠形成主體自覺,站在全人類的價值立場上尊重差異、包容不同、謀求共同利益,通過協商共建、合作共贏來達成共識,加強全球治理合力。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世界各國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雹倭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3.共同價值是指一定范圍內的成員或群體所具有的相同價值取向、利益需求以及行為準則,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礎和前提,本質是形成一種共善,一種新的普遍性。

和平與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共同趨勢,公平與正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共同理想,民主與自由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共同追求,這為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根基。首先,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任何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一個安定平穩的國際環境,唯有走和平發展道路,才能在國際社會站穩腳跟,贏得各國的尊重,促使各國和諧共處。其次,公平與正義是國際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近代以來,強權國家進行的不公平與非正義的侵占與掠奪造成了全球治理失序,公平與正義限制在資產階級的范圍之內,唯有打破這個范圍,維護國際社會的公平正義,才能促使國際社會平穩發展。最后,民主與自由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共同追求。唯有追求實質意義上的民主與自由,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尊重各國的民主發展道路,進行交流互鑒,才能促進全人類的進步與發展。因此,全人類共同價值能夠有效地達成主體間共識,從而加強全球治理合力,它適應了當代全球化的發展要求,成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共同價值表征。

(二)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蘊含著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恪守公正合理的基本原則,克服了以資本為主導的全球治理觀念,推進了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和建設,推動了人類政治文明的發展,豐富了人類政治文明新形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各國人民前途所在?!雹诹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2.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符合世界發展潮流、能夠推進世界發展和進步的倡議,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是彌補全球治理失靈、重建全球治理規則的中國方案。

首先,就全球治理主體而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倡導所有國家在全球治理中一律平等,破除了以往資本主導的西方中心主義治理觀,在處理全球事務中要大家共同商量,堅持治理民主和平等,進一步推動國家間的良性互動。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主張多元主體的平等對接,各參與國不論實力強弱,都能夠參與到全球事務的治理當中,平等對話,廣泛聽取各主權國家的意見與建議,從而達成全球治理共識。不同于西方中心主義治理觀,中國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極具公平性與正義性,能夠充分讓世界各國發揮積極性,為破除全球治理難題、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貢獻自己的力量。

其次,就全球治理內容而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倡導人的主體性回歸,不再讓資本奴役人,而是通過對話協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贏、交流互鑒、綠色低碳來共同建設一個滿足人類美好需求的世界。在全球政治治理中,我們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積極同其他國家發展伙伴關系;在全球經濟治理中,我們堅持多邊主義、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照顧各國利益訴求,以經濟合作來實現共贏局面;在全球安全治理中,我們堅持各國加強對話,通過擴大共同利益來化解沖突,通過合作來共同應對恐怖主義、生物安全以及全球氣候變化等;在全球生態治理中,我們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①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9.的理念,堅持綠色發展道路,呼吁各國進行合作,共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

最后,就全球治理成果而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倡導治理主體互利共贏,共同享受全球發展成果,反對利益的排他性,積極幫助第三世界國家,堅持國際道義,共同推進各國和世界的發展。不同于以往的全球治理成果主要在發達國家中進行分配,中國堅持的全球治理觀旨在讓各個治理主體共享全球發展成果,體現出一種結果正義。因此,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倡導全球治理規則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對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三)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方向

中國共產黨在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的基礎上,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方向,強調推進世界各國共同發展,促進各國和睦共處。在全球治理失序的今天,人類是一個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我們倡導構建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讓世界各國共同承擔起解決全球性問題的重任,從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第一,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我們堅持對話協商、相互尊重,平等看待每一個國家,反對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盡管國家有大小、實力有強弱,但各國都應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與發展道路,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新型安全之路,反對單邊主義,強調多邊主義,從而共同推動建設持久和平的世界。第二,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我們堅持共建共享、合作共贏,將各國利益與全球利益協同起來,共同推動世界經濟繁榮。人類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國家與國家的利益是緊密相連的,只有各國平等地參與到國際事務中,摒棄零和博弈和冷戰思維,堅持合作共贏才是利益最大化的必然選擇。第三,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我們堅持文化交流互鑒,恪守文化包容性的原則,從而推動世界文明多樣化的發展。文明有差異,但無優劣,只有堅持兼容并蓄、相互交流與借鑒,才能避免文明沖突,推動世界文明的繁榮。第四,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我們堅持綠色低碳,承擔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推動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全球生態發展問題關系到所有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全球生態危機的爆發要求所有國家共同參與到全球生態治理當中,承擔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來共同改善全球的生態環境。

猜你喜歡
新形態政黨協商
深刻理解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基本特征
“帶領人民過上好日子的政黨”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黨制度的“三個新”
新形態西裝
論協商實效與協商倫理、協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以政協參與立法深化協商民主
激活時裝新形態
“走轉改”活動在塑造新聞宣傳新形態中的作用
協商民主與偏好轉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