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歷史演進、超越邏輯與世界意義

2023-04-17 16:56盛曉迪楊鑫
中共伊犁州委黨校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中國式中國共產黨現代化

盛曉迪 楊鑫

(江西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江西 贛州 341000;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江蘇 南京 211106)

“道路問題是關系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第一位的問題,道路就是黨的生命?!雹倭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21.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②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1).。這一重大論斷表明,中國開創的全新發展道路在很多方面有著符合本國國情的中國特色,同時也在其一百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實現了對世界各國現代化道路的借鑒與超越。進一步厘清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演進歷程,分析其對各國現代化的超越邏輯,闡明其重大世界意義,既是深入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重要任務,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使命。

一、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歷史演進

在世界各國爭相模仿西式現代化道路的歷史潮流中,中國共產黨率先突破思想束縛,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成功開辟出一條有別于西方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然而,這一道路的形成與發展不是一帆風順、一蹴而就的,大致經歷了萌芽初生、艱辛探索、快速發展、走向成熟四個階段。

(一)萌芽初生階段(1921-1949年)

近代以來,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清政府“天朝上國”的美夢由此破裂。無數仁人志士為國分憂,苦心求索使國家強大的御敵之術。中國的大批先進分子展開了一系列救國圖存的革命運動,雖從不同層面學習了西方的先進事物,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現代化的發展進程,但最終均以失敗告終。1921 年,中國共產黨在國家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誕生了。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從中國具體國情出發,探索開辟出一條符合中國實際的革命道路,成功推翻了“三座大山”,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開拓奠定了制度基礎。在這一階段,關于現代化的軍事工業、工業化等詞語出現在黨的文獻中。1934 年,毛澤東指出蘇維埃共和國“將實行國家工業化政策”①毛澤東著作專題摘錄[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489.。1945 年,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作政治報告時提出“為著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近代化而斗爭”②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81.。1949 年,毛澤東再次提出“使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③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3.的偉大設想。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對現代化道路的探索主要是圍繞國家工業化展開的,這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為現代化道路的開拓與探索作出的積極貢獻。

(二)艱辛探索階段(1949-1978年)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對現代化建設事業進行探索,提出效仿蘇聯的現代化發展模式,優先發展國家重工業。1953 年,為發展適合社會主義制度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黨把工業化作為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中之重,制定實施“一化三改”的過渡時期總路線。1956 年,蘇聯模式弊端逐漸暴露,我們黨審時度勢,提出要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具體國情的發展道路。黨以實現工業化為重要目標,設想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工業化的具有高度現代文化程度的偉大的國家”④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15.,把工業化作為這一時期走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和關鍵環節。1964 年,周恩來指出:“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雹葜芏鱽磉x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39.這是黨中央首次正式和完整地提出“四個現代化”的總體目標,這一目標的提出表明黨中央對這一發展道路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同時,黨中央還明確了“兩步走”的戰略安排,積極推進法制建設、制度建設和產業改造,為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的穩固奠定基礎,為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探索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這一時期,黨和人民在對蘇聯建設經驗的學習和對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摸索過程中,逐步確立了“四個現代化”的發展目標,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指明了方向?,F代化建設事業取得的階段性勝利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思想智慧的現實體現,符合中國國情的現代化理論框架開始顯現,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現代化發展的理論內容和實踐經驗。

(三)快速發展階段(1978-2012年)

改革開放新時期,時代主題由戰爭與革命轉為和平與發展,國際局勢和國內環境的持續良好發展十分有利于黨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深入推進。中國共產黨準確把握時代發展大勢,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探索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鄧小平堅持立足基本國情,創造性地提出了“中國式的現代化”⑥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思想年譜(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714.命題。他強調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絕不能依靠資本主義,只能依靠社會主義,要始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走出一條中國人民自己的道路。鄧小平還特別強調中國的發展道路不是單個領域的發展,要注意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1982 年,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報告上將“中國式的現代化”再度凝煉升華,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⑦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讀(上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7:466.的重大要求。這一重大論斷以其新的發展目標賦予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新的時代解讀,極大地豐富了這一發展道路的理論內涵,為這一道路的構筑成型開辟了新天地。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繼承了歷代領導人對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本構想,在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⑧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421.。這一重要論斷表明黨中央對科技力量的重視程度,并把科技手段作為現代化道路的堅實支撐。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前進的同時,根據現實國情需要創造性地提出“科學發展觀”,要求在推進偉大事業的過程中做到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協調發展。這一富有創造性的科學發展理念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理論和實踐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視角。

在這一快速發展時期,中國共產黨人不斷開拓創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并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一方面,中國共產黨對國內的經濟基礎和社會現狀進行充分考察,對以往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實踐經驗進行深刻總結,在國內實行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不斷推進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積極融入世界大市場,在不斷學習引進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同時,積極推動中國走出國門,不斷擴大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實踐證明,對內實行改革、對外推行開放是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進行積極探索的成功嘗試,是中國共產黨在結合中國現實國情基礎上作出的科學決策。

(四)走向成熟階段(2012年至今)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認識不斷深入,提出了一系列相關論斷,廓清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本質特征、重大原則、根本目標、戰略安排等,形成較系統的現代化理論體系,擘畫了這一發展道路的宏偉藍圖。在現代化建設的總目標上,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一步豐富了我國現代化的理論內涵;黨的十九大提出“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①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164.以及“兩步走”戰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2035 年遠景目標,闡明中國式現代化基本內涵和發展方向;黨的二十大進一步明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總體目標。在戰略安排上,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分步驟實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針對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短板問題,習近平充分考察分析中國農村現狀,提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在重大原則上,要求全黨不斷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發揮黨對現代化建設保駕護航的政治保障作用;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堅定不移走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動發展;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堅持發揚斗爭精神攻堅克難等。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不斷深化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探索,有效實現了這一發展道路的豐富與完善。

進入新時代,黨帶領人民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取得一系列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使中華民族逐漸走進世界舞臺的中央,開創了社會主義文明的嶄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對發展中國家現代化發展模式的創新探索,也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推進世界發展的重要道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經過百余年的發展演變,生成了較為成熟的理論體系和豐富的實踐成果,升華了對既往現代化概念的理解闡釋,實現了對既往現代化實踐的借鑒超越,為人類社會現代化事業貢獻出了新的中國力量。

二、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超越邏輯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偉大成果再次向世人成功昭示:人類社會通往現代化的道路不是僅有一條,各國不同的歷史條件和基本國情決定了現代化道路的多樣性。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道路取得巨大成就的秘訣就在于其準確把握當代中國實際、符合歷史發展趨勢,實現了對世界其他國家現代化道路的批判性超越。

(一)以“人民至上”超越“資本至上”的西方現代化道路

馬克思主義認為,以私有制為基礎實現資本的增殖和擴張是資本主義的主要特征。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以無限追求剩余價值來推動社會生產力的大幅提升,并以此作為現代化發展的動力源泉。西方國家秉持“資本至上”的發展準則,認為“資本是資產階級社會的支配一切的經濟權力”②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1-32.,這實際上是一種“以直接生產者的完全貧困化為代價而取得的”③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97.畸形發展模式。誠然,世界現代化起源于西方國家,西方國家一度是世界現代化的引領者,但是,西方現代化是充斥著野蠻和侵略的現代化,資本主義社會的內在基本矛盾在其現代化進程中暴露無遺。資本的貪婪性不僅導致了西方現代化國家本國范圍內的經濟、政治及社會難題,也在推進全球化的過程中將“惡”的效應帶給了諸多發展中國家,進而引發一系列全球性危機。

較之于以資本增殖為根本導向的西方現代化道路,中國開創的新發展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重要指導原則,以“人民至上”價值立場實現了對“資本至上”的根本超越。一方面,在資本與勞動的關系上,資產階級為了維護自身統治地位,擴大自身的資本積累,必然就會無限加大對勞動者剩余價值的剝削。在這種以資本為主導的剝削狀態下,資本與勞動形成對立,貧富分化不斷加深,人與人之間的聯系變成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相反,中國式現代化“本質是人的現代化”,以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奮斗目標,為了人民的切身利益不懈奮斗,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解決社會經濟發展問題,在推動共同富裕的進程中消除資本與勞動之間的對抗性矛盾。另一方面,在人與社會的關系上,資產階級在工具理性、效率理念的驅動下,以追求剩余價值為目標而無序擴大市場,毫不顧及社會生活的正常運行,最終導致生產相對過剩、大批工人失業、社會動蕩混亂等周期性問題頻發。黨和人民歷經百年開創的社會主義發展新道路并非以經濟社會發展為單一目標的現代化,而是“五位一體”全面協調、和諧有序的現代化。中國共產黨傾聽人民呼聲,回應解決人民關切的問題,不斷以方方面面的實際改革惠及人民生活,在書寫世界發展奇跡的過程中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

(二)以“求是創新”超越“封閉僵化”的蘇聯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

1917 年十月革命勝利以后,列寧在繼承和發展馬克思關于現代化相關設想的基礎上,提出要積極利用資本主義現代化的一切優秀成果,以資本激活市場,以政府控制來消除資本的消極影響,使蘇聯順利實現從落后工業國到強大工業國的轉變。20世紀20年代后期,蘇聯的現代化道路逐漸走向政治經濟體制高度集權的發展模式,出現了工農業發展嚴重失衡、社會生產缺乏市場活力、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盛行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等諸多矛盾。蘇聯解體之后,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遭受嚴重質疑,國際社會主義運動走向低潮。

較之于教條式、僵硬化的蘇聯現代化發展道路,中國開創的新發展道路立足本國基本國情,在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基礎上,開創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新路,以“求是創新”的基本要求實現了對“封閉僵化”的根本超越。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道路符合中國基本國情,順應時代發展大勢,突破了蘇聯模式嚴重脫離社會發展實際的弊端。在實現現代化的宏偉進程中,中國共產黨以解決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面臨的重大問題為基本導向,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作出了對社會主義發展理論的原創性貢獻,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的逐步實現中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顯著優勢。另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主張對一切不合時宜的體制機制進行全面改革,積極吸收世界各國現代化的優秀成果,解決了蘇聯模式嚴重缺乏創新動力、市場活力的弊病。無論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特區的設立、沿海城市的開放,還是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后由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無論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推進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奮斗目標,還是黨的十八大以后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決策,凡此種種的變革創新之舉無不體現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求是創新的內生特質。

(三)以“獨立自主”超越“依附為主”的后發型國家現代化道路

二戰結束以后,一些從殖民統治中獲得民族獨立的新興國家在推進本國現代化的進程中將西方現代化道路奉為圭臬,直接照搬、移植其他國家現代化的實現模式與發展路徑,致使其在喪失自身發展獨立性的基礎上走上了一條依附型的發展道路。伴隨著資本邏輯的主導,率先開啟現代化的西方國家憑借其先發優勢,強行將世界其他國家拉入了其所精心構建的“中心—外圍”的世界發展體系。后發型國家一般指經濟基礎薄弱、發展起步較晚、發展速度緩慢的發展中國家,在“中心—外圍”依附體系中顯然處于獨立與發展的兩難境地。這類國家在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往往深受先發型國家經濟、政治及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響,依賴先發型國家的資金技術支持、政治機制體制和管理技術經驗等來加速本國的現代化進程。

較之于以西方模式為發展藍本的后發型國家現代化道路,中國開創的新發展道路堅持與時俱進、自主自強的科學態度,既不斷補齊自身現代化建設發展的短板又積極吸收世界其他國家現代化的優秀成果,以“獨立自主”的發展原則實現了對“依附為主”的根本超越。一方面,中國共產黨以使命型政黨的堅強領導核心消解了依附型道路政黨林立、戰略多變的混亂局面,開創了一條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在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依靠使命型政黨的正確領導,中國完成了“走俄國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的歷史性轉變,實現了利用資本與駕馭資本的并駕齊驅,保證了這一發展道路的社會主義方向。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開創者和引領者,同時也是其始終保持獨立性和自主性的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群眾的自主力量代替了先發型國家的外來援助,開創了一條以內生性發展為主、外援式動力為輔的新發展道路。中國共產黨能夠不斷在艱難困苦中前進,依靠的就是人民群眾發展的原動力。中國共產黨始終依靠人民創造實現中國發展,開創了獨具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發展道路。實踐證明,中國人民永遠是黨創造歷史偉業的主體力量,中國推進現代化偉大事業離不開英雄的中國人民。

三、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世界意義

馬克思曾指出:“凡是民族作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們為人類社會而做的事情?!雹亳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57.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黨帶領人民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進程中鑄就的偉大發展成就,也是中華民族在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更是引領中華民族發展和國際社會進步的人間正道。

(一)打破了“現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迷思

在西方現有的話語體系下,西方現代化道路被稱為人類社會通往現代化的唯一道路,形成了西方社會歸屬“現代化”而其他國家歸屬“傳統”的錯誤認知,甚至形成了“現代化=西方化=市場化”的思維定勢和話語導向。因此,一旦有其他國家嘗試走非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以實現本國的現代化發展之時,便會立即遭到這些先發型國家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層面上的遏制與侵擾,最終在國內外的多重壓力下走向失敗。

實際上,資本主義社會絕不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形態,“資本現代性”的發展模式也不是現代化發展的唯一途徑。馬克思深入考察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實際,對資本主義現代化加以反思性批判,創造性提出了“實現人類解放”的現代化發展新版本,豐富了現代化的構想。中國共產黨在繼承和發展馬克思現代化思想的基礎上,團結帶領人民建立了新中國,建立了無產階級政權,開啟了中國的現代化發展之路。一百多年來,中國實現了從一窮二白到世界經濟總量排名第二的歷史性發展,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歷史性突破120 萬億元。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時代進程與發展成效證明:現代化道路會因各國人民的共同探索而變得多樣可行,現代化的發展道路不是少數國家的“專利品”和“單選題”,世界上不存在單元固定的標準模式,世界現代化也絕不僅僅等于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

(二)樹立了世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成功典范

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邏輯必然,也是社會主義國家基于本國國情不斷探索出不同于甚至超越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的理論底氣。蘇聯模式的現代化道路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彰顯極大制度優勢,為世界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了積極貢獻,但最終還是伴隨著蘇聯亡國亡黨而失敗。在“資強社弱”的世界格局下,“共產主義破滅論”“社會主義衰亡論”甚囂塵上。美國學者福山更是指出社會主義是創造財富和現代技術文明的重大障礙,還構建出以宣告“意識形態終結”為核心的話語陷阱,引發各國人民對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猜測和質疑。在此重要關頭,中國共產黨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堅定共產主義信仰,秉持科學社會主義原則,開拓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新的發展道路,樹立了世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成功典范。中國式現代化以其取得的巨大歷史成就終結了“歷史終結論”,擊潰了“中國崩潰論”,倒逼福山對自己曾經的觀點做出修正:“西方自由民主并非人類歷史進化的終點?!雹谥泄仓醒胛墨I研究室編.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111.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彰顯了21世紀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鮮活生命力。中國共產黨不斷推進現代化的理論構建與實踐突破,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撐和堅實的物質基礎,使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呈現出光明前景。另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堅守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為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作出了卓越貢獻?!氨仨殘猿稚鐣髁x道路”是黨和人民在風雨飄搖中作出的堅定選擇。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社會主義的現代化道路,這一新發展道路的成功實踐充分彰顯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優勢,開創了社會主義文明形態的嶄新局面,使世界范圍內兩種制度的斗爭較量朝著有利于社會主義的方向轉變,更加堅定了世界人民推進社會主義事業的信心與決心。

(三)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新路徑

在世界現代化進程中,廣大發展中國家要想實現現代化,大多都會學習西方的現代化發展模式。但這種做法的結果卻不容樂觀,一些發展中國家受制于西方現代化發展范式,走向依附西方現代化發展道路,進而逐步喪失國家事務的獨立自主權,陷入現代化發展困境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廣大發展中國家雖獲得了民族獨立,但國家各項事業都還未能從災難中重建,政治恢復和經濟建設面臨嚴峻挑戰。此時,英美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原始資本積累、殖民掠奪獲得了大量社會財富,擁有較好的經濟基礎進行現代化建設,率先踏上了現代化征程。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為美國在全球確立霸主地位創造條件,成為超級大國的美國廣泛向世界推銷資本主義現代化發展模式,在廣大發展中國家中推行“新自由主義方案”,廣大發展中國家由于自身發展壯大的需要和受到美國政府的蠱惑,自覺或不自覺地卷入了現代化發展潮流之中。但由于發展中國家的具體國情、社會現實與西方現代化發展模式有很多不相適宜的地方,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也在不斷干涉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政治經濟主權,導致廣大發展中國家逐漸喪失對現代化道路獨立探索的能力,逐漸走向依附于西方國家的畸形現代化發展模式。

中國共產黨在廣泛吸收借鑒西方現代化和蘇聯現代化經驗教訓的同時,立足本國國情,堅持獨立自主探究適合中國發展實際的新道路。習近平指出:“現代化道路并沒有固定模式,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適履?!雹倭暯?加強政黨合作,共謀人民幸?!谥袊伯a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上的主旨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8.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在“兩點論”與“重點論”的有機結合中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蓬勃發展。中國共產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始終保持其自身的先進屬性和純潔作風,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開辟提供堅強領導核心。同時,中國共產黨雖然開創了一條嶄新的社會主義國家走向現代化的新道路,但其既不對外輸出自己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干涉別國的現代化發展。這一新的發展道路的出場,不僅為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提供一定的理論借鑒和實踐參考,也為世界各國獨立自主進行現代化探索開辟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對破解國際社會面臨的現代化發展困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猜你喜歡
中國式中國共產黨現代化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式民主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中國式失敗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