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家校共育對小學生陽光人格的塑造

2023-04-18 14:59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海南小學范勝榮
新課程教學(電子版) 2023年22期
關鍵詞:全員共育家校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海南小學 范勝榮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強調關注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人格發展、思想發展、思維發展等,同時應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機制,為黨和國家培養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接班人與建設者。人格是指個體在對人、對事、對己等方面的綜合態度與適應性、傾向性,是人的能力、氣質、價值觀、心理狀態、動機、思想、性格等綜合性體現,屬于心理學研究范疇。家校合作是實現全員育人的關鍵一環,也是對小學生人格教育的根本性要求。小學生處于健康人格發展的關鍵階段,堅持家校合作,對學生實施人格教育,既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也有利于學生良好道德素養、人文修養及正確價值觀、良好品行等全面形成,引導學生更好地成長成才。

一、人格的本質分析

人格是心理學研究領域的重點,主要是指人的個性,一個人的人格主要由能力、氣質、性格、思想、心理、動機、理想、信念、價值觀、品行等各方面整合而成,其基本特征是整體性、穩定性、獨特性、社會性。目前,心理學研究領域,將人的人格主要分為平均型、保守型、榜樣型、以自我為中心型四種。無論是何種類型人格,其均由性格、思想、動機、心理等共同表現出來,而且受周邊人、事物、客觀環境的多重影響。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人格是不斷發展的過程,而小學生處于人格形成與發展的關鍵時期。

二、家校共育視域下對學生人格的影響因素

(一)家長與教師言行的影響

家校共育強調學校教師與學生家長的合作,家校合作培養學生人格時,教師、家長作為教育引導者,其自身的言行舉止都會影響學生人格形成與發展。尤其是學生家長對學生人格的影響,他們作為學生最親近、信任的親人,是日常生活中接觸學生與影響學生最深的人,學生家長的日常行為、語言動作等,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品行,學生家長的個人素養、思想觀念等影響著學生對周圍人與事物的基本判斷,關系著價值觀的確立,學生家長的性情直接關系著學生的性格塑造,從而影響到學生人格發展。

(二)家庭與校園客觀環境影響

人格是心理學術語,歸屬于心理學研究范疇。從心理學角度出發,人的人格形成主要受客觀環境的影響。一方面,家庭環境影響著小學生人格形成與發展。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個體處于一個積極、向上且充滿正能量的家庭環境中,人的思想、行為動機就會具備較強的積極性、正向性與主動性,有利于人的開朗、向上、豁達等人格形成。而當人處于一個較為壓抑或復雜的環境中,個體就容易出現自我矛盾心理與壓迫感,容易激發出不滿、憤怒、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不利于健康人格形成。另一方面,校園環境同家庭環境一樣影響著學生人格發展,當學生所處校園環境越發輕松、和諧、快樂,學生就越能獲取更好的身心體驗,這越能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動力,使學生獲得良好的人格。

三、家校共育視域下小學生健康人格塑造途徑

(一)搭建教育交流平臺,共同制定人格教育計劃

家校溝通與交流是開展好學生健康人格塑造的基礎,只有搭建行之有效的家校溝通平臺,根據每一位學生制訂出個性化的人格教育計劃,才能真正塑造學生健康人格。因此,筆者聯系實際經驗,提出學生人格教育所需的家校溝通平臺與教育計劃,例如,以班級微信群為線上溝通渠道、每月的“學生心理健康大講堂”為線下聯系渠道。學校教師要關注班級中每一位學生的心理狀態、學習表現,對孤獨抑郁、自卑內向、情緒不穩等存在人格障礙的學生,及時聯系學生家長,與學生家長交談,深入了解學生人格障礙成因,為學生制訂出個性化的人格教育方案或計劃,教師與家長協同負責,可以找學生談話,進行深度的訪談與交流,嘗試做他們的知己、朋友,以心理激勵的方式,給學生制定行為改進、人格改進的方案,教師為學生樹立起榜樣,陪伴他們一同克服不良的行為習慣。

(二)協同開展人格教育活動,共同引導學生人格發展

家校共育視域下,學校教師應與家長合作,協同開展好人格教育活動,學校內應專門開設人格教育主題活動,并鼓勵家長配合參與,打造從校園至家庭全員、全過程的人格教育體系,共同引導學生健康人格發展。例如,開展“中華武術文化健壯人格”的專題教育活動。學校方面,教師播放中華傳統武術文化相關的視頻,引導學生對武術文化蘊含的思想精神進行交流、討論,使他們自主感悟武術文化背后蘊含的優秀精神,通過感悟中華武術精神,促使學生形成公平、正義、不怕困難、不服輸的心理品質,啟發學生的心智,促使他們形成良好心理觀念。家庭方面,家長陪伴孩子觀看中華武術的相關視頻,使學生通過觀看太極拳、太極劍、八極拳等武術節目,感受中華武術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并針對性指導學生感悟中華武術蘊含的思想,如浩然正氣、正義長存、不畏強敵、安邦定國、大智大勇等精神氣質。

(三)共建人格發展環境,完善家庭與校園環境因子

家庭環境、校園環境影響著學生人格發展,因此,需要學校與家庭共同合作,致力打造一個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環境,以環境影響學生的思想、性格、行為等,促使他們形成健康人格。例如,學校與家庭可以聯手,嘗試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挖掘人格教育資源。學校方面,堅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校園文化的有機融合,通過優秀傳統文化滋潤校園環境,打造校園文化品牌。如挖掘地方特色民俗活動、民間技藝等,在校園內舉辦富有當地文化特色的實踐活動,教師帶領學生參與文化活動時,放松學生身心、增強學生學習體驗,增強師生與生生友誼,進而提升學生健康人格與人際交往能力。家庭方面,教師指導、幫助家長運用電腦、手機等設備尋找與家庭元素相關的優秀傳統文化,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人格健教育內容,增強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本身的了解,更能實現文化潤心的目的,端正學生的思想、品行,健全學生人格、情感態度。同時,將優秀傳統文化與家庭文化結合,打造良好家風家規,更好地影響學生人格發展,使他們處于一個家風純正的環境中,形成健全人格。

(四)堅持教師家長樹榜樣,影響學生人格

學校教師與家長不僅是學生成長的引導者,更是學生人格發展的影響者,應堅持教師與家長對學生的正面影響,通過良好的行為舉止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健康人格發展。例如,學校教師與家長要認識到自身言行舉止對學生人格發展的影響,立足日常,筑牢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一方面,教師與家長應給予學生正確的思想指導、觀念指引,使他們認識到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使他們樹立起正確的思想觀念。通過健康人格教育,使他們時刻保持著積極、向上的心態,培養他們面對困難不折不撓的品質,更培養他們健全的意識。另一方面,對出現人格問題的學生,教師聯合家長通過談心工作,獲取學生信任,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困惑,給予其正確的指引,對其傳輸正能量,幫助學生消解消極的人格因子,使學生端正自己的思想。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常態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養,提高他們的抗挫折能力,促進他們健全人格的形成。

四、結語

總而言之,家校共育本身是全員育人的重要體現,全員育人作為三全育人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核心是由學校組織牽頭,構建由教師、家長、社會模范人物等不同成員組成的強大教育隊伍,共同引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全員育人在小學教育工作中的實施,重難點在于家校合作,如何促進家校溝通是實現全員育人目標的關鍵。因此,小學教師與家長均應樹立起全員育人思想,堅持好雙方的合作,通過健全家庭與校園環境、教師與家長樹立榜樣等措施,構建學生健康人格教育新體系,引導學生健康人格發展。

猜你喜歡
全員共育家校
家校距離
強化化工企業全員安全意識提升安全生產能力
全員核酸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河南油田開展全員勞動競賽
家校社共育,推動“雙減”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為黨慶生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全員校運會,全員齊參與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