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意義:從西方現代化的發展歷程到中國式現代化的超越

2023-04-18 15:49丁糧柯錢周偉
阿壩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世界

丁糧柯,董 建,錢周偉

現代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也是當今世界的一個重要議題。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在現代化的過程中,面臨著不同的機遇和挑戰,也展現出不同的特點和模式?,F階段,“西方現代化”和“中國式現代化”這兩種迥異的現代化路徑為后發國家的發展提供了參照和典范。一方面,西方現代化在推動生產力水平提升、培育一批發達國家的同時,也面臨許多現實挑戰;另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破除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誤區,展示了現代化的另一種可能性,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開辟了新的路徑,為全人類對更優秀的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的策略”①習近平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正確理解和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N].人民日報,2023 -02 -08.。因此,深入探索西方現代化的發展和挑戰,剖析中國式現代化對西方現代化的超越,及其全球意義,能夠為理解和認識中國式現代化,以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啟示。

一、西方現代化的歷史演進及實踐困境

所謂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作為先發國家,率先向全球揭示了“現代化”的新型道路。西方現代化的推動效應促成了生產力的高速發展,加速了“世界歷史”的形成。然而,隨著時間的推進,西方現代化也暴露出諸多問題。

(一)西方現代化的起源和階段

西方現代化是指西方國家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型過程,主要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多個領域,是一場與工業進步緊密相連的劇烈且持久的社會變革。從狹義上來看,18 世紀工業革命標志著現代化的開始,而廣義上則可以追溯到17 世紀的歐洲。在這個歷史跨度悠久的進程中,伴隨著多次科技革命,工業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革密切相連,反映出現代化進程的復雜性與深遠性。西方現代化的發展歷程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7 世紀至18 世紀,以英國產業革命和法國民主革命為代表。這一階段的特點是資本主義經濟的興起,工業化和市場化的推進,以及民族國家和民主政治的形成。英國產業革命是世界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工業化運動,通過機器的發明和應用,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和商品貿易水平,促進了城市化和社會分工。法國民主革命是西方現代化的政治標志,通過推翻封建君主制,頒布了人權宣言,確立了人民主權,為西方的自由主義和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礎。

第二階段:19 世紀至20 世紀上半葉,以德國工業化和美國民主革命為主導。這一階段的特點是資本主義經濟的擴張,科技和教育的發展,以及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擴張。德國工業化是西方現代化的第二波高潮,通過實施普魯士模式的國家主導的工業政策,迅速成為歐洲的工業強國,同時也催生了民族主義和軍國主義的思潮。美國民主革命是西方現代化的另一重要事件,通過獨立戰爭和內戰,建立了聯邦制的共和國,實現了奴隸制的廢除和黑人的解放,為西方的平等主義和多元主義開辟了道路。

第三階段:20 世紀下半葉至21 世紀初,以美國為中心的全球化和信息化為主要特征。這一階段的特點是資本主義經濟的全球化,科技和文化的創新,以及多極化和多樣化的世界格局的形成。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成為西方現代化的領導者,通過推動自由貿易和國際合作,建立了以美元為基礎的國際金融體系,同時也通過軍事和政治手段,維護了西方的霸權地位。信息技術的革命是西方現代化的最新成果,通過互聯網和通信技術,實現了信息的快速傳播和共享,促進了知識經濟和創意產業的發展,同時也帶來了社會和文化的變革。

總之,西方現代化的發展歷程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它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面臨嚴峻的挑戰;它既有其歷史性的價值,也有其無法克服的局限;它既是人類文明的一部分,也是人類文明的一種選擇。

(二)西方現代化的內在弊端和外在沖突

西方現代化的發展歷程是以資本主義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的本質是追求利潤最大化,這種追求使得西方國家在現代化的過程中不斷擴張自己的生產力和市場,同時也不斷地剝削和壓迫勞動者,掠奪和破壞自然資源,干涉和侵略其他國家。這樣的現代化模式,不僅造成了嚴重的社會不公和人權問題,而且也導致了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等多方面的危機,威脅著人類的和平與發展。以下為資本主導下西方現代化的主要困局:

經濟危機。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是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導致了生產的無限擴大和消費的相對縮小之間的不平衡,從而引發了生產過剩的危機。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周期性的,每隔一定的時間就會爆發一次,給社會經濟帶來巨大的損失和動蕩。自19 世紀以來,資本主義世界經歷了多次經濟危機,其中最嚴重的一次是1929—1933年的大蕭條,它導致了全球范圍內工業生產、國際貿易、金融信用的急劇下降,以及大量的企業倒閉、失業、貧困和饑荒。在21世紀初,又發生了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它是由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的,波及了全球的金融市場、實體經濟和社會福利,造成了嚴重的經濟衰退和社會動蕩。這些經濟危機都表明了資本主義經濟的內在矛盾和不穩定性,也暴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無能和失敗。

政治危機。資本主義政治危機的根本原因是資本和政治的相互滲透和控制,這種關系使得政治權力被少數資本家和政客壟斷,而廣大人民群眾被剝奪了真正的民主權利和參與機會。資本主義政治危機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政治腐敗和貪污。政治家和官員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和地位,往往與資本家勾結,收受賄賂,濫用職權,損害公共利益。二是政治分裂和對立。政治黨派為了爭奪政治資源和影響力,往往進行激烈的競爭和斗爭,導致政治決策的僵化和癱瘓,以及社會的撕裂和極化。三是政治暴力和恐怖。政治極端主義和民粹主義的興起,導致了一系列的暴力事件和恐怖襲擊,威脅了社會的安全和穩定。四是政治干涉和侵略。為了維護自己的霸權和利益,西方國家往往對其他國家進行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干涉和侵略,導致了國際關系的緊張和沖突,以及人道主義危機和難民問題。

文化危機。資本主義文化危機的根本原因是資本對文化的商業化和異化,這種現象使得文化失去了其本質的價值和意義,而成為了資本的附庸和工具。資本主義文化危機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文化的單一化和同質化。西方文化以其強勢和優越的姿態,對其他文化進行排斥和同化,導致了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的喪失,以及文化的創新和活力的衰退。二是文化的虛無化和庸俗化。西方文化以其物質主義和享樂主義的價值觀,對人們的思想和行為進行誘導和影響,導致了人們的精神空虛和道德淪喪,以及文化的低俗和媚俗。三是文化的沖突和對抗。西方文化以其中心主義和霸權主義的思想,對其他文化進行貶損和攻擊,導致了文化的不和諧和不平等,以及文化的對立和敵視。

生態危機。資本主義生態危機的根本原因是資本對自然的剝削和破壞,這種行為使得自然資源的枯竭和環境的惡化,從而危及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資本主義生態危機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資源的枯竭和浪費。西方國家為了滿足自己的經濟增長和消費需求,不斷地開采和消耗自然資源,導致了資源的匱乏和不平衡,以及資源的浪費和低效。二是環境的污染和惡化。西方國家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不顧自然的承載力和平衡,不斷地排放和傾倒各種有害物質,導致了環境的污染和惡化,以及生態系統的破壞和失衡。三是氣候的變化和異常。西方國家為了維護自己的發展優勢,不愿意承擔應有的責任和義務,不斷地排放溫室氣體,導致了全球氣候的變化和異常,以及自然災害的頻發和嚴重。四是生物的滅絕和退化。西方國家為了滿足自己的利益和欲望,不斷地破壞和侵占生物的棲息地,導致了生物的滅絕和退化,威脅生物多樣性。

綜上,資本主導下的西方現代化,是一種難以持續、不可復制的現代化,是一種走向衰落和滅亡的現代化。當下,西方政府“在碰到資源環境瓶頸、全球氣候變暖、貧富懸殊、全球化新問題的時候,手足無措,難以應對”①藍志勇.中西方現代化歷程的比較與思考[J].理論與現代化,2022,(5):79.,這種現代化模式已經遭到了當代學者的廣泛質疑和反思。

二、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

西方現代化理論和實踐呈現的諸多難以克服的難題,成為中國共產黨選擇中國式現代化的反思對象,中國共產黨堅持不懈,領導著中國人民創造出一條充滿中國特色的現代化新途徑,形成了獨特的中國現代化理論框架。與西方現代化路徑相比,中國的現代化路徑不僅具備其特殊性,更在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上完成了對西方現代化的超越。

(一)以公平正義為核心價值,反對霸權主義的干涉與打壓

“中國堅定維護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維護國際公平正義?!雹诤涡橇粒袊浆F代化的理論與現實意義[J].人民論壇,2022,(21):9.公平正義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價值和目標,它是以社會主義為理想,以人民民主為基礎,以法治為保障,以社會公平為要求,以共同富裕為結果的一種社會理念。而霸權主義是西方式現代化的根本弊病和危機,它是以資本主義為本質,以精英統治為特征,以權力為依據,以利益為導向,以不平等為后果的一種社會模式。公平正義對霸權主義的超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國際關系中,中國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反對干涉別國內政,反對以人權為借口進行霸權干涉。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導多邊主義,維護國際法和國際秩序,反對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中國在應對全球性挑戰,如氣候變化、疫情防控、反恐等方面,發揮了負責任的大國作用,為國際社會提供了公共產品,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了貢獻。中國不僅維護了自身的國家利益和安全,也尊重了其他國家的合法權益和主權,展現出一種和平崛起的姿態。

在經濟合作中,中國堅持互利共贏的原則,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促進沿線國家的互聯互通和經濟社會發展。中國積極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為亞太地區的繁榮穩定注入了新的動力。中國支持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利,加強同非洲、拉美、阿拉伯等地區的合作,為全球減貧和南南合作做出了示范。中國不僅實現了自身的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也帶動了世界經濟的復蘇和增長,展現出一種共同發展的理念。

在文化交流中,中國堅持文明多樣性的理念,尊重各國文化的特色和傳統,反對文化霸權和文化沖突。中國積極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推廣中華文化,增進世界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中國支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組織的工作,促進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為人類文明的進步和多樣性作出了貢獻。中國不僅保持了自身的文化自信和創新,也尊重了其他國家的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展現出一種文化交融的風采。

(二)以協調發展為基本原則,摒棄急功近利的短視與浪費

協調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理念和目標,它是以科學發展為觀念,以平衡發展為要求,以綠色發展為導向,以創新發展為動力,以共享發展為結果的一種發展戰略。而急功近利是西方式現代化的主要弊端和危機,眼光短視,片面發展,高耗能,盲目擴張,發展不可持續。協調發展對急功近利的超越,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生態文明建設中,中國堅持綠色發展的理念,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目標體系,推進能源革命,加強污染防治,建設美麗中國。中國積極履行《巴黎協定》的承諾,提出了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不僅保障了自身的生態安全和民生福祉,也尊重了自然的規律和價值,展現出一種和諧共生的態度。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不僅是自身發展的戰略需求,也是人類文明的歷史責任;不僅是對西方現代化的生態危機的有力回應,也是對世界的生態文明的有益探索。

在社會治理中,中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實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推進教育、醫療、社保、就業、住房等領域的改革,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和利益。中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城鄉差距、區域不平衡等社會問題,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構建和諧社會。中國不僅實現了自身的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也尊重了人民的多樣需求和創造力,展現了一種包容發展的理念。中國良好的社會建設,不僅是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人類社會的普遍期待;不僅是對西方現代化所存在的社會問題的有效解決,也是對世界的社會進步的積極貢獻。

在文化建設中,中國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工程,推進文化創新,提高文化軟實力。中國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愛國主義、英雄主義、奉獻精神,激發全社會的道德力量。中國不僅增強了自身的文化自信和凝聚力,也尊重了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展現了文化的自覺。中國當前的文化建設,不僅是自身發展的精神支撐,也是對人類文明的價值引領;不僅是對西方現代化的文化沖擊的有效抵御,也是對世界的文化多樣性的有力維護。

(三)以合作共贏為共同目標,克服零和博弈的對抗與隔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堅持對話而不對抗、包容而不排他,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雹倭暯剑暯秸勚螄碚ǖ谒木恚跰].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470.合作共贏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原則和目標,它是以和平發展為理念,以共同利益為基礎,以多邊主義為平臺,以對話協商為手段,以共建共享為愿景的一種國際關系理念。而零和博弈是西方式現代化的主要特征和結果,它是以強權政治為邏輯,以利益沖突為常態,以單邊主義為傾向,以對抗制裁為手段,以贏者通吃為規則的一種國際關系模式。合作共贏對零和博弈的超越,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政治安全領域,中國堅持和平發展的道路,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任何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反對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和地區事務,推動政治解決熱點問題,維護國際和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中國不僅捍衛了自身的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也尊重了其他國家的安全關切和合作愿望,展現了一種和平合作的姿態。中國的和平發展,不僅是自身發展的戰略選擇,也是對人類和平所做的歷史貢獻;不僅是對西方現代化帶來的軍事沖突的有效避免,也是對世界的和平合作的積極倡導。

在經濟貿易領域,中國堅持開放發展的戰略,支持自由貿易和多邊貿易體制,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制裁,反對技術封鎖和霸凌行徑。中國積極擴大對外開放,推動建立開放型世界經濟,促進全球經濟治理改革,維護全球經濟的公平與正義。中國不僅實現了自身的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也尊重了其他國家的發展權利和合作需求,展現了一種互利共贏的理念。中國的開放、發展,不僅是自身發展的內在驅動,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不僅是對西方現代化的經濟危機的有效應對,也是對世界的經濟共贏的積極推動。

在人文交流領域,中國秉持文明互鑒的理念,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反對文化霸權和文化沖突,反對意識形態對立。中國積極開展對外人文交流,推動中外文化的相互學習和借鑒,增進世界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中國不僅保持了自身的文化自信和創新,也尊重了其他國家的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展現了一種文化共融的風采。中國的文明互鑒,不僅是對自身文化的深刻反思,也是對人類文明的價值拓展;不僅是對西方文化沖擊的有效抵御,也是對世界的文化多樣性的有力維護。

(四)以人民邏輯為根本導向,抵制資本邏輯的操控與剝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雹倭暯剑畧猿秩嗣裰辽希跩].求知,2022,(11):4.人民邏輯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價值觀,是以人民為中心,以人民的利益和幸福為最高目標,以人民的意愿和參與為最大動力,以人民的創造和貢獻為最大源泉的一種發展理念。而資本邏輯是西方式現代化的主導思想,它是以資本為中心,以資本的利潤和積累為最高目標,以資本的需求和規律為最大約束,以資本的控制和剝削為最大手段的一種發展模式。人民邏輯對資本邏輯的超越,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政治制度上,中國堅持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道路,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和參與權,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國積極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加強人民政協的建設,促進社會各方面的廣泛協商,形成共識,維護社會和諧。中國不僅保證了自身的政治穩定和國家統一,也尊重了人民的主體地位和創造力,展現出一種民主發展的理念,贏得了廣泛的國內認可和支持。中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僅是自身發展的政治保障,也是對人類政治的創新貢獻;不僅是對西方現代化的資本政治的有效超越,也是對世界的民主政治的積極探索。

在經濟制度中,中國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模式,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保障人民的經濟利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國積極發展社會主義分配制度,加強收入分配調節,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縮小貧富差距,實現共同富裕。中國實現了自身的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尊重了人民的物質需求和精神追求,展現出一種公平發展的理念,贏得了廣泛的國內贊譽和信任。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僅是自身發展的經濟支撐,也是對人類經濟發展的價值引領;不僅是對西方現代化的資本市場的有效超越,也是在積極促進世界經濟發展模式的變革。

在社會保障制度中,中國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推進教育、醫療、社保、就業、住房等領域的改革,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中國不僅實現了自身的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也尊重了人民的多樣需求和創造力,展現出一種包容發展的理念,贏得了廣泛的國內外認可和支持。中國的社會主義保障制度,不僅是自身發展的社會保障,也是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智慧貢獻;不僅是對西方社會保障制度的有效超越,也是對世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積極探索。

三、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雹诹暯剑吲e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嶄新篇章[N].人民日報,2022-07-28.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意義,不在于取代西方式現代化,而在于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安全與合作、文明與進步提供一種新的可能性和選擇。

(一)中國式現代化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和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9月21日出席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指出:“一個和平發展的世界應該承載不同形態的文明,必須兼容走向現代化的多樣道路?!雹倭暯剑畧远ㄐ判墓部藭r艱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09-22.中國式現代化是一種以人民為中心,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國特色為基礎,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和平共處為原則,以共同富裕為目標的現代化道路。中國式現代化不僅為中國人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和方向。

首先,中國式現代化為世界和平提供了新的動力。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不搞霸權主義,不干涉別國內政,不對外擴張,不謀求勢力范圍,不搞軍備競賽,摒棄冷戰思維,不參與集團對抗。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維護國際秩序,推動國際合作,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支持多邊主義,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在聯合國、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機制中發揮了重要的建設性作用,為解決全球性問題,如氣候變化、貧困、疾病、恐怖主義等,提供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智慧,展現了中國擔當。中國還積極開展對外援助,支持發展中國家的自主發展,幫助他們改善民生,增強自身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國是世界上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也是聯合國維和行動的第二大出資國,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其次,中國式現代化為世界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中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高質量發展為要求,以綠色發展為理念,以共享發展為目標,以開放發展為動力,以人民幸福為根本,實現了從低水平到高水平,從單一到多元,從封閉到開放,從落后到先進的歷史性跨越。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一,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中國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倡議,與沿線國家共建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和平、繁榮、開放、創新、文明的命運共同體。中國還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改革和完善,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權威性和有效性,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反對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實現共贏共享,提供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智慧。

(二)中國式現代化為世界安全與合作提供了新的保障和機遇

2022年11月,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上鄭重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議》,明確指出:“中方愿同世界上所有愛好和平、追求幸福的國家和人民攜手同行,協力應對各種傳統和非傳統安全挑戰?!雹诹暯皆诓梺喼拚搲?022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強調人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各國要堅定信心同心合力和衷共濟合作開創未來[N].人民日報,2022 -04 -22.中國式現代化是一種以合作共贏為理念,以對話協商為手段,以多邊主義為支撐,以國際法為準繩,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愿景的現代化道路。中國式現代化不僅為中國人民帶來了安全與合作的保障和機遇,也為世界安全與合作提供了新的保障和機遇。

首先,中國式現代化為世界安全提供了新的保障。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堅持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同時尊重其他國家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不與任何國家尋求對立。中國堅持通過對話協商,和平解決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如朝鮮半島核問題、伊朗核問題,阿富汗問題、敘利亞問題、巴勒斯坦問題等,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發揮了建設性作用。中國還堅持通過國際法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反對任何國家以強凌弱,以大欺小,以權壓法,以雙重標準干涉別國內政,損害別國利益,破壞國際秩序。

其次,中國式現代化為世界合作提供了新的機遇。中國堅持以合作共贏為理念,以開放包容為態度,以互利互惠為原則,以共同發展為目標,與世界各國開展廣泛的合作。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改革和完善,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權威性和有效性,促進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反對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實現共贏共享,提供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力量。中國積極開展對外援助,支持發展中國家的自主發展,幫助他們改善民生,增強自身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國還積極開展人文交流,促進不同文明的對話、交流、互鑒,注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學習。

(三)中國式現代化為世界文明與進步提供了新的視野和啟示

2023年3月15日,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共產黨將致力于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人類文明進步?!雹倭暯匠鱿袊伯a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并發表主旨講話[N].人民日報,2023 -03 -16.中國式現代化為世界文明與進步提供了新的視野和啟示。

首先,中國式現代化為世界文明提供了新的視野。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國家,是世界上最早實現國家統一、法治建設、文字發明、科技發明、文化創造的國家之一。中國文明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東方文明的代表,是多元文明的典范。中國堅持文明多樣性,尊重世界各國人民的文化傳統、文化選擇、文化創新,不搞文化輸出,不搞文化強加,不搞文化同化,不搞文化沖突。中國注重與世界各國一起共同保護和傳承人類文化遺產,共同推動文化創新和發展,共同促進文化繁榮和多樣性。

其次,中國式現代化為世界進步提供了新的啟示。中國是一個擁有十四億多人口的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一。中國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要求,以綠色發展為理念,以共享發展為目標,以人民幸福為根本,實現了歷史性跨越。中國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為世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啟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人民的追求,是中國與世界各國加強交流、共同進步的結果,對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共同創造人類美好未來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猜你喜歡
中國式現代化世界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式民主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我愛你和世界一樣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數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中國式失敗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