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兩個務必”到“三個務必”的歷史必然、理論創新和新時代蘊意

2023-04-18 17:44殷小娟馮玉桃
南昌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兩個務必斗爭初心

殷小娟,馮玉桃

(1.中共南昌市委黨校,江西南昌 330038;2.南昌師范學院,江西南昌 330032)

1949年,在中國革命即將勝利的前夕,毛澤東高瞻遠矚、積極汲取歷史經驗教訓,在西北坡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02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向全黨發出了“三個務必”的號召: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一、從“兩個務必”到“三個務必”的歷史必然

(一)從“兩個務必”到“三個務必”:對歷史使命的執著堅守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將其寫入中共一大、二大的重要文件。為了完成這個偉大的使命,據不完全統計,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犧牲的有姓名可查的烈士達370多萬人,無名烈士更是不計其數。1949年,中國共產黨在解放戰爭中節節勝利、中國革命即將取得勝利的前夕,黨內許多同志出現了思想松懈、貪圖享樂的情緒,甚至還出現了以功臣自居的心態。對此,毛澤東以史為鑒,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明確指出:“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盵1]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國家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偉大成就,勝利打贏脫貧攻堅戰,成功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小康。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自信且豪邁地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在新的長征路上,想要完成這個偉大的目標,全體黨員還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因而,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全黨同志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p>

(二)從“兩個務必”到“三個務必”:對歷史經驗的傳承發展

馬克思主義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但人民對于歷史的創造并非隨心所欲的,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造的?!皟蓚€務必”和“三個務必”作為一種來源于實踐的正確認識,都是在既有歷史的基礎上進行的經驗總結?!皟蓚€務必”是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不斷取得重大勝利、中國革命即將成功,黨的工作重心即將由農村轉向城市時,黨內部分同志在思想上存在驕傲自滿、貪圖享樂、以功臣自居情緒時提出來的。毛澤東站在中國革命發展史的高度指出,當我們站在未來幾十年的歷史縱深來回望人民民主革命的勝利,就會發現眼前的勝利不過是一出長劇中的一個短小的序幕。劇必須是從序幕開始的,但序幕還不是高潮。因而,要求全黨同志要把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讀深讀透,弄清明朝滅亡和李自成失敗的根本原因,以史為鑒,絕不做李自成,并進一步指出,進駐北平實際上是“進京趕考”,想要考出好成績,黨員干部就必須要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時刻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帶領全國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邁上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征程中,進一步領悟“兩個務必”的深刻內涵,并在“兩個務必”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發展。在十九屆六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的趕考路上,我們不僅要搞清楚過去我們為什么能成功,還要搞清楚未來怎樣才能繼續成功。在過去,我們黨正是因為始終堅持了以“兩個務必”為核心的“趕考精神”,所以才能在建國后交上讓人民滿意的答卷。如今,在新的趕考之路上,想要未來繼續成功,我們一方面要繼續堅持“兩個務必”,另一方面還要結合黨和國家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以及十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治國理政方面取得的經驗總結不斷進行理論探索,并用新的理論來指導實踐。十九屆六中全會所通過的歷史決議指出:“黨的偉大不在于不犯錯誤,而在于從不諱疾忌醫,積極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敢于直面問題,勇于自我革命?!盵2]因為只有始終堅持自我革命,才能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革命性、純潔性,永葆黨的生機和活力,因此,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新增“務必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三)從“兩個務必”到“三個務必”:對歷史形勢的準確把握

“兩個務必”是在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力量對比發生重大變化,中國革命即將取得全國性勝利的前夕,針對黨內干部存在的思想松懈、享樂主義泛起、以功臣自居情緒普遍的情況下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教育黨員干部務必要保持好原有的精神狀態和優良的革命作風,切不可讓自己這樣一個“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不愧為英雄的稱號”的共產黨人,因為“經不起糖衣炮彈的攻擊”而打敗仗?!皟蓚€務必”提出及時且十分必要,在黨的工作重心由農村轉移到城市的關鍵時期為黨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為建國后黨內領導干部的先進性和廉潔性提供了思想保證,有效保障了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也給當時國內外存在的共產黨“能不能長久執政,能不能為人民執好政”的問題書寫出了有力答卷。

“三個務必”是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交替之際提出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之下,我們國家成績斐然、成就顯著。同時,也要保持清醒認知,當前的中國正處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際形勢風云變幻。而此時我們黨內依舊存在許多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一些黨員、干部缺乏擔當精神,斗爭本領不強,實干精神不足,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現象仍較突出;鏟除腐敗滋生土壤任務依然艱巨”[3]。在此情況下,習近平在“兩個務必”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是所有共產黨員必須要遵守的根本準則。為了完成這一目標,在國際國內形勢的雙重影響下,所有共產黨員不但要保持不驕不躁的優良傳統、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還必須要發揚斗爭精神,既要敢于斗爭又要善于斗爭。

二、從“兩個務必”到“三個務必”的理論創新

(一)從“兩個務必”到“三個務必”:更新在時代

“兩個務必”所產生的時代,從世界運動史的角度看,是中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向獨立自主的民主國家轉變的關鍵時期;從中國革命史的角度看,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關鍵時期;從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史來看,是革命的黨向執政黨轉變的關鍵時期;從黨的工作中心來看,是從農村轉移到城市的關鍵時期。在此背景下,在國際和國內都出現了一系列諸如“中國共產黨能不能執掌好政權,能不能建設好新社會”的質疑;在黨內則出現了驕傲自滿、不求進步、貪圖享樂和功臣心態等諸多問題。此時,“中國共產黨究竟能不能成為一個長期執政的政黨,能不能成為一個服務好人民的政黨”的問題直接擺在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領導人面前。毛澤東深刻總結我們黨28年歷來的管黨治黨的經驗教訓,深思熟慮適時提出“兩個務必”,一方面給國內外關于中國共產黨“能不能長久執政,能不能為人民執好政”的質疑作出了鏗鏘有力的回答;另一方面有效剎住了黨內可能出現的不思進取、貪污腐化等不正之風,為“進京趕考”考出好成績,鍛造了清正廉潔黨員領導干部隊伍。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們黨始終堅持“兩個務必”的黨建思想,始終堅持群眾路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奮勇拼搏,取得了彪炳青史的歷史偉業。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的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們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經過建國以來70多年的努力奮斗,我們已經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但站在世界的高度,當前我國正處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中,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的主題,但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國際力量對比變化加速,大國博弈競爭加劇,部分國家的霸權和霸凌問題仍然突出。在這種國際背景下,想要實現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奮斗目標,共產黨人就必須做好付出更大努力、作出更大犧牲的準備。正因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開篇就指出,全體共產黨員“務必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務必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馬克思主義指出,“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于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4]?!叭齻€務必”作為一種思想,將“兩個務必”的深刻內涵熔鑄進“兩個一百年”的時代特征和時代要求,豐富了“兩個務必”的時代內涵,賦予了“兩個務必”時代新意。

(二)從“兩個務必”到“三個務必”:深化在內涵

1.“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強化了新趕考之路上的理想信念[5]。習近平總書記在建黨一百周年的講話中明確指出,建黨一百年來,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一切犧牲、一切奮斗,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過去,正是因為我們始終堅守初心,牢記使命,所以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新中國成立后,我們繼續奮勇拼搏,成功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歷史飛躍?,F在,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們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正朝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繼續前進。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究其原因,大多在于初心易得、始終難守,所以,習近平總書記自十八大以來多次指出要“不忘來時的路”。

2.“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堅持了我們黨同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的群眾路線和人民群眾一起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風。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顯著特征。中國共產黨從成立到發展,正是因為始終堅持人民立場,站在人民的角度和人民一起同甘共苦進行社會革命,所以才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故而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黨史學習動員大會上對人民群眾進行了深情的肯定,并要求黨員干部始終要站穩“人民自古是英雄”的人民立場,仰賴“喚起工農千百萬”的人民偉力,謀求“但愿蒼生俱歡顏”的人民幸福。在新的趕考之路上,我們要始終發揚謙虛謹慎的工作態度和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時刻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站穩人民立場,做到以人民為中心。

3.“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發揚了迎難而上、不怕犧牲的斗爭精神。斗爭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顯著特征之一。中國共產黨作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具有最徹底的革命性,在一大黨綱中就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具有斗爭精神的政黨,要通過不斷的斗爭,不斷的實行社會革命,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奮斗目標。一百多年以來,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斗爭,才在土地革命時期保存了實力,最終贏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新中國成立后,全國各族人民充分發揚斗爭精神取得舉世矚目的歷史成就,創造了無數的中國奇跡。中國成功地從站起來走向富起來,并大踏步走在強起來的偉大歷史征程中。在此期間,為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我們務必要發揚繼續迎難而上、不怕犧牲的斗爭精神,不但要敢于斗爭,還要善于斗爭。

(三)從“兩個務必”到“三個務必”:強化在實踐

認識來源于實踐而又反作用于實踐。不論是“兩個務必”還是“三個務必”,本質上都是來源于我們管黨治黨的歷史實踐的經驗總結。

“兩個務必”產生于新中國成立前夕的七屆二中全會,是針對當時黨內已經存在或者即將存在的一些不良情緒和思想而提出來的,旨在教育廣大黨員干部,站在整個人類歷史發展的高度來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只是很小的一步,只是一部劇的序幕,所以全體共產黨員還要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從而使得我們黨能夠繼續成功。因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兩個務必”都是指導黨員干部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指揮棒。

“三個務必”在“兩個務必”的基礎上,新增“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是順應當前我們黨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而對“兩個務必”作出的豐富和發展,除了具有鮮明的時代性,還具有顯著的實踐特征。其中“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旨在教育廣大黨員干部不論我們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忘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要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征程中始終保持自己思想不變色、不變質、不變味;“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則是為了教育黨員干部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一方面要充分發揚斗爭精神,堅決同惡勢力作斗爭;另一方面則是要求共產黨人要勇于自我革命,勇于刀刃向內,在與自己的斗爭中實現自我凈化、自我革新、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而這直接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方法論。

三、從“兩個務必”到“三個務必”的新時代蘊意

(一)從“兩個務必”到“三個務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創新

回顧黨的歷史可知,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和建設史,實際上就是馬克思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發展史。自中共一大我們黨將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作為我們黨的奮斗目標開始,也即將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開始,黨的每一次發展,都是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息息相關的;而黨的每一次挫折,都是和馬克思主義脫離中國的具體實際密切相關的。如中共二大在中共一大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的具體實際制定了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制定出我們黨的歷史上第一部正式黨章,邁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步,從此黨的建設有了基本遵循。又如遵義會議,在沒有共產國際指導的情況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準確分析了我們黨第五次反“圍剿”以來失敗的原因,并制定出正確的革命路線,從而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

“兩個務必”是毛澤東同志充分結合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將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性、人民性和斗爭性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滿招損、謙受益”“臥薪嘗膽”等歷史典故相結合而提出來的,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作為當時最新的革命理論,對處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折的關鍵時期的中國共產黨解決“如何建設一個長期執政的黨,如何建設一個為人民服好務的政黨”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叭齻€務必”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國際大背景下,我們黨完成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正大踏步邁上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上提出來的。在過去的十年里,我們國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綜合國力進一步提升,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此時,黨對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了極大的自信,同時在思想上了也有了享樂、松懈等問題。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在“兩個務必”的基礎上,突出理想信念,把“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放在首位,告誡全體黨員干部,要始終做到“兩個不能忘記”,即:不能忘記來時的路,不能忘記當初為什么出發;重申全黨“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就是要激勵全黨同志始終保持“趕考”的清醒和堅定,確保黨永不變質、永不變色、永不變味。同時,將“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作為“三個務必”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提出來,其目的在于激勵全黨全社會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依靠頑強斗爭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

(二)從“兩個務必”到“三個務必”:新時代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

在中國共產黨一百多年的奮斗歷程中,根據革命或建設的形勢要求,在“全黨開展馬克思主義的集中教育活動,以更好促進黨和人民事業的發展”[6],是黨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頭腦,加強自身建設的優良傳統。

1.“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新時代黨的建設的重點內容,是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高度凝結。革命理想高于天。一個沒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政黨,終將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中失去自我、迷失方向。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從最開始就從“人”的角度出發,著眼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發展,在中共一大所通過的黨綱中就明確規定,黨的奮斗目標就是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1922年,中共二大結合中國革命的實際,制定出以“反帝反封”為核心的最低綱領和以“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為核心的最高綱領。在此后的一百多年的時間里,不論是處于革命和建設的低谷期還是高潮期,中國共產黨從來沒有改變自己的初衷。黨的二十大在“兩個務必”的基礎上,加入“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內容,將“初心、使命”在黨的建設中顯性化,其目的在于保證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始終保持信仰不變、方向不偏、意志不改。

2.“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作為新時代黨的建設的重點內容,是中國共產黨人對傳承優良傳統、發揚優良作風的不懈追求?!爸t虛謹慎、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是我們黨團結全國各民族、各階層人民共同奮斗并打贏勝仗的有力法寶。為了保證黨員領導干部隊伍的先進性、純潔性、革命性,為了保證黨從革命黨到執政黨順利轉型和長久執政,也為了黨的革命事業及建國后的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毛澤東明確指出,“進京趕考”絕不能做李自成,一定要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和艱苦奮斗的作風。1956年,毛澤東在八屆二中全會上進一步指出“艱苦奮斗是我們的政治本色”[7],且建國后中國共產黨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反復證明了“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012年,習近平要求全體黨員深入學習“兩個務必”,思考如何使“兩個務必”更好地指導當前黨的建設?[8]經過十年的治國理政的實踐,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提出全面從嚴治黨,全黨干部要做到“三個務必”,再一次明確“謙虛謹慎、艱苦奮斗”不僅是黨保持與人民血肉聯系的關鍵所在,也是防止黨員干部思想腐化的清醒劑。

3.“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作為新時代黨的建設的重點內容,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精神力量,同時還是歷史和時代偉業對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本領要求。中國共產黨的百年黨史本質上就是百年斗爭史。在革命歲月里,中國共產黨一方面同艱苦的客觀環境作斗爭,不論嚴寒酷暑還是缺醫少糧,都始終保持堅忍不拔的斗爭精神;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還先后同封建軍閥、日本帝國主義、國民黨反動派做最堅決的斗爭,不惜血灑疆場;此外,中國共產黨還充分發揚自我革命的精神,堅持批評與自我批評,用向內的刀刃來保證黨的先進性和革命性。站在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起點,面對國際形勢急劇變化,特別是外部的訛詐、遏制、封鎖、極限施壓,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應有之義。

(三)從“兩個務必”到“三個務必”:新時代黨迎接挑戰的行動指南

“三個務必”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以來治國理政的生動實踐的基礎上對“兩個務必”的豐富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在“兩個大局”相互疊加的時代背景下,“三個務必”對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應對風險挑戰、創造歷史偉業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1.“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新時代黨迎接挑戰指明了道路和方向。馬克思主義指出,共產黨的目的就是使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通過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建立一個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人平等自由嶄新的社會。這就意味著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最根本的目標就是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目前,囿于尚不發達的經濟基礎,中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尚未進入完全意義上的每個人都能自由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黨的階段性目標是屬于更加切合中國國情的“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因而,將“兩個務必”發展成“三個務必”,將“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新時代加強黨建的顯性化要求,從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角度看,有效保證了中國共產黨始終走在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奮勇拼搏的康莊大道上;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角度看,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指明了方向。

2.“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為新時代黨迎接挑戰明確了工作態度和工作方法。中國共產黨在奮斗的征程中,始終與人民群眾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創造了無數奇跡和佳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中國共產黨在一百多年的時間里用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教訓證明:團結群眾,黨的事業就能成功;脫離群眾,黨的事業必將遭受挫折。所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六中全會上深刻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只有得到老百姓的擁護和支持,黨和國家的事業才能不斷地從勝利走向勝利。中國共產黨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工作態度和優良作風不僅直接關系到黨能否做到保持和加深與群眾之間的血肉聯系,也直接關系到是否能得到人民擁護和支持,從而共同創造歷史偉業。

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實際上是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艱苦奮斗史。在近兩百年的中國近現代史里,中國共產黨用“艱苦奮斗”四個字回答了自己為什么“能”的問題。在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用“艱苦奮斗”克服了國民黨的白色恐怖,又用“艱苦奮斗”打贏了抗日戰爭的勝利,還用“艱苦奮斗”贏得了解放戰爭的勝利。新中國成立后,面對一窮二白的局面,中國共產黨再次用“艱苦奮斗”打贏了銀元之戰、米棉之戰,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勝利,鞏固了新生的政權。在過去一百多年的時間里,中國共產黨不僅用“艱苦奮斗”使中華民族實現了從落后挨打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而且還在較短的時間里,用“艱苦奮斗”創造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歷史奇跡。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將再接再厲,繼續用“艱苦奮斗”克服一切苦難,創造中華民族從“富起來”到“強起來”歷史偉業。

3.“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為新時代黨迎接挑戰提出了現實要求和實踐進路?!岸窢帯笔邱R克思主義理論尤其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內容,馬克思主義政黨作為一個具有徹底革命性的政黨,具有顯著的斗爭性。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將“斗爭”一詞刻入自己的基因,明確唯有不斷進行斗爭,才能完成歷史和時代賦予的責任和使命。在革命年代里,中國共產黨一方面用“斗爭”在血與火的戰爭中書寫了可歌可泣的民族解放史,另一方面用“斗爭”來凈化主觀世界,保證干部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永葆黨的生機和活力。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繼續發揚斗爭精神,在70多年的時間里,成功地讓一個落后的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歷史飛躍,正大踏步走在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歷史征程中。新時代不再是直面血與火的革命年代,也不是物資極度匱乏的落后年代,而是一個各方矛盾劇烈演進的時代,面臨新的戰略威脅,需要進行新的偉大斗爭。

猜你喜歡
兩個務必斗爭初心
永遠的初心
論“不忘初心”
朱允炆和叔叔們的斗爭(下)
正當防衛正當斗爭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
從“兩個務必”到“兩個最危險”
淺談“兩個務必”
“趕考”提出之我見
牢記“兩個務必”,加強作風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