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典詩詞中桃花寓意的多元二重性

2023-04-18 20:04王撼撼李明燊陸以宏
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桃李桃花詩人

王撼撼,李明燊,陸以宏

(1.南寧師范大學文學院,廣西 南寧 530299;2.廣州市黃埔區茅崗小學,廣東 廣州 510700;3.南寧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廣西 南寧 530299)

桃是我國原生物種,種植歷史悠久、分布廣泛,桃木、桃果、桃花等無論是在實用的維度上還是精神文化維度上,都早早就跟華夏先民建立起了親密的關系?!渡胶=洝分杏杏涊d夸父千里逐日,途中干渴而死,棄杖于野,手杖化為一片桃林,從此之后桃樹就在華夏大地上扎根、成長、繁衍,生生不息?!断男≌贰秴问洗呵铩贰抖Y記》及《詩經》等先秦典籍中都有關于桃花的記載。農書、史書記載桃花是物種物候的紀實,如《呂氏春秋·仲春紀》:“仲春之月,始雨水,桃李華,倉庚鳴?!保?]而在詩詞歌賦中,桃花則成了具有審美價值和思想情感寓意的文學意象,比如《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保?]概而言之,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反復出現的桃花意象,其寓意既有傳承性和相對穩定性,又具有流變性和多元化特征:或以桃感時,或以桃喻女,或以桃象征婚戀,或以桃寄寓精神品格……而且,桃花意象在諸多維度上都具有或喜或悲、或美或丑、或俗或雅等寓意指向相互對立的“二重性”特征:以桃感時,有的指向春天到來的喜悅,有的指向時光易逝的傷感;以桃喻女,贊美女子的青春靚麗與感嘆紅顏薄命并行并存;以桃言說婚戀愛情,既能象征愛情的美好,又能警示婚戀的悲??;以桃寄寓精神品格,既有用“妖桃”來喻指艷俗輕薄的個人品性,更有用“桃花源”來喻指超凡脫俗的理想世界……不同的作者和作品“種下”不同的桃花,又在不同時代不同讀者的心里綻放出不同的桃花。在中國文學的大觀園里,一朵朵凝結著生命雨露、散發著感情芬芳的美麗桃花,積淀了中華民族多重的集體記憶和審美文化心理,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桃花文化”。

一、春天寓意的二重性

(一)“占斷春光是此花”的春天使者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保?]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敏銳而精確地捕捉到了早春的景象:春來冰消雪融,江水回暖,水上戲水的鴨子最早知道春江水暖,墨綠竹林中幾枝鮮紅艷麗的桃花更是春天到來的標志。桃花不僅是報春的使者,盛開的桃花色艷如紅霞、花枝燦如繁錦,可謂春天最靚麗的風景線,一如唐代詩人白敏中的《桃花》所感嘆:“千朵秾芳倚樹斜,一枝枝綴亂云霞。憑君莫厭臨風看,占斷春光是此花?!保?]45春意正濃,千朵萬朵桃花競相綻放,把樹枝壓墜得旁逸斜出,一朵朵猶如天邊紅霞般艷麗,簇簇桃花怒放,點染出無邊春色,惹人喜愛,令人競相駐足觀賞。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視角新穎、別有情趣:“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保?]45人間四月已值初夏,而山上桃花開得正艷,可謂人間春已去,山寺春正來,兩相對比,桃花在哪都是春天的象征、代表春天這個季節。詩中的桃花如一個俏皮的孩子,才逛過人間,又奔往山寺,桃花出現在哪里,哪里就生機無限、春意盎然。

李商隱的《賦得桃李無言》則從花色、花姿、花香等多個角度鋪敘了桃花的盎然春意:“夭桃花正發,秾李蕊方繁。應候非爭艷,成蹊不在言。靜中霞暗吐,香處雪潛翻。得意搖風態,含情泣露痕。芬芳光上苑,寂默委中園。赤白徒自許,幽芳誰與論?!保?]6283詩歌描繪了一派春景,桃花開得正艷,茂盛的李花也正繁榮。而花開繁茂不是為了爭艷奪麗,而是為了順應大好春色,以艷麗芳香示人。得意時,它們在春風中搖曳姿態,即使在皇家的上林苑中,桃李也以艷麗之顏色熠熠生輝;寂寞時,它們能使凄清的尋常園子增添繁華。誰能與桃李幽深的芳香相提并論呢,桃花是當之無愧的春天花魁。

秦觀的《行香子·春光》從尋常春景中寫出了桃花的不尋常:“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倚東風、豪興徜徉。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遠遠圍墻,隱隱茅堂。飏青旗、流水橋旁。偶然乘興、步過東岡。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保?]這首詞描繪春天的田園風光,寫景抒情樸實自然,語言生動清新?!靶@”五句,集中筆墨特寫村莊小園之一隅,以桃花、李花、菜花三種植物和鶯、燕、蝶三種動物展示了整個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其中絢麗繽紛、暗香浮動的“桃紅李白”是春天最耀眼的色彩,桃李也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春天風物。桃花就這樣悄然融入中國人的文化血脈,凝結成審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迎春頌春情結。

(二)“顏色不耐東風吹”的傷春情結

含苞待放的桃花帶來春天的氣息,怒放的桃花點綴著大好春光,而在春末夏初之時,桃花迅速由盛轉衰,在冷雨熏風中零落成泥,又成為人們傷時悲春的寄托。凋謝的桃花化身為春天消逝的背影,不僅僅包含著青春易逝、紅顏易老的滄桑之感,還可能傳達出命運多舛、人生悲苦諸多嘆息,因而桃花也被古人視為“短命花”?!皼r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李賀《將進酒》)[7],桃花凋落時春天走向遲暮,漫天的桃花如紅雨一般紛紛墜落。詩歌把桃花比作紅雨,形象地寫出桃花凋零的凄清景象。美好的事物總是經不住時光的摧殘,詩中把時光易逝以及青春乃至生命短促的凄涼哀怨之感表現得淋漓盡致。中國文人的心理向來比較敏感,自然與人事的比對、四季輪回的變化極易引發文人的感慨。

歐陽修《四月九日幽谷見緋桃盛開》一詩更是把傷春情結表現得淋漓盡致:“經年種花滿幽谷,花開不暇把一枝。人生此事尚難必,況欲功名書鼎彝。深紅淺紫看雖好,顏色不奈東風吹。緋桃一樹獨后發,意若待我留芳菲。清香嫩蕊含不吐,日日怪我來何遲。無情草木不解語,向我有意偏依依。群芳落盡始爛漫,榮枯不與眾艷隨。念花意厚何以報,唯有醉倒花東西。盛開比落猶數日,清尊尚可三四攜?!保?]詩中交代時間為陽春四月,此時春意正濃,正是百花齊放的時節,幽谷中紅的、黃的、紫的花兒競相爭艷,把春天裝點得生機勃勃。然東風一過,嬌嫩的花兒經不起摧殘,紛紛零落化泥,唯有桃花在群芳凋零之后才開始盡情綻放。桃花自開自落,并不隨波逐流,像是等待著詩人把酒觀賞。桃花在短暫綻放之后,三五日即也隨風凋零。孤芳自賞的桃花由片刻的絢爛歸于永恒的沉寂,不僅意味著春天的消逝,也是詩人“命若桃花”的人生寫照,表達了“不耐東風吹”的無限傷感。

二、美人寓意的二重性

(一)“方鮮類紅粉”的青春風采

桃花花色艷麗,多為紅色,花朵大而多,花香濃郁,色澤誘人,向世人展示的是嬌艷、柔媚的形象。把桃花比作美人的詩文,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中的詩篇。清代姚際恒在《詩經通論》中寫道:“桃花色最艷,故以取喻女子,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保?]從《詩經》開始,后世詩人創作了大量運用桃花形容女子貌美的詩歌。曹植《雜詩六首》(其四)寫道:“南國有佳人,榮華若桃李。朝游江北岸,夕宿瀟湘沚。時俗薄朱顏,誰為發皓齒?俯仰歲將暮,榮耀難久恃?!保?0]詩中描繪了一個絕色佳人,佳人的形象美艷可人,面容如桃花般芳艷、如李花般清麗。桃花謂之佳人,使得桃花美人形象深入人心。

傳說春秋時期有一位名叫息媯的美人,她嫁給息國君王為妻,世稱息夫人。因為面若桃花、容貌美麗,被楚王看中,楚王在公元前680 年滅息國,遂將息媯據為己有。息夫人進入楚宮三年,為楚文王生下楚堵敖和楚成王兩個兒子。息夫人從來沒有主動跟楚王說過話,楚王問她究竟是什么原因,息夫人回答說:“我一個女人,伺候兩個丈夫,即使不能死掉,又有什么話可說的?”息夫人容顏絕代,目如秋水,臉似桃花,又被世人稱為“桃花夫人”[11]。唐代詩人韋莊有詩:“曾向桃源爛漫游,也同漁父泛仙舟。皆言洞里千株好,未勝庭前一樹幽。帶露似垂湘女淚,無言如伴息媯愁。五陵公子饒春恨,莫引香風上酒樓?!保?2]他以桃花的艷美描摹湘女之淚、息媯無言的姿態?!疤一ǚ蛉恕笔枪糯榔G女子中的翹楚。桃花不僅被用來比喻女子嬌艷的容顏,“桃花夫人”在這里甚至成了極品美人、美女的代名詞。

南朝徐悱的《對房前桃樹詠佳期贈內》“方鮮類紅粉,比素若鉛華”[13],由眼前嬌艷美麗的桃花,聯想到遠方粉面含春、端莊素雅的妻子,表達對妻子強烈的思念之情,在不動聲色中睹花思人,把桃花與心上人的姣好容顏寫得淋漓盡致?!爸齑揭稽c桃花殷,宿妝嬌羞偏髻鬟”[14]2110,唐代詩人岑參的《醉戲竇子美人》也同樣堪稱以桃花形容青春美女的典范。唇紅齒白是古人判定美人的標準之一,女子朱唇如一抹桃紅,讓人充分聯想到此女子明眸皓齒朱唇的嬌姿美態。桃花如美人,美人如桃花,桃花美人兩相映襯、珠聯璧合,分外美艷動人。

(二)“紅顏薄命”的悲情寄托

桃花燦爛艷麗,色彩明艷奪目,開花時花團錦簇,但是花期也極為短暫,盛開三五日便芳華失澤,凋謝飄落,鮮艷柔嫩的花瓣也最終經不起時間的摧殘,紛紛零落成泥,任人踩踏。因此,在古代文人眼中,桃花就像人生易逝的青春韶華,雖美麗卻短暫得只能匆匆一瞥,讓人嘆息不已,傷感不止。所以,桃花也往往被寄寓了“紅顏薄命”之悲苦。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保?]唐代詩人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粗看描繪了洛陽城滿城春色,繁花盛開、鶯歌燕舞,一派生氣勃勃的景象,令人心醉神往;細看落腳處實則聚焦桃花凋零、感嘆時光易逝。洛陽此時已是落紅成陣的季節,桃李花謝紛飛,不知飄零何處,既表達了對大好春色、妙齡紅顏的留戀和惋惜,也對桃李花落、青春易逝表達無限的感傷和惋惜?!澳昴隁q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桃花年復一年開落,人生芳華花開花落中無奈消逝,青春易逝紅顏易老,在桃花開落的定格與映襯下,更增添了人生苦短、生命無常的無限蒼涼與凄楚。

桃花像易逝的青春韶華,讓人留戀?!疤一ù荷乳_,明媚誰人不看來??上Э耧L吹落后,殷紅片片點莓苔?!保?5]唐代詩人周樸的這首《桃花》描繪了一片春來花開、生氣勃勃的景象,桃花以其艷麗的姿色吸引游人競相觀賞、一睹芳容。但當春光已盡,一陣狂風橫掃之后,昔日引來游人如織的桃花在風雨摧殘下紛紛凋零,片片零落的花瓣只能落在莓苔上,不復盛開時的大好姿色。詩人以桃花的盛開比喻美人青春年少貌美時引來無數人愛慕,待到青春消逝,年老色衰的美人就如凋零的桃花一樣無人問津。詩人通過對桃花凋零的惋惜,表達了自己對韶華不再、年老色衰的美人的同情,同時發出歲月無情,紅顏易老的感嘆。

《紅樓夢》中黛玉荷鋤葬花,吟詠了一首著名的《葬花吟》:“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16]黛玉寄人籬下,她把自己比作春盡飄零的桃花,明媚艷麗又如何,搖曳多姿又如何,滿腹才情又如何,嬌柔貌美又如何,終是抵不過春盡隨風飄落,而自己就是無根的落花,沒有依靠,隨風飄零。黛玉另有一詩《桃花行》寫道:“桃花簾外開仍舊,簾中人比桃花瘦?!瓬I眼觀花淚易干,淚干春盡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飛人倦易黃昏。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簾櫳空月痕!”[17]寶玉看完詩后并沒有稱贊,而是滾下淚來?!短一ㄐ小芬辉娡ㄆб?,詩中以桃花自比,觸景生情處人與桃花水乳交融、不分彼此,以花謝暗喻自己紅顏薄命、孤獨無依。命若桃花正是黛玉短暫一生的凄美寫照,除了作為知己的寶玉,讀者也無不為之動容。

三、婚戀寓意的二重性

(一)“桃之有華,正婚姻之時也”

《周禮》有“仲春令會男女,奔者不禁”,朱熹亦有“桃之有華,正婚姻之時也”,桃花不僅是春天的象征,桃花盛開的仲春時節也正是青年男女們談情說愛的黃金季節,因此,桃花這個代表婚愛時令的風物,漸漸發展成為愛情的隱秘象征[18]。開風氣之先的是《詩經·周南·桃夭》,其曰:“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保?]8樸素的詩句描述了含苞滿枝、燦若紅霞的一樹桃花,實質上是一首借詠物“美嫁娶”禮贊新人之詩?!白谱破淙A”以姿色艷麗嬌柔的桃花喻新婚燕爾的美嬌娘,以桃花盛開的茂盛景象襯托女子出嫁時的盛大婚禮場面?!坝惺埰鋵崱被ㄩ_之后結出碩果累累,以比興手法隱喻女子出嫁之后能夠使家庭幸福美滿、子孫興旺。這首詩歌唱的是新娘出嫁的情形,據詩句推斷為春天桃花盛開時節,詩中以物——桃花起興,闡述桃與人世婚姻之間的密切聯系。

真正使桃花意象作為女子和愛情隱喻而家喻戶曉的是唐人崔護的《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保?]在明媚的春光里,詩人崔護在城南郊外游玩,路過一處莊園,詩人口渴,叩門討水,邂逅一位美麗的少女。時值陽春三月,桃花怒放,少女粉面含羞倚桃樹立于花蔭之下,少女與桃花相互映襯相得益彰。詩人一見傾心,憂思難忘,少女頷首淺笑的羞澀模樣深深刻在詩人心上。此后相隔一歲春秋,詩人崔護再次經過都城南莊,門庭莊園一如既往,只是大門上了鎖。舊歲倚門淺笑的姑娘已經不在,物是人非,詩人憂思難忘,在門上題下這首詩。一瞬間的邂逅讓詩人的失意情緒冰雪消融,終生難以忘懷那倚門與桃花相映的姑娘的美好形象。詩人以“人面桃花”形容女子美貌,表達愛戀的情思,由此“人面桃花”也成為中國古代文人心中美好的婚戀情結。一段美好的邂逅,喚起詩人心中不盡的相思眷戀,“人面桃花”從此成為中國文學里一個經典的意象,也使桃花成為純粹的美好愛情的象征。

(二)“自是桃花貪結子,錯教人恨五更風”

“樹頭樹底覓殘紅,一片西飛一片東。自是桃花貪結子,錯教人恨五更風?!保?]唐代詩人王建《宮詞》以花喻人,前兩句描寫了高墻宮內凄清的畫面。宮女在桃樹下徘徊,風過之處落紅片片如雨,桃花飄零,滿地狼藉,表達了宮女對自身年華漸老、命薄桃花的悲嘆。后兩句陳述桃花凋零可結出豐碩的果實,可宮女的命運并不像桃花結子那樣自在,她們被圍困在深宮,青春將逝,年華不再,既沒有自由可言,也與幸福絕緣,只有老大苦嘆傷悲??v觀全詩,以桃花凋零結子的春景,襯托宮女人生的無奈,反映了她們凄慘悲苦的命運。詩歌表面描寫桃花因為“貪結子”而凋落、宮女奢求本不屬于自己的婚戀而自尋煩惱,實際上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剝奪宮女幸福,扼殺宮女青春的罪惡。

陸游與表妹唐婉伉儷情深,兩人郎才女貌,情投意合,因太過恩愛,被陸母以影響陸游仕途為由棒打鴛鴦,耳鬢廝磨的夫婦被迫勞燕分飛。陸游在沈園的墻上題了一首《釵頭鳳·紅酥手》:“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恨,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19]該詞以桃花的凋零暗喻愛情的隨風飄逝,山盟海誓還在,但錦文書信再也難以交付。這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隨著《釵頭鳳·紅酥手》流傳千古。詞的上片追憶陸游往昔與唐婉偕游沈園時的美好情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二人在沈園內把酒言歡,情深意篤。然而筆鋒一轉,譴責東風吹落花枝,也隱喻陸母無情棒打鴛鴦。下片詞中“桃花落,閑池閣”與上片“東風惡,歡情薄”相照應。桃花被無情的東風吹散零落,園林冷落,這是物事的變化,而人事也跟著物事而變化。像桃花一樣嬌艷的唐婉也被無情的東風摧殘折磨得消瘦憔悴,詩人的心境也像園子一樣凄清冷落。該詞以桃花的凋謝零落陪襯了詞人憂愁苦悶的情懷,強化陸唐兩人的愛情悲劇。

宋代周密《清平樂》有“一樹桃花飛茜雪,紅豆相思暗結”[18]。紅豆自古以來是愛情與相思的象征,周密詞中先寫桃樹開花、再寫紅豆結子,預示新一年的來臨,而閨中人還在苦苦等候游人回來,桃花與紅豆意象的組合,夾雜著對愛情的無限期盼與無以化解的憂傷。

四、品格寓意的二重性

(一)超凡脫俗的“幽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0]是中國人千百年來備受推崇的自我修為座右銘,桃樹李樹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實,雖然不會說話,但仍然能吸引許多人到樹下賞花嘗果,以至于樹下走出一條小路出來。比喻一個人做了好事,不用張揚、夸耀、向別人邀功,人們就會記住他。一個人只要能做到身教重于言教,為人誠懇、真摯,就會深得人心?!案咐祥詽O知有社,將軍桃李自成蹊”(元好問《送杜招撫歸西山》)[21]、“遲日惠風柔,桃李成陰綠漸稠”(張?!赌相l子》)[22],皆以桃李歌頌了人的高潔品質。早在《詩經·大雅·抑》中就有“投我以桃,報之以李”之句,用互贈桃李來表達人與人之間的禮尚往來,桃李顯然浸潤了君子或淑女美德的寓意。而陶淵明《桃花源記》更是描繪了一個雞犬相聞、桑麻有序以及處處桃花伴流水、人人得以安居樂業的理想世界。自此引發了歷朝歷代無數文人對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林的向往,“桃花源”成為超凡脫俗、避世隱居的理想之所。

詩仙李白平生絕大部分時間在游歷中度過,因其文章風采名動天下,曾深受唐玄宗賞識,天寶元年被召往長安,供奉翰林。又因不能見容于權貴,李白滿腔抱負得不到施展,在京僅僅三年時間,便棄官而去,繼續游歷四方。晚年,李白被皇室權斗所牽累,流放夜郎,所幸途中遇赦,回到東南一帶漂泊,不久即病卒。終其一生命運多舛卻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一直在訪仙求道中追求精神的自由天地。他早年就寫下了《訪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保?3]詩歌描繪了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大地沉睡在晨曦之中,萬籟俱寂,只聽見叮咚作響的溪水聲和隱隱約約的狗叫聲;路邊的桃花掛著晶瑩剔透的露珠,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無比嬌艷?!叭退曋?,桃花帶露濃”隱約透露出桃花、桃源在李白心目中的地位。他在《古風》中更是寫到“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24],直接表達了對桃源超凡脫俗生活的向往。李白用“千春”而不用“千秋”,不僅有桃花是時令風物、盡顯春色美好的意味,也流露出李白對桃花源這一理想世界的推崇和贊美,哪怕只是在想象中走進了虛幻的桃花源,詩人也能夠在片刻間就與混沌喧囂的塵世隔絕了?!疤一ǘ蠢锱e家去,此別相思復幾春”[25],晚唐詩人錢起也在《送畢侍御謫居》一詩中直截了當地道出了對桃花源理想世界的向往。

南宋愛國詩人謝枋得在國破家亡后甘作宋臣遺民,元朝屢召出仕而堅辭不受,被強行押送到元大都也寧死不屈,最終絕食而死。身處亂世,眼見山河破碎、國土淪喪,謝枋得憂心如焚,曾寫下《慶全庵桃花》一詩:“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見一年春?;w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保?6]整首詩并沒有直接地描繪慶全庵的桃花如何競相綻放,而是借景抒發自己的情感,將隱居的地方——慶全庵比作逃避秦王朝暴政的世外桃源,渴望自己能像世外桃源中的“避秦”之人那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年只靠桃花的開落感知歲月的變遷,“不知有漢,無論魏晉”?,F實中無法遠離亂世的詩人心存國泰民安、歲月靜好的夢想,在庭院中種植桃樹,營造一片屬于自己的“世外桃源”,內心希冀被春風吹落的桃花不要被流水帶往塵世,擔心有漁夫看到流水載著的落花找到這里,影響寧靜的桃源,表現了作者堅定不移的隱居不仕態度。

“吟魂隨溪上云,小桃源別是乾坤?!保?7]元朝著名散曲家張可久沒有謝枋得那樣深重的國仇家恨,他在懷才不遇、時官時隱中寫下這首《雙調水仙子·小園春晚》,該詞描繪了小桃源“別是乾坤”的幽境之美:小睡醒來睜眼即看到松間明月,側耳聆聽盡是小溪叮咚的歡愉之聲,人生所有的煩惱頃刻間無影無蹤。與喧囂繁亂現實形成鮮明對比的“小桃源”是詩人們集體想象中最神往的精神棲息之地。

(二)媚俗輕薄的“妖桃”

盛開時美艷妖嬈、凋零時落英繽紛的桃花,卻也在諸多經典詩詞中被賦予了輕薄、媚俗的意味?!盁o賴夭桃面,平時露井東。春風為開了,卻擬笑春風?!保?]6280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嘲桃》以“無賴”二字領起,用詞直白簡潔,充滿譏嘲之意。如果說前兩句還只是相對客觀地點明了花開的時間地點,后兩句則重在敘述春風吹綻了桃花,而桃花不知感激,卻反而要譏笑春風,顯然是借嘲諷桃花得意之態譏刺得意后忘恩負義的小人。

宋代蘇軾的《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把桃花看作粗俗之物,字里行間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對桃花的鄙夷,詩中有句“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28]。海棠如溫柔美麗的少女,在籬間嫣然一笑,而漫山的桃李就像倚門賣笑的婦人一樣粗俗不堪。詩人喜愛海棠花,便以艷麗的桃花反襯高潔美麗的海棠,毫不客氣地批評妖桃品質之艷俗。在其他詩人詩作中,桃花的各種丑行丑質可謂林林總總、不一而足:或有“顛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絕句漫興九首之五》)[29]的輕薄,或有“倡家桃李自芳(一作芬)菲,京華游俠盛(一作事)輕肥”(駱賓王《帝京篇》)[30]的輕佻淫亂;或如“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劉禹錫《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9]的得勢猖狂小人,或如“桃花開東園,含笑夸白日,偶蒙春風榮,生(一作矜)此艷陽質。豈無佳人色,但恐花不實。宛轉龍火飛,零落早相失,詎知南山松,獨立自蕭瑟”(李白《古風·其四十七》)[14]1680的華而不實……

妖桃作為丑的象征,還常被詩人拿來作對比反襯。李白有詩《贈韋侍御黃裳二首》(其一):“太華生長松,亭亭凌霜雪。天與百尺高,豈為微飆折。桃李賣陽艷,路人行且迷。春光掃(一作拂)地盡,碧葉成黃泥。愿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保?4]1736詩歌將高傲不屈、不肯同流合污的君子比作不懼寒霜雪雨、挺拔高大的青松,歌頌了君子、青松在艱難逆境不屈不撓的精神。而與青松的君子形象大相徑庭的桃李,在陽光和洵、鶯歌燕舞的日子里搔首弄姿,賣弄自己的美色和姿容,連由此走過路過的行人都被其迷惑。然而,當大好春光漸逝,花兒凋落成泥,等到秋風漸至,便連綠葉也零落蕩然無存,全都化作泥土塵埃了。這里以桃李比喻趨炎附勢、鉆營投機、賣身投靠、取悅權貴而得逞一時的小人。他們雖暫時占據的大好春光,得意非凡,使人們一度為其表面假象所迷惑,但是一旦“春光掃地盡”,小人大勢已去,最后會落得個“碧葉成黃泥”被掃進歷史垃圾堆的悲慘下場。

結 語

盛世繁花化與詩成,植物跟文學的相結合,賦予了植物意象獨特的意蘊,也為文學增添了生命力?!拔ㄓ心档ふ鎳?,花開時節動京城”[4]125,國色天香的牡丹被賦予“富貴”的象征;松,遒勁剛強,“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31];梅蘭竹菊更是成為花中“四君子”,成為清幽淡雅、傲骨風霜、剛正秉直高雅生活和高潔人品的象征……這些大自然的生靈在文人墨客的筆下被賦予某種特定的寓意,形成相對單一和穩定的文化內涵。桃花由于花形花色、花期花季等方面的特點,與社會生活、人的思想情感存在豐富多樣的關聯,因而其寓意在多個維度上都存在二重性。也正因為這些經過歷史文化長河反復淘洗和積淀而形成的寓意多元二重性,使得桃花意象在文人墨客的守正創新中綻放出無限生機。

猜你喜歡
桃李桃花詩人
桃李面包
桃花瑣話
曬娃還要看詩人
我理解的好詩人
詩人貓
清明,又見桃花紅
桃李滿園
桃花紛飛,曾許你一眼萬年
桃花千朵惹蒹葭
詩人與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