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學生欺凌行為的成因及對策研究

2023-04-18 23:09杜東風
成功密碼 2023年5期
關鍵詞:受害者成因因素

杜東風

近年來,中小學生欺凌行為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欺凌是一種通過長時間、故意的身體接觸、言語攻擊或心理操縱而產生傷害或不適的行為。這種行為不僅對受害者造成傷害,而且對施害者自身和整個社會都帶來負面影響。欺凌行為存在于學校中,其產生的后果非常嚴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深入分析欺凌行為的成因,并提出有效的對策。

一、欺凌行為的定義和類型

欺凌行為是一種故意、反復、不平等地傷害他人的行為。施害行為有以下幾個特征。

故意性。施害者有意識地對受害者造成傷害,而不是偶然或無心的行為。

反復性。欺凌行為不是一次性的事件,而是持續或重復發生。

不平等性。施害者和受害者之間存在實力或地位上的差距,使得受害者難以抵抗或反擊。

傷害性。欺凌行為對受害者造成了身體、心理等方面損害。

根據欺凌行為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可以將其分為以下4種類型。

身體欺凌,指使用暴力或威脅對受害者進行肢體上的攻擊或傷害,如打、踢、推、掐、咬等。

言語欺凌,指使用言語對受害者進行侮辱、嘲笑、挖苦、謾罵、恐嚇等,如取外號、傳播謠言、惡意評價等。

關系欺凌,指使用社交關系對受害者進行排斥、孤立、疏遠等,如故意不理睬、拒絕交往、制造隔閡等。

網絡欺凌,指使用網絡工具或平臺對受害者進行騷擾、誹謗等,如發送惡意信息、發布不良內容。

二、欺凌行為的成因

欺凌行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成因。

(一)個體因素

個體因素是指受害者自身的因素。個體因素是欺凌行為成因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個體的性格、行為習慣、興趣愛好、外貌、體型等都會影響其在同伴中的地位和受歡迎程度。有些個體可能因為自身性格內向、自卑、缺乏自信等而被同齡人孤立或排斥。這樣的個體更容易成為欺凌行為的受害者。此外,一些外貌或體型方面的特點,例如胖瘦、身高、相貌等,也會成為欺凌行為的導火索。因此,我們需要引導個體在成長過程中建立自信心、增強自尊心、提升自我價值感,增強個體的心理免疫力和自我保護意識。

(二)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也是欺凌行為成因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家庭環境的穩定性、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之間的關系等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和發展。父母之間的爭吵、家庭暴力等行為都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影響,使孩子更加脆弱和易受傷害。此外,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和行為習慣。如果父母溺愛或者過于苛刻,孩子就容易產生以自我為中心或自卑、自閉、焦慮等心理問題;如果父母情緒波動大,遇事容易急躁,解決問題時也多采用暴力行為,孩子就會在無形中學習父母處事的方式,在心中埋下欺凌別人的種子。以上種種都可以導致孩子成為欺凌行為的施害者或受害者。

(三)學校因素

學校因素是導致中小學生欺凌行為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學校作為學生的主要學習和生活場所,學校管理不善、師生關系緊張、課程壓力過大等因素都可能導致學生之間出現欺凌行為。如果學校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可能會導致一些學生缺乏安全感,失去上學的信心,或者導致一些學生做出欺凌行為。另外,不良的師生關系也會對學生造成負面影響,學生之間的互相攻擊和傷害行為也可能因此而發生。如果學校忽略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也會導致校園中欺凌行為的發生。針對以上問題,學校應該加強管理,增強學生的安全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注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從而預防和減少學生之間的欺凌行為。

(四)社會因素

社會因素是指社會環境因素。社會對弱者的歧視和排斥、媒體對暴力行為的渲染等,都會對中小學生欺凌行為的發生起到一定影響。例如,一些媒體為了追求新聞熱點,會夸大報道暴力事件,將暴力行為渲染成為一種潮流或者時尚。這種行為會誤導部分年輕人。因此,我們需要加強社會教育,提高大眾的道德素質,消除對弱者的歧視和排斥,營造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

除了上述成因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也可能導致中小學生欺凌行為的發生。例如,一些孩子可能出于攀比心理、嫉妒心理等因素對其他孩子進行欺凌;一些孩子也可能是因跟風、圍觀等因素而參與欺凌活動。因此,我們需要在深入了解欺凌行為成因的基礎上,從多方面入手,采取多種措施,以期減少和預防中小學生欺凌行為的發生,創造更加和諧、安全、穩定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三、預防中小學生欺凌行為的對策

針對中小學生欺凌行為,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對策。

(一)提高個人素養

個人素養是指一個人的品德、能力、知識、情感等方面的綜合修養。它對中小學生欺凌行為的預防和解決有著重要意義。提高個人素養可以讓中小學生增強自信,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會理性地處理沖突和壓力,避免陷入欺凌或被欺凌的困境。以下是一些提高個人素養的對策。

1.學習社會情感技能

社會情感技能是指一個人在與他人交往中所表現出來的認知、情感和行為的能力,包括自我認識、自我管理、社會意識、關系技能和負責任的決策等。教師可以在教學時,多采用情感教學的方法,逐漸喚起學生內心積極的情感;學生通過學習社會情感技能,可以提高自己的同理心和合作精神,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有效地解決問題和沖突。

2.培養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是指一個人在面對問題或信息時所運用的分析、評估、推理等思維過程,它可以幫助中小學生辨別事實與謠言,區分正當與不正當的行為,作出合理的判斷。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重點培養學生的這一能力。班主任要積極牽頭,聯合各學科的教師,讓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滲透于每一節課中。班主任可以組織與此相關的班會活動,并提供一些社會熱點話題作為案例,如:公交車讓座,該不該。隨后,讓學生各抒己見,討論這些熱點話題。班主任也可以組織辯論會,如:網絡的發展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學科教師則可以在教學中融入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以語文學科為例,可挖掘教材中與此相關的元素。如在教授《兩小兒辯日》時,不妨讓學生編一個課本劇,將這個故事表演出來。用這樣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逐漸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二)加強家庭教育

家庭是中小學生成長的重要環境。家庭教育對中小學生欺凌行為的預防和解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來預防和解決中小學生欺凌行為。

1.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家長應該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注重培養孩子的品德和禮儀觀念。此外,家長應該讓孩子認識到尊重和同理心的重要性,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團結互助、勇于面對挫折,幫助他們成為更加善良和負責任的人。

2.增強情感交流

家長應該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關心孩子的情感需求,及時發現和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比如,當孩子遭受欺凌時,家長要給予支持和安慰,讓孩子知道自己不是孤單的。當家長發現自己孩子欺凌別人的時候,需要及時采取措施,引導孩子認識到錯誤。家長應該告訴孩子欺凌的后果,并明確告訴他們這是一種錯誤的行為。同時制訂明確的規則和紀律。如果孩子的行為已經使他人受到傷害,家長應該與受害者及其家長聯系,引導孩子向受害者道歉,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3.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是防止欺凌的最好方法。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長處,鼓勵孩子嘗試新事物,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存在感。例如,孩子某一次考試失利,情緒低落,家長要及時察覺這種異常,和孩子談談心,幫助他們分析問題,讓孩子意識到,一次考試并不代表什么。另外,在日常和孩子交流時,不要有打壓式的語言,而要多鼓勵孩子。例如,孩子完成了一幅繪畫作品,家長不要站在大人的角度評價孩子的繪畫技法等,而要將自己也放在孩子的位置上,真誠地給他們鼓勵,表達自己對這幅作品的欣賞。在這樣的家庭教育環境下,孩子會越來越自信。

(三)加強學校管理

學校是中小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學校制度對中小學生欺凌行為的預防和解決也有著重要影響。學校應該制訂清晰和全面的預防措施和政策,涵蓋所有形式的欺凌和騷擾,并強調及時干預、為受害者提供社會情感支持。例如,學??梢酝ㄟ^開展反欺凌課程、積極行為干預支持、社會情感學習等活動來提高全體師生對欺凌問題的認識,并建立有效的報告、處理、跟進機制。

除了制訂政策外,學校還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來預防和解決中小學生欺凌行為:淤建立完善的安全機制和預防機制,包括定期檢查學校的安全設施和制訂應急預案等。于建立舉報機制,鼓勵學生主動舉報欺凌行為。在舉報機制中,要有保護學生隱私的條例,讓所有學生都能更信任學校。

(四)加強社會教育

在社會教育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來預防和解決中小學生欺凌行為。

員.提高公眾的道德素質,讓每個人都了解和尊重他人。比如,可以開展一些關于尊重和平等的宣傳活動,讓人們了解和認識欺凌行為的嚴重后果。

圓.強化法律監管

欺凌行為是違法的,社會應該加強對欺凌行為的法律監管和懲處,提高公眾對欺凌行為的認識和警惕。比如,可以通過加強學校和社區的巡邏和監控,及時發現和制止欺凌行為。

猿.增強公眾的社會責任感

每個人都有責任維護公共秩序和社會和諧。比如,可以組織志愿者和社區居民一起參與防止欺凌行為的宣傳和預防工作,讓公眾參與其中,提高對欺凌行為的認知和警惕。

4.利用媒體宣傳反欺凌理念和案例

媒體是影響中小學生價值觀和行為模式的重要因素,通過媒體可以向中小學生傳遞反欺凌的信息,提高他們對欺凌問題的認識和引導他們進行反思。

緣.組織親子活動或家庭訪問

親子活動或家庭訪問可以增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與信任,也可以讓家長了解其他孩子的家庭背景和情況,促進家長之間的交流。

(五)加強心理輔導

心理輔導對受害者和施害者都非常重要。采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進行心理輔導,可以使受害者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增強自信心和勇氣,擺脫欺凌行為的影響,還可以使施害者認識錯誤,學會尊重和關心他人。

1.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

受害者需要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讓他們感受到被關心和理解,減輕受害者的心理負擔和焦慮感。學校應配備專業的心理輔導教師。因這一工作十分重要,不可交由其他教師兼任。一旦孩子遭受了欺凌,必須有專業的教師給他們紓解心結,這樣才能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長。

2.引導施害者認識錯誤

施害者需要得到及時的心理干預和糾正。應引導其認識錯誤,并且學會尊重和關心他人。比如,可以通過家庭、學校和社區等多個層面,引導施害者明白自己的行為有害于自己和他人以及整個社會,并且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3.采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

心理輔導需要采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有效幫助受害者和施害者恢復正常的心理狀態。比如,可以采用認知行為療法,幫助他們克服負面情緒,改變不良的行為習慣,培養積極的心態。另外,需要注意保護學生的隱私。負責心理輔導的教師要注意,不能隨意外傳接受心理輔導的學生的信息;和學生交流時,要多采用一些“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法,讓學生逐漸走出心理陰霾。

四、結語

中小學生欺凌行為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對受害者和施害者以及整個社會都帶來負面影響。欺凌行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從個體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和社會因素等多個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對策。本文提倡加強家庭教育、學校管理、社會教育和心理輔導,共同為預防和解決中小學生欺凌行為做出努力。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為孩子們創造一個更加和諧、健康和美好的社會環境。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學校安全穩定與應急工作專項課題“中小學生個人極端行為成因分析與對策研究”(課題編號:GS〔2022〕GHBZX34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受害者成因因素
說說兩種『白氣』的成因
“目睹家暴也是受害者”,彰顯未成年人保護精細化
解石三大因素
暈紋石成因解讀(上)
短道速滑運動員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翻譯實踐問題及成因
受害者敏感性與報復、寬恕的關系:沉思的中介作用
兒童霧霾的長期受害者
關注恐怖主義受害者
“酒”類語符兩個修辭場及其成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