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本科教育:內涵詮釋、發展指向與治理理路

2023-04-19 00:52唐曉冰張莉初
新疆職業大學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產教校企技能

唐曉冰,張莉初

(烏魯木齊職業大學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2)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完善現代職業教育制度,創新各層次各類型職業教育模式,為勞動者成長創造良好條件?!盵1]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盵2]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確,“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3]。職業教育的社會價值,既要滿足受教育者終身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更要服務于國家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伴隨產業升級和轉型發展,更高層次的復合型專業化技術技能人才成為產業升級發展不可或缺的條件。職業教育作為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類型教育,產業鏈與教育鏈特別是與職業教育的互動發展,催生職業教育鏈的延伸和提升成為必然。截至2023年8月,教育部通過高職??茖W校升格、獨立學院轉設等方式,批準設立了33 所職業本科院校。至此,自2014年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首次提出“探索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4]以來,到2021年教育部印發的《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管理辦法(試行)》《關于“十四五”時期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提出“以優質高等職業學校為基礎,穩步發展本科層次職業學?!盵5]已歷經9年發展,職業本科教育實現了從理論探索、政策規劃到辦學實踐,目前已進入穩步發展的新階段。

為理解和把握職業本科教育的內涵,確保其作為類型教育的層次性,避免與普通本科教育同質化。筆者認為有必要對這一類型的辦學類型從內涵要義、發展指向和治理路徑等方面進行系統梳理和謀劃,確保職業本科教育的發展行穩致遠,使之成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的類型人才培養的搖籃。

一、職業本科教育的內涵詮釋

綜合相關文獻,目前對“職業本科教育”叫法不一,主要有三種名稱,即“職業本科教育”“職業教育本科”以及“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等。筆者比較認同“職業本科教育”這一名稱,它與“普通本科教育”相對應,亦有明顯的類型區分。筆者認為,職業本科教育是屬于職業類型教育的高層次范疇,擁有職業教育基因,以職業教育辦學規律型塑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本科層次。學校理解和把握職業本科教育的內涵實質,有助于厘清辦學定位和發展方向。

(一)職業本科教育根植于職業類型教育

職業本科教育是一種層次上移的教育形態,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平逃膶哟芜f升,而不是類型的變種。職業本科教育的誕生與實踐,既是國家平衡教育結構,遞升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和地位,賦能職業教育發展,也是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產業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等諸多方面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迫切需求的應然要求,有助于實現社會公平和經濟效率提升。

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的類型教育,二者是相互獨立的、不可替代的教育類型,不存在隸屬關系,具有同等價值。因此,職業本科教育與普通本科教育應有明顯的區分度。一是產生的邏輯起點不同。職業教育的出現源于“職業”需求,是“基于職業的教育”,是蟄伏于不同“職業”背后的知識分工所產生的技術技能,不同的“職業”亦是技術技能類別的載體。具體來說,職業本科教育的邏輯起點是基于職業崗位(群組)技術技能所需的綜合性專業能力,是以綜合能力為本位的“高層次技術技能型”教育。普通教育是以基礎科學理論知識體系為依據,以學科體系劃分為邏輯起點,是以學科為本位的“學術性”教育。即使普通本科教育中出現應用型本科教育,其實質亦是普通本科教育類型中的一個分類,因為其在專業設置等方面依然是學科本位,正如普通本科學校的發展定位劃分為“學術研究型”“技術應用型”等不同類別。二是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不同。職業本科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依然遵從于職業教育的屬性,重點在于依據“職業”這一載體培養技能型人才,兼顧工作與學習兩個方面,提升“專業化”能力。普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重點在于遵循學科教育體系要求,掌握較為系統的理論知識的同時具備一定的研究能力。三是人才培養模式不同。職業本科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依然是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近年來,普通本科教育雖不斷加大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借鑒了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理念,但更多是在形式上有所改變,特別是普通本科教育中應用型院校,其實質依然是學科本位的系統理論知識的學習。二者在諸多方面存在不同,發展職業本科教育不僅是教育內涵的擴張,也是滿足不同智力類型人才的個性需求。同時,職業本科教育也成為拓展接受中等、??茖哟温殬I教育學生的上升通道,是貫通其完整職業生涯的必然選擇。

(二)職業教育辦學規律型塑職業本科教育人才培養定位

經過多年探索發展與改革,我國職業教育特別是高等職業教育基本形成了特色鮮明的辦學特征,即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這一辦學特征是經過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到國家骨干性高職院校,再到目前“雙高”高職院校建設的不斷探索與實踐所形成的符合職業教育屬性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是職業教育社會化辦學和校企跨界共育特征的體現,是解決“學生貧于能力而富于欲望”現象的有效良方。職業教育的辦學規律從本質上就是要破除一元思維,融合校、政、行、企等多方資源,以國家經濟政策為指向,行業技能需求為驅動力,著重社會發展所需的各種技能人才的培養,尤其是緊缺行業、新興行業的高技能人才的培養。

職業本科教育作為高等職業教育類型的高層次教育,其人才培養定位在遵循職業教育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定位的基礎上,追求“高層次”目標。職業本科教育要在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校企深度合作以及構建混合制產業學院等諸多方面進一步升華,特別是以產教融合為抓手,深度推進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形成“誰來教”“教什么”以及“怎么教”三個核心問題的解決模式,推進校企“雙元”育人,提高職業本科教育質量,帶動職業教育不同層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增強職業教育的社會吸引力,為職業教育發展不斷賦能。

(三)職業本科教育提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層級

僅從學制時間來看,職業本科教育比職業??平逃龝r間延長了,但職業本科教育并非職業??平逃摹把娱L版”。2021年,教育部在《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管理辦法(試行)》中明確提出,職業本科教育要“堅持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定位”。雖然職業本科教育和職業??平逃紝儆诟叩嚷殬I教育,但職業本科教育的人才培養是“高層次”,其內涵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人才培養學歷的“高層次”。職業本科教育是中等職業教育和??茖哟温殬I教育遞升后的一個更高層次,豐富和延伸了職業教育的類型層次,實現人才培養的技術技能從初級(操作層面)到中級(檢修與維護層面)再到高級層面(設計與實施層面)的不斷遞升。開展職業本科教育不是解決技術技能人才數量不足的問題,而是解決技術技能人才層次不高的問題,彰顯職業教育本科層次的高度。二是人才培養目標的“高規格”。職業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的規格由職業??平逃摹皩iT化”技術技能型人才向“專業化”技術技能型人才轉變與實現,其培養的是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具備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能夠應對技術技能較為復雜場景的工作。三是人才培養內容的“高端化”。職業本科教育是順應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主動服務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服務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現實需要[5]。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的內容主要圍繞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從事科技成果、實驗成果轉化,生產加工中高端產品、提供高端服務[5],構建適應智能時代工作過程和技術特征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二、職業本科教育的發展指向

職業本科教育的發展指向是職業本科教育的核心著力點??v觀世界各國,自20世紀中期,各國相繼開展職業本科教育探索與發展,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美國的社區學院、日本的大學分類改革等,都強調了教育的實用性和服務經濟發展的特色,完善了高等職業教育的體系。通過借鑒發展,我國也逐步建立起中職—??啤究埔惑w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但在這三個職業教育層次中,職業本科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因此辦好職業本科教育,需要樹立新的辦學治學理念,重點是在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礎上,推進專業、課程以及師資隊伍一體化建設,推動職業本科教育穩步有序高質量發展。

(一)發展核心: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繼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后,2021年國家相繼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和《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再次強調“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形成產教良性互動、校企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6]。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作為職業本科教育的生命線,是區分職業本科教育與普通本科教育的關鍵,也是實現職業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最佳模式。

一是強化職業教育和產業的關聯。產教融合是產教關系內涵的具體化,也是深化人才培養職業屬性的表現形式??v觀歷史,一個國家的教育結構更多取決于這個國家的產業結構。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由高速度轉為高質量發展,產業結構也隨之轉型升級,人才培養必然要跟上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對標職業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高職院校必須以產業升級為導向,緊密圍繞市場需求,開展職業本科教育全方位建設,建立與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密不可分的、完整的、貫通的職業教育體系,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符合產業升級發展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二是推進學校和企業的良性合作。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應當摒棄脫離企業實踐的弊端,為學生建立真實的職業體驗環境,將企業生產實踐活動嵌入整個學習過程,運用真實場景,增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學習能力等復合型能力,培養具備超強動手能力和較強創新能力的技術技能型人才。三是加強校企政協同聯動。在國家層面,要構建教育部門與經濟、勞動等部門的合作管理模式,擴展職業教育管理部門的職權,以便更好地促進職業發展與教育發展相融合、企業與學校相融合、工作與學習相融合。在教育教學層面,應制定校企合作的具體措施,使職業教育從學校拓展到企業,既滿足個人教育需求也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二)發展關鍵:注重職業本科教育專業建設

普通本科教育的邏輯起點是學科知識體系類別,其專業設置的依據是理論知識體系的分化。職業本科教育的邏輯起點是職業崗位(群組),其專業設置的依據是職業崗位的能力需求。因此,專業建設在職業本科教育中處于基石地位,兼具學業和職業雙重屬性,既是高等本科層次教育,又是直接面向職場的職業技術教育,要形成轉型與升級并舉、繼承與發展并存、理論與技術并重、融合與創新并進的態勢。

一是專業設置“高端化”。職業本科教育的產生是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需要,更是產業轉型升級和技術發展對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需求的結果。因此,職業本科教育專業設置要以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和新興高技術產業為主線,聚焦生產裝備智能化、精密加工、數字化、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高品質服務業等產業發展,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以“專業群”為基本框架,對原有專業進行轉型升級,以新興技術產業為依據拓展新設專業,培養滿足社會高端產業崗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7]二是專業教育的“學理化”。職業本科教育的實踐是教育鏈和產業鏈互動的結果,它是培養復合型專業化高端技術技能人才,并且通過建設職業技術學科這一生產技術知識的建制,引領技術工藝的創新發展。因此,職業本科教育要在圍繞專業教育的現實職業性和實踐應用性的基礎上,注重專業教育中的學術性研究,形成人才培養職業性和學術性的有效互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8]三是專創教育“融合化”。職業教育是直接面向職場的專業教育,應將職業規劃理念貫穿始終,在培養專業工作所需具備的核心能力和知識之外,要強調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相融合、專業實踐與創業實踐相融合,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三)發展支撐:重建職業能力課程體系

課程是某一知識目標或技術技能目標實現的教學內容的集成。圍繞培養目標由若干門課程組成的課程體系就是一個專業,它是支撐專業發展的基礎。因此,職業本科教育在課程體系設計上既要滿足基于工作體系技術技能的要求,又要體現技術理論知識的學習、技術創新和研究能力的培養。對職業本科教育來講,無論是新設院校還是轉設院校以及升格而來的院校,辦一個好專業,就必須要做好課程開發和體系建設。要基于職業本科教育的類型和層次特征以及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確定職業本科教育專業課程開發和體系建設的基本路向。

一是錨定職業本科教育人才培養定位。按照《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管理辦法(試行)》,職業本科教育的人才培養應“堅持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定位”“使畢業生能夠從事科技成果、實驗成果轉化,生產加工中高端產品、提供中高端服務,能夠解決較復雜問題和進行較復雜操作”。工作任務體現了技術的復合性、精深性和創新性,同時具備扎實的技術理論知識和研究能力,這是課程開發和體系建設的邏輯起點。二是基于工作任務建構模塊化課程體系。學校要打破傳統學科課程設置的架構和模式,全面推進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模塊化課程,依據工作任務體系邏輯,確立能力本位的思想,在課程開發上圍繞產業轉型升級、產業鏈整合以及工作崗位群任務所需要的技術技能設置課程。三是基于職業能力所需的技術知識確立課程內容。作為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其人才培養的“高層次性”和“高端性”主要體現在人才具有較高復雜程度的技術知識。技術知識是關于“做什么”和“怎么做”的知識。對技術知識的理解至少包括三個層面:第一,技術本身的知識,即職業知識??梢岳斫鉃榻涷炛R或技能知識,它是基于工作崗位所具備的技能。第二,關于技術溯源的知識,即技術理論知識。該知識旨在深入了解技術的意蘊,能夠有助于人才在技術實踐中更好的思考與創新。第三,關于技術實現的知識,即技術過程和方法的知識。它包括工作過程中的技巧、分析創造等,是高效率完成任務的保障。按照職業本科教育的目標定位,其人才培養應以技術知識的習得為基礎。技術知識應成為職業教育的根基,開發技術知識主導下的中高本有機銜接的課程體系成為引領新時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思路。

(四)發展保障:重塑職業教師能力結構

教育教學質量關鍵在教師。職業本科教育無論是教育類型還是教育層次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職業教師必須具備技術理論知識和技術實踐、技術創新指導、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以及創設學生學習情境等能力。為此,職業本科院校應在現有師資的基礎上進行再建設,多措并舉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改善職業教師能力結構,促進教師職業能力的提升與轉型發展。

一是提升“存量教師”的技術理論水平。目前新設職業本科院校的教師大多對職業教育理論和人才培養模式較為熟悉,但由于在層次上從事高職??平逃?,技術知識特別是技術理論較為欠缺,不能完全勝任職業本科專業教育需求。學校需要進一步對這部分教師進行技術理論知識培訓,可以安排他們到一些設有技術研究院所的企業或高校參加專業化技術理論知識培訓,并且編入企業或高校相關專業科研團隊中進行實踐鍛煉,既提高了他們的技術理論知識水平,又提升了科研能力。二是嚴格“流入教師”的質量關。這里的“流入教師”主要是指引進和聘請的教師。對于引進和聘請的教師要根據專業建設和課程技術知識的要求,開展人才引進和聘請。重點引進和聘請具備深厚技術理論素養和優秀工程實踐能力的技能大師、工程師、能工巧匠、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等高技術技能人才[9],共同參與人才培養、技術開發與研究、技能傳承等工作。三是組建“共同體式的教學團隊”。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模式,而校企校所共同組建以技術研發、運用、創新為紐帶的“共同體式的教學團隊”則是人才培養的關鍵與保障。職業本科教育必須著力培養專業帶頭人、團隊領軍人物,以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為基礎,與企業、研究院所共同組建技術研發平臺、技能訓練場域等,不斷提升教師技術理論水平和技術實踐能力。

三、職業本科教育的治理理路

職業本科教育治理是在政府、學校、社會組織、行業企業以及公民個人等教育利益相關者共同參與教育發展決策、資源供給、教育服務等的過程中,使不同或相互沖突的利益得以調和并采取集體行動的持續過程;是促進其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動力;是實現職業本科教育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方式;也是實現服務國家戰略和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

(一)價值取向: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任何一個組織的治理首先就是明確所要追求的價值,這是組織治理的基礎性支撐。職業本科教育的核心任務就是培養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其治理的邏輯起點和終點就是圍繞創新人才培養方式,實現人才培養目標。這就需要積極回應“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關鍵問題,做出正確的價值選擇。這個價值選擇就是始終堅持黨對教育的領導和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黨對教育的領導是確保職業本科教育治理正確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證,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根本保證。從辦學主體上來說,就是要把黨的教育方針落實到學校的制度建設上來,貫徹到教育教學、科學研究、文化傳承和社會服務等各個方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檢驗人才培養是否合格的根本標準。作為在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培養復合型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職業本科教育,需要運用系統思維、實踐思維和社會思維來謀劃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明確多元治理主體在育人中的職責任務,全過程全場域培養大國工匠,服務國家戰略和產業發展。

(二)制度建設:加強職業本科教育治理的制度供給

職業本科教育的有效治理離不開系統化有效的制度供給,包括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機制等。目前職業本科教育從理論研究、政策規劃、實踐試點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但有關職業本科教育的頂層設計尚不完善,導致職業教育長期被忽視和邊緣化,許多民眾仍認為職業本科教育是低于普通本科層次的“二、三流教育”。同時,各級黨政機關對職業院校管理的“普教化”傾向尚未有明顯改善,因此加強職業本科教育治理的制度體系建設顯得尤為必要。

一是制定高等職業教育基本法。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明確了職業教育體系,確立了高等職業教育的構成,但沒有對高等職業教育特別是職業本科教育的設立標準、基本制度、教育投入等作出規定。近年來,雖然國家及地方政府出臺了關于職業教育特別是高等職業教育的相關文件,但以法規和政策性意見居多,未上升到法律層面,缺乏統一性和適用力度。隨著職業本科教育的實踐,高等職業教育體系逐步形成,為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穩步有序高質量發展,滿足高等職業教育規范發展的需要,應適時出臺專門的《高等職業教育法》,對高等職業教育特別是職業本科教育的設立、組織、師資、學生、投入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做到有法可依。二是健全和完善職業本科教育治理的制度體系。從宏觀治理方面來看,國家應制定職業本科教育決策制度、咨詢制度、評價制度和監督制度等,為高等職業教育特別是職業本科教育治理提供方向性的指導。從微觀治理方面來看,國家應制定職業本科教育治理的經費投入制度、利益相關者參與制度、激勵制度以及市場準入制度等,能夠規范和保證職業本科教育治理的有效實施。三是制定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規。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底色,要真正實現跨界辦學,必須要有法律的規范和保障。國家應加快出臺符合職業教育特色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的法律法規,明確合作主體的權利義務和責任,保障合作主體的合法權益,完善政府的監督管理和經費投入等,構建一個成熟的法治化的校企合作機制。四是立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科學統籌謀劃。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需求實際,優化職業本科教育的設置及布局。始終以區域經濟政策指向、特色產業發展和行業技能需求為驅動,重點培養區域產業轉型升級急需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產業支撐。

(三)育人模式:構建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協同育人體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中明確提出“要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校企雙元育人”,我國職業教育的育人模式進一步明確。集聚產業資源,深化產教融合,構建校企協同育人體系是職業本科教育治理的必然要素。

一是明確校企協同育人目標,優化育人模式。校企協同育人主體既有學校也有企業,學校重在幫助學生獲得將來就業所需技能,聚焦發展學生的基礎能力,培養“創新性”“復合性”等綜合能力。企業則更關注工作實踐,聚焦真實職業體驗,培養勝任工作崗位,有望成為“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的卓越人才。職業本科教育應以產業升級和就業為導向推進校企合作辦學,以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提升為根本,充分借助國家政策和當地有利條件,校企共同研討人才培養創新模式,使學校的教學資源跟隨市場人才需求而調整,促進校企優勢資源的有效互動與交流,實現協同育人目標,優化育人模式。二是強化創新創業教育,提升育人質量。創新能力培養是職業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的核心能力,理應成為職業本科教育的重要一環。職業本科教育應構建以“思政教育+ 專業教育+ 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發展的理念和機制,統籌校內外思政育人元素,促進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發展,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的同向同行,彰顯創新精神的價值引領,最終實現創業帶動就業,教育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同頻共振。三是重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建設,提高育人成效。2019年,教育部等四部門印發了《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強調“職業教育除承擔學歷教育外,還需擔負起職業培訓的社會職責”?!斗桨浮焚x予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同等地位,體現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重要不同?!皩W歷證書+ 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是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的創新和推廣,是職業本科教育學生職業技能水平的體現,更是實現產教深度融合的校企協同育人體系的重要成果。因此,完善“課崗賽證”一體化建設,構建課程設置和崗位職責相契合,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共發展,理論學習與創新創業大賽相結合,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同取得的建設模式,實現學校教育和企業培訓的相互交織,教育和就業的有效銜接。

(四)數據賦能:構建服務職業本科教育的數據生態系統

隨著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的發展與運用,特別是與互聯網技術的融合發展,數據賦能治理活動成為現實,組織治理進入數據時代。作為跨界類型的職業教育,通過引入數據治理,可以實現治理結構的扁平化、治理邊界開放化以及治理主體的多元化等重要教育治理要素的優化,提高治理質量和效能。

一是樹立數據意識。這是職業本科教育數據治理的思維邏輯。數據特別是大數據不僅僅是一種理性工具,更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亦是治理效能提升的先行條件,它改變和創新了人們的治理思維,更新了人們對組織治理認識的思想場域。職業本科教育治理涉及的人才培養、教學團隊、專業建設、科學研究、產教融合、學生管理、文化建設等諸多方面,都要樹立數據思維,改變由部分推測整體的思維方式,從整體進行數據分析,并從不同結構的數據中建立關聯和共享,突破治理邊界,以開放的視角探索數據之間的關聯性,實現多元治理主體共同參與決策。

二是開展數據生態系統建設。這是職業本科教育數據治理的技術邏輯。職業本科數據生態系統是通過構建數據標準,以職業本科教育全過程中不同部門數據并存為核心,賦予數據生命特征的動態、復雜的治理生態化的系統,包括數據、人員和環境。數據是職業本科教育生態系統的客體,其特點是結構化數據與非結構化數據并存,原始數據與非原始數據共生。結構化職業本科教育數據主要指職業本科教育活動各環節的數據庫,如專業及人才培養方案數據庫、科學研究數據庫、招生數據庫、就業數據庫等;非結構化職業本科教育數據主要指圖形圖像、音頻視頻等,如教學微課錄像等。原始型職業本科教育數據是通過觀察或實驗獲得的數據,如學生綜合素質數據等;非原始型數據是通過對數據進行匯編、建模、可視化、數據派生等獲得的數據,如學生就業質量分析數據等。人員是職業本科教育數據的主體,負責職業本科教育數據的生產、傳播、審核、質量監管、數據再生等。環境在這里指的是職業本科教育數據的資源環境與技術環境。資源環境就是職業本科教育的理論、政策、制度以及體系等一系列資源的總稱,它是職業本科教育數據的支撐環境。技術環境是指職業本科教育數據在生產、傳播、使用與再生等過程中所需的技術集合,它受到技術發展和網絡信息化發展的影響。

三是數據的挖掘與分析。這是職業本科教育數據治理的方法邏輯。數據挖掘可以理解為通過運用統計技術、數學技術、網絡技術等方法,從大量的數據中提取隱含在其中具有潛在價值的信息和知識的過程。對職業本科教育治理來說,就是圍繞教育教學、教務管理、學生管理、科研管理、就業創業等一系列數據,運用數據挖掘與分析的技術方法,找出具有價值的信息,獲得準確的數據結果,提高解決相關問題的精準性、科學性和客觀性,提升職業本科教育治理主體的預測、診斷、評價與決策能力,實現職業本科教育協同治理。

猜你喜歡
產教校企技能
高級技能
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產教融合 商以富國
基于產教結合下的中職電子教學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實現校企生三方共贏
產教融合:時尚產業的蛻變之路
秣馬厲兵強技能
拼技能,享豐收
校企聯合對人才培養的作用
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