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的四重邏輯

2023-04-19 01:57宛舒婷蘭軍師
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時代化中國化中國共產黨

宛舒婷,蘭軍師

(新疆大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6)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 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1]。 中國共產黨在百年的奮斗進程中之所以能夠帶領人民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從勝利走向勝利,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國共產黨不斷推進“兩個結合”,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 在開拓進取中行穩致遠。

一、政治邏輯: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堅定而忠實的探索者

中國共產黨始終發揮著主體性、創造性作用,這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的立論基礎、 前提因素和關鍵核心所在。

(一)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積極踐行者

中國共產黨在工人中深度宣傳馬克思主義,而且還以多種形式,如:開辦學校、開創報刊、組建研究會和研討班等形式集中研究和學習馬克思主義?!罢軐W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2],中國共產黨就是應用科學理論在解決中國問題、改變中國歷史命運的基礎上,對中國發展的具體經驗進行理性地加工,形成新的理論,創造性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帶領人民實現了站起來的偉大飛躍。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引領中華民族實現了由“站起來”走向“富起來”。 進入新時代,面對新的歷史奮斗目標與新的時代方位,習近平提出“兩個結合”,在吸收人類文明發展成果的基礎上以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審視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開創了人類文明發展的新形態, 彰顯出造福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的偉大情懷。

(二)中國共產黨始終堅定推進“兩個結合”

馬克思主義只有堅持不斷開拓創新, 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的革命、 建設和改革等偉大實踐相結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才能正確認識、有效解決和科學應對中國面臨的現實問題。哲學方面,毛澤東發表了《實踐論》《矛盾論》等著作, 從哲學上對中國共產黨黨內存在的一些錯誤傾向即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進行反思和批判,奠定了中國共產黨哲學的思想基礎。 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毛澤東在繼承馬克思和恩格斯社會矛盾問題的基礎上, 對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問題進行了闡發,創立了兩類社會矛盾學說。 進入新時代,習近平又立足于新的時代方位,在準確把握我國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對我國的社會主要矛盾做出科學界定,明確了人民的現實生活需求。 在政治經濟學方面, 鄧小平著重論述計劃和市場的關系問題, 使中國共產黨人對計劃與市場的關系問題有了深入的認識,廓清計劃與市場的關系問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并對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和經濟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進入新時代,習近平根據我國時代方位的變化,提出了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 新發展理念、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等重要論斷。在科學社會主義方面, 毛澤東正確分析了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任務等問題,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 并在以后為社會主義的建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鄧小平科學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 提出社會主義國家要抓住時機發展自己,認為只有發展才是硬道路,并提出了判斷工作得失的“三個有利于”標準,進一步創新了科學社會主義。 進入新時代,習近平依據時代發展的新課題,提出的一系列論述,包括: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人類文明新形態、 倡導全人類共同價值、開展“兩個革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以及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戰略部署等, 科學證明科學社會主義正確性。

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科學的理論, 要使其發揮改造中國的強大力量, 就必須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與中國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文化基因相結合,形成獨具中華民族風格、中國氣派的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中國的具體實際,既內涵著中國社會的性質和中國革命的性質, 也內涵著中國的文化。 結合實際,也要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華精神血脈,包含民族基因和民族特色,并以中國的方式和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話語闡發馬克思主義,展現出強大的生機與活力。

(三)中國共產黨始終立足于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

中華民族遭遇苦難時, 無數仁人志士立志挽救危局、改變中華民族的面貌,但均以失敗告終,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 毛澤東基于對中國革命實際的考察和認識, 獨立自主地制定了一系列的科學戰略和政策, 帶領中國人民擺脫了三座大山的壓迫, 探索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新道路,不僅指明了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方向,也在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的形成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致力于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需求, 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立足于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創造性地回答了中國的“建設之問”和“改革之問”,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產生新的飛躍、 步入新的發展階段——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國內外的新樣態, 以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審視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在總結經驗中提升歷史自覺、在找準歷史方位中把握歷史機遇、在“大歷史觀”中審視世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二、理論邏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一脈相承和守正創新

馬克思主義是具備科學性、實踐性、人民性的科學理論, 這些鮮明的理論特質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和形象。

(一)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檢驗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

作為一門系統、科學、完整的理論體系,為人們解決問題提供了立場、觀點和方法,在馬克思主義產生之前,傳統的舊哲學存在一系列缺陷,包括:將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分隔開來, 以舊的哲學探索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 使唯心主義長期在歷史觀領域占據主導地位, 并唯心地揭示人類社會發展的本質和規律。 馬克思和恩格斯將唯物論和辨證法有機結合起來,立志改變現實世界、實現全人類解放。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石,在這兩大基石的基礎上,馬克思創立了實現全人類解放的科學理論體系, 并在不斷的科學探索中總結自身發展的科學成果。

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一脈相承,更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守正創新,特別是在面臨一系列重大的挫折和考驗時, 中國共產黨仍舊創造性地將馬克思主義運用于中國的具體實踐,以敢于擔當的勇氣和精神,以科學的態度和方式,開創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和新論斷, 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而中國式現代化彰顯出無與倫比的優越性,有利地回擊了“馬克思主義過時論”和“社會主義崩潰論”,展現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永久生機和不竭活力。

(二)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貫徹了馬克思主義的人民性和實踐性

馬克思在深刻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特殊運行規律的基礎上也科學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為人類指明了前進的基本道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在堅持人民立場的基礎上馬克思和恩格斯立志改變資本主義制度下人被奴役、被異化的現狀,彰顯出鮮明的人民性和實踐性。 馬克思主義不是某一個階級或集團的代言者, 而是代表著絕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 共產主義學說是凸顯馬克思主義人民性的最高理論, 馬克思和恩格斯不僅深刻闡明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藍圖,更注重指導人民為實現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為改變自身命運而不斷奮斗。 通過對資本主義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揭示,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最終目的就是指導人民不斷推進實踐,減輕人民的苦難,使人民在打破舊的束縛中構建一個新的世界。 在克服資本主義社會人被異化、 被剝削的困境的基礎上勾畫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人理想的發展圖景,即:第一,擺脫人對資本的依賴,使社會生產資料被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占有;第二,按需分配,消除物對人的支配; 第三, 公共權力失去了政治性質,人將成為自由的人,整個社會是一個“自由人聯合體”, 人將在更高級的形式上占有自己的本質,成為自由全面發展的人。[3]雖然,馬克思所描繪的這一“自由人聯合體”到現在還沒有實現,但是,它將激發人民偉大的創造性動力,使得共產主義學說在不斷改變現存狀況的人民的現實運動中一步一步實現。 馬克思主義始終是站穩人民立場、為人民謀求幸福和利益的學說, 它從根本上揭示和回答了為什么人民是創造歷史的主體、 人民怎么樣成為推動歷史發展的主體力量等一系列問題,為人民消除剝削和壓迫、實現自由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實干中帶領人民創造歷史奇跡、踐行初心、擔當使命, 將以不負人民的偉大抱負帶領人民不懼風險、披荊斬棘、妥善應對和化解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挑戰,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三)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的時代性和開放性

馬克思主義以開放的姿態不斷吸收人類文明發展的優秀成果, 在探尋時代發展的課題中回應一系列挑戰和問題。馬克思主義是指導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科學武器,在指導和推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進程中,始終立足于時代發展的前沿。 馬克思和恩格斯處于自由資本主義階段,面對時代問題許多思想家均不能做出科學的回應,而馬克思和恩格斯吸收了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順應時代發展要求,于開放中獲得發展的科學理論正確回答了時代之問,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觀點和方法的基礎上解決時代發展面臨的新問題和新挑戰。只有堅持將一脈相承與守正創新相統一,才能在開放中獲得超越的科學理論。時代的變遷不僅沒有使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和正義性消逝, 反而更加熠熠生輝,在實踐中彰顯出強大的威力,在穿越時空中釋放著真理和道義的魅力,開辟出發展的新境界。 在忠實堅守和積極創造中勇毅前行,在發揚馬克思主義優良傳統的基礎上積累新鮮經驗,在統一思想中解放思想,以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不斷指導中國新的實踐。 也正是因為如此,中國共產黨才取得了彪炳中華民族發展史冊和對世界具有深遠影響的偉大勝利。

三、歷史邏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征程中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的科學成果

理論創新是一個政黨保持青春活力的關鍵因素,決定著政黨的先進性和未來發展的前途命運。一個政黨只有始終堅持推進理論創新、 以先進科學的理論作為自己的根本指導思想, 才能為其發展指明前進的方向、積蓄前進的動力。持續不斷地推進理論創新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品格, 于實踐中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目標、 開創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開辟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形成了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 并在不斷取得一系列歷史成就中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 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持續推進理論創新的必然結果,其發展歷程經歷了三個階段, 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次歷史性飛躍”。

(一)“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站起來”

教條地照搬馬克思主義的一些觀點以及金句,片面而生硬地將其套用在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中,以為掌握了“真理”,這是完全不可能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是違背真理原則的。 換言之,只是照搬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一些個別詞句、 從外國的經驗出發,不經過冷靜的分析,不對中國革命的長期性、復雜性做出正確判斷,就會給黨的革命事業帶來挫折。遵義會議解決了中國共產黨面臨的一個根本性問題:是按照“左”傾教條主義的方針行事還是立足于中國的國情走自己的路,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真正地獨立自主地依據中國實際做出了歷史性的決斷,帶領中國人民破除舊世界,同時建立起新世界,開辟社會主義道路,指明了中國社會向何處去,實現了“站起來”。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飛躍”: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富起來”

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這一道路不是傳統的社會主義道路,也不是西方的社會主義道路,而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依據我國的國情、 社會發展現狀以及世界變化走出的一條堅持基本原理和內核以及真理和科學的新道路。 通過對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一方面,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深入推進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另一方面又以創新的理論引領實踐的深入推進,取得了一系列偉大的成就。正是在這些新理論新思想的指引下, 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由“站起來”走向“富起來”的偉大飛躍。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又一次“新的飛躍”: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強起來”

面對新的歷史方位和國際形勢的變化, 中國共產黨要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勇于推進理論探索和創新的基礎上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這一思想立足于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幸福生活, 致力于回答時代和人類面臨的新課題,富有深厚的人類情懷和世界視野,既秉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世界觀和方法論, 又借鑒吸收人類文明新成果,主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進人類文明的發展和進步。 并且, 在統籌改革與開放、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的基礎上,構建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彰顯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崇高情懷和高尚品質, 為世界的發展和中國的發展提出科學的價值導向,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強起來”。

四、實踐邏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科學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和時代之問

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根本立足點就在于站穩人民立場、著眼于時代課題、民族復興的愿景以及人民最關心的問題, 最終落腳點就在于滿足人民幸福生活、回應人民期待,帶領人民實現民族偉大復興, 在系統回答時代面臨的重大課題的同時準確把握世界發展的大勢, 在不斷滿足人民生活向往的同時拓展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前景。

(一)中國之問:系統回應中國發展面臨的重大課題

中國人民的命運翻開嶄新的一頁。 中國共產黨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不是單就為了理論而論述理論、為了思想而闡發思想。在世界文化沖突加劇的形勢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入新時代,面對一系列重大的時代課題,如:如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何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如何使中國共產黨有效跳出治亂興衰的歷史周期律、 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等一系列問題作出正確、 科學、 系統的回答, 做到又切實解決和回應中國社會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的時代課題,又注重以馬克思主義之“矢”射中國之“的”。 當然,這也是中國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關鍵。

(二)世界之問:準確把握世界發展變化中的大局和大勢

以廣闊的視野審視世界發展變化的大勢、 依據世界大勢的變化應對人類發展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制定本國發展的方針政策, 既是中國共產黨的鮮明特征和行動優勢又是中國共產黨人胸懷人類、 胸懷天下的高尚情懷。 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 面對西方國家對新中國虎視眈眈的敵視態度和企圖將新中國扼殺在搖籃中的嚴峻形勢[4],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世界局勢中探尋中華民族的出路,廣泛同一些亞非國家構建友好關系,形塑了中國外交工作的新格局, 使新中國得以在夾縫中生存下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新的科技革命不僅影響了世界的經濟關系, 而且也推動了世界格局的變革,使國際形勢呈現和平的趨勢,依據世界政治經濟的巨大變革, 鄧小平對時代發展的主題進行了敏銳地把握, 提出了和平與發展是世界兩大主題的科學論斷。 并且,在科技革命的推動下,世界經濟得以快速發展, 我國與發達國家的發展差距日益拉大, 巨大的國際競爭和發展差距使得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產生強烈的緊迫感。 因此,在科學審視國家發展大勢、準確把握時代主題地前提下歷史性地改變了中國社會的基本面貌。 新時代,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疊加疫情的影響使得世界面臨新的動蕩和變革[5],面對如此考驗,中國共產黨科學統籌兩個大局, 以世界歷史的視野審視中國和世界的發展問題, 提出了要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構建美好的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三)人民之問:依據社會矛盾變化滿足人民的生活需要

不管是“為人民服務”“以人為本”,還是“與人民同甘共苦”“為人民謀利益”,都是中國共產黨人依據社會矛盾變化滿足人民的生活需要, 秉持 “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真實寫照。 只有不斷帶領人民解決矛盾、勇往直前,殫精竭慮為人民謀幸福,才能滿足人民的生活需要[6]。

毛澤東依據革命的復雜性和長期性制定了革命的總路線和綱領, 依據不同時期戰爭的特點出臺了一系列具體的政策和策略,建立了新中國,帶領人民“站起來”。 新中國成立后, 我國社會的矛盾成為人民與帝國主義、 封建主義以及國民黨反動殘余之間的矛盾。 黨的主要任務就是在擊潰反革命勢力的基礎上恢復國民經濟。 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圍繞著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 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如:嚴厲打擊投機活動,穩定物價、實施“一化三改”等,為社會主義的發展奠定制度和物質基礎, 使人民的物質文化水平得到顯著地提高、社會主義制度得到不斷完善、科學教育文化事業日新月異、醫療衛生服務等方面均得到改善。改革開放后, 中國共產黨人又在大力解放社會生產力、發展科學技術的基礎上提出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習近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人民立場推進脫貧攻堅,在脫貧攻堅的8 年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把為貧困農民謀幸福作為脫貧攻堅實踐的目標取向、 以貧困農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為最高準則、 以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為最高原則,一系列扶貧政策的實施,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目標。 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習近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還深入推進醫療、社保、住房、分配制度、生態環境等關涉人民生活各領域的改革, 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注重提升人民的精神生活,旨在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四)時代之問:深刻拓展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前景

在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后,中國共產黨以強大的意志力、擔當力、深刻洞察力以及強大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繼續堅定不移地發展科學社會主義, 不僅有效地解決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中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并且使科學社會主義煥發生機和活力。時代和實踐是思想生成的重要基礎, 中國共產黨始終注重對經驗教訓的總結, 并且依據國際形勢的變化和我國事業發展的新要求,植根于中國大地、反映人民意愿,在統籌“兩個大局”中準確抓住了新階段的新戰略和新任務,以守正創新的姿態使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呈現新的高度, 使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彰顯出真理與道義的力量。

繼續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就必須立足于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 觀點和方法,“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持胸懷天下”[1],胸懷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和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堅定“四個自信”,以全局性視野和整體性思維推進和謀劃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 在科學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中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

猜你喜歡
時代化中國化中國共產黨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不斷推動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研究
——評《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研究》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再論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的三個維度①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若干問題
試論馬克思主義時代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