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鹽城市社會養老服務建設存在問題與對策

2023-04-19 04:41姚愛華張惠芝楊思衍
關鍵詞:鹽城市養老機構

姚愛華,張惠芝,楊思衍

(鹽城工學院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江蘇 鹽城 224051)

一、鹽城市社會養老服務建設的現狀

1.鹽城市近年來人口發展變化

據鹽城市統計局統計年鑒提供的數據,在2020年末,鹽城市總人口數670.96萬人,其中65歲及以上的老人數是133.37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9.88%。從鹽城市歷次人口普查統計的數據來看,拿最近的兩次做比較,2020年鹽城市的總人口從2010年的726.02萬人下降到670.96萬人,但是65歲以上的人數卻從2010年的86.91萬人上升到2020年的133.37萬人??傮w上來看,鹽城市的總人口呈下降的趨勢,15~64歲人口下降的同時,65歲以上的人口卻在不斷增長。由此可知,隨著鹽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鹽城市人口老齡化的問題越來越突出,高齡化、空巢化、失能化老人增多,社區社會養老服務建設面臨巨大的挑戰。

2.鹽城市社會養老服務建設的近況

2021年來,全市建有公辦養老機構125家,民辦養老機構49家,城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 808家。但是養老機構入住的老年人僅僅7 917人,入住率僅有20.08%??梢钥闯?一些地方的社會養老服務建設只是注重建設而輕視養老服務設施的運行,養老機構的利用率普遍不高。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很多老年人不愿意入住養老機構或是養老機構的設施以及服務不能給老年人帶來個性化的服務,養老機構缺乏安全感。這樣一來就形成了資源的雙向浪費。

就目前數據來看,政府部門在支持社區社會養老服務建設方面的投入是不足的,同時社區組織機構所提供的服務遠遠不能滿足社區養老服務行業的需求,社區社會養老服務不夠智能化,而且缺乏相關專業管理團隊和專業服務人員。

經過一系列社會調查與走訪,我們發現,目前很多子女不愿意把自己的父母送到社會養老機構。深究其本質,我國傳統觀念帶來的輿論壓力是一方面的原因。另外,養老機構所提供的服務并不能讓子女放心地將父母送到養老院,而鹽城市一些服務團隊相對專業、服務設施相對完善的機構不僅數量少而且費用也很昂貴,大多數家庭無法承擔昂貴的費用,這是更深層的原因。同時我們也看出,這樣的情況下,社區養老、老年人的上門服務項目成為更多家庭的選擇。未來鹽城市社會養老服務建設可以向這方面發展。

二、鹽城市社會養老服務存在問題

1.鹽城市社會養老服務缺少個性化的服務

鹽城市的社會養老服務平時只能提供簡單的生活服務、醫療咨詢和保健建議,老年人急需的問診和診療服務并不能提供,遇到健康問題時還是需要到醫院解決。同時,鹽城的公共養老服務目前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護理以及日常起居的照顧,注重照顧老人而不是陪伴老人,很少有對于老年人心理方面的關懷。即使少數公共養老服務中心提供此類服務,也因專業性不強得不到老年人的信任,最后還是要到醫院去解決,給老年人帶來了很多麻煩。此外,相對于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社會養老服務來說,鹽城市的養老社區或是養老機構沒有更個性化的服務,目前很多社區或養老機構的公共服務只追求普適性,而對于不同狀況的老人缺乏針對性。

2.鹽城市城鄉社會養老服務不平衡

一方面,和整個社會存在的城鄉經濟水平發展不均以及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相關聯,鹽城市公共養老服務所體現的“公共”更多的是相對于城市而言,而對于農村老年人來說,基本上絕大多數農村老人無法享受到公共養老服務,很多老人甚至不知道存在社會養老服務,因此農村養老存在的首要問題就是宣傳不到位的問題。同時農村老年人相對于城市老年人存在更嚴重的心理障礙,大多數農村老年人同時也是空巢老人,身邊缺少子女的陪伴與照顧。[1]農村老年人生理健康方面也存在更多的隱患,飲食營養不均衡、缺少醫療保障等都是目前存在的嚴重問題。另一方面一些相對專業的養老機構由于缺少投入資金、缺少受眾對象等顧慮大多數都只存在于城市,很少向農村發展。面對本市農村偏多、農村老年人口多的現狀,推動城鄉社會養老服務均衡發展迫在眉睫。

3.鹽城市社會養老服務力量相對薄弱

服務人員的數量及服務水平直接影響老年人享受居家養老服務的質量。目前鹽城市很多養老機構的服務人員層次較低,很多是二次就業的五十歲以上的婦女,年齡偏大,養老機構對專業和技能沒有嚴格要求,導致服務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在專業和精力上更達不到服務要求。[2]缺乏專業人員和隊伍是鹽城市公共養老服務普遍存在的問題。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雖然鹽城市養老服務方面的注冊志愿者人數不少,但是很少有志愿者會主動參與養老服務,未能在養老服務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從根本上看,很重要的原因是大部分鄉鎮敬老院養老護理員每月工資收入較低,職業認可度及社會地位也偏低,這樣一來有專業知識專業技術的年輕人更不愿意從事鄉鎮養老服務業,而是選擇工資較高且社會認可度更高的大城市養老機構就業,因此一些鄉鎮敬老院就很難擁有專業技術人員,難以組建專業服務團隊,難以提高老年護理服務的質量。

4.鹽城市社會養老服務缺乏完整的監督

社會養老服務想要得到完善與發展離不開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這一過程,鹽城市政府部門即使在相關政策方面給予社會養老服務幫助與支持,但是還缺乏完整的社區社會養老服務監督管理機制,也沒有相關的社區大數據考核標準,無法準確了解到某一養老機構真實的服務狀態,這讓養老機構或社區難以發現問題,也不知道努力與發展的方向。除政府部門的監督外,社會以及百姓的監督也是鹽城市社會養老服務缺少的一部分。只有知道人民想要什么,哪里不滿意,才能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做到更好。

5.養老服務機制不夠健全

目前,鹽城市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受制于財政資金的使用規定,對服務的開展、人員的配置培訓和考核兌現有很大阻礙。對于各服務中心的績效考核、等級評定,更多還是注重硬件和服務的開展情況,對于部門業務和活動開展的好壞、服務覆蓋面、服務質量等方面缺乏相關成熟的評價和反饋體系,缺乏相應的獎懲措施,對服務中心老人的滿意度等考慮較少。同時,受公共服務屬性影響,社區養老盈利能力不行,產業化發展水平較低。這主要是因為,對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沒有統一的服務標準、管理標準、監管標準,各社區養老機構提供的服務、功能不統一,服務人員和志愿者不能相對固定,缺乏一套完整的服務體系和機制,同時專業培訓也沒有按時進行。目前,我國養老產業發展處于摸索階段,養老體系市場化發展缺乏必要的發展環境和發展機制。

三、鹽城市社會養老服務建設對策

1.推動養老服務更多元化個性化

針對不同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我們要尊重其個性化需求并努力提高鹽城市養老服務的針對性。了解不同的老年人的需求,針對不同老人有側重性地給予照顧,例如:給孤寡、空巢老人提供陪伴與精神慰藉;給失能、重殘等特殊群體老人提供日常起居或是定期的醫療幫助;對于經濟困難的老人定期給予生活物資的幫助等。同時也要注重老年人娛樂休閑方面的需求,例如:棋牌室、廣場舞場地、老年大學等。除此之外要積極穩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學習其他城市先進經驗,不斷提高護理服務的供給能力和水平。

2.推動城鄉養老服務協同發展

針對鹽城市存在的城鄉養老發展不均衡問題,一方面要繼續推動城市養老服務的發展,促進養老服務資源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同時要發揮城市養老機構的輻射帶動作用,鼓勵城市養老機構幫扶相對落后的農村敬老院。其次要加快制定統一的城鄉養老服務行業標準。通過資金支持、政策扶持等方式鼓勵從事養老服務的企業積極開拓農村服務市場,促進城鄉養老服務同步發展。同時要加強宣傳,讓更多的農村老年人擁有養老觀念以及尋求幫助的意識,積極形成城鄉一體的養老服務體系,保障廣大農村老人的晚年生活。[3]

3.培養專業人才,促進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社會養老服務

目前,鹽城市社會養老服務存在著從業人員數量不足、人才質量不高等問題。因此,需要積極培養人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充分利用高職高專、中專等職業教育體系,拓展老年健康管理人才的培養來源。讓更多年輕人來關心老年人的生活,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及和諧發展,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年輕人踏實的工作作風以及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對有意愿參與養老工作的志愿者和服務者,定期組織規范化培訓,不斷提高養老服務隊伍的專業技能水平和服務水平。

政府部門需要加大扶持養老事業的力度,積極鼓勵和正確引導社會的各行各業人士志愿參與到社區社會養老服務建設的隊伍當中。為保證社會工作嵌入農村養老服務,還必須從薪酬待遇、社會宣傳、自身建設三方面著手,構筑全面的保障機制。關于薪酬待遇,農村地區應當依靠國家財政幫扶,在法律法規的約束下,構建社會工作者薪酬待遇制度。在制度保障下,引入社會工作系統教育的專業社會工作者,根據社會工作者本身學歷、能力水平高低,進行工作崗位分配,并確保社會工作者能夠擁有與崗位相匹配的薪資待遇,使社會工作嵌入農村養老服務走上良性道路。在社會宣傳方面,社會工作者可借助基層政府和黨組織的號召力,在農村開展宣講,提升農村居民對社會工作嵌入養老服務的認知、理解和接受度。對于社會工作者自身,在農村環境閉塞問題客觀存在的情況下,應當提升適應能力和專業素養,積極投身于農村養老服務工作。

4.加強政府部門對養老工作的監督管理

可以建立“有章可循”與“多管齊下”式的養老機構監管體系。政府部門可以通過大數據和信息化手段,實現全市養老服務的統一調度和服務監管,并對民政資金發放使用全程監管。

建立大數據平臺收集所有老人數據以及居家養老服務數據,使得養老服務對象、服務單次、服務金額等各種養老服務信息一目了然。同時利用平臺對養老服務組織、服務對象的登記、申請、審核進行統一調度和服務監管,對養老機構補貼以及配餐送餐用餐進行監管,提升養老服務行業的服務質量。

建立養老服務民政監管系統。通過監督保障養老資金發放到位。養老資金是老年人生活得以保障的物質基礎,平臺的政府補貼監管系統可以對居家老人服務補貼審批進行信息化管理,降低政府老齡主管部門的工作強度和提高工作效率,推動養老服務、高齡補貼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同時,通過系統幫助政府主管部門對機構養老、居家養老領域的行政事務進行信息化管理,包括養老機構的申報、建檔、監管、老人補貼申請、審批、資格評估、服務預約、服務實施、費用結算、跟蹤回訪等管理。實現機構養老工作的現代化,提高行政審批和監管效率。

5.健全養老服務體制機制

首先是要完善養老保險制度。目前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稱之為“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很多農村老人或者不是公職單位退休的老年人的養老金與公職單位退休的老年人的養老金差距很大。因此要不斷增加養老保險制度的公平性,讓更多的老年人能擁有更好的老年生活。[4]

其次,可以實行有關部門或社區負責制。社區應建立孤寡老人檔案系統,經常詢問老人的情況,也可以設置老人每天電話自動簽到記錄,保證及時了解老人們的身體情況。另外,可以建立孤寡老人志愿者幫扶系統,向全社會招募志愿者,幫助孤寡老人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充分利用大數據,進行全市老年人動態監測,合理配置養老資源,保障老年人的權益。

第三,要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給予老年人更多法律方面的援助。對不盡贍養義務、虐待老人和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要依法懲處。根據分工分解責任,層層抓好落實。要把貫徹落實老年法規政策作為重要內容,進一步加強與司法、公安及有關新聞媒體的聯系協作,將正面宣傳與批評曝光相結合,充分發揮輿論的激勵和監督作用。大力開展法律援助,積極整合法律服務資源,拓寬法律援助渠道,適當降低援助條件,充分發揮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和法律服務站點的作用,主動為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務。[5]重視基層老年維權網絡建設,利用現有的老年活動室,設立老年維權咨詢、投訴和涉老糾紛調處小組,接待老年人來訪,調解涉老矛盾和糾紛,就地就近為老年人提供維權服務。

猜你喜歡
鹽城市養老機構
鹽城市深化專項整治
鹽城市扛起使命擔當 鍛造應急鐵軍
養生不是養老
養老更無憂了
以房養老為何會“水土不服”?
一周機構凈增(減)倉股前20名
一周機構凈增(減)倉股前20名
一周機構凈增倉股前20名
一周機構凈減倉股前20名
養老之要在于“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