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過程人民民主人民性的四維闡釋

2023-04-19 09:21張慧芝李慧娟
濟寧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全過程民主群眾

張慧芝 李慧娟

(河北工業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天津 300401)

2021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首次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概念。以此為標志,“全過程人民民主” 的話語表達固定下來,彰顯了人民在民主進程中的重要地位。相較之前的“全過程民主”“人民民主”等話語表述,“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了人民性與覆蓋領域全面、民主過程完整等的融合,是對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民主理論的創新與發展。

一、根本立場:堅持人民至上

人民性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第一屬性,也是本質屬性。它把堅持人民至上作為根本立場,貫穿于發展過程的始終。要理解人民至上,需準確把握人民在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的主體性作用,需從馬克思主義民主思想出發,分析民主進程中人民的歷史主動性和實踐主體性,將新時代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人民性內涵闡釋出來。

(一)發揚人民的歷史主動性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1]1031。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人民作為歷史發展的推動力,通過建立社群、團結斗爭等途徑幫助國家或民族從落后的社會制度中解脫出來,建立起新的社會秩序或政治制度。在建立新社會秩序的過程中,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人民的歷史主動性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在民主政治發展過程中。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為民主發展的最新成果,正是以人民為主體的政治活動,人民的歷史主動性在其中得到了充分展現。

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追求絕大多數人的民主,在馬克思主義者看來,“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1]421。1945年,毛澤東同志在面對黃炎培“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時代之問時,十分肯定地回答民主是跳出歷史周期率的新路,創造歷史的任務要交給人民才能實現。建國初期,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人民放在歷史發展的重要位置上,創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以制度的形式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經過長期的探索,在國家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后,鄧小平同志以偉大實干家的才略指出:“離開群眾經驗和群眾意見的調查研究,那么,任何天才的領導者也不能進行正確的領導?!盵2]219他強調要充分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改革開放時期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股份合作制等經濟領域的一系列重要改革,就是黨同人民群眾一道努力、總結經驗的成果。進入新世紀以來,經過長期的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的生活擺脫了以往生產力水平低下、物質匱乏的局面,提出了更高水平和更高層次的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人民至上的立場,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全新政治理念。他提出要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求構建起一套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使人民的歷史主動性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中得到了充分發揮。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在新時代呈現出的新形態。新時代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要繼續把握并發揮人民的歷史主動性,將人民放在發展的最重要位置,使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設進程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二)發揮人民的實踐主體性

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馬克思指出:“思想根本不能實現什么東西,為了實現思想,就需要有使用實踐力量的人?!盵3]152通過人民的實踐,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蘊含的民主思想外化為各類民主成果,推動社會生產的發展和各項制度的完善,創造著新的歷史奇跡。

人民的實踐主體性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民主政治發展史中得到了充分發揮,全過程人民民主正是新時代民主政治的最新實踐成果。首先,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保證了我國人民比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人民享有更多的民主力量。在適應世情、國情和民情的形勢下,全過程人民民主通過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的復合民主形式,以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為保障,維護人民共同意志,確保人民民主專政朝著更高級形態、更豐富內涵、更完整體系的階段前進。其次,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在社會治理、經濟發展、文化建設、生態環境、民生事業等方面,將人民性放在全過程民主的首要位置,全方位地推行民主議事程序。住房、醫療衛生、贍養老人等急難愁盼的民生問題,都被納入民主議事話題,人民群眾通過積極建言獻策和民主實踐,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清晰思路。再次,無論是在建設新中國的革命進程中,還是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人民發揮實踐主體性是保障人民充分享有權益、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關鍵。當前我們已經完成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正在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繼續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對黨和國家在今后的社會主義發展與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它所蘊含的解放人類的價值指向引領人民朝著真正的民主美好生活努力奮進。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重視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建設,指出“我們要站穩人民立場、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創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為人民所喜愛、所認同、所擁有的理論,使之成為指導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4]19。黨在今后的民主實踐中,要繼續發揮人民的實踐主體性,推動理論創新和實踐發展,將人民至上的立場貫徹到全領域、全方位。

二、發展動力:始終維護人民利益

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近年來多項民意調查顯示中國政府是群眾歡迎度最高的政府?!拔覀儑业拿Q,我們國家各級國家機關的名稱,都冠以‘人民’的稱號”[5]276,各項政策也均廣泛體現人民意志、真實保障人民權益、能夠激發人民創造活力,是真正的人民政府。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就是要把政府和國家的事務交給人民管。人民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必要時采用矛盾分析法解決人民內部矛盾,以維護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一)正確把握社會基本矛盾

“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容納的生產力全部發揮出來以前,是絕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絕不會出現的”[6]592。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主要矛盾始終無法解決,甚至造成了經濟危機這一矛盾爆發的形式。而中國在追求社會主義的民主發展道路上,不斷調和并解決社會基本矛盾,維持社會穩步前進。

社會基本矛盾的協調解決與民主的發展密切相關。作為上層建筑的民主政治,在當前經濟發展取得奇跡般成績的影響下,自然獲得了發展。人民所享有的權利的范圍得以擴大,民主的深度和廣度得到拓展,民主的質量大大提升。在全過程人民民主中,民主制度特別是程序民主的發展邏輯與社會基本矛盾的邏輯相契合。首先,程序民主的邏輯與社會基本矛盾具有理論上的統一性。根據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導致歷史沖突的觀點,程序民主的理論邏輯也必然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運動中展開并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的各民主程序將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在政治領域表現出來。為了解決民主政治領域的矛盾,歷史主體要深刻認識和把握社會基本矛盾,認清矛盾雙方的利益關系,進而解決矛盾。其次,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程序民主與社會基本矛盾在實踐進展中具有耦合性。運用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原理來把握社會發展尤其是上層建筑中民主政治制度的發展,不僅是對社會基本矛盾理論的實際應用,同時也是緩和社會矛盾的關鍵。這不僅能有效解決當前民主政治建設中的痼疾,也有助于更加系統地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

黨的創新理論一再強調,要認真學習和掌握矛盾分析法,將其積極運用到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建設中。經濟與政治互為保障。解決好當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之間的矛盾,重點抓好民主政治領域的建設,對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至關重要。

(二)以滿足人民需求為工作重點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7]9。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增加,這些需求包括優質的教育、穩定的工作、滿意的收入等方面。人民對包括民主在內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正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邏輯起點。

社會主要矛盾不斷變化,從聚焦“有沒有”的“匱乏”問題,轉變為“好不好”的“質量”問題[8]57-63,其突出表現在民主政治領域。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相對應,民主政治建設表現出一定的發展特征?!靶轮袊闪⒑笤谡?、經濟平等的基礎上謀求生存發展”到“改革開放后既追求物質富裕也追求精神富足”,再到新時代“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扎實推進共同富?!?。與之對應,人民的民主權利拓展到經濟、社會等領域,融入到政治領域的民主建設中,最終呈現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新形態[9]。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指出:“過去,我們常常以為,一些矛盾和問題是由于經濟發展水平低、老百姓收入少造成的,等經濟發展水平提高了、老百姓生活好起來了,社會矛盾和發展問題就會減少?,F在看來,不發展有不發展的問題,發展起來有發展起來的問題,而發展起來以后出現的問題并不比發展起來前少,甚至更多更復雜了?!盵10]62物質條件的極大改善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保障了全過程人民民主同社會主要矛盾的調和同向而行,社會主要矛盾的緩和為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了發展契機。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進程也是現實生活中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不斷實現的過程,各個領域的民主實現程度是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參考。

物質領域的發展成果更加豐富仍是人民群眾關注的重點,同時在經濟、社會、民生等領域的“軟需求”也在日益增長。黨在新征程上仍要把握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本質,進一步健全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以問題為導向解決民主發展過程中的困難,以更好地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

(三)堅持人民利益至上

“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11]。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要求黨和國家堅持人民利益至上,積極回應人民的利益訴求,瞄準人民多方面、多層次、多樣性的現實需求,始終以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念,從頂層設計的高度強調了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讓人民擁有更加直接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2]21。黨的十八大以前,維護人民利益重點體現在滿足人民的吃穿住行上。黨的十八大以后,人們開始追求“超越于以往時代的全新生活樣式”[13]6,因此全方位維護人民的利益至關重要。在民主政治領域,人民的利益訴求集中表現在民主權利的行使上。權利行使的主要問題仍集中在勞動報酬、收入差距等經濟方面,這是經濟體制改革有時“治標不治本”的結果。人民群眾在強烈要求解決問題的同時,也寄希望于意見征集、民主座談等方式,希望通過政治體制的改革來解決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也就是說,人民希望通過民主制度的完善把問題解決和處理好。協商民主作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精神實質,在解決人民群眾面臨的問題時,依托政府同人民間的協商途徑,讓人民群眾能夠暢所欲言,建立了有效的訴求表達機制,拓寬了社情民意的交流渠道,充分反映了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在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發展過程中,協商民主作為選舉民主的補充形式,在回應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彰顯了全過程人民民主以人為本的基本精神。

人民利益涉及的重點領域因時而變,需充分發揮民主的功能,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民主這個東西,有時看來似乎是目的,實際上,只是一種手段?!盵14]208-209它有效監督和制約了公共權力,協調社會各利益主體間的關系,維系著社會矛盾的平衡運動,極大推動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化發展。

三、依靠力量:民主實踐依靠人民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民主實踐的主體力量。我們黨的最大優勢就是密切聯系群眾,最大危險就是脫離群眾。新征程上,黨仍需堅決地依靠人民群眾來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偉大實踐。

(一)人民群眾是黨領導民主實踐的力量來源

黨的領導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證,黨在實踐中形成了符合國情的群眾路線,從而維護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幫助中國找到了符合國情的民主道路。

民主的發展需要依靠黨的堅強領導力量,而黨的領導以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宗旨?!叭嗣衩裰鲗嵺`形態區別于其他民主的鮮明標志,就是它內生了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人民這個階級集合體運行民主必然形成的制度性要求?!盵15]20對全過程人民民主來說,黨的領導既能凝聚起人民群眾的政治力量,又能強化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宗旨。人民群眾背負著解放人類社會的使命,群眾工作能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提升群眾工作熱情,強化黨執政的人民力量,推動黨以自我革命來走好民主道路。中國共產黨作為模范先鋒隊,在完成自我革命和凈化的同時,將人民解放的事業放在一切事業的最高位置。不同于西方政黨的致力于滿足自身利益的價值追求,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將民主思想落實到每一個環節,并發展完善新型政黨協商制度,能夠真實、廣泛、持久地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國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代表少數人、少數利益集團的弊端[16]。此外,貫穿于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民主集中制實現了維護人民利益和推進民主實踐的協調發展,對待人民和敵人的不同民主態度,使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都有所提升。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注重各環節之間的連續性,它是包括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協商、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在內的多重任務體系。保障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的主體地位,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利,是新征程上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關鍵。

(二)傳承和弘揚黨的群眾路線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民主事業發展的好壞關鍵在于人民群眾的滿意程度。群眾路線是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和社會建設中發展起來的民主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法寶?!耙磺袨榱巳罕?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17]65的根本宗旨,為滿足人民群眾的民主需求提供了路線指引。

群眾路線包含著群眾觀點和工作方法兩個方面,與全過程人民民主內含的人民性高度契合。群眾觀點以維護好、發展好、實現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本質要求。它以人民為起點,保證黨的利益同人民群眾的利益高度一致,發展出了真正意義上的人民集合體。由群眾觀點塑造出來的人民團體是推進民主實踐的政治力量。在群眾路線的指引下,人民一改以往政治事務中的被動狀態,成為民主政治事務的主人公、民主成果的親身體驗者,民眾的愿望訴求、合法權益在實踐中得到充分保障。而黨領導開展的群眾工作為群眾觀點找到了適當的方法論?!皬娜罕娭衼怼睆娬{一切工作應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積極傾聽群眾心聲。全過程人民民主力圖滿足人民多領域的民主需求,問計于民,開展全方位的民主實踐?!暗饺罕娭腥ァ笔秦瀼芈鋵嵢罕娐肪€的行為規范。人民通過行使民主選舉、決策、協商、管理、監督等權利,多渠道參與民主政治生活,掌握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影響政府的公共決策,進而實現人民當家作主與黨的領導、依法治國的協調發展。三者的有機結合成為了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核心要義。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黨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樹牢群眾觀點,貫徹群眾路線,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盵4]70新形勢下,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必須圍繞群眾路線展開,以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

(三)構建良好的黨群關系

民主實踐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走好民主實踐之路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性工作,需緊緊圍繞黨群關系的優化完善,在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過程中,形成黨和人民群眾密切聯系的有效機制。

在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過程中,構建良好的黨群關系,需按照科學化要求,在建設學習型政黨的同時,推進基層黨組織群眾工作的創新??茖W有效的民主實踐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在實踐層面的具體展現,通過發展良好的黨群關系來獲得人民的擁護和支持可使民主實踐的成效更加明顯。中國共產黨立足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有的放矢,在實事中求是、認識規律、持之以恒,根據新的任務不斷學習,堅持理論聯系實際,針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統一戰線、國家安全等多個方面提出了重大方針政策。提升民主政治建設領域的實踐成效,是保障各方面協調發展的基礎。學習型政黨的建設對于基層民主實踐具有重要意義,新時代要特別注重各社區和各社會組織中的基層黨組織建設,把問題和矛盾化解在基層,同時優化組織結構,嚴格黨員管理,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為黨領導全過程人民建設的科學性奠定基礎。

全過程人民民主以人民群眾的力量為起點,依靠制度化的群眾路線來塑造健康的民主政治空間,不斷提升新時代群眾路線的科學內涵,優化黨群、干群關系,拓寬了民主實踐的路徑,有效解決了民主發展中的現實問題,彰顯出社會主義民主的優越性。

四、價值取向:民主成果由人民共享

“真正的民主應當是注重實際效果的,即使一些國家按照帶有明顯意識形態特征的民主標準,建立起民主體制,也要通過促進經濟增長、滿足民生需求等方面讓人民群眾切實享受到民主的成果,徒有其表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18]32。堅持共享發展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內在要求,民主成果由人民共享應堅持不懈、久久為功。

(一)側重經濟領域的分配公平

“只要人民富足起來,民主是他們可能要求的東西之一”[19]151。民主作為上層建筑的重要表現,很大程度上受到經濟基礎的影響。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要在扎實的物質生產基礎上,重點實現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正義,進而保證人民在政治上獲得平等對話的機會。

經濟上的民主致力于實現收入分配的相對公平,避免發生貧富差距過大,以維護政治中的公平正義。社會主義經濟中的分配以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為目標,結合新發展理念的共享思維,加大收入調節力度,有力地解決經濟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初次分配中,各市場主體通過良好的市場環境、積極的就業策略,擴大了就業規模,增加了人民群眾的初次收入,為再分配提供了前提。當進行再次分配時,政府依照稅收政策、法律法規發揮調節收入的功能,進行薪酬改革,調節過高收入、抑制過低收入,縮小收入差距。經濟領域的民主實踐,移植了政治民主的原則和程序。物質利益的平等確保人民在政治上獲得更多平等的自由民主權利。隨著利益格局的變化和調整,人民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意識被激發出來。人們在市場經濟中形成的民主意識,正一步步引發出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領域中民主利益的訴求。

有什么樣的生產關系就有什么樣的政治民主。伴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這兩大奇跡,人民參與生產分配的方式不斷改變創新,經濟領域的民主程度越來越高,為社會主義民主發展的全過程、全覆蓋注入了新鮮活力。

(二)推進五位一體的民主成果共享

全方位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20]。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全方位”旨在將人民性深入貫徹到黨治國理政的全部活動中,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讓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

讓人民真正享受到多方面的民主成果,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最終落腳點。政治領域的民主是其他領域民主發展水平的指示器,它同經濟、文化、生態等領域協同發展,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發展提供保障,保證各項民主發展成果真正掌握在人民手中。經濟發展的好壞決定了黨領導一切發展的好壞。70余年來,新中國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多次經濟領域的轉型推動了民主制度的創新,形成了完整科學的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人民將權利掌握在自己手中。文化領域的民主更能彰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方向。物質的極大豐富讓人民有了更廣泛的民主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是當今人民群眾追求的重點。更多更優秀的文化作品和文藝產品,是人民享用文化領域民主成果的主要形式。全過程人民民主更加關注生態建設中的民主價值,“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1]4。讓老百姓感受到金山銀山的真實存在是貫徹人民性的重點,生態領域更多的民主成果為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堅實保障。

脫離了其他領域的民主實踐,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將出現諸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因此,必須注重各領域間的協調發展,以確保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可持續性。

(三)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

未來社會是“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22]694,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是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最終歸宿。牢記“發展為了誰”這一根本問題,不驕不躁、堅定不移地完成既定目標,就能帶領人民群眾走向自由而全面發展的新境界。

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要時刻堅持人民立場,將人民的發展積極融入到社會發展中。在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發展過程中,人民既是民主模式的設計者、民主渠道的開拓者、民主手段的創新者,也是民主建設的實踐者、民主權利的享用者、民主成果的受益者。如此,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便有了堅實的思想指引。當前中國已經取得經濟快速發展的世界奇跡,為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奠定了扎實的物質基礎。在新時代的發展形勢下,中國共產黨更要大步向前,推動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同步向前。在“五位一體”的建設進程中,黨的執政理念都是為了實現人民群眾的自由而全面發展。制度建設的強大保障,高水平的物質基礎,不斷提升的人民文化素養,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推動著國家富強、社會安定、人民幸福的美好局面逐步實現。今后的各項民主實踐,仍需把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作為終極目標,繼續解決社會中影響發展的現實問題,讓人民充分享有發展機遇、充分享受民主成果。

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關鍵。想盡一切辦法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讓人民享受到全方位的社會發展成果,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才能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結語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符合中國國情和發展實際的民主道路,它匯集了14億多中國人民的智慧,彰顯了中國“國之大者”風范,推動著中國式現代化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人類政治文明新形態。在新發展階段,全過程人民民主應堅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場,并回應“為了誰發展、依靠誰發展、發展成果由誰享有”的時代之問,不斷書寫人民性的新內涵。今后,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仍需以人民為中心,從思想原則和實踐路徑的雙重邏輯把握人民性,以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猜你喜歡
全過程民主群眾
全過程人民民主與全過程民主立法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土建工程中全過程造價管理的有效應用
多讓群眾咧嘴笑
情牽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眾來求助”等十六則
為群眾美好生活執著追求
讓創新貫穿深化醫改的全過程
全過程造價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價控制探討
關于現代民主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