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創新發展瓶頸分析及對策
——以河北省為例

2023-04-19 11:55李潘坡盧秀茹
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龍頭企業產業化河北省

李潘坡,盧秀茹,孫 祎,李 萌

(1.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河北 邢臺 054035;2.河北農業大學,河北 保定 071001;3.邢臺學院,河北 邢臺 054001)

農業產業化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發展方向,而龍頭企業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的關鍵,是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的中堅力量?!度珖l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 年)》提出“打造農業產業化升級版”,“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隊伍”;2018 年河北省出臺了《關于做大做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意見》,推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在落實鄉村振興、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農業“十四五”規劃中,河北省亟需聚焦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現狀和難題,開展瓶頸診斷、優化頂層設計,提升龍頭企業綜合競爭力,發揮其對農業產業化的創新引領、提質賦能作用,更好地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值。本文通過厘清近年河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現狀及面臨的瓶頸,基于政策績效導向和農業資源要素稟賦分析,提出促進河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創新發展的對策。

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特征與意蘊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與農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農業經營主體合作并形成多種利益聯結,能夠使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銷售與服務等有機融通,并帶動零散型的農戶進入流通循環的大市場。龍頭企業具備如下一般特征:經營目標追求利潤最大化,兼顧企業社會責任,主要體現在與農戶、農民合作社等利益聯結上;經營層面追求規?;?,需要擁有更多的專用性資產投資,創造更高的品牌價值,一般具有較大規模的生產基地或較大數量級的合作農戶等;經營產品“精”而“?!?,以產業內縱向拓展為主,主要經營種植、養殖等農業中的子類農產品并專長于生產、深加工、營銷等領域;經營組織模式因主營農產品類別不同而有所不同,也因與農戶聯結合作形式而有所差異。

區別于制造業、服務業的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肩負著開拓農產品市場、創新農業應用技術、帶動農戶增收和促進區域產業發展的重任,可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促進農產品貿易發展,推動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近年來,國內不少學者研究了農業產業化中重點龍頭企業的成長狀況以及其帶動作用,部分研究著眼于全國范圍,分別從整體發展特點、存在問題及發展展望[1]、龍頭企業空間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素[2]、以及龍頭企業轉型與升級情況[3]、帶動引領作用[4]等方面來分析;也有著眼于研究某一省份的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狀況[5],如針對河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技術創新、融資信貸等問題展開分析[6][7];還有學者針對農業龍頭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做了案例研究,突出應關注的重點問題,指出了高質量發展的內涵,以及標準化、品牌化、平臺化等實現路徑[8]。不過,針對鄉村產業振興新形勢下的河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創新發展的瓶頸分析仍然缺乏。

農業產業化的快速發展離不開龍頭企業的創新引領。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的實質就是其自身實現創新驅動發展,關鍵在于找準績效短板、突破現有瓶頸,以提升產業化質量效益和帶動引領作用。無論科技創新、綠色生態發展,還是農村新業態培育、聯農組織形式創新,都需要龍頭企業率先實現突破和改革,增強創新力、競爭力,以點帶面推動農業產業化可持續發展。

二、河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現狀與績效

(一)河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基本現狀

在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新階段,我國農業主管部門以“國家-省-市”三級標準為依據,對“以農產品加工或流通為主業的”企業進行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認定,對獲得認定的龍頭企業給予稅收、金融和財政等政策扶持或優惠支持。2022 年我國縣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總數達9 萬多家(其中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近0.2 萬家),依法登記的農民合作社達222 萬家。近三年,河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信貸財稅、用地保障、營商環境等方面得到地方政府不同程度的支持,提高了農業組織化程度,為河北省實現脫貧攻堅、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作出了重要貢獻。河北省農業產業化從追求龍頭企業數量增長,到強調龍頭企業數量與質量并重,如今進入突出龍頭企業發展質量和綜合效益的新階段。

從發展的數量、質量來看,近年受政策利好支持,河北省農業龍頭企業呈現數量增長、質量提升的良好態勢。2019 年河北省農業產業化擬定重點龍頭企業不足610 家,而在2022 年則增長至1 011家。2020 年河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銷售額為4 106 億元,2022 年其銷售總額則達6 352 億元,增長54.7%。在已認定的共7 批次1 959 家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中,河北省共獲批82 家,占比4.19%,總數在全國排名前10 位。龍頭企業與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產業內部合作模式不斷優化,與休閑創意、觀光旅游等新業態相融合的產業化拓展模式不斷豐富。近年在全國率先提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經營模式,帶動44.7 萬農戶直接參與到產業鏈中,農戶增收總額327.8 億元,戶均增收7.4 萬元。

從空間布局分布來看,河北省各地級市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分布相對均衡,與各地農業自然資源稟賦優勢、農產品生產規模等基本匹配。2022 年邯鄲、保定、唐山、石家莊、邢臺等5 市的省級農業龍頭企業(擬定重點龍頭企業)均超過100 家,冀南、冀東、冀中等均有省級農業龍頭企業聚集百家以上的地市;北京、天津周邊的龍頭企業聚集布局明顯,京津周邊省級龍頭企業占比超過51%,體現了農產品直供京津的地緣優勢和市場需求[9]。河北省部分縣市區培育了一批特色產業,依托或引導龍頭企業進駐產業園區,在縣域空間分布相對均勻,省內多數龍頭企業呈現各縣域零散分布并與產業園區共生發展的態勢。

從實力結構分布來看,河北省各地市之間農業龍頭企業實力差異較大。省級龍頭企業既有石家莊君樂寶乳業有限公司、今麥郎食品有限公司等知名龍頭企業,也有河北九維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等新生代企業,基本形成“老、中、青”三代發展的梯隊格局。然而,省內農業龍頭企業更多的是剛發展起步的縣市級龍頭企業,在技術創新、訂單農業、加工物流、產品營銷、聯農帶動等方面還有提升空間。在特色蔬菜、特色水果、漁業等7 類農業特色產業上,河北省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實力相對較弱,全國性重點龍頭企業不多。

(二)河北省農業龍頭企業創新發展的績效特征

目前,國內針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創新發展或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實現路徑等系統研究相對較少,以現狀為基礎、以問題為導向的應用性研究居多,對龍頭企業創新發展或高質量發展的績效分析是研究重點。相關研究顯示,農業龍頭企業高質量發展包括高農產品質量、高經濟效益、高環境友好度、高社會效益等四個維度,其高質量發展內涵涉及品牌質量、技術開發、投入產出經營、聯農增收、生態環境保護、三產融合發展等多方面考量[10]。因此,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的創新發展并不是單一的技術驅動發展或者技術轉型發展,也不是單一的科技創新維度,還涉及品牌開發的創新、內部管理的創新、業態融合的創新、聯農開拓市場的創新等方面。這是農業龍頭企業區別于制造業龍頭企業的重任擔當,也是促進農業產業鏈延伸、農村三產融合等全面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歷史使命要求。

規模大、實力強的龍頭企業在加快農業現代化、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等方面能作出重要貢獻,不斷壯大升級已成為龍頭企業發揮帶動引領作用的應然選擇。從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監測指標來看,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績效情況包括企業經濟運行情況、建設原料生產基地情況、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方式、帶動農民就業增收情況、為農戶提供農業生產經營服務情況等方面。2022 年河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指標數據顯示,農業產業化水平持續提高但增速需要保持。

從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的績效特征來看,當前河北省農業重點龍頭企業壯大發展需在引領鄉村產業發展和促進農民就業增收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其重點績效特征包括:增強綜合實力,提升總資產規模、固定資產規模、銷售收入、資產報酬率;拓展產業門類,從事農產品精深加工流通和新產業新業態,注重農業全產業鏈打造;增強科技創新力,建立技術研發中心、獲取省級以上科技獎勵,通過ISO9000、HACCP 等質量認證,獲得綠色、有機或地理標志等認證;提升聯農帶動能力,與農戶建立多種利益分配、利益調節、利益補償等合作方式,形成多方共贏的產業化共生局面;提升帶動農戶增收數量、輻射帶動農戶就業數量。

三、河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創新發展的瓶頸

遵循農業資源要素稟賦理論,結合河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現狀分析,實現其創新發展的技術、品牌、數字資源、人才、合作利益方等關鍵要素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亟待解決。

(一)企業技術研發及內驅創新動力不足

整體來看,河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技術研發與創新方面存在研發經費投入偏低、研發人員缺乏、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乏力、轉化吸收技術成果能力較弱、與高??蒲性核诤喜粔虻忍卣?。2021年河北省農副食品加工業規模以上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占比0.47%,食品制造業的研發經費占比僅為0.34%;2020 年,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年科研投入不足45 億元,僅占銷售收入的1%。產后深加工、科研創新與技術升級仍然是河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短板。而研發投入與企業自身發展實力和資金運營水平緊密相關,也受到企業創新發展戰略和內在驅動力影響。

(二)農產品品牌打造與營銷推廣乏力

河北省龍頭企業一些代表性產品沒有實現高水平的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管理,缺少在全國有影響力的明星品牌和農業產業化標志性品牌。截至2022 年,河北省、山東省兩省地理標志商標總數分別為32 件、884 件,農產品地理標志總數分別為50 個、351 個,河北省品牌農產品數量明顯偏低。已有農產品品牌文化內涵不突出,沒有很好結合地方優秀民俗、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內容;品牌推介、宣傳營銷等形式不夠多樣化,與新時代“互聯網+”營銷融合度并不高,品牌影響力較弱。這與龍頭企業對品牌的開發方式、營銷推廣策略有較大關系,品牌提升及營銷遇到瓶頸。

(三)企業數字農業技術應用與運營跟進緩慢

河北省部分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數字化建設認知不到位、資金投入不足,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發、應用相對滯后,導致數字農業技術產品研發率、轉化率、產業化程度都不高。龍頭企業的數字農業應用運營機制不健全,應用農業信息技術的項目覆蓋面偏窄,在產業技術推廣、行業決策服務等宏觀層面的信息技術滲透率較低。部分地市龍頭企業的數字農業、智慧農業項目建設缺乏前瞻性,影響力不高。這體現了龍頭企業對數字化、智慧化技術應用的反應偏慢,技術推廣需要外部推動和協助。

(四)企業內部經營與人力資源開發提升不足

2021 年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百強名單顯示,山東省有14 家,北京市有10 家,而河北省作為農業大省不足10 家。2022 年中國農業企業100強中河北省僅占3 家,500 強中僅占9 家。河北省農業龍頭企業創始人或董事長多為農業技術出身或本地農民企業家,其內部管理機制變革少,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深度不夠,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有待提升。龍頭企業缺乏高層次管理人才,同時對生產加工、市場營銷、技術研發等方面所需技術人才的引進不足、培養乏力,企業專業人才儲備不足。人力開發與內部經營等管理問題既有龍頭企業自身的局限,也有行業的共性問題。

(五)帶動農戶的利益聯結與激勵困難

河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規模相差較大、地市間發展速度不均衡,市縣級的龍頭企業難以充分帶動農戶生產積極性。農業產業化過程中農戶和龍頭企業利益分配、利益調節、利益保障機制并不成熟,缺乏利益引導與激勵機制;部分龍頭企業與農戶沒有形成牢固的利益共同分配、風險共同分擔的聯結機制,農戶的向心力欠佳。松散的利益聯結在企業與農戶發生利益沖突時導致爽約,雙方的利益都無法得到保障。

不同類型的龍頭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可能面臨類似的瓶頸,破解這些難題既要考慮市場、政策和環境等客觀因素,也要考慮企業主觀因素,兼顧外部和內部影響,需要龍頭企業、地方政府、農民合作社、科研院校等相關利益方協同研究,分類施策、對癥下方,并形成合力突破難點。

四、河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創新發展對策

結合河北省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基本背景及其農業資源稟賦,著眼其龍頭企業發展面臨的難題診斷,擬從六個方面由內至外提升河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發展水平,不斷增強其綜合競爭實力。

(一)加強技術創新與聯合研發,搭建平臺促進技術集成與升級

農業龍頭企業應立足自身積累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內培外引”“彈性聘任”加大人才引進和聯合研發,主動參與全產業鏈新技術研發、新產品開發和新模式應用。首先,龍頭企業需完善自身技術研發的激勵機制,健全可持續的技術創新動力機制。其次,與京津冀高校(含高職院校)聯合打造“政產學研用”資源集聚融合的技術研發平臺,企業、高校聯合申報、承擔科技項目,開展共性技術聯合攻關,開拓新品系、研發新產品;重點加強農產品深加工技術應用創新,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率,增強自身產業技術創新話語權。再次,龍頭企業需注重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開展集成創新,不斷升級產品結構與技術;適時推動政企校多方合作發展集群電子商務、智能物流、協同創新平臺,助推產業技術升級。

(二)培育農產品名優品牌,加快發展品牌農業特色產業

政府應引導龍頭企業重視品牌培育、維護與提升能力,大力發展品牌農業。地方政府應引導、支持龍頭企業強化質量控制,加強農產品品牌孵化。推進“三品兩標”建設,即大力發展“三標一品”及“森林生態標志產品”;引導龍頭企業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爭創河北知名品牌、中國質量獎等。政府支持龍頭企業立足地方優勢,發展特色產業;推動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支持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內成員開展品牌共建共享。利用數字平臺創響品牌農業,引導龍頭企業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品牌;最大化資源稟賦效率,培育一批“名、優、特、新”的農產品品牌,提升品牌公信力。支持龍頭企業參與河北省“冀產農產品品牌計劃”、企業品牌價值提升工程,提升農產品品牌溢價能力。此外,龍頭企業應發展產品體驗連鎖店、品牌直播、生鮮智能配送等多樣化、親民化營銷方式,豐富品牌營銷形式。

(三)拓展示范性智慧農業平臺,提高產業鏈數字化應用水平

龍頭企業應積極落實河北省已有的智慧農業建設規劃,在農業項目中因時因地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拓展數字農業、智慧農業建設項目。首先,農業龍頭企業需積極應用數字技術,整合產業鏈上中下游的信息資源,打造產業互聯網等生產性服務共享平臺,帶動上中下游農戶、家庭農場等主體協同發展。其次,國家級、省級龍頭企業應爭取地方政府支持,建設特色產業數字中心,加強對生產、加工、流通和服務等全鏈條的數字化改造,應用區塊鏈技術加強產品溯源建設,提高特色產業全鏈條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再次,采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發展智慧農業,在智慧種植、智慧畜牧、智慧漁業、智慧種業、智慧農業等新業態領域形成特色和突破。此外,龍頭企業應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成員提供智能化、網絡化的農業生產經營服務,增強產業帶動與技術輻射能力,切實發揮龍頭智能帶動效應。

(四)強化人才培養與培訓質量,提升企業可持續經營管理水平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應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引進高層次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完善公司治理結構,降低管理成本和管理風險。加強對生產、研發、營銷等方面所需高層次技術人才的引進,柔性引進或聘請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職業院校的技術專家、技能高手等。龍頭企業應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協同育人,與涉農高校和職業院校合作共建產業學院、校外實訓基地等,依托生產基地、產業園區等加強產業鏈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同時,龍頭企業應加強內部管理制度改革,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按照先進的農業管理標準實施企業規范化運作,開展產業化管理模式改革創新,完成從企業管理經營到行業經營升級,真正做到產業龍頭企業的管理示范作用。

(五)創新金融信貸支持舉措,用好專項資金提升抗風險能力

一方面,政府應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在財政、金融、保險和稅收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優化農業信貸擔保服務,落地相關政策措施來完善農業企業信用擔保工作,如創新抵押擔保物范圍和產權流轉機制,允許企業以土地和地面附著物來抵押貸款。政府應引導和協調各類金融機構創新供應鏈信貸產品,加大信用貸款投放力度,加大對龍頭企業及全產業鏈主體的金融支持。銀行機構可簡化貸款程序,提升授信額度,適時延長貸款期限。另一方面,龍頭企業應用好農業產業化發展資金,重點提升省級龍頭企業的農產品深加工能力、產銷帶動能力。如扶持專項資金可用于貸款貼息、擔保補貼及擔保獎勵等農業產業鏈金融發展[11]。龍頭企業可聯合同類企業或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組建農業產業化增信基金,完善風險補償機制,提升抱團發展抗風險能力。

(六)完善聯農利益聯結機制,打造全產業鏈利益共同體

大力支持河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與農民合作杜、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發展“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根據產業特性和產品特點,龍頭企業應不斷完善與農戶、農民合作社等主體的利益聯結機制,在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積極建設省級或市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打造農業全產業鏈利益共同體[12]。圍繞縣域農業主導產業或特色產業,龍頭企業應前端聯結農業研發、育種、生產等環節,后端延展加工、儲運、銷售、品牌、體驗、消費、服務等環節,為合作農戶提供農資供應、技術集成、培訓指導、農機作業、市場營銷等“產前+產后”的全方位社會化服務。龍頭企業應推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成員間緊密合作,開展技術共享、信息共享、渠道共享、平臺共享等,提高資源的利用和產出效率,努力實現聯合體成員全體增收、受益,實現龍頭企業帶動農業產業化資源利用的帕累托最優。

河北省正處于農業產業化由高速發展到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期、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期、鄉村產業振興的成長期,急需將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并與農業特色產業、區域主導農業產業提檔升級緊密結合,提升龍頭企業綜合競爭力,帶動傳統農業向科技農業、品牌農業、數字農業、質量農業等轉型發展、提質賦能。河北省農業產業化應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能動性,完善農業生產、加工、銷售、服務等全產業鏈建設,發揮農業多功能性優勢,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最終實現以龍頭企業為牽引的農業產業化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龍頭企業產業化河北省
山西省級扶貧龍頭企業和扶貧農民專業合作社名單出爐
非織造材料產業化新進展
2020年河北省對外經濟
國家開發銀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2018年全球農化產品銷售前20名的龍頭企業
觀賞石產業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機緩釋肥產業化邁出大步
系統產業化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