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文化融入高職院校心理育人研究
——以潮汕文化為例

2023-04-19 12:22盧夢凡
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潮汕心理健康育人

盧夢凡

(揭陽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揭陽 522000)

引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大任務,并強調要“重視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加強高職院校心理育人建設,不僅是提升當代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整體素質、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重要途徑,也是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有效方式。

高職院校心理育人也需因勢利導,使之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優秀文化是積極心理品質生成的文化源泉[1],將其融入高校心理育人的有關問題成為討論熱點。地方文化資源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本地的縮影,蘊含了豐富的正能量,是珍貴的心理育人資源和生動素材,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具有重要價值。學者李元雄[2]探討了湖南省永州市優秀地方文化在本土高校心理育人中的運用,包括“德孝”文化的熏陶、“和合”中庸的調節、自強不息精神的驅動、理學文化的激勵及紅色文化的滋潤;陳顯捷等[3]探究了優秀齊魯文化在人際心理、情緒調適、挫折心理和人格心理等方面融入本土高校大學生心理育人上有諸多的契合點。那么,潮汕地區高職院校如何創新心理育人實踐?結合時代特點,發揮地區文化優勢,發掘心理育人資源,提升心理育人成效,已成為應然選擇。

一、潮汕文化融入本土高職院校心理育人:何以必要

潮汕文化是“由講潮汕話的民系(潮人)所創造的一個文化共同體”[4],經過歷史沉淀形成自身獨特的文化內涵和價值體系。依托這一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充分挖掘潮汕文化中蘊含的積極心理因子,使其與本土高職院校心理育人有機結合起來,對于創新高職院校心理育人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符合心理育人發展趨勢

心理育人需要優秀的文化作支撐。美國文化人類學之父博厄斯提出“文化決定人格”理論,他的兩位弟子米德和本尼迪克特在進一步研究的基礎上,揭示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以形成不同的心理行為特點,塑造不同的人格特征。其后,林頓和卡丁納提出了“文化與人格的交互作用”理論[5]。文化對人格的影響力被越來越多的學者認同并展開研究,注重文化融入心理健康的實踐機制探索。然而,盲目借鑒西方文化認同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必然脫離本土實際,造成嚴重的“水土不服”。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潮州時評價潮州文化是塊寶,“守住這塊寶,守住文化活招牌”。潮州文化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潮汕地區高職院校借助本土文化優勢開展心理育人工作,充分利用凝聚在本地區的文化精神以及反映這些精神的歷史文物、事件、遺跡和杰出人物等特色資源,可以促使心理育人貼近學生、貼近實際,這是順應心理健康教育人性化、理性化和個性化發展的新趨勢,是加強和改進新時代高職院校心理育人工作、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職院校培育有信念、有本領和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的必要途徑。

(二)切合高職學生現實所需

當代高職學生面臨的心理壓力不可小覷。社會環境迅速發展致使競爭加劇,多元文化和價值沖突加深,處于高職院校的學生承擔著來自自身、家庭和社會的壓力,需要應對的問題日益多元化和復雜化。經濟問題、學業問題、就業問題、人際交往問題等往往同時出現,如果不能很好地處理,便容易出現壓抑、焦慮、無助、挫敗的心理。關注高職學生的心理需要成為育人重點。高職階段是“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心智成熟的重要階段,而高職學生是自我價值感高的群體,他們對說教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容易產生抵觸情緒和排斥心理。為此,高職院校創新心理育人實踐、增強工作實效勢在必行。潮汕地區高職院校心理育人工作滲透地方文化資源,如組織學生參觀歷史遺跡,感受革命先輩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感受一批手藝人追求卓越、默默奉獻的精神。這是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對象內心世界和心靈體驗的有效舉措,可以排除正面說教可能引起的反感情緒,賦予學生在情感和情緒體驗中思考和鍛煉的機會,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三)發揮獨特優勢與作用

國學泰斗饒宗頤先生評價潮汕文化不僅具有中國地域文化之底蘊,而且自具特色[6]。潮汕文化源遠流長、內涵豐富。古城文化核心區的建制形態體現了天人合一哲學思想;出花園、七樣羹等各類傳統習俗傳承了“崇文重禮”的中華文化基因;宗祠、廟宇、牌坊和各種民俗活動等彰顯了中華民族忠孝友親的價值取向;品種豐富、工藝精湛的工藝美術品體現了中華民族高超的審美水準;開拓進取的海內外潮人形成了一批具有強烈文化認同感的成功潮商群體[7]??偟膩碚f,潮汕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始終保持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審美追求和家國情懷,影響了一代代潮汕人民的價值觀念、思維習慣和心理品質,也在他們的言談舉止和待人接物等行為方式打上深深的烙印。潮汕文化“外化于行,內化于心”,也必將潤物無聲、潛移默化地影響本地區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和諧與發展,達到與學生心理共鳴的效果。潮汕文化與本土高職院校心理育人的融合,有助于因地制宜推進心理育人工作,豐富心理育人的內容與方法,為高職院校心理育人提供新思路,開辟新途徑。

(四)樹立高職學生文化自信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文化自信,作出許多深刻闡述,“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潮汕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集聚著向上向善的人格力量,為本土高職學生精神品格的塑造、心理品質的培養提供了豐富而直接的教育素材。高職院校將潮汕文化融入心理育人工作,一方面切實考慮了受教育對象的文化背景,體現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文化自覺;另一方面充分調動了高職學生對潮汕文化的認同,有助于樹立高職學生的文化自信。高職院校應加強整理潮汕文化資源,使之成為本土高職院校心理育人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促使學生了解和喜愛地方優秀文化,從而培養他們對家鄉和祖國的熱愛,激發他們建設家鄉和祖國的熱情。就潮汕文化本身而言,它在一代代青年大學生中持續傳播,切實進入青年精英的認知和意義世界,將使潮汕文化獲得持久不衰的生命力,有利于潮汕文化的傳承和弘揚[8]。

二、潮汕文化融入本土高職院校心理育人:何以可能

深厚的潮汕文化蘊含了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將之歸類整理、挖掘提煉,使之有機融入本土高職院校心理育人工作,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育人效用。

(一)借潮商文化,育開放包容、奮勇拼搏之心理

潮商文化是以海洋文化為基礎的?!翱可匠陨?,靠海吃?!?,地處沿海的潮汕人在海洋經濟的發展中學會了販魚、販鹽等基本的謀生技能,也在生產中形成獨特的海洋文化。海洋文化是開放的、流動的,具有反抗意識,信奉拼搏冒險精神,崇尚抓住機遇的能力,潮商把這種文化形態融入自己的性格中,形成開放的心態、自立的人格、頑強的生存能力及創新的精神品格[9]。在各類陌生的環境中,吃苦耐勞的潮人們奮勇拼搏、自強不息,使潮商的足跡擴展到全球,涌現出李嘉誠、馬化騰、謝國民等一批著名企業家,他們為地區建設和國家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也影響了一大批為了生存和發展勇于闖蕩的中小型企業創業者,形成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潮人,就有潮人的生意”的景象。

潮商文化為潮汕地區高職院校學生培養適應能力和抗挫能力提供了極好的范本。高職學生從中學階段來到大學階段,三年后踏入就業階段,面對不斷變化的環境,需要迎接生活、學習、情感、就業等各類不同的挑戰,容易發生適應不良并產生挫敗感。因此,引導他們學習潮商開放包容、自立自強的心態,奮勇拼搏、迎難而上的精神,通過制定良好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找到自己的定位、找準自身的出路,有助于更好地適應環境、成就自我。

(二)借善堂文化,育樂善好施、團結互助之心理

潮汕人是一個重教重宗的族群,深受儒學和佛教滋養,“以善為本、以誠待人、好人有好報”等理念深入人心,因而潮汕善堂遍布各個角落,樂善好施蔚然成風。受善堂文化的影響,潮汕人民重視生命、熱愛生活;多數潮商熱衷于各項慈善事業,通過捐資修橋造路、興學育才、賑災恤難、敬老安老等不斷地回報家鄉和社會。潮汕的善堂也通過海內外的移民流傳到世界各地,成為海外華僑的精神家園,起著凝聚人心和文化啟蒙的作用,促成了潮汕族群的感恩之心、助人之心。善堂文化還熏育了潮汕人團結互助、重義守信的情懷。潮商秉持著“天下潮人一家親”的理念,在外地,他們以共同的方言和地域單位為紐帶聯結起來,幫助同鄉解決食宿、推薦就業、助貧治病,為其在新環境中提供平安落腳點。正是共同的血緣、地緣聯系著海內外潮人,使他們合作求存而不忘根,實現了團結互助、共同發展[10]。

借助善堂文化的熏陶,能夠培養學生的仁愛之心和互助之心,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當代高職學生由于自我意識還不完善,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導致同學關系、室友關系、家庭關系緊張而出現心理問題,甚至傷害自身或他人的生命。善堂文化強調重視生命、與人為善、團結互助,潮汕地區的本土高職院校要大力宣揚這種為人處世觀,強化對學生生命觀、人際觀的教育,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三)借紅色文化,育敢于擔當、艱苦奮斗之心理

潮汕地區是一片革命熱土,無論是在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還是解放戰爭時期,潮汕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展了各種革命斗爭活動,為潮汕地區解放和整個民族獨立英勇奮斗,留下了許多光輝榮耀的紅色文化資源。周恩來同志指導潮汕首建中共黨支部、兩次東征在潮勝利、“潮汕七日紅”播撒革命火種、開辟“東興匯路”積極抗日、潮陽區嶼北村聯中師生投筆從戎走向革命戰場、汾水戰役、黃花山戰役等可歌可泣的紅色歷史事件在潮汕大地演繹;涌現出彭湃、許懷仁、楊石魂、張木葵、許包野、馬淑輝、馬士純、陳植芳、吳文蘭等一個個為了國家和民族利益艱苦奮斗的紅色革命人物;留下了汕頭市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大南山革命歷史紀念館、漁民公館、樟林古港,潮州的“七日紅”革命紀念館、鳳凰山革命紀念公園、潮州革命烈士紀念碑,揭陽的汾水戰役烈士陵園、普寧大南山什石洋村、揭西火炬村等一批紅色革命舊址和遺址。

潮汕紅色文化凝結了革命先烈的意志和情感,折射著他們崇高的愛國情操、堅定的革命信念、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和不斷攻堅克難的強大精神動力。將這些積極心理因素融入本土高職院校心理育人實踐,可以幫助高職學生克服利己主義、缺乏信仰和擔當、容易半途而廢等消極心理,形成胸懷集體、敢于擔當、堅持不懈、艱苦奮斗的積極心理品質。

(四)借非物質文化遺產,育修身養性、追求美好之心理

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潮汕的一大特色,也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從民俗、建筑、人物、生活環境等不同角度對潮汕地區的形象進行了全方位刻畫和展現。潮汕非物質文化遺產涵蓋多樣,美術類的有木雕、嵌瓷、剪紙、潮繡、陽美翡翠玉雕,戲劇類的有潮劇、鐵枝木偶戲,舞蹈類的有英歌、獅舞、蜈蚣舞,民俗類的有功夫茶藝、燈桿彩鳳習俗、喬林煙花火龍,雜技與競技類有南枝拳,等等。這些飽經歷史風雨洗禮而今又鮮活如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凝結著千百年來潮汕人民的智慧結晶,體現著潮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及樸素的審美情趣,承載著潮汕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深厚的人文底蘊,也發揮著強大的感召力作用,以璀璨的文明之光為新時代潮汕地區發展帶來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

潮汕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培養本土高職院校學生情緒調適能力難得的材料。借助工夫茶、剪紙、木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使學生感受蘊藏在其中的求真、趨美、社會擔當的人文情懷,激勵學生在浮躁的社會環境中修身養性,不計較小得小失;平復騷動情緒,保持內心平和;胸懷大志,精益求精,追求美好生活。

三、潮汕文化融入本土高職院校心理育人:何以可行

新形勢下,潮汕地區高職院校要積極利用潮汕文化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緊扣學生發展實際,通過多種方式和手段創新心理育人實踐,使之接地氣、可持續,提升心理育人效果。

(一)融入校園文化,營造心理育人文化氛圍

文化構建價值意識就是通過眾多的文化場域在人的心理機制上不斷產生意義的過程[11]。校園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場域,其所蘊含的文化資源可以為學生提供全面而深刻的文化熏陶,同時能夠啟迪學生的品格和性格。潮汕文化進校園由來已久,但往往難于執行、無法落地。因此,構建潮汕文化融入本土高職院校心理育人的工作機制十分關鍵。學校層面要重視潮汕文化的宣傳教育,積極推動和指導優秀潮汕文化進校園、進課堂、進學生社區,扎實推進師資培訓、課程建設、校園環境和學生社區配套建設等各項具體工作,將潮汕文化的精神元素融入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推動學生學習潮汕文化,強化學生對潮汕文化的理解和認同。此外,廣泛開展潮汕文化融入心理育人的第二課堂活動。從學生視角切入,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空間,設計“潮汕文化與心理健康教育”為主題的沙龍、情景劇、征文朗誦、專題講座、知識競賽、黨團日活動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引導學生感悟潮汕文化的精神元素和內涵,并轉化為實踐。

(二)融入課程建設,打造心理育人課程體系

課程教學是心理育人的重要渠道,將潮汕文化融入本土高職院校心理育人工作,應該高度重視心育課程體系的建設。一是形成特色教材。鼓勵教師開展潮汕文化專題研究和教材編寫,形成一系列完整的潮汕地方文化課程教材體系,對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進行補充,促使教育更具針對性和直觀性。二是開設地方特色課程。依據潮汕特色文化資源,開設潮商文化、潮汕善堂文化、潮汕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課程,向學生系統普及潮汕文化的內涵,加強學生對優秀潮汕文化的認可。三是重視教學過程設計。根據當前高職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實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融合潮汕文化經典案例的形式回應學生關切,注重優秀潮汕文化心理育人資源的轉型更新和繼承發揚。

(三)融入社會實踐,搭建心理育人實踐平臺

潮汕文化盛行于潮汕大地,搭建學生感知潮汕文化的實踐平臺,能夠增進學生對潮汕文化的沉浸式心理體驗,錘煉帶有地方優秀文化底蘊的心理品質。一方面,潮汕地區高職院??梢猿闪⒊鄙俏幕芯?、體驗、傳承的專門性社團,學生在其中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如開展文化調研、口述史、非遺體驗,參觀當地博物館、紀念館、文化遺跡等活動,身臨其境地領略潮汕文化精神和風土人情,感受潮汕民間文學藝術。另一方面,高職院校需重視建立校內外聯動機制,完善校外學習基地的建設和學習項目的開發,如組織學生參加社區服務活動、文化傳承活動,促使學生走進潮汕社區,增加與社會的聯系,提升社會實踐能力,成為具有歸屬感和使命感的新潮汕人。

(四)結合互聯網,拓展心理育人傳播載體

互聯網在當今時代對大學生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它不僅是大學生獲取信息和娛樂的方式,也會無形地影響他們的思維方式和心理特質。利用互聯網優勢宣揚潮汕文化,拓展潮汕地區高職院校文化傳播載體建設,強化潮汕文化在學生心中的地位。在傳播內容上,高職院校要建立遴選機制,弘揚潮汕傳統美德和文化精髓,輸出高質量的文化內容。在傳播方式上,要充分結合當前學生的上網習慣,通過微博、微信、抖音、“云展覽”等傳播渠道,開發系列網絡短視頻、網絡游戲、網紅景觀打卡、公眾號推文等具有吸引力的優質項目,使潮汕文化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文化。在創作主體上,發揮高職院校師生主力軍作用,積極參與創作喜聞樂見的潮汕文化網絡作品,主動宣傳潮汕文化的心理健康資源,進一步增強潮汕文化與心理育人的融合,推動學生最大程度地汲取優秀潮汕文化的營養,培養積極心理品質。

(五)結合心理干預,健全心理育人手段

高職院校心理育人體系建立了學校心理中心、學院(系部)心理輔導站、朋輩心理咨詢員、班級心理委員和宿舍心理信息員的多級干預網絡,包括了心理危機干預、心理咨詢輔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特色活動等系列心理育人手段和方式。盡管潮汕文化沒有形成系統的心理健康理論體系,但其潮商文化、善堂文化、紅色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蘊含的豐富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對本土高職院校心理育人皆大有裨益。為了進一步探索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心理育人模式,潮汕地區高職院校應將潮汕文化適時有機融入全方位的心理育人網絡和過程,開展系列的特色育人活動,這既是新時代創新適應本土院校自身發展規律的心理育人實踐的必然要求,也是助推優秀地方文化傳承和弘揚的現實需要。

四、結語

潮汕文化蘊含了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與本土高職院校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需要有諸多契合點,高職院校關鍵要注重文化開放性并把握切入點,才能更好地提升心理育人效果。本文雖然主要以潮汕文化為例,但其他地方文化乃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整體作為高職院校心理育人資源加以開發利用時,均可參考和借鑒,以挖掘更多積極心理因子有機融入心理育人實踐,從而更好地實現高職院校心理育人文化回歸的宏觀目標。

猜你喜歡
潮汕心理健康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潮汕牛肉火鍋
潮汕:把一碗粥吃成了傳奇
潮汕為何讓人欲罷不能
潮汕文化進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