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視域下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共同體建設的路徑探析
——以普洱市倚象鎮L村為例

2023-04-19 12:22張應麗吳成林
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茶馬古道鄉土

張應麗,吳成林

(廣西民族大學,南寧 530006)

引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發展壯大群防群治力量,營造見義勇為社會氛圍,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這為新時代我國基層社會治理指明了方向,為開展基層治理實踐提供了根本遵循。當前,學界從不同領域和多維視角對鄉村治理共同體進行了研究。鄭永蘭[1]從數字技術在鄉村社會的應用,總結出鄉村治理共同體是情感共同體、價值共同體、利益共同體、文化共同體以及責任共同體。廖慧勤[2]認為鄉村社會治理共同體是責任共擔、行動共為、價值共通、情感共融、利益共享的共同體。郝園園[3]等認為鄉村治理共同體是一種基于共同理想信念、價值目標而形成的具有動態性、開放性、實踐性特點的聯合體。綜合以上學者的觀點,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對鄉村治理共同體加以界定。從宏觀上來說,鄉村治理共同體是集鄉村政治、經濟、文化、生態和技術等要素相互融合的共同體。從微觀上來說,鄉村治理共同體是鄉鎮黨委、鄉鎮政府、村“兩委”、村干部、鄉賢以及普通村民等多元治理主體共同參與鄉村治理的聯合體。

一、調研點的基本情況

L 村隸屬于普洱市思茅區倚象鎮,地處鎮南邊,距離鎮政府所在地13 公里,距離思茅主城區18 公里,轄區面積231.72 平方公里,轄13 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638戶2479人,有脫貧戶70戶237人,低保戶25 戶40 人,鄉村勞動力1587 人。設1個黨總支,下設13個黨支部,現有黨員91名。

L 村產業發展業態豐富,主要從事茶葉種植、咖啡種植、蔬菜種植、漁業養殖等。其中以茶葉、咖啡為主要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該村有近20000畝茶園,每年茶葉產量高達2000噸,是思茅區重要的茶葉種植和加工生產基地,整個村轄區范圍內有十余家以茶葉種植、加工為主的入駐企業,共有大小茶葉作坊38 家。該村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目前有機茶園認證轉換面積6840畝,主導產品為有機茶品牌“錦?!?。沙壩田和老金田村民小組種植有小??Х?000 余畝。以五里河為核心,周圍有近800畝的漁業養殖基地。四丘田村民小組大力發展蔬菜種植,種植面積200 余畝。2022 年,全村經濟總產量達3700 萬元,年人均純收入1.7萬元,村集體經濟達26.6萬元。

總體來說,L村地理位置優越,與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毗鄰,為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機。同時,該村是茶馬古道在普洱段的經由之地,是過去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村寨格局和居民住宅具有較強的古村落特征。作為茶馬古道的途經之地,該村混居著漢族、苗族、彝族、佤族、哈尼族等多個民族,是典型的多民族共居村落。

二、L村治理共同體建設面臨的現實困境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L村鄉村振興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并取得長足發展。但從鄉村治理共同體的整體狀況來看,L村的發展仍然存在著不平衡和不充分現象,鄉村治理共同體建設仍然面臨著諸多困境。

(一)組織困境: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共同體的能力不足

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為鄉村治理體系的核心和領導力量,其建設成效對于能否實現“治理有效”目標起著決定性作用[4]。然而,當前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黨員隊伍結構老化、黨員綜合素質不高、黨員身份意識淡薄、服務群眾意識不強等問題比較突出,導致黨建引領鄉村共同治理的能力不足,難以有效發揮基層黨組織對鄉村治理共同體建設的領導核心作用。

1.黨員隊伍結構老化,綜合素質不高

首先,黨員隊伍整體年齡偏大。據了解,L村大部分黨員的年齡均在50 歲左右,他們思想觀念守舊,工作熱情普遍不高,帶領鄉親們創業致富的本領不高。其次,黨員隊伍的平均受教育水平偏低,整體的文化素養不高。在鄉村治理與建設的過程中,大部分黨員墨守成規、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習慣以傳統經驗處理事情,缺乏創新意識和開拓意識,對新問題、新情況的應對辦法不多。最后,青年人才的外出與流失,導致發展年輕黨員比較難,不能及時更新黨組織隊伍結構。因此,該村缺乏一個較高水平的基層黨組織,鄉村治理共同體建設的手段與方法創新不多,“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意識不高,難以有效引領多元主體共同參與鄉村治理。

2.黨員身份意識較淡薄,服務群眾意識不強

首先,黨員日常管理不夠規范,對黨員同志的學習和培訓力度不夠。據訪談可知,L村黨支部的“三會一課”“兩學一做”等學習教育和實踐活動開展比較少,大部分黨員“學習強國”的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不高,缺乏對政治理論的學習和教育,導致大部分黨員同志思想覺悟不高,身份意識淡化,服務群眾的熱情和意識不高。其次,對于外出務工的流動黨員,由于他們的流動性比較強,村黨支部與他們的聯系和交流比較少,他們不僅很少參與黨支部活動,也不太關心農村的發展狀況,最終對自身黨員身份意識逐漸模糊,服務群眾意識不強。因此,鄉村治理共同體建設的核心力量不強,難以有效發揮基層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同時也影響群眾參與鄉村治理共同體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文化困境:鄉土文化消逝導致鄉村治理共同體意識不強

鄉土文化是凝聚鄉村共同體的精神紐帶,是鄉村治理共同體建設的精神基礎。L村的民族文化和茶馬古道文化是鄉土文化的重要內容。但是,伴隨著現代文化的沖擊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L村的民族文化正走向凋零,茶馬古道文化也逐漸消逝,鄉土文化的消逝導致鄉村共同體意識不強。

1.民族文化的凋零

L村混居著苗族、彝族、佤族、哈尼族等少數民族群體。據調研訪談可知,該村絕大部分少數民族是移民搬遷戶,他們大都從周邊市縣的民族村落流入此地,主要以承包該村的茶地維持生計,大部分處于“人戶分離”的狀態,因此,這部分群體在鄉村治理共同體建設中被邊緣化,他們幾乎不關心也不參與鄉村治理的各項活動。首先,由于他們長期介于流入地和流出地的流動狀態,他們的民族文化也伴隨著人口的流動而逐漸淡化,對本民族的歌舞、服飾等民族文化逐漸失去興趣,特別是年輕人不愿說自己的民族語言,不愿穿自己的民族服飾,甚至民族節日也在逐漸消失。其次,鄉村建筑、村寨和居民住宅等整體建筑布局比較單一,設計風格比較簡單,民族特色文化和地域風情等元素在鄉村治理共同體建設中凸顯不夠??梢?,伴隨民族文化的淡化與逐漸凋零,民族文化信仰和民族符號失去了載體,使他們對居住的村落空間歸屬感不強,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不高,導致多元主體參與鄉村治理共同體建設的意識不足。

2.茶馬古道文化的消逝

普洱茶馬古道,是一條因馬幫馱運普洱茶而興盛的古代商道,是一條經濟文化交流的紐帶,更是一條展現世界文化遺產的長廊。普洱地區茶馬古道分布最廣、線路多。L村過去是茶馬古道的途經之地,與中華普洱茶博覽苑相鄰,是過去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茶馬古道文化和歷史意義不可磨滅,是鄉村文化振興的歷史人文基礎。但隨著現代交通技術、工具、基礎設施的發展,茶馬古道遺跡逐漸消失,茶馬古道和馬幫文化精神的傳承力度不夠,以及茶產業的過度商業化導致茶馬古道文化在逐漸走向消亡。鄉土文化的消逝導致鄉村文化建設內容與形式比較單一,使個體對鄉村社會的鄉土記憶、鄉土情感和認同感不足,不利于鄉村治理共同體的構建。

(三)經濟困境:產業品牌效應不強導致鄉村治理內生動力不足

鄉土特色產業品牌建設和打造著眼于鄉村產業振興,貫穿鄉土特色產業供給鏈全過程。從L村特色產品來看,主要以有機茶、小??Х葹橹饕厣a業,但當前該村的產業仍然停留在初級品牌建設階段,產品的質量、品牌的標準以及知名度不高,產品的市場價格和村集體經濟收入有待提高,同時也是鄉村治理共同體建設內生動力不足的問題之一。

1.鄉村產業產品的附加值低

首先,當地茶企業規模呈現“小、散、弱”的狀態,大部分企業各自為政,分散經營,標準不一,品牌混雜,生產廠家與茶商間無序競爭,對內相互制約,對外無競爭力。其次,主要以初級產品加工為主,產品加工的技術含量低,產品的附加值比較低,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咖啡和茶葉的市場價格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因此,在鄉村產業振興方面,如何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如何提高農業產品的價格,打造好“一村一品”示范點,既是產業振興的重點難點,又是鄉村經濟發展的核心問題,同時也是影響鄉村治理共同體建設的現實問題。

2.鄉村產業品牌塑造力度不夠

L村轄區范圍內現有十余家以茶葉種植、加工為主的入駐企業。首先,在品牌塑造方面,L村茶葉還處在初級品牌階段,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品牌,甚至一個企業的茶葉有幾十個品牌,分散了宣傳力量,無法發揮品牌優勢。其次,缺少品牌建設、營銷策劃方面的專業人才,對產業品牌的定位、設計、傳播、塑造缺乏整體性、創新性,導致產品的知名度不高、影響力不夠強,以及品牌創建缺乏地域文化特色,品牌效益發掘不充分。最后,鄉村特色產業品牌的宣傳推廣渠道比較單一、投入資金不足,導致產品的知名度不高、品牌效應不強。鄉村經濟發展動力不足,不僅影響著村民個人收入,同時也制約著鄉村總體收入,最終導致鄉村治理共同體建設動力不足。

(四)技術困境:鄉村信息化水平低導致鄉村治理效率不高

我國民族地區鄉村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晚,在運用信息化治理鄉村方面還面臨著許多現實問題。以L 村為例,鄉村治理的信息化水平仍然不高,治理效率低,治理成效不夠理想。

1.數據平臺共享信息不足,村務信息公開透明度不高

首先,村務公開不及時。通過對L村實地走訪和調研,從村委會的宣傳欄上可以看出公開的內容比較陳舊,尚未對近兩年的村務進行及時更新與公開。其次,村務公開的內容不完整,宣傳欄的內容比較少,很多宣傳欄處于空缺狀態,村民從宣傳欄上獲取的信息比較有限。最后,村務公開的形式比較單一,更多是以傳統的手段進行公示,如張貼宣傳單或通過村民代表大會進行公示,通過相關網絡媒介宣傳信息比較少。因此,很多村務信息僅僅掌握在村干部手里,村民們無法及時準確獲取更多信息,也無法對村務進行監督,有損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知情權和參與權,不利于鄉村治理共同體建設。

2.鄉村信息化人才缺乏,運用信息能力不足

首先,鄉村信息化人才缺乏。鄉村知識青年的流失,導致具備一定信息技術知識的僅為大學生村官和駐村第一書記,難以適應當前鄉村治理對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其次,運用信息技術能力不足。無論是村民還是有多年治理經驗的村干部,他們自身文化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缺乏信息技術的相關知識,思想觀念保守,大數據意識淡薄,對大數據運用于鄉村治理的作用、意義缺乏深刻認識,習慣以傳統的方式和經驗解決問題,嚴重制約了鄉村治理共同體建設的效能和水平。

三、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共同體的建設路徑

面對當前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存在的現實困境,應當從強化黨建引領、激活鄉土文化、增強產業品牌效應和強化科技支撐等路徑著手構建鄉村治理共同體。

(一)強化黨建引領:增強鄉村治理共同體的領導核心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引領鄉村治理共同體建設的領導核心,是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的“領頭雁”。當前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要注重加強基層黨組織的建設,強化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共同體建設。

1.優化農村黨組織隊伍結構,提高黨員綜合素質

首先,積極更新黨組織隊伍。引導和鼓勵農村優秀青壯年加入黨組織,適當增加農村入黨積極分子的名額,加強對入黨積極分子的教育,按期從積極分子中選拔符合條件的同志發展成為黨員,為黨組織注入新鮮血液和活力。其次,注重老黨員的學習和教育,提高黨員的綜合素質,筑牢鄉村治理共同體的核心隊伍。

2.增強黨員身份意識,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引領能力

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共同體建構主要經由思想引領、組織引領和行動引領三條路徑實現,三條路徑彼此互嵌、相互耦合[5]。首先,加強思想引領,加強對黨員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強黨員的身份意識,提高黨員的思想覺悟和素質,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引導村民樹立鄉村治理共同體理念,提升鄉村治理的德治化水平。其次,加強組織引領,提升黨的組織力,整合鄉村治理主體的力量,凝聚鄉村內部力量,鑄牢鄉村治理共同體意識。最后,加強行動引領,增強農村基層黨建的決策能力、執行能力和監督能力,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將鄉村治理共同體的理念轉化為鄉村治理共同體的實踐與經驗。

(二)激活鄉土文化:重塑鄉村文化共同體

鄉村文化的基本屬性就是鄉土性,即鄉土文化。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寫道:“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盵6]顯然,鄉土文化是鄉村文化的“根”與“魂”,激發鄉土文化是加強鄉村振興的靈魂和動力,是建設鄉村文化共同體的基礎。因此,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背景下促進鄉村文化建設,必須激活鄉土文化,重塑鄉村文化共同體。

1.創新與發展民族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認同

鄉土文化不僅要繼承與弘揚,更要與時俱進,注入時代內涵,發展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首先,積極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如民族節日、民族服飾等。通過開展相關活動,激發各民族的生機與活力,提升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激發群眾的文化認同。其次,將少數民族文化與鄉村旅游相融合,將民族文化元素注入鄉村建設的整體規劃與布局,如賦予鄉村建筑、娛樂場所、鄉村景點等鄉土文化的符號,增強各民族的文化認同,提升文化底蘊。

2.積極開發茶馬古道文化資源,弘揚茶馬古道文化精神

茶馬古道文化孕育著“包容、開放、團結”精神。L村具有濃厚的茶馬古道文化,要深入挖掘鄉村茶文化,如將茶馬古道文化、馬幫文化注入L村的鄉村旅游和產業品牌的建設中。首先,政府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打造茶文化體驗項目,如建設茶文化廣場、鄉村娛樂茶室、鄉村度假酒店與客棧等。其次,通過舉辦茶文化活動,如茶品鑒、茶知識競賽等,激發茶馬古道文化的生機與活力,弘揚茶馬古道文化精神。

(三)增強品牌效應:壯大利益共享的產業共同體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由此可見,鄉村特色產業是鄉村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動力。從長期發展來看,要實現鄉村產業興旺,壯大利益共享的產業共同體,必須立足鄉村產業品牌的打造,做好“一村一品”,樹立產業品牌意識,增強產業品牌效應。

1.樹立產業品牌意識

首先,提升產品的質量,實現產業的升級和產品結構的優化,加大資金和技術的支持投入力度,提升鄉村特色產品的技術含量,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其次,找準品牌定位。將鄉村特色產業與鄉村旅游業相結合,利用特色產業的優勢開發旅游業,如可以利用茶葉和咖啡的資源優勢打造“茶葉莊園”和“咖啡莊園”,將L村的有機茶和小??Х茸鳛閷ν庑麄鞯囊粡埫?。打造以有機茶為主的特色旅游商品,以特色種植養殖農副業為主的旅游商品,以傳統農耕文化和創意文化為核心的個性化、高端化鄉村文化旅游產品。

2.增強產業品牌效應

首先,注重品牌創新,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將品牌注入地域文化特色,增強品牌的獨特性和創新性。其次,做好品牌宣傳工作,擴大品牌知名度??梢越柚F代科技手段,利用網絡途徑擴大宣傳覆蓋面,積極參與市場競爭,增強市場競爭力。

(四)強化科技支撐:依托“互聯網+”建構鄉村信息共同體

信息技術的運用為鄉村社會開拓了新的空間,即數字空間。數字空間作為鄉村治理空間的延伸,可以有效消除村民間的疏離感與陌生感,使村民逐步從“私人領域”轉向“公共領域”[7]。因此,借助現代科學技術手段,依托“互聯網+”建構鄉村信息共同體,促進鄉村信息的交流與溝通,有助于推動鄉村社會治理共同體建構。

1.搭建政務服務平臺,促進村務信息公開透明

首先,建立鄉村電子政務平臺,整合并加強村務公開、農產品市場信息、外出務工信息咨詢,提升鄉村治理的透明度、公信力。其次,依托“互聯網+”技術手段,利用微信群、QQ 群、公眾號、微博等平臺,建立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新渠道,使村民能夠及時掌握和反饋信息,有效促進村民之間以及村民與村干部的相互溝通,從而減少很多不必要的“跑腿”,彌補村小組之間交往有限、交流困難等問題,構建便民利民的鄉村信息共同體。

2.加強信息化人才的培養,提高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根據鄉村振興的現實需要,科學制定鄉村信息化發展規劃和人才培養目標,實現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首先,注重培育智慧廣電鄉村建設人才。如培訓農民主播、幫扶達人、電商直播網紅等農村電商人才,培養鄉村傳統手工藝人、非遺傳承人等,提高他們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其次,大力推進信息進村入戶,把生產、加工、流通、管理、服務和消費等各環節連在一起,實現產品相通、信息相通、服務相通、利益共享,打造“互聯網+”鄉村信息共同體。

四、結語

作為鄉村振興的重點和難點,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的工作成效不僅反映著我國基層治理的發展狀況,還映射著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建設鄉村治理共同體既是基層治理的創新手段,也是推動鄉村振興工作的現實所需。L村在鄉村振興工作中既面臨著與其他鄉村同樣的困境,又面臨著自身的特殊性和民族性困境。因此,探索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共同體的建設路徑,有助于凝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推動我國實現共同富裕和鄉村治理現代化具有現實意義。

猜你喜歡
茶馬古道鄉土
走古道
茶馬古道的前世今生
鄉土人才選好更要用好
鄉土中國
茶馬古道
騎行“茶馬古道”
芬芳鄉土行
茶馬古道
讀《鄉土中國》后感
訪茶馬古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