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傳奇《柳毅傳》思想解讀及其意義

2023-04-19 21:29
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 2023年10期
關鍵詞:龍女道教傳奇

汪 軍

(南昌大學人文學院, 南昌 330031)

從小說的發展看,一般認為,唐傳奇標志著中國古代小說開始真正走向成熟。李劍國先生認為唐傳奇已經發展成了“相當成熟的文言短篇小說”[1],甚至有人認為它代表了“中國文言小說的最高成就”[2]。筆者看來,這種“相當成熟”與“最高成就”,不僅表現在唐傳奇優美華麗的語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和飽滿生動的人物形象,而且表現在唐傳奇作品所蘊含的豐富思想內涵?!读銈鳌肥翘苽髌嬷械拿?前人多從小說語言、故事演變、人物形象、小說主題、與《柳毅傳書》比較等角度進行分析,而鮮有從思想的角度切入。本文試圖以此為研究視角,對《柳毅傳》所體現的儒、釋、道思想進行細致深入的文本解讀,揭示唐傳奇背后豐富的思想內涵,并闡述其對傳奇本身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儒家思想:仁、義、禮、信

儒家思想是中國古代傳統社會的主流思想?!读銈鳌啡∶傲恪?實際上是取“留義”的諧音。作者李朝威的用意不言而喻,即為后世留下有義之人的美名。此外從“傳”字,可以看出唐傳奇與史傳文學的淵源?!疤拼≌f中越出色的作品,其文體結構與史傳文學越契合,作家創作觀念中的史學意識越濃厚。如《李娃傳》《柳毅傳》《李章武傳》《南柯太守傳》等,小說以‘傳’名篇,開篇就對故事人物的身世、性情、經歷進行簡短的介紹;在敘述故事的過程中,都遵循按故事發生時間的先后順序來敘述;在文末,都采用了史傳‘某某曰’這種結尾為方式”[3]。在傳統社會,史傳文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實現儒家的“立德”“立言”?!皞髌嫘≌f與史傳文學有著血脈關聯,打上了傳統人物傳記寫作筆法的烙印,不僅常常以人名命名篇名,而且以善于熱情洋溢地傳達人物性情和命運見長”[4]。史傳的這種文學傳統,既是作者通過為傳奇主人公柳毅做“傳”,表達對儒家思想的認同與宣揚,如文末所言,“愚義之,乃為斯文”[5]57,其實也是李朝威自身渴望實現為文不朽的人生價值與理想追求。

在中國古代社會,小說歷來被認為是“末技支流”,而儒家的“三綱五常,四維八德,或深或淺、或多或少地滲透在整個中國小說里,極少有例外”[6]。孟子曾說:“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盵7]218《柳毅傳》開篇寫柳毅歸鄉途中,偶遇龍女“蛾臉不舒,巾袖無光”[5]45,問道:“子何苦而自辱是?”[5]45當龍女告知原委,并托其送信時,柳毅曰:“吾義夫也。聞子之說,氣血俱動,恨無毛羽,不能奮飛?!盵5]46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柳毅救人于危難之中的仁義之氣與俠義之風。

孟子還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盵7]152柳毅面對錢塘君的逼婚時大義凜然,駁斥其不合道義且有失禮節。他本以為錢塘君是個正義漢子,“奈何簫管方洽,親賓正和,不顧其道,以威加人”[5]52,自己雖力不敵錢塘君,但“敢以不伏之心,勝王不道之氣”[5]53,拒絕了錢塘君違背仁道、霸道蠻橫的無理要求,體現了柳毅威武不屈的“大丈夫”氣概。

仁義的思想還表現在洞庭君身上。當洞庭君聽到錢塘君殺伐時問道:“所殺幾何?”[5]50體現了他的仁者愛人。洞庭君還問道:“傷稼乎?”[5]50關心老百姓的生計,歸根結底是出于仁者之心。當聽到錢塘君吃掉了涇川小龍時,他悵然曰:“頑童之為是心也,誠不可忍?!盵5]50最后希望錢塘君“從此已去,勿復如是”[5]50。這些都是儒家“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7]369的仁德思想在“帝王”錢塘君身上的體現。

孔子《論語》說“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8]55,將“義”與“利”區分君子與小人,強調重義抑利。柳毅從一開始幫助龍女,就純粹是出于君子之義與仁愛之心,從未想過能得到利益。當他從龍宮回來時,出了江岸才發現“從者十余人,擔鬤以隨”[5]53,此前都毫無察覺,這體現他重義輕利的高潔品格。

《柳毅傳》還體現了儒家關于禮樂的思想。洞庭龍王在凝碧宮和清光閣設宴答謝柳毅,兩次宴會上都演奏了《錢塘破陣樂》和《貴主還宮樂》,這其實也是隆重的待客之禮。作者不吝筆墨地描寫了龍庭的金碧輝煌和宴會的盛大情況,幾乎占到了整個傳奇的一半。這些都體現了儒家禮樂思想,從中亦可見唐朝禮樂文化之興盛。

孔子強調“言必信,行必果”[8]198。柳毅答應為龍女傳書,最終履行了自己的諾言。柳毅的信不僅是儒家士人自身的行為準則,它還可以影響他人,甚至感化“神”,也就是“移信鱗蟲”[5]57。個人之信感染他人,最終達到移風易俗、改良社會的功效,這也體現了儒家對理想社會治理的追求。

孔子提倡“克己復禮為仁”[8]174,主張約束性情,行為要符合禮的規范。柳毅離開龍宮之時,已露出“殊有嘆恨之色”[5]53。后來見到龍女時坦承“見君有依然之容,心甚恨之”[5]55,對龍女已經是動情了。但是在禮和情之間,柳毅最終還是“自約其心”[5]55,選擇了克制心中的私情,儒家的禮義最終戰勝了情欲。柳毅的心理矛盾和思想斗爭,使得人物形象有血有肉,豐富飽滿,為傳奇作品增色不少。

二、佛教思想:因果報應、善惡觀念與眾生平等

佛教在漢朝時從印度傳入,但是“中國的歷史傳統與印度情況不同。中國古代思想通過百家爭鳴,儒家逐漸占領了統治地位”[9]49,所以佛教在唐以前只是“萌芽時代,唐朝才到了發達的時代;唐朝以后則漸漸凋落了”[10]。不過,佛教對中國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佛教講普度眾生,小說偏向于底層民眾和通俗化,所以兩者很容易找到契合點。因此,“佛教中的許多故事與寫法,很容易供小說創作做借鑒”[9]263。并且佛教和佛典當中的“夸誕”“玄想”“神變”也正是文學“夸張”“想象”所需要和借鑒的[9]52-60。

《柳毅傳》中龍女報恩的故事母題,就極有可能來源于印度佛教中的娜迦故事。娜迦是印度佛經梵文Naga的音譯[11],霍世休先生認為龍女報恩的基本原型源于《摩訶僧祗律》中的“龍女與商人和《大唐西域記》當中記載的‘龍王嫁女’的故事”[12]。佛教在唐朝繼續發展,“正由于佛經傳譯的影響,所以,龍特別是龍女才成了世界文學及中印比較文學研究中的一個較為熱鬧的課題,而且也相當豐碩”[13]287。因此,《柳毅傳》本身就是佛教感恩題材的一種傳奇書寫也就很好理解。此外,“從結構上,佛教的因緣、報應觀念往往成為小說結構發展的動因。中國小說傳統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大團圓結構’,與佛教業報觀念是相一致的。從具體表現技巧看,佛教給中國小說帶來了神變、幻化、轉生、離魂等非現實的情節”[14],《柳毅傳》中的牧羊乃雨工之幻化,柳毅三扣社橘而入龍宮之神變,龍女與柳毅結為夫妻,都屬于這種非現實的情節。

從柳毅的角度,柳毅義舉所得到的“回報”超乎想象。首先是柳毅在龍宮受到的款待,傳奇大量的筆墨用在酒宴的描寫上。一方面,是當時宮廷生活的現實反映;另一方面,是洞庭君為了報答柳毅,酒宴場面愈盛大,報恩之情愈濃烈。柳毅返回人間的時候,得到了無數的奇珍異寶,“贈遺珍寶,怪不可述”[5]53,柳毅最終與龍女結為連理,而且還成為神仙,長生不老,與龍女離開俗世凡塵,逍遙于山水之間。

所以,柳毅所獲得的各種回報包括了“在經歷各種試煉后,亦獲得了諸般恩賜如仙婚、財寶、入住富貴仙鄉和得享長生。主人公獲得凡人夢寐以求的恩賜,便足以補償他們所經歷的艱辛試煉,以及下第之失落”[15]。從柳毅開頭接受龍女的傳書委托,到最后的美好結局,這構成了一個大的因果鏈條?!爸袊≌f一般有頭有尾,結構完整,并多是大團圓的結尾,這也與佛教因果報應的思想有關”[9]285。這些都是佛教好人有好報的思想體現。

從龍女的角度,佛教知恩圖報的思想,在“銜君之恩,誓心求報”[5]54的龍女身上也表現得特別明顯。首先是龍女受恩,托書于柳毅?!皩幹共槐?當如親戚耳”[5]47。她還說:“脫獲回耗,雖死必謝?!盵5]46這成了龍女此后一直遵循的諾言,以至龍女最終以身相報。正如李小榮先生所說:“李朝威以其神話妙筆,融入儒道二家思想觀照,終于塑造出一個中印混血特色的龍女形象,且影響到后世小說戲曲及民間文學對龍女題材的改造與傳播?!盵13]288

關于佛教的善惡觀念,佛教中有所謂的“十善”,其中包括“不殺生”和“不貪欲”。前文提到的洞庭君不忍心傷及無辜是“不殺生”,柳毅不圖錢財美色的回報,是“不貪欲”。善的對立面是惡,耽于“樂逸”和“厭薄”[5]45龍女的涇川小龍,最終惡有惡報,落得被錢塘君食之的下場。通過柳毅、龍女和涇川小龍不同結局的對比,也體現了鮮明的善惡觀和因果報應的思想。

最后是佛教眾生平等的思想。平等觀念被認為是“佛教的基本主張,在其整個教義中占有重要地位。這一觀念在佛教產生時就提出,并對佛教理論體系的構建有很大意義。在佛教后來的發展中,佛教一直堅持此種觀念……是佛教整個體系中的基礎”[16]?!读銈鳌分?龍宮中的洞庭君、龍女和錢塘君,他們剛見面的時候,相互之間對拜行禮,絲毫沒有宮廷中的尊卑等級。錢塘君甚至自降身份,打算把龍女許配給柳毅。而最終龍女也嫁給柳毅,在等級森嚴與觀念禁錮的封建社會,這簡直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這一定程度上既反映了佛教眾生平等的觀念,也從側面反映了當時唐朝比較開明的社會風氣?!读銈鳌匪N含的平等觀念,其文學的思想價值,再如何贊譽恐怕也并不為過。

三、道家思想:渴望成仙、煉丹服藥與向往仙境

道教在魏晉時盛行,到了唐宋時期,“道教文化得到很大的發展,這必然在同時期的文學作品中留下痕跡。就小說而言,唐宋文學在受到佛教文化巨大影響的同時,也受到道教文化的深刻影響”[17]。究其原因,唐朝建立之初,唐統治者為神化其統治,自稱是老子之后裔,“從而使它帶上了御用宗教的性質”[18],大力扶植發展道教,道教風靡盛行。唐中葉后,社會政治常常動蕩不定,加之道教思想廣泛傳播,上自皇親貴族,下到平民百姓,都產生渴望成仙、煉丹服藥與向往仙境的思想。

《柳毅傳》中多有對道家渴望成仙的描述。柳毅初到龍宮時,洞庭君正與“太陽道士講火經”[5]47,“火經”是道家講用火煉丹之書。服食藥物是道教所推崇的一種成仙方式,《柳毅傳》中“洎開元中,上方屬意于神仙之事,精索道術”[5]56,反映了古代社會中,尤其是帝王對長生不老的的渴望。傳奇中“靈虛殿”“凝光殿”“清光閣”,這些頗具道教意味的宮殿名稱,也可見道教的廣泛影響。這種命名也增添了傳奇的真實性,并且“中唐時期的傳奇小說作品中,其虛構手法與作品內容渾成一體,在其內容中,哪些是基本的事實,哪些是虛構的因素,變得難以區分了”[19]。

龍女告訴柳毅“龍壽萬歲,今與君同之,水陸無往不適”[5]55-56,柳毅則贊嘆到“吾不知國容乃復為神仙之餌”[5]56。在柳毅心中,人世間的諸般美好也比不上成為神仙?!八煜嗯c歸洞庭,凡千余歲,莫知其跡”[5]56,最后與龍女一道遁離俗世。同時,柳毅成仙后,“毅之族咸遂濡澤”[5]56。其弟薛嘏與柳毅歡會時說道:“兄為神仙,弟為枯骨,命也?!盵5]56認為凡人是死人,只有神仙才是活人,流露了薛嘏對神仙的羨慕和對凡人命運的自憐。

因此,可以看到,道教中渴望成仙的思想與文學作品,尤其是小說重虛構和想象的特點十分吻合。所以“有關神仙的題材成為各類藝術常見表現內容,被賦予了獨立的審美意義。神仙從而成為一種美學理想”[18]128,這種審美與美學則通過傳奇作品當中虛構的人物渴望成仙的思想表現出來。

關于煉丹服藥,自古有之,魏晉風靡,隋唐尤甚?!疤迫俗鸪绲澜?迷信丹砂藥餌之術,帝室因服用丹藥而死的,有六位皇帝:他們是太宗、憲宗、穆宗、敬宗、武宗和宣宗”[20]。柳毅“因出藥五十丸遺嘏”[5]56,并且告訴表弟薛嘏“此藥一丸,可增一歲耳”[5]56,可見煉丹服藥也不是想象中的那般容易,“煉丹首先要具備相當的資財,能夠施行的主要還是社會上層人士”[18]46。此處柳毅贈給其表弟藥丸,希望通過道家宣揚的煉丹吃藥,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同時,傳奇中敘述的成仙之道也是道統繼承的需要。因為“道教徒深信修煉成仙是確實可行的方式,歷代便必有借此法式晉身仙班者,道教徒自須續編仙傳。除檢閱文獻里仙人的蹤跡,亦需注目近世的成仙傳聞,來充實仙傳的內容,反映出道統的繼承”[21],雖然無法確知李朝威是否是道教徒,但傳奇的主人公柳毅確實成仙了??傊?不管是現實中的人還是傳奇小說中虛構的人物,煉丹服藥是源于對“丹藥的效驗和誘惑”[18]71,根本目的還是對成仙的渴望。

關于道教對神仙境界的向往,與渴望成仙的思想有關聯,但又有所區別,它更多的指向仙境中自由和美好的景象。在傳奇作品當中,這既是作者“創作立意的聚焦點”[22]125,也往往被作者當做某種理想的東西來加以寄托。道教文學筆下的所謂意象“是指道教領域當中那些象征神仙境界之妙、神仙世界之樂、神仙生活之美的風景物象”[22]125。傳奇最后描寫的場景,就是這樣的風景物象。徜徉山水間的意境恬淡寧靜,仿佛置身于煙波浩渺、玄遠空靈的道家情境當中。其體現的道家思想,與要刻畫的人物,在傳奇的結尾都達到了一種言盡而意未盡,留給讀者無限的遐想,對傳奇的藝術效果起到了非常好的烘托作用。

因此,可以看到道教對于文學影響的痕跡。佛教和道教在唐代發展到了鼎盛,并且佛道兩教與文學的關系也日益密切?!跋傻纼热萆A為文學藝術表現的素材,其中唐傳奇創作中出現了許多具有獨特風格和藝術魅力的作品,這些作品又給后世創作提供了豐富的借鑒,許多篇章成為后來小說、戲曲創作的資源。而歸根結底,這也應算作道教對于文學的一種貢獻”[23]。

四、意義:思想的力量

《柳毅傳》中大量體現儒、釋、道思想的敘述與描寫,可以說是作者李朝威個人復雜思想的反映,或者是當時中唐社會思想的投影,并且“中國思想史上‘三教’之所以能夠‘并立’‘并用’,并且在‘并立’‘并用’中交流、‘調和’以至互補、‘合一’,主要也是因為它們生存在同一思想、文化土壤上,有著共同的精神內涵”[18]6。當然,每一個古代文學作品,都有意或無意體現著一定的思想,或儒家,或佛教,或道家。但是,在小說發展的初期階段(相較于后來的明清小說),唐代傳奇里面,就如此濃墨重彩和旗幟鮮明地強調作品思想,并且是在一篇篇幅不算太長的傳奇作品里,同時囊括儒釋道三家思想,并且達到頗高的藝術水準,《柳毅傳》確實是比較卓著突出的。無論如何,這些豐富的思想,在客觀上對這部傳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假使沒有如此豐富的思想容量,單憑作品的華麗語言與曲折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的塑造恐怕也要遜色幾分,作品的藝術成就恐怕也要大打折扣。所以說,《柳毅傳》中豐富的思想內涵功莫大焉。

魯迅曾經說道:“小說亦如詩,至唐代而一變,雖尚不離于搜奇記逸,然敘述宛轉,文辭華艷,與六朝之粗陳梗概者較,演進之跡甚明,而尤顯者乃在是時則始有意為小說?!盵24]魯迅所說的“有意為小說”,實質上也就是小說觀念的形成,而“小說觀念的成型,主要便反映在傳奇上”[25]354。這說明唐人在思想觀念上,開始有意識地進行小說創作,并且注重文辭修飾。侯忠義先生也說道:“我國小說到唐代,發生了質的飛躍”[26]。由此可見,小說創作到了唐代,已經不再是像先前六朝時那樣,對人神鬼怪的膚淺而簡單的記錄,而是深層次的真正意義上的小說創作了。作者對于神仙人鬼妖物的“驅使”,都是“藉之來完成作品的立意”[27]。而且這種深層次真正意義上的創作,不僅有人物語言與人物形象上的錘煉與塑造,更有對于小說主題和思想的有意與積極地探索,從而使得《柳毅傳》具有“多重主題”[28]的特點。正如李宗為先生在《唐宋傳奇》中所說的:“志怪的創作是一種宗教活動,而傳奇創作則主要是一種審美活動?!盵29]作者李朝威有感于柳毅似真似假的傳奇故事,亦正如李朝威自己在篇末所言“愚義之,為斯文”[5]57,用如幻如夢的小說筆法,優美生動地記述下來,是一部“運用虛實結合的方法創作出來的優秀之作”[30]。其中的故事情節變化波瀾曲折,引人入勝,一共“設計了四個波浪,在每一個波浪中,又刻意形容和描寫……情節的安排,可看出作者的用心”[25]355?!读銈鳌穼懗隽巳诵匀饲榈拿軓碗s性,體現了人物內心深處思想的豐富性,人物形象不是扁平呆板的而是立體生動的?!读銈鳌凡皇且粋€思想的大雜燴,而是各種思想都是為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烘托傳奇作品意境氛圍而巧妙安排的。其豐富的思想與優美華麗的語言和飽滿豐富的人物形象水乳交融,相得益彰?!读銈鳌肥歉鞣N思想力量巧妙安排、有機作用的結晶,是一部思想與藝術的經典傳奇。

同時,生于“傳奇小說諸作品開出色彩絢麗之花中唐時期”[31]的李朝威,或多或少,必定受到其所處時代儒、釋、道三家思想的綜合影響。如果說每一部小說作品都是當時時代的寫照,那么毋庸置疑的是,李朝威創作的傳奇作品《柳毅傳》在客觀上也同樣是反映了中唐時期的社會思想風貌。儒、釋、道三種思想在《柳毅傳》中相互交織,彼此交融,行之于文宛若行云流水,妥貼和諧,一點都不顯得唐突梗塞。假使沒有如此鮮明和豐富的思想的映襯、烘托與體現,單憑傳奇語言的功力,《柳毅傳》恐怕也難以達到它如許的藝術成就。因為語言只是作品的外衣,沒有豐富思想的作品,即使再漂亮的語言,終究也只是徒有其表,難以打動人心,不能留之長遠。正是《柳毅傳》背后深層次豐富的思想內涵支撐,才大大增強了《柳毅傳》的思想深度和廣度,鑄就了它如此巨大而恒久的藝術魅力,成為一部經典傳奇。這也是它被一再改編演變甚至搬上藝術舞臺,感動歷代讀者觀眾而歷久彌新、長盛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

Id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ang Legend Liu Yi Zhuan

WANG Jun

(School of Humanities,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31,China)

Abstract:Liu Yi Zhuan is a popular literary work of Tang legends.Previous research on it mainly focused on the language,plot,and character images,but there was little interpre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y.Most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work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mphasizing ideological connotations and ethical education.LiuYiZhuancontains rich Confucian,Buddhist,and Taoist ideas.These different ideas greatly expanded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the ideas inLiuYiZhuan,added the ideological charm of the legendary work,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makingLiuYiZhuanaa legendary masterpiece.

Keywords:ang legend;LiuYiZhuan;Ideological connotation;Confucianism;Buddhism;Taoism

猜你喜歡
龍女道教傳奇
安-225,昨日的傳奇
漕運,一段行走在水上的傳奇
我在黃梅戲《龍女》中飾演海云花和珍姑兩個角色的感想
堅持,造就傳奇
西夏道教補議
高唐神女與《格薩爾》中龍女中美人原型比較研究
逍遙傳奇
試論《水滸傳》的道教思想
近現代溫州道教的組織性
道教“師道”思想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