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魯藝精神與中國新時代音樂文化的發展研究

2023-04-19 23:34王曉丹
鞍山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魯藝音樂創作音樂作品

王曉丹

(沈陽音樂學院 音樂教育學院,遼寧 沈陽 110818)

在日新月異的時代背景下,魯藝精神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積淀,對引領新時代音樂文化的創新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魯藝精神是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有機結合,深入研究魯藝精神與中國新時代音樂文化的融合發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音樂創新之間的互動關系,有利于揭示二者的緊密聯系和相互影響,促進中國音樂文化的繁榮,為中國音樂的全球傳播和藝術發展提供新的思路與啟示.

1 魯藝精神和中國新時代音樂文化

魯藝精神是一種堅韌不拔、積極向上的精神,它源自魯藝人在抗日戰爭時期所經歷的苦難和磨礪.魯藝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民族精神.在抗日戰爭時期,魯藝人以民族大義為重,投身革命事業,用文藝鼓舞士氣,用文藝喚醒民眾,用文藝打擊敵人,他們以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面對困難和挫折,以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迎接挑戰和考驗.這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不僅激勵了當時的魯藝人,也影響了后來的人們.

1.1 魯藝精神的內涵

(1)誠信與求真.魯藝精神源于孔子的“誠實守信”思想,強調誠信和求真的價值觀,體現在藝術創作中就是情感的真實表達和對音樂藝術的熱愛.在中國新時代音樂文化中,誠信和求真的精神影響著音樂人的創作態度和演出風格,倡導音樂作品的生活、情感表達[1].

(2)創新與進取.魯藝精神強調創新和進取的精神,體現在藝術表達方式上的不斷創新和突破傳統.在中國新時代音樂文化中,創新是音樂人追求新穎音樂語言的動力,也是跨越時代界限、融合各種音樂元素的關鍵.

(3)堅韌與奮發.魯藝精神源于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強調堅韌和奮發的品質.在當代音樂創作和演出中,這種堅韌與奮發的精神融合使得音樂人能夠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堅持不懈,追求更高的藝術境界.

1.2 魯藝精神的特點

(1)傳承與創新結合.魯藝精神不僅強調傳承中國傳統文化,還鼓勵在創新中發展.這種傳承與創新的結合,使魯藝精神具有現實意義,能夠在音樂文化領域煥發新的活力[2].

(2)全面育人.魯藝精神提倡全面育人,注重音樂人的人格素養、道德情操和社會責任.這種教育理念培養了具有社會責任和藝術素養的音樂人,為中國新時代音樂文化的建設注入了積極力量.

(3)中西文化融合.魯藝精神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也倡導融匯中西文化特色.在中國新時代音樂文化中,這種融合體現在音樂風格、表現手法等方面,使得中國音樂更具國際視野和文化內涵[3-6].

1.3 中國新時代音樂文化的特征

在歷史傳承與現代變革的背景下,中國新時代音樂文化呈現出豐富多樣的音樂風格與特點,既是傳統文化的積淀,又融合了現代音樂的創新思想,展現出新時代中國音樂的獨特面貌.新時代中國音樂文化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取得了一種巧妙的平衡.將傳統音樂元素與現代音樂形式融合、古典樂器與電子音樂融合及古老主題與時尚元素交織,創造了具有獨特韻味的音樂作品.這種融合使得音樂具有強烈的認同感,同時也反映了中國音樂文化的深厚底蘊[7].

2 魯藝精神在新時代音樂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2.1 魯藝精神與新時代音樂文化相契合

魯藝精神與中國新時代音樂文化的發展緊密相連、相互契合,有助于魯藝精神所蘊含的價值觀更為深刻地體現和發展.魯藝精神強調誠信、創新、堅韌,這些價值觀與新時代音樂文化的追求相一致[8].在音樂創作中,音樂人要真實表達情感,堅守音樂信仰,要有探索新的音樂元素和表現方式的勇氣,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要保持毅力和決心,關注社會問題,傳遞積極信息.這些價值觀共同塑造了中國新時代音樂文化的品質和面貌[9].

魯藝精神鼓勵音樂人在創作中融合傳統與現代元素,這與新時代音樂文化的多元特點相契合.音樂人在創作過程中將古典主題與現代音樂元素融合,創造出獨具特色的音樂風格[10].這種創作風格既體現了魯藝精神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又順應了現代音樂的創新趨勢.

2.2 魯藝精神對音樂創作、演出和教育具有積極影響

魯藝精神倡導傳承與創新融合、全面育人和跨文化融合的發展理念,深刻影響著中國新時代音樂文化的各個方面,尤其在音樂創作、演出和教育中發揮著積極作用.

魯藝精神強調傳承與創新的融合,這一理念在音樂創作中得以體現.音樂人在創作時既秉承傳統音樂的內涵,又勇于嘗試新的音樂形式和元素,這種傳承與創新的結合使得音樂作品既具有歷史深度,又富有現代感[11].另外,魯藝精神強調人文情懷和社會責任,這種精神在音樂演出中得到體現.音樂人通過演奏、演唱等方式,將個人情感與社會關懷融入音樂中.音樂作為一種情感的宣泄和文化的表達,能夠觸動人們的內心,喚起共鳴,傳遞積極的價值觀.魯藝精神讓音樂演出不僅是藝術的展示,更是對社會問題的反思和人類情感的共鳴[12].

2.3 魯藝精神有助于塑造中國音樂在國際舞臺上的形象

魯藝精神對中華文化的傳承,有助于中國音樂在國際舞臺上樹立文化自信.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音樂在與國際接軌的同時,需要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色.魯藝精神讓中國音樂人深刻認識到中華文化傳統的價值,從而在國際舞臺上能夠自信地展示獨特的音樂風格和創作理念[13].

魯藝精神倡導中西文化融合,這在國際舞臺上為中國音樂爭取更大的國際影響力提供了契機.將中國傳統音樂元素與現代音樂形式相結合,使得中國音樂更具吸引力.魯藝精神使中國音樂人在國際交流中能夠更好地與國際音樂創作者互通有無,從而塑造中國音樂的國際形象.此外,魯藝精神十分關注社會責任和人文情懷,音樂作為一種情感的宣泄和社會關懷的表達,在傳遞情感思想方面,更能夠在國際舞臺上喚起國際觀眾的共鳴.因此,中國音樂人通過魯藝精神的引領,能夠在國際音樂活動中傳遞積極的社會價值,讓中國音樂在全球范圍內得到認同.

3 中國新時代音樂文化發展中魯藝精神的傳承和創新

魯藝精神深刻影響了中國新時代音樂文化的發展,既在傳承中保留其獨特性,又在創新中不斷演繹新的內涵.魯藝精神的人才培養理念與新時代音樂人的培養目標相契合,要求音樂人在提升技藝的同時,也具有文化修養和社會責任感.故此,在中國新時代音樂文化的發展中,應充分發揚魯藝精神,以傳承為基礎,以創新為動力,助力我國音樂文化高水平發展.

3.1 魯藝精神的傳承

3.1.1 明確傳承內容

(1)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魯藝精神秉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在新時代音樂創作中,魯藝精神鼓勵音樂人從傳統音樂元素中汲取靈感,將古典與現代相結合,使得音樂作品既有傳統的內涵,又融入了現代的創新,這種傳承有助于中國音樂文化在世界范圍內展現出獨特的魅力.

(2)人文情懷的傳承.魯藝精神強調人文情懷和社會責任,這種情懷的傳遞在音樂文化中得到延續.音樂作為情感宣泄和社會問題表達的媒介,能夠引起受眾共鳴,喚起社會關注.魯藝精神所倡導的社會責任感和人文情懷,在新時代音樂創作和演出中得以體現,使得音樂文化更加深入人心[14].

3.1.2 構建完善的教育傳承體系 隨著新時期中國音樂文化的發展,教育體系的創新成為推動魯藝精神傳承的重要一環,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融入魯藝精神的教學內容.為了傳承魯藝精神,教育體系需要調整教學內容,使其更貼近魯藝精神的理念.引入魯藝的藝術理念、音樂創作的精髓等,通過課程的設置和教學大綱的更新,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深入地理解和體驗魯藝精神的內涵.

(2)鼓勵跨學科學習.為了培養具有魯藝精神的全面發展的音樂人才,教育體系應該鼓勵跨學科學習.音樂與文學、哲學、藝術等學科的交叉融合,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全面培養他們的藝術素養,使魯藝精神在跨學科背景下得以更好地傳承.

(3)強化實踐性教學.魯藝精神強調實踐與創新,因此,教育體系的創新需要注重實踐性教學.通過組織學生參與音樂創作、演出等實踐性活動,使他們能夠在實際活動中更好地理解和弘揚魯藝精神,培養實際動手能力.

(4)引入先進的教育技術手段.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教育體系的創新也需要引入先進的教育技術手段.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在線教育平臺等創造更多元、更靈活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可以自主地學習和實踐,激發他們的創造力.

(5)建立與音樂行業的緊密聯系.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音樂行業,教育體系需要與音樂產業建立緊密聯系.通過與專業人士的合作、實習項目的開展等,使學生能夠更深入地了解行業的發展趨勢和需求,為其未來發展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6)建設創新型實驗室和工作室.為了培養更具創造力的音樂人才,教育體系中應建設創新型實驗室和工作室,為學生提供更自由、更具創造性的學習環境,鼓勵他們進行大膽嘗試和創新,推動魯藝精神的傳承.

(7)定期舉辦魯藝精神研討會和講座.為了確保魯藝精神在教育體系中得到持續的傳承,定期舉辦魯藝精神研討會和講座,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與學生分享經驗和見解,激發學生對魯藝精神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通過傳承和發揚魯藝精神,培養更具創新意識和創造力的音樂人才,為新時期中國音樂文化的繁榮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3.1.3 優秀傳統文化的再思考 優秀傳統文化的再思考需要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的豐富元素,包括古典音樂、民族音樂、傳統樂器等方面的資源,將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現代音樂創作和演出,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機結合,為魯藝精神注入更為豐富的內涵.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再思考,不是簡單地照搬,而是需要進行新時代詮釋.通過對傳統音樂、戲曲等的重新解讀,使其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念和文化需求,這樣不僅能夠保留傳統的精髓,還能使之更具有時代感.

優秀傳統文化的再思考需要從音樂教育入手.可以通過創新傳統音樂教育模式,將古典音樂、傳統樂器的學習融入現代音樂教學中.這樣的創新能夠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其在學習中更好地理解魯藝精神.優秀傳統文化的再思考要與當代社會相融合,緊密結合新時期的社會背景和價值觀,通過創作具有中國傳統元素的現代音樂作品,使之更好地契合當代人的審美需求.

魯藝精神的再思考需要將傳統文化視為音樂創作的靈感源泉.通過深入挖掘傳統文學、繪畫、哲學等方面的元素,為創作者提供更為廣泛的創作素材和靈感來源,使音樂作品更具內涵.優秀傳統文化的再思考也包括將其推向國際舞臺,通過國際音樂節、文化交流等活動展現中國傳統音樂的魅力,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在國際上的傳播.這樣不僅有助于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音樂文化的了解,同時也能夠為魯藝精神的傳承贏得更為廣泛的支持.

3.2 魯藝精神的創新

3.2.1 結合當代社會需求,豐富魯藝精神內涵 在推動魯藝精神傳承的過程中,必須結合當代社會需求,確保其更好地適應新時期中國音樂文化發展并發揮作用.首先,當代社會對音樂的需求日益多元,從情感表達到社會關切,音樂作品涉及的主題也日益廣泛.魯藝精神應當通過音樂創作,結合當代社會的關切主題,用音樂形式來表達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和回應,引導公眾對社會進步的關注.其次,當代社會注重個性化體驗,魯藝精神需要通過創新音樂表達方式,為受眾提供個性化的音樂體驗.通過定制化的演出、音樂節目,滿足不同受眾的個性化需求,使魯藝精神更貼近每個人的生活.再次,魯藝精神鼓勵融合中西文化,為中國新時代音樂文化的創新注入了新的動力.音樂人通過吸納不同文化元素,將多元音樂元素融合于音樂創作中,創造出獨具特色的音樂風格.這種創新不僅豐富了音樂的內涵,也增強了中國音樂在國際舞臺上的競爭力.

3.2.2 借助科技手段進行創新 新時代音樂文化的發展離不開科技與媒體的創新應用.魯藝精神鼓勵音樂人運用新媒體等技術手段,將音樂作品傳遞給更廣泛的觀眾.通過互聯網、社交媒體等平臺,音樂作品能夠快速傳播.首先,虛擬現實技術為音樂體驗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通過虛擬演唱會、虛擬音樂空間等創新形式,讓觀眾在虛擬環境中沉浸式地感受音樂,將魯藝精神以更直觀、更立體的方式呈現,使音樂創作更具藝術性和科技感.其次,人工智能技術能夠通過大數據分析和算法優化,為音樂創作者提供創作靈感和技術支持.魯藝精神可以創造出更具創新性和前瞻性的音樂作品.如利用人工智能生成的音符進行創作,拓展創作的可能性.再次,現代音樂制作技術的進步為創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使用先進的錄音、混音等制作軟件,可以創造出更高質量、更豐富多彩的音樂作品.最后,云計算技術使得音樂創作者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實現實時協作.魯藝精神的傳承可以通過全球化的協作模式,讓不同地域的音樂人實現跨文化的音樂創作,從而為音樂文化的多元發展提供更大空間.

3.2.3 藝術形式與創作思維創新 在新時代音樂文化發展中,音樂人的綜合素質和情感表達能力受到高度重視.魯藝精神鼓勵音樂人在創作中敢于創新,不拘泥于傳統的藝術形式.音樂人通過創新創作思維,探索新的音樂元素和表現方式,使得音樂作品更富有創意和多樣性,這種創新使得中國音樂能夠不斷提升并在新時代音樂文化中煥發出新的生機.同時,當代社會對文化的多元化需求日益增加,魯藝精神應當在音樂創作中融合多元文化元素,結合不同民族、地域的音樂傳統,創作出多元文化的音樂作品,以滿足現代社會對文化的多樣性追求.結合當代社會需求,需要關注音樂在時尚和潮流中的地位,魯藝精神應當通過創新的音樂元素、風格,吸引年輕人的關注,使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音樂潮流中發揮引領作用,使其更具吸引力和時代感.

魯藝精神是我國十分寶貴的文化財富,對新時期中國音樂文化的發展具有重要導向作用.因此,新時期應該堅持魯藝精神的引領,使其積極融入中國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中,進而在新時代展現更加獨特的光彩.

猜你喜歡
魯藝音樂創作音樂作品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風·松》音樂創作初探
趙季平音樂作品選集
延安魯藝“小調大王”——安波
趙季平音樂作品選集
魯藝精神的寫照——宋惠民
戲曲音樂創作應把握的三重風格——以朱紹玉戲曲音樂創作為例
雷曉偉音樂作品選登
延安“魯藝”音樂系里的“廣東仔”
“魯藝精神”與魯迅美院油畫系
從兩篇音樂創作評論引發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