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亳州民俗文化的傳承價值與發展策略研究

2023-04-20 03:16張珺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12期
關鍵詞:亳州民俗文化民俗

■張珺

(亳州職業技術學院,安徽 亳州 236800)

民俗,即民間風俗,它是人類在歷史發展的行程中,逐漸形成的習俗、禮儀、信仰、風尚的總和,是約定俗成的穩定的民間文化模式[1]。民俗文化涵蓋交際禮節、人生儀式、地方戲曲、娛樂游戲、藝術技能、信仰心理、神話傳說等內容,其范圍大體上包括了物質民俗文化、社會民俗、精神民俗和語言民俗等各種社會風俗習慣。

一、亳州民俗文化主要內容

亳州地處皖北,歷史上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活動,作為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亳州有著眾多的名勝古跡和寶貴的文化遺產,既包括飲食風俗、節日禮儀,婚喪嫁娶等中原特色民俗文化儀式,也包括華佗編制的五禽戲、民間體育晰揚掌等運動項目,二夾弦、剪紙等民間技藝,棒鼓舞、馬氏社火、扁擔戲等民間音樂和舞蹈,以及老子傳說、華佗傳說等民間故事,誕生于此的老莊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一起,孕育出特色鮮明的民俗文化。

(一)物質民俗

物質民俗主要包括衣食住行、商貿生產等物質生活民俗。亳州位于中原地區,日常飲食上與華北平原的其它地區差異不大,主食以面食為主。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普通的面食往往帶著美好寓意,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鍋盔曾是曹操的軍用食品,后來成為外婆給外孫賀彌月贈送的禮品?!八痛箴x”是春節時的已婚女兒或晚輩送給老人的新年禮物,該饃是普通饃的三倍以上,寄托著晚輩對長輩的良好祝福。與此相對,新年過后的外孫子要到外婆家“搬棗山”,棗山送給孩子,寓意著孩子身強力壯、步步登高??梢?,在亳州,吃不僅是一種日常生活,更是一種人生寄托,體現出人們淳樸樂觀的人生態度和孝老重親的價值觀念。

亳州一些特色地方名吃,與生于或居于此地的名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如老子在太清宮無憂園里種植渦陽苔干,張良隱居高公鎮期間親自研制“高公糖醋蒜”,曹操為“一聞香糕點”和牛肉饃命名。其他如亳州嘛糊、展溝燒餅、撒湯、鍋盔等,也往往伴隨著傳奇的故事。如撒湯本來并無名字,乾隆皇帝微服游訪江南路過蒙城,偶嘗此湯,大加贊賞,根據月下久等撒湯的情境,便臨時造出“sa 湯”(左邊是“月”;右邊是上下結構,上面是“天”,中間是“非”,下面是“一”)一詞,從此撒湯聲名遠播。

(二)社會民俗

指社會生活中的民俗文化,包括人際交往、人生儀式、歲時節日民俗等。亳州人口絕大多數為漢族,重要的節日事象與中華民俗傳統文化基本一致。常言道:“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币恍┟袼變热葸€是稍有差異,如端午節的“蓮花會”,以及期間食用炸糖糕、炸油盒饃的習俗,就體現出了地方性特征。亳州每年元宵節都要舉行“鬼會”活動,鬼會又稱“拉秦檜”“大班會”,是亳州特色民俗項目,已有數百年歷史。每逢元宵節或其他重大節日,“大班會”演員便會身著戲服,扮演成牛頭、馬面、判官、黑白無常等角色,對奸臣秦檜進行審判。農歷二月初二,俗稱“龍抬頭”,這天家家戶戶要早起圍倉,用青灰在院子里打麥場里撒成圓圈,中間放一撮五谷雜糧,以此祈求豐收。這些民俗通過某種嚴肅莊嚴的儀式,顯示著民眾的敬畏與信仰,寄予著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寄托。

在人生儀禮方面,最為典型的便是婚嫁和喪葬習俗?;橐霰灰暈槿松?,其中迎親儀式最為隆重。從新娘“上頭”“上轎”“撒轎”“撒床”“頌房”到“點燈”,繁瑣的儀式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從婚禮中處處可見的生育符號“喜果”,到《點燈歌》《撒床歌》的歌唱內容,始終圍繞著“祈子納祥”,希望婚后能夠人丁興旺、家業繁旺。喪葬禮儀方面,基本由送終、抱訃、守靈、入殮、出殯(潑湯)組成。三年守孝期間新年門前對聯須是綠色,這和儒家“守孝三年”的主張相一致??鬃拥膶W生孟懿子問孝,孔子回答說:“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盵2]亳州地區以耕讀為本,受儒家思想影響,孝道文化氛圍濃厚,喪葬之禮中傳統的風俗和碎屑的儀式既是對逝者的追念,也是對生者的安慰。

(三)精神民俗

精神民俗是體現在精神觀念上的民俗,涉及民間信仰、道德禮儀等相關內容,同時,民間藝術也是精神民俗的重要載體,亳州地區民間藝術不少已經入選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五禽戲、二夾弦。亳州作為商業都會、文化古城,產生了許多適合社會市井生活的消遣娛樂活動,如斗雞、斗蟋蟀、斗鵪鶉被稱為“民間三樂”。一些民間習俗如鬧社火、扭秧歌等,反映了亳州地區的社會生活狀況和娛樂精神。

《唐志》云:仁厚之俗,勤農事,惡衣服,人皆忠義,本于張巡、許遠之表率[3]。亳州人民崇奉人倫義理,待人忠厚寬容,同時又是非分明、嫉惡如仇?!按蟀鄷睂徟星貏?,反映了人們對“假惡丑”的鞭笞?!按蟀鄷毖莩銮?,全體演員須先到城隍廟參拜城隍。民俗學家高丙中考證認為“城隍神”原為自然神,即水墉,后來附會為由人鬼擔任,職能也從城池保護神發展為冥神[4]作為人鬼共舞的一種藝術活動,“大班會”表達了人們對鬼神尤其是對“城隍神”的敬重。

亳州被譽為中華藥都,是神醫華佗的故鄉。當地人視華佗為庇護之神。自唐朝建華祖庵以來,每年9 月9日華佗誕辰日,都要到華祖庵拜祭華佗。這一祭拜儀式延至今天,寓意著華佗精神和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同時,作為華夏酒城,亳州視曹操為酒神,每年9 月9日,舉行公祭酒神儀式,表達對傳統酒文化的敬畏。

(四)語言民俗

語言民俗包括口頭語言、民間歌舞、游戲競技等民俗內容。這些語言民俗,與精神民俗相互映照,成為亳州民俗文化的見證。例如,婚禮中的絞面歌、梳頭歌、哭嫁歌、入房(洞房)歌、撒床歌、點燈歌等婚戀歌謠,均反映了民間的婚姻儀式。一些語言民俗,通過故事講述的方式,體現民間生活的疾苦。例如,童謠:“菠菜葉,溜地黃,三生兩歲沒有娘。跟著爹爹還好過,就怕爹爹娶晚娘。娶了晚娘三年整,生了弟弟叫二郎。二郎穿新我穿破,二郎吃肉我喝湯……”童謠背后,有一個神異傳說,菠菜根因為沾染了受繼母虐待的小妮子的血,就變紅變甜了。惡毒的繼母和受殘害的繼女,以及帶有玄幻色彩的結尾,體現人們懲惡揚善的道德取向。

還有一些語言民俗,反映的是民間禁忌,如“立春不鞭?!?,因“俗傳城形若臥牛,鞭之則人災”[5]??诓式煞矫?,出門做生意,早晨不準“放快”,即不說不吉利的話。練木不做床,因與“入殮”諧音,忌說“出西門”,因為西門外曾經是刑場。這些語言民俗,可以看出亳州獨特的風土人情、鮮明的地域特質以及亳州人質樸樂觀的生活態度。

二、亳州民俗文化的傳承價值

(一)有助于弘揚民族傳統文化

民俗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積淀形成的獨特文化符號,挖掘與整理傳統民俗文化,創新舉辦民事節慶活動,不僅可以提升民眾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對地域文化的自信心,還可以提高人們對民俗文化的保護傳承意識。亳州很多獨一無二的文化現象,如東漢名醫華佗發明的“五禽戲”,傳承至今已有兩千多年,其價值通過人們的不斷挖掘,已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保護項目,和二夾弦、九醞春酒法一起,成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軟實力乃至傳統文化財富的重要體現。

民俗文化在長期的傳承中,其精華部分承載著中華民族文化精神和傳統美德,發揮著提升道德修養審美效能。比如,重陽節拜神祭祖、登高賞秋等習俗,傳承發展到今天被賦予了感恩敬老等內涵。在毫州,重陽節祭酒神曹操和藥神華佗等兩大儀式活動,更是賦予重陽節感恩主題更多的意義。

(二)有助于為鄉村振興奠定文化根基

傳承發展民俗文化,有助于豐富精神生活,完善新農村文化建設。農村是我國傳統文明的發源地,鄉土文化的根不能斷,農村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農村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農耕文明曾長期領先于世界的重要基因密碼,也是新時代提振農村精氣神的寶貴精神財富[6]。梆劇是最受歡迎的一個劇種,花鼓戲、亳州二夾弦等也是民眾喜聞樂見的“非遺”項目,這些都曾是人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若能合理融入百姓生活,能將進一步滿足群眾的精神需求,進一步推進鄉村文化振興。

傳統民俗文化的教化功能,有利于為鄉村文明建設提供更豐厚的滋養和更持久的動力。在漫長的農耕時代,優秀的傳統民俗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思維習慣和生活模式,如鐘敬文先生所說:一則神話,可以堅固全團體的協同心;一首歌謠,能喚起大部分人的美感;一句諺語,能阻止許多成員的犯罪行為[7]。優秀民俗文化中所蘊涵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是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部分村落中鄉約制度中教訓子孫、和順鄉里、親鄰互助的內容,也是鄉風文明振興的一個重要元素。發揮優秀民俗文化在教化、規范、乃至鄉村治理方面的作用,將能更好地為創造和諧的社會環境提供保障與支持。

(三)有助于豐富民俗文化旅游項目

民俗旅游屬高檔次的文化旅游范疇,是指旅游者被異域或異族獨具個性的民俗文化所吸引,以一定的旅游設施為條件,離開自己的居所,前往旅游地(某個特定的地域或特定的民族區域)進行民俗文化消費的一個動態過程的復合體,是人類文明進步所形成的一種文化生活方式[8]。民俗文化旅游較好地滿足了游客“求知、求新、求異”的心理需求,近年來已得到廣泛開發。亳州民俗文化生長在中原大地上,其民間風俗習慣、農耕民間信仰、匠人技藝工藝、族規家訓村規民約等傳統文化精神,深受以儒家、道家為主的文化的浸潤,以保持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為基礎,將樸素自然的皖北民俗文化注入鄉村旅游,既能改善村容村貌,又能增強當地百姓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意識,使鄉村民俗文化得以活態傳承。

三、亳州民俗文化的傳承和保護策略

從整體發展趨勢來看,亳州民俗文化特色項目開發不足,文化創意產業滯后,民俗文化與旅游產業的融合還存在短板,活態、互動體驗項目少,難以滿足游客深層次需求。宣傳及傳承平臺匱乏、民俗文化氛圍淡薄,民俗文化傳承人才支撐不夠,尤其是鄉村民俗文化面臨代際傳承斷裂、難以為繼的困境。做好民俗文化的傳承保護,要加強活態傳承、教育傳承、市場傳承、載體創新等工作,通過線上與線下渠道相結合、微媒體與傳統媒體相結合,突破傳統民俗傳播的時空限制,構建協同發展的民俗文化傳播體系。

(一)深入打造民俗文化品牌

一是加強對民俗文化資源的挖掘與整理。加強田野調查,對鄉村的民俗習慣、風土人情等情況進行細致的調研考察,對珍貴史料、相關文獻進行挖掘,做好民俗文化檔案記錄,分門別類進行整理。對一些將出現傳承斷代的民俗文化進行搶救,如對絲弦、蓮花落等曲藝以及大班會(鬼會)、二夾弦、亳州梆劇、清音等戲劇。對未得到充分開發的特色民俗文化資源,制定針對性的民俗文化發展規劃,以期做到精準開發。

二是深入挖掘民俗文化的多種功能和多重價值,提煉亳州民俗文化內涵和精神特質。如亳州很多民俗文化都與當地名人故事、藥酒文化等關系密切,可以對這些民俗文化的故事內涵等進行深入挖掘,結合現代創意,巧妙滲透到影視、動畫等作品中,從而使受眾在潛移默化中了解和接受民俗文化。除了民俗文化教育基地、文化村落、民俗博物館、非遺傳習所等靜態展現載體之外,還可以通過“節事”和“品牌化”等活動加強民俗文化活態化傳承。如通過做大做強“華佗五禽戲健身節”“芍花民俗文化節”“漢風貢酒民俗會”“桃花民俗文化節”等新興民俗節日,復興龍抬頭節、重陽節等傳統民俗節日等,精心策劃展演、互動環節,不斷創新既有的民俗文化體系。

(二)發展民俗文化旅游產業

以文旅融合為抓手,實施“民俗+旅游”融合發展戰略。結合地域特色,以藥都、酒城等為基點,針對性地開發旅游精品路線,在確保民俗文化內涵健康真實的前提下合理開發民俗文化旅游項目,將民俗旅游與鄉村建設、酒鎮開發等相結合,借助原生態鄉村風貌、漢風古建筑向人們展現皖北地區獨特的地域生產生活方式,利用民間傳說、曲藝活動、節日慶典開發沉浸式民俗體驗游項目,因地制宜策劃生動有趣的互動體驗活動,不斷提升民俗文化觀光體驗價值。在文創產品中植入優秀的民俗文化元素,提取代表性的民俗文化如傳統曲藝、傳統建筑、民俗節慶、歷史故事、傳統醫藥及傳統體育等元素,研發出特色文創民俗旅游產品。

(三)推動民俗文化傳播手段創新

當前,新媒體的信息媒介層出不窮,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知乎等社交軟件,小紅書和B 站等傳播媒介,成為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新媒體平臺,其傳播內容、傳播效果、傳播受眾,都呈現出全新的發展面貌,為民俗文化的保護、傳播開辟了新的渠道。地方政府、有關民間文化機構、文化市場要積極參與此類宣傳平臺,積極打造優質微信公眾號、制作精良的民俗文化短視頻宣傳片、相關微電影、以及趣味性的短視頻等,吸引網友點擊觀看。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創新民俗文化展示載體,優化民俗文化“用戶體驗”。如信息化設置民俗文化的導視系統,利用觸摸屏展示地方民俗文化的影像動畫,結合虛擬現實技術營造虛擬民俗活動的體驗效果,打造體驗與互動的科技創新空間。

(四)創設濃厚民俗文化氛圍

一是做好空間布局,營造文化氛圍??臻g載體是承載民俗文化記憶的重要媒介[9],除了加強專業性的保護場所建設,更要加大公共文化空間的建設投入,多角度呈現展示民俗文化。如在鄉村自然景觀開發中適時植入體現農耕文化的景觀元素,將農具、石磨等傳統的農作物收獲器具進行景觀化加工,酒鎮街巷空間擺放釀酒工具、酒缸、酒旗等酒文化要素。開辟民俗文化發生場地,營造步移景逸的街巷空間活動場所,增強文化體驗。對現有建筑形制、工藝、材料進行有機更新,古鎮街區設計體現皖北樸實厚重風格,公共空間設置牌匾、碑刻、雕塑、繪畫等,增強景觀敘事性。

二是做好文化創新,提高文化保護意識。民俗文化兼具穩定性和變異性的特征,穩定是指其是在長期歷史中形成并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的穩定性。而變異性是指,在不同時期不同環境中,民俗文化的生存空間都在變化,想要長期地傳承與發展,就必須要適應外界變化而重構[10]。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傳承與發展民俗文化工作也需要做到與時俱進。亳州民俗文化應上升到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正確對待原生態民俗、偽民俗、仿民俗和新民俗,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做好調整、改變、轉型和創新工作,將環境營造與美麗鄉村建設相呼應,民俗文化與生產生活深度嫁接,從而構建與時代精神相適應的亳州民俗文化。

(五)加強人才培養與管理工作

一是積極培育民俗傳統技藝人才。建立完整的鄉村傳承人保障制度,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做好傳承人物質保障工作。加強對民俗文化傳承的責任心和奉獻意識的宣傳,吸引文化工作者、志愿者投身鄉村文化建設。運用市場手段整合藝術資源,鼓勵各種民間文化團體加入民俗文化傳承行列,通過組建多元化民俗文化傳播隊伍,讓傳統優秀民俗文化留住“根”、守住“魂”。

二是加強綜合研究型人才培養。鼓勵地方高校將亳州民俗文化融入日常教學活動中。通過民俗文化課程教學,專業實踐、校內社團組織、節日主題活動、課外興趣活動,邀請當地知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民俗專家深入學校開展五禽戲、地方曲藝、剪紙工藝與技術等教育教學活動等,強化學生對民俗文化的了解與興趣,提高文化傳承和保護意識。

三是建立亳州民俗文化研究智庫。加強與高校、文創機構、演藝團隊、營銷機構、知名文旅企業等合作,充分借助多方力量對民俗文化進行深入調查研究,發揮具有創新意識與前瞻性的人才的作用,設計出更具針對性和可行性的文旅項目和傳承方案。

四、結語

發展民俗文化,要堅持內容的吐故納新,形式的創新多樣,價值的時尚引領,既要堅持弘揚地域文化的特色,又要融入新時代元素,拓展宣傳平臺,打造優秀傳統民俗文化新陣地。作為民俗文化資源傳承與傳播的主體,地方政府應加強頂層設計,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民俗文化傳承與傳播機制,優化民俗文化發展環境,弘揚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真正做到在保護中傳承和發展亳州民俗文化。

猜你喜歡
亳州民俗文化民俗
冬季民俗節
亳州司爾特——助推當地經濟快速發展
家鄉的民俗文化街
金橋(2021年2期)2021-03-19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談
民俗節
居· 文化
慶六一 同成長民俗歡樂行
兩岸民俗文化薈萃福州
《詩經》宴飲詩中的民俗文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