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互聯網化路徑探析

2023-04-20 03:56徐文勇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23年12期
關鍵詞:思政大學生教育

徐文勇

(江門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江門 529090)

引言

大學生作為國家發展的未來與希望,其思政水平對個人健康成長及社會價值的發揮起著至關重要的決定性作用。在新時期,高校應重視互聯網技術的優勢與作用,將互聯網充分融入高校的思政教育過程中,創新思政教學方式、豐富思政教學內容,通過互聯網平臺與學生進行及時的溝通交流,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解決學生學習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保證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高校的思政教育互聯網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當前,我國的大部分高校對互聯網結合專業課程的線上教學模式有著積極的探索和應用,但是仍然存在諸多的問題。針對高校思政教育的互聯網化,在構建的過程中應以專業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個性特點為基點,尋找思政教育與互聯網的契合點,并不斷優化和創新,從而實現高校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

一、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互聯網化的機遇與挑戰

(一)線上教學促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但易受不良觀念影響

互聯網以其獨特的優勢成為新時期高校開展教育的重要途徑,線上教學的重要性凸顯。自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大學生在學業上受到的最明顯的影響便是線下課程減少。高校會根據最新的發展動態來判斷學生是否需要返校、返校的時間、返校之后的防控措施等,這就導致高校的思政教育課程線下時間明顯減少,而為了保證停課不停學的最新要求,互聯網便成為高校開展思政教育的最佳途徑。高校思政教師都是通過互聯網,以線上教學的方式為學生進行授課。這為高校思政教育互聯網化提供了機遇和挑戰。線上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同,對教師和學生都有著較高的要求,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必須熟練掌握各種互聯網學習平臺的操作,從而保證線上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同時,線上教學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中的教學主體的地位,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凸顯,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是線上教學效果的重要影響因素。信息化時代,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和速度更加便捷,學生的個性特點也得到充分的展現[2]。但是,互聯網的發展也為學生帶來了巨大的誘惑,學生容易受到網上各種思潮的影響,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理念、責任意識等都有一定的沖擊,線上教學的成效主要靠學生自身的意志力、自控力和主觀能動性,這為思政教育互聯網化帶來了嚴重的挑戰,高校的思政教育面對著更為復雜的環境,對思政教育的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二)學生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增多,但缺乏完善監督管理

互聯網已經成為我國教育發展戰略的重要媒介,將互聯網與高校的思政教育相結合,可以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線上教學的便利性使學生用于往返教室與寢室的時間減少,學生的課余時間增多,導致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獲取互聯網平臺上的信息,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豐富自身的技能,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因為互聯網本身的特點,信息傳播的廣度、速度和深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拓展,在豐富了學生獲取信息渠道的同時,使得時事新聞對學生的影響力不斷擴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線上教學缺乏完善的監督管理,更依賴學生的自主性和自控力,部分學生在線上教學的過程中,并未將主要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思政教育的學習方面,導致大學生的文化知識學習和思想提升不足,思政教育的質量不高,線上教學的成效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互聯網化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思政教育教學話語體系有待完善

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受成長環境的影響,對網絡語言有著先天性的習慣,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更喜歡使用簡短生動的語言表達方式。但是,高校的思政教育因為其本身的屬性導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用的語言具備更強的邏輯性和理論性。目前,高校的思政教育需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選擇教育話語,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教育話語并不能很好地理解,現行的思政教育話語體系與互聯網時代學生群體話語體系相脫離,思政教育的實際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甚至起到了相反的作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當前的思政教師對學生群體不夠了解,對學生的興趣愛好、行為舉止及話語體系等缺乏細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導致教師在思政教學過程中應用的話語體系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另一方面,部分思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雖然采用了大學生習慣的話語體系,但是忽視了互聯網話語體系與思政教育相結合的重要性,導致在教學過程中兩者不能有效結合,更是不能充分發揮二者的作用,對思政教育互聯網化造成了阻礙。

(二)教學形式和內容較為單一

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互聯網化過程中,思政教學的形式和內容相對單一,無法激發學生參與思政教學的熱情和積極性,思政教育的實際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就現階段的高校思政教育而言,無論是線下還是線上,主要的教學內容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近代史、思想道德以及法律基礎等內容,理論知識占據教學過程中的絕對主導地位,導致思政教育課堂枯燥、乏味,學生厭學、逃課等行為時有發生。部分教師雖然意識到教學內容的設置要因人而異,但是學生群體龐大的數量,導致思政教師無法為每位學生都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方案,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在思政教學過程中只能采用相對固定的教學模式。高校思政教育在互聯網化過程中,需要創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課程設置需要以學生需求為導向,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只有這樣才能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窠臼,實現高校思政教學的目標。

(三)思政教育互聯網化的意識薄弱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及信息化技術的突破,為高校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提供了技術支持,思政教育互聯網化是高校思政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雖然大部分的高校和教師都在思政教學過程中積極地應用現代化教學技術,但是對思政教育互聯網化的重要性認知不足,意識仍然薄弱。在當前的思政教學中,應用最多的便是PPT和短視頻技術,對人工智能、VR技術則應用的較少。PPT和短視頻技術相對簡單,對教師的能力要求相對較低。而VR技術及人工智能技術由于設備昂貴、操作難度較大等原因,實際購買和應用的較少。但是長時間地應用短視頻及PPT技術,導致學生對新技術的興趣急劇降低,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下降[4]。新媒體已經成為當前大學生溝通交流的主要媒介,在思政教學中積極地應用新媒體技術可以有效提高思政教學的實效性,提高思政教學的質量。

三、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互聯網化路徑

(一)構建完善的互聯網思政教育話語體系

首先,教師要積極轉變自身的教育理念,對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動態進行更深層次的掌握,了解并掌握互聯網時代的話語體系,深入分析和研究大學生群體的語言習慣,在思政教育與互聯網相結合的過程中,將思政教育中抽象、難以理解的教育話語轉變為學生習慣的互聯網話語體系,拉近思政教育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激發學生的興趣,最大限度發揮思政教育的價值和作用。其次,在思政教育互聯網化過程中,教師要以時代的發展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為核心,將思政教育更加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設計出符合學生語言習慣的思政教育話語體系,提高學生的親近度和理解度,為學生思政教育的學習構建良好的環境和氛圍。

(二)創新思政教育互聯網化知識體系

互聯網的發展加快了信息的傳播,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因此,在新時期高校思政教育互聯網化的過程中,要立足于互聯網積極發掘符合思政教育的內容,創新思政教育互聯網化的知識體系。高校思政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及大數據技術,對學生的興趣、愛好、需求等進行分析,從而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除了教學大綱規定的教材外,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篩選合適的教學資源,潛移默化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文化自信、愛國主義精神、責任意識和民族自豪感等,引發學生的共鳴和認同感,加強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構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效推動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發展。

(三)進一步提升教師思政教育互聯網化意識

首先,高校要重視教師互聯網技術的運用能力,包括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教師要不斷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平等的教學關系,營造良好的溝通交流氛圍。積極地應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如網頁、動畫、VR等,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保證思政教學的質量。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接受能力、個性需求等因素為基點,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堅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要。最后,進一步提升教師的思政教育互聯網化意識。教師要有高超的互聯網技術運用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需求選擇不同的新媒體技術。通過對互聯網技術的深入理解與學習,將思政教育與互聯網技術更好的結合,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政教學互聯網化教學水平,真正發揮互聯網技術對思政教育的促進作用。

(四)構建完善的網絡監督機制

受國內外環境變化的影響,大學生的思想情緒等均發生了較大的波動,負面情緒的聚集對大學生的健康發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在這樣的情形下,高校在構建思政教育互聯網化的過程中,更要注重大學生的心理發展情況。一方面,要對大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正確面對負面情緒產生及帶來的影響,將負面情緒的影響降到最小。另一方面,高校要將災難最新發展情況及防控措施進行分享,盡可能消除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思想和心理上的變化波動。與此同時,高校要建立完善的網絡監督機制。杜絕網絡上不良思潮對學生的影響,凈化網絡環境,為學生提供安全的網絡使用環境,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網絡使用習慣,指導學生做到自尊自愛,在網絡使用中注意文明用語,拒絕參與到庸俗話題的談論中,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網絡道德素養,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同時鼓勵學生建立文明網絡監督管理模式,有效減少網絡中出現的不文明現象,積極地弘揚正能量,為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五)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

學生是校園網絡的主要使用群體,進行校園網絡文化建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潛移默化的將教育政策和相關思政理念引入到網絡文化當中,發揮網絡思想教育的政治導向性作用,營造一個健康積極的網絡文化氛圍。如可以選擇一些時事熱點問題,讓學生通過網絡評論功能積極發表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為大學生提供網絡活動空間,積極引導學生對錯誤娛樂思潮的批判,以此為契機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宣傳國外優秀文化發展成果,提高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為世界各國文化交融作出貢獻。學生管理工作人員可以通過校園網絡,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聯系,開拓學生向上級提出校園建設意見的途徑與平臺,通過網絡進行匿名觀點傳達。運用大數據技術分析學生的網絡行為,以此為依據判斷個別學生存在的思想問題,制定出個性化思想教育指導方案,不斷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定期設計有利于學生思想道德素養提升的網絡活動。例如,法制題材的短視頻制作比賽等,讓學生在自主實踐的過程中學習主流文化知識,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有效過濾帶有危害性的校園不良信息,利用現代化網絡安全管理手段,為學生提供完整的信息服務。

(六)滿足信息時代的教育需求

互聯網技術在大學生管理中的有效應用,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變得更加復雜,教職人員在完成基礎思想教育的同時,還需要引導學生正確地使用網絡,網絡技術拓展學生對信息接收的途徑,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權威性受到了挑戰。在此基礎上教職人員需要順應時代的發展需要,積極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改良中,不斷提升個人的思政教育能力[5],學會運用網絡工具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通過網絡平臺向學生推送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基礎,包括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和社會建設中國家提出的一系列方針政策。熟練地掌握網絡技術,學會新型網絡用語,只有掌握優秀的專業技能,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指導。高校需要打造負責網絡宣傳的特殊教育團隊,通過統一的網絡知識教育培訓,教職人員能夠自主完成數據收集、信息發布與傳播的工作,設置網絡健康教育欄目,科學地與學生進行信息交互,采用平等交流的方式更容易讓學生接受思想指導,降低師生面對面交流營造的緊張感。

結語

新時期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互聯網化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在整體性、規范化和系統性上仍然存在著巨大的進步空間,需要我們不斷地深入分析和研究。將高校的思政教育與互聯網技術高效結合,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的優勢,是完善高校思政教育體系的重要環節,對培養學生的信息化素養、增強信息化意識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更是對大學生思政教育模式創新的積極探索和應用。

猜你喜歡
思政大學生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大學生之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