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研究

2023-04-20 03:56丁新寶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23年12期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

丁新寶

(防災科技學院,河北 三河 101601)

引言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分析民族問題、了解宗教問題、關注發展問題是目前我國的熱門話題。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應立足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進行探索,能夠促進更好地落實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的意識形態領域的較量更加激烈,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當代中國民族地區問題依舊是需深入解決的問題之一,強化民族思想政治教育[1],破解民族矛盾,構建良好的和諧的民族關系,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新時代下的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促進各民族經濟繁榮發展是題中應有之意。

一、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的基本內涵

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同我國民族問題的實際相結合[2],解決民族問題、化解民族沖突、促進中華民族團結共同發展。馬克思主義所堅持的理想是共產主義,我國在發展過程中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引導,并創建出了符合我國國情發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同時,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是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保障各民族地區政治穩固,引導各民族人民凝心聚力,保障各民族人民的切身利益。學生在接受教育和成長過程中,不僅要接受相應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學習,還需要接受心理、生理、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形成良好的意識形態。因此,在學校教育中會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和需求,結合時代的發展、民族的發展,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基礎,合理解讀,挖掘現代化下所具備的內涵并將理論進行創新,使其能夠發揮出更加積極的引領作用,優化教學形式,形成特色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學生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民族風俗信仰等方面進行針對性的教育,使學生能夠樹立良好的民族觀念、民族意識和民族認同感,進而促進學生成長和發展。另外,學生作為社會未來發展的“頂梁柱”,做好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使其能夠更好地建設國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民族團結統一,推動國家更好的發展。

二、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在聯系

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上,應創建符合國家國情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解決當下民族問題,化解歷史遺留民族問題,減少民族沖突,合理解讀馬克思主義理論,使其能夠發揮出更好的引領作用,以此為基礎構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同時,分析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在聯系,使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態與內容能夠與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共產主義的信仰相吻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3]。還要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時俱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學生更好的發展,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優秀接班人[4]。

(一)具有同樣的政治認同

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有著相同的政治認同。通常情況下,在解決民族問題過程中,會將民族問題與國家政治密切聯系在一起,國家政治決策由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為引導。而學生在接受民族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接受黨和國家的領導、政策指引,根據實際情況去分析民族問題上所存在的政治觀點、政治文化等,由此也可以確定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樹立良好的民族認同感,還需要樹立正確的政治觀念。另外,學生在接受相關教育的過程中,能夠樹立良好的政治觀念,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過程中會發揮出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國家的政權穩定,維護國家統一。

(二)具有同樣的文化整合

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指導的中華民族堅持文化自信。在民族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會引導學生了解各民族的文化、各民族的發展和各民族的風俗習慣等。并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去分析各民族文化的內涵,尋找屬于中華民族的共同文化符號和文化特點,提高每個個體對本民族的文化認同感,使每個個體都能夠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特征,以主流意識形態文化為主導,展示出各民族的文化亮點,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共同組成屬于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形態。

(三)具有同樣的社會歸化

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為指導的中國發展形態,與現代化下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同樣的社會歸化。結合我國的歷史進程可以發現,解決民族問題、化解民族沖突的方式絕不是相互吸引、相互斗爭。當前全球化的深入推進,各國家都面臨著激烈的經濟、政治、文化競爭,想要保障一個國家的長遠發展,需要各民族在結合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的同時進行社會規劃與民族融合,做到同呼吸共命運。同樣對于國家發展而言,個體和各民族的發展都需要以社會的發展作為背景與支撐。因此,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強調社會共同發展思想,使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社會意識、親社會行為等,共同維護民族團結、國家統一。

三、基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實現路徑

(一)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主陣地作用

在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是主渠道,同時思想政治教育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主陣地。高校應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各民族的發展情況,以及中國的社會形態,引導學生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清理論知識,采取合理科學的措施,引導學生能夠將相應的理論知識儲存到自己的腦海中,形成屬于自身的知識體系,以理論為基礎,深化自身的生活、思想和行為。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之相融合,在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愛國主義精神、民族觀念,學生能夠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引導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涵養愛國主義精神、艱苦奮斗精神和創新精神。

第一,各科教學過程中也應挖掘課程內容中所蘊含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實施“課程思政”,從各科教學內容中潛移默化地滲透民族觀念、愛國主義精神、民族文化等,使學生能夠在各科學習過程中認識到各民族的文化和風俗。從不同的文化特征中感知中華民族各族文化的魅力,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特色文化基礎上給予學生正確指導。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為基礎,使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與其他課程共同發力,形成特色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第二,高校應結合實際情況開設地方思政課程,將民族歷史問題正本清源,引導學生以正確的、辯證的思維去認識歷史遺留問題,使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識到各民族的情況。如結合各地方的實際情況開設民族地方簡史課程等,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和學習各民族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思想、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各民族的發展和目前中國所存在的民族問題與民族沖突,構建起正確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民族觀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在開展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要讓理論結合實踐,開拓實踐教學,結合各地區和各學校的實際情況,打造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基地,通過更多的渠道尋找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優質教學資源將其融入實踐教學中。例如,學??梢月摵献灾螀^博物館,引導學生參觀博物館,從中了解各民族的文化,感知民族文化的魅力。同時,在思政課程中開展專題調研活動,使學生能夠在活動的驅動下加深對各民族的了解,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實踐讓學生進行思考,對民族問題得到更深層次的理解。除此以外,各學校還應加大氛圍營造,開展主題活動,邀請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專家到校開展交流講座,使學生和教師都能夠在專家的引導下學習到更多關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識。并且,加大網絡渠道的利用,除了通過網絡渠道尋找優質教學資源,還可以利用線上教學,拉近專家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能夠接受更高效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各種方式宣傳和弘揚民族文化精神,使學生在此環境影響下,形成良好的民族觀和世界觀,能夠從內心出發,堅定維護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的思想。

(二)構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培養體系

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基礎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應明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站在宏觀角度上審視“立德樹人”的重要意義,結合各學校的實際情況,明確教師在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職責與使命,使其能夠在具體的目標引導下,完成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務。其目標構建,要為社會培養一批具備良好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民族理論儲備和民族政策解讀能力的專業人才,使所有學生都能夠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認識到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的重要性,夯實基礎理論,提高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并且,以目標為導向,開展學生日常管理工作、教育工作、就業引導工作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健全專業基礎課課程體系,堅持以人為本,探索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特色培養模式,結合學校發展的實際情況和地域特點構建屬于本校特色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課程,培養推進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專業人才。如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使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特色的發展形態,吸引對這方面感興趣的學生,加大對相關知識的研究。同時以公共基礎課程為主,夯實每一個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通過項目,引導教師和學生加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研究、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5],加大經費投資,鼓勵教師和學生都能夠參與到研究中。推進學術發展,使其能夠研究出更多的學術理論促進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另外,可以建設研究基地,讓參與到相關研究中的教師和學生能夠有調研和理論實踐基地,使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與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實踐能夠在學術研究的推動下,在中國大地上生根發芽。

(三)強化教育人才隊伍建設

教師應樹立良好的思想觀念、職業信仰,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正確認識民族問題,將正確的思想潛移默化地滲透給學生,使其能夠得到正確的影響,樹立良好的民族觀念,意識到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同時,作為“教書育人”的教師,其職業素養、人格魅力,都會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因此,教師應該加大學習、強化交流,以良好的教育能力和專業素養影響學生。并且,各學校也應結合實際情況構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長效機制,使每個教師都能夠參與其中,并通過績效評價、激勵機制、任務驅動等各種方式引導教師參與到民族文化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研究或其他與之相關的研究中,打造出一批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團隊,推動教育發展。

高校應結合地域特點,發揮出聚集人才的優勢,建設科研團隊,打造科研平臺,加大對地域文化、地域特色的研究,促使每個教師都能夠樹立正確面對民族問題的意識。各民族地理位置有著特殊屬性,學校要發揮出服務區域發展的作用,加大學術研究,從馬克思主義理論角度出發,聚焦地方發展、地方政策、地方歷史問題、地方文化等方面進行深入挖掘和探究。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構建成果保護機制,使教師無后顧之憂地加大相關研究,推動地方政策更加完善、地方發展更加貼合實際。

(四)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引領作用

教育的根本問題是“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基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應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形式,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引導作用[6]?,F代化信息技術帶入了更多的思想在校園中激蕩,學生的意識形態領域產生了更多的激烈競爭,而分析存在的問題,以問題為導向,聚焦學生的發展,在尊重學生個性和差異性的基礎上采取合理科學的措施,可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形成健全的人格,生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在開展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應構建良好的學風和校風,把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思想刻入教育環境“骨子”里,使環境能夠展示出應有的生命力,發揮出環境的育人功能,使學生能夠在環境的影響下認識到民族和諧統一的重要性。

此外,還應加大對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宣傳,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高??赏ㄟ^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加大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宣傳,構建主題專欄、互動平臺,使學生隨時隨地都能夠接受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同時,學校要科學解讀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相關政策文件,使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還可以開展各類主題活動如辯論賽、演講比賽、交流活動等,通過各類活動加大對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思想宣傳,使學生能夠樹立民族和諧,國家統一的正確思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大地、在學生心中開花結果[7]。

結語

在開展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應遵循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分析馬克思主義與民族思想教育之間的內在聯系,合理解讀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民族觀。進而使其能夠在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出更加積極的引領作用,使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民族觀,確保學生能夠正視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推動各民族之間的團結,保障國家穩定、民族團結,促進中華民族繁榮昌盛。

猜你喜歡
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
我們的民族
堅持理論創新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神秘的混沌理論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多元民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