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治理視域下馬克思國家理論的文本澄明到現實重構

2023-04-20 03:56陳盼盼李單單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23年12期
關鍵詞:市民馬克思理論

陳盼盼 李單單

(泉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福建 泉州 361000)

引言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如何順應歷史之變,把馬克思國家理論放置到新的時空中加以深思、發展、超越,推動新時代中國“第五個現代化”,這已然成為炙手可熱的時代課題和實踐旨趣?;诖?,關于馬克思國家理論經典文本的批評性反思到現實重構才是本文之要義。本文通過對馬克思國家理論的文本追思,在歷史研究中進行理論“建構”并面向實踐要求進行國家治理“重構”,于本文而言,是要義更是追尋。

一、文本澄明:馬克思國家理論的歷史探源

(一)神話的消解與國家的重建:國家與市民社會關系問題

國家與市民社會之間的關系問題是馬克思國家理論的靈魂。馬克思回到“人間”,打破黑格爾的國家理性神話,重回歷史唯物主義高度,呈現出由國家到市民社會,再從市民社會窺得資本邏輯真相,鋪展開國家與現實社會同資本邏輯的內在勾連,找尋從政治解放轉向社會解放,以“自由人聯合體”超越資本主義市民社會與國家的未來藍圖。

馬克思提出的“市民社會決定國家”的觀點[1],不僅揭示了國家的起源,而且打破了西方近代以來思辨國家觀傳統,其鋒芒所指黑格爾神話——國家理性。在馬克思看來,市民社會才是國家的前提和動力。在敘述了國家的產生必須從市民社會中尋找根源之后,馬克思說明了國家的本質[2],揭示現代市民社會與國家的內在原則。于資產階級國家而言,它“不過是資產者獵取少數集團利益的組織載體”。馬克思指出具有私利性的資本主義國家必然走向國家機器“異化”,使國家機器成為“虛幻共同體”的“寄生贅瘤”。因此,要超越資產階級國家,就必須打破資本邏輯,走向超越資本統治的“自由人聯合體”。個人力量(關系)由于分工而轉化為物的力量這一現象,不能靠人們從頭腦里拋開關于這一現象的一般觀念的辦法來消滅,而只能靠個人重新駕馭這些物的力量,以消滅分工的辦法來消滅[3]。在資本主義制度范圍內,只有通過“共同體”將革命滲入市民社會與資本邏輯,才能真正實現人類社會自由全面發展。

(二)“打碎舊的國家機器”與“國家的消亡”:無產階級專政的建制問題

進行政治斗爭,實現人類解放,需要從市民社會內部尋找到一個“上升階級”“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并由這個階級建制國家、超越市民社會,在經濟高度發達的基礎上,最終實現國家政治組織的逐漸消亡和從“共同體”到“共產主義社會”的實現,以達到全人類的高度解放。無產階級是馬克思國家理論創立過程中的最偉大發現之一,它像紅線一樣是貫穿在馬克思一切著作中的基本思想。

馬克思在《一八四八年至一八五零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總結了法國革命的經驗,首次提出“無產階級專政”,后又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明晰:“在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之間,有一個從前者變為后者的革命轉變時期。同這個時期相適應的也有一個政治上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國家只能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4]。馬克思對這個應更加注重和追求民主的無產階級政體進行精辟總結,闡明了它的建制任務:建立人民自己當家作主、能進行自由勞動,有為人民服務的廉潔高效的“社會公仆”的“社會民主主義的紅色共和國”。充分認識國家的雙重屬性——階級性和社會公共職能,應更加重視公共性職能;防止政府職能“異化”,保持“社會公仆”服務本質;提高“廉價”政府建設等構成無產階級專政的建制核心。

(三)“虛假觀念”批判與“全民品格”構建:意識形態與國家和法的問題

從“上升階級”到無產階級再到無產階級專政,建制的合法性與合理性問題便提上議程。馬克思的意識形態批判理論對“虛假觀念體系”進行無情批判,旨在讓無產階級按照自己的面貌來改造國家。

意識形態作為國家利益的代表,具有為國家建制提供合法性和合理性依據,贏得社會成員對政治體制支持的最大化功能。意識形態所發揮的凝心聚力功能可窺見一斑。代表“全民”品格的無產階級意識為擺脫“舊機器”遺留的意識遺毒,就應該看到意識形態作為一種現實的力量、一面戰斗的旗幟所具有的不可估量的獨特作用。馬克思多次預見了意識形態也可以鍛造成為進行無產階級專政、爭取解放、獲得自由的強有力工具。

二、文本省思:馬克思國家理論的現實反觀

提拎馬克思國家學說的零散敘述[5],意不僅在于為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進行系統化、理論化“建構”,更在于結合現世現實要求對其“重構”?;诖?,關于馬克思國家學說經典文本的批評性反思才是本文之要義。

(一)關于國家—市民社會—資本的關系問題反思

誠如馬克思所期許的那樣,完滿的政治國家僅存于市民社會之中。政治國家與市民社會處于對立的地位,這種國家與社會的二元化進程,其內在動力在于經濟的高度發達,資本邏輯則必然成為國家與市民社會的內在勾連。譏諷的現實是,國家與市民社會的反向背離愈加需要資本邏輯的強化推動,這種貌離神合的二元化進程困擾著全球社會主義國家。于中國現實而言,人們不得不服從于市民社會的統治,但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在還不能完全消解資本邏輯的困境下如何處理好國家—市場的關系,如何在世界市場中厘清國家職能及其界限問題,如何消解國家機器與市民社會二元化進程這一二律背反,建構一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當代中國面臨的未知挑戰和正在進行的全新實踐。

(二)關于國家本質的二元性問題省察

馬克思認為國家的本質“是階級壓迫工具”外,還認為國家必須履行公共管理職能,只有為了社會的普遍權利,個人階級才能要求普遍統治,只有服務大眾、代表大眾履職盡能,國家才能贏得統治的正當性和合法性。全球化時代,單純用階級統治的工具來界定國家已經遇到了困難,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曾界定的經濟范疇的階級性和斗爭性,似乎階級性已不再是國家的本質規定,公共性成為國家治理的主題。因此如何實現國家的自主性、國家公共性,在未來又如何實現“社會把國家政權重新收回”等種種問題,都需要對馬克思主義國家觀作進一步時代化、中國化解讀。

(三)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建制問題審思

找到打破資產階級專政密碼,可以說是馬克思國家學說的偉大理論創新,但是在對于無產階級如何進行專政建制問題還存在一些理論空白或需要檢視的地方。一是無產階級專政不直接等同于整個無產階級集體執政,按照馬克思的理解只能是無產階級先鋒隊代表集體形式權力。而代表如何產生、有無個人特殊利益、能否真正代表集體利益、專業素養如何保障、有無監督機制、監督機制如何實現最優化、失能缺德代表如何替換……這些馬克思都沒能直接界定或給出解決方案,所以他才認為一切公職人員“由選舉產生,隨時可以撤換”。二是與當年馬克思所設想的社會兩極分化不同,現實的社會主義國家并沒有達到階級界限分明的狀態,且無產階級占社會總體少數,國際無產階級的聯合及全面勝利還未見端倪,現實的社會主義國家“消亡”不具備可能性和可行性,相反,全球化大變化下國際風云變幻,任何一個國家都需要強有力的國家機器應對多重國際壓力,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國家能力實際上存在于所有現存的國際社會和組織之中,增強國家職能的現實運動與馬克思所設想的國家機器消亡背道而馳。所以,如何防止國家和國家機關從社會公仆變成了社會的主人,建立“廉價”政府問題,無產階級如何能真正實現代表最廣大無產階級,并取得革命和建設勝利,馬克思沒有進行具體闡釋,是避不開的現實重大難題。

(四)關于全球化的理論形態新拓展

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全球化是資本主義進步性的表現:“資產階級,由于開拓了世界,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6]。資本把人類社會帶入“世界歷史”階段,在全球化的進程中,資本獲得全球性拓展,資本主義的每一個發展將發展埋葬自身的勞動者的力量,也將為世界無產者的聯合和人類解放建立超民族邊界的基礎。但是與馬克思恩格斯所描述的不同,全球化的發展逐漸消解著國際無產階級的聯合力量,資本主義的“喪鐘”還未敲響,剝奪者正以更加隱蔽、更加‘暴力’的方式剝奪被剝奪者。若要實現共產主義替代現象的資本主義,除了“走進馬克思”“保衛馬克思”,還需要有問題意識去“發展馬克思”。具體地說,需要對散見于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關于國家學說的思想進行文本追思和現實超越,例如涉及市民社會與國家、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關系,國家發展真實經驗、國際關系比較、發展中國家或所謂新興國家發展超越、國家“過渡”時期形式探索、社會主義國家建制問題等,這些都是國家理論需要回應的重要時代課題??上驳氖?,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對馬克思國家理論的偉大理論超越。我國正走在探索符合時代、符合中國國情的國家建制道路上。

三、文本歸真:馬克思國家理論發展的現實重構

文本反思的理想意圖在于尋求現實的“建構”路徑,雖是理想卻值得人人奮力追尋,作為現代社會科學的鼻祖,國家治理語境下的馬克思國家理論應涉及政治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的研究,拓展其在全球化時代的可能發展空間。

(一)國家治理:從政治建制轉向社會治理

馬克思國家理論中關于國家的本質具有二元性: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和協調者?!罢谓y治到處都是以執行某種社會職能為基礎,而且政治統治只有在執行了它的這種社會職能時才能持續下去”[5]。國家的建立,“舊政權的純粹壓迫性質的機關予以鏟除,而舊政權的合理職能則從僭越和凌駕于社會之上的當局那里奪取過來”[5],國家將失去其政治性質,而變為維護真正社會利益的簡單的管理職能。馬克思為人們勾勒了國家治理的理想走向:從國家政治職能轉向社會職能,實現政治解放最后走向人類解放。實現國家—社會—公民的良性互動治理,最終達到社會高度自治,這一思路為當今國家治理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思路。

(二)國家機關建制:以“社會公仆”為原則的民主建設

社會主義國家是“真正民主的國家政權”,服務性是國家治理的核心要素。為了防止國家機器凌駕于社會之上成為“社會主人”,馬克思和恩格斯為人們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方法:其一,通過普選選出國家代理人,且選舉人可隨時被替換;其二,所有國家代理人與其他工人一樣取得同樣的工資待遇。實現擺脫形式有實際內容的普選制、實行廣泛且嚴格的人民群眾監督制度、逐步擴大人民群眾參與對國家機關管理的范圍和程度,這是社會主義國家建制的根本。在當前的國家建制過程中,至少應當堅持以下原則:國家機關的一切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要堅定不移地同特權現象、官僚主義作斗爭,要不斷擴大人民群眾直接參加國家機關管理的范圍和權利。當然,當前國家治理應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全面依法治國、有機結合到全面治理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各個領域和各個環節。

(三)國家意識形態建設:堅守馬克思主義理論陣地

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意識形態如同血液一樣滲透在國家肌體中?!芭械奈淦鳟斎徊荒艽嫖淦鞯呐?,物質的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1]。人們應當充分認識到意識形態作為一種現實力量所具有的不可估量的作用,牢牢堅守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在科學理論的指引下,我國的意識形態工作應牢牢以“中國特色”為核心理念,占領意識形態的制高點,樹立黨和國家治理形象、改革開放形象、合作穩定形象、敢于負責等大國形象;應該準確抓住意識形態工作的切入點,順應全球化情勢,創新意識形態話語,做好意識形態引領工作,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方向,錘煉現代化強國力量,凝練中國話語、發出中國聲音、展現中國形象;應該識破意識形態工作的薄弱之處,攻克西方意識形態滲透,敢于亮劍、果斷出擊,提高人民大眾的理性批判能力,實現意識形態大眾性與先進性關系上的突破。扭轉意識形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的不同步性問題將是當前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不得不嚴肅對待的重大時代課題。

結語

文本反思的理想意圖在于尋求現實的“建構”路徑,雖是理想卻值得人人奮力追尋。作為現代社會科學的鼻祖,國家治理語境下的馬克思國家理論應關涉政治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的研究,拓展其在全球化時代的可能發展空間。馬克思為人們勾勒了國家治理的理想走向:從國家政治職能轉向社會職能,實現政治解放最后走向人類解放。實現國家-社會-公民的良性互動治理,最終達到社會高度自治,這一思路為當今國家治理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思路。馬克思關于國家建制的論說為中國“第五個現代化”提供可能空間,即當前國家治理應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全面依法治國、有機結合到全面治理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各個領域和各個環節。所以,新時代中國意識形態建設,要牢牢堅守馬克思主義理論陣地,唱響、說好、道明“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

猜你喜歡
市民馬克思理論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堅持理論創新
神秘的混沌理論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話劇的盛會·市民的節日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International Volunteers for G20 Summit in Hangzhou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