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圓通精允:評萬奇《文心雕龍論析》

2023-04-20 06:50白建忠
語文學刊 2023年6期
關鍵詞:劉勰研究

白建忠

(內蒙古師范大學 文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近十余年來,萬奇陸續推出了四部《文心雕龍》研究的著作,分別是《文心雕龍文體論新探》(主編之一,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2年)、《〈文心雕龍〉探疑》(主編之一,中華書局,2013年)、《愛讀式文心雕龍精選讀本》(與黃維樑先生合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年)、《文心雕龍精義今釋》(主編之一,巴蜀書社,2023年)。繼以上四部著作之后,2023年8月,萬奇的《文心雕龍論析》由崇文書局出版,該專著是山東大學戚良德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文心雕龍》匯釋及百年‘龍學’學案”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被列入“龍學”前沿書系之一。

《文心雕龍論析》由戚良德教授作序,包括引言、文心概說、文本今讀、龍人銓評、龍學鳥瞰、結語與附錄七個部分。據萬奇自序《我的“雕龍”之路》所言,受先師王志彬先生的囑托,他從2006年開始著手研究《文心雕龍》,一直未停歇,時至今日,幾近二十年了。萬奇在自序中說,研究《文心雕龍》并出版系列著作,一方面是完成志彬師布置的“龍學作業”,告慰他老人家的在天之靈;另一方面,也是給他本人多年從事《文心雕龍》研究一個交代??梢哉f,以上兩個目的都已圓滿地實現了。以下主要從兩個方面對《文心雕龍論析》一書作出評述。

一、識見圓通

真正意義上的《文心雕龍》研究起步較晚,可以說從明代中期才開始。幾個世紀過去了,尤其是20世紀以來,《文心雕龍》研究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可謂汗牛充棟,逐漸成為一門與“紅學”并駕齊驅的顯學。面對如此眾多的研究成果,如何在深度與廣度上繼續推進《文心雕龍》研究,恐怕是每一位研究者所面臨的難題。在深度方面,文本細讀是一項基礎性的工作,永遠不會過時。左東嶺先生說:“文本細讀乃是‘龍學’的基本功夫與第一環節,學者如果不由此入手,勢必會流于架空的議論?!盵1]119《文心雕龍論析》中的第二部分“文心概說”與第三部分“文本今讀”就屬于典型的文本細讀?!拔男母耪f”包括一篇論文和《文心雕龍》十七篇述要,“文本今讀”包括八篇論文,分別對《原道》《明詩》《銓賦》《論說》《聲律》《比興》《知音》七篇中的重要問題作了探討,這兩部分體現了作者識見圓通的特點。

所謂的“圓”,是指觀點唯務折衷,不囿于一偏。萬奇在認真研讀《文心雕龍》文本的基礎上,善于捕捉《文心雕龍》研究中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然后運用劉勰“彌綸群言”的方法對這些疑點逐一辨析,由于能綜合各家之說,剖毫析厘,辨正然否,最后所得結論往往有理有據,很有說服力。

《文心雕龍》的書名、框架與性質,一直是學界爭議的焦點,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萬奇《文心辨正:〈文心雕龍〉之書名、框架和性質》一文對這三個問題作了深入辨析?!段男牡颀垺返臅烤故呛我?萬奇從三個層面作了論析。一是“文心”一詞的來源,有人認為本于陸機的《文賦》,有人認為源于佛教典籍,萬奇認為第二種觀點缺乏充分、有力的論據支撐,他贊成第一種觀點。一方面,劉勰在《序志》中明確說:“昔涓子《琴心》,王孫《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盵2]725“文心”之“心”源于涓子的《琴心》和王孫的《巧心》。另一方面,陸機《文賦》說:“余每觀才士之所作,竊有以得其用心?!盵3]1劉勰《序志》說:“夫文心者,言為文之用心也?!盵2]725顯然,兩個“用心”的內涵是相同的,都是指作文之用心。萬奇的論證是合理的。二是“雕龍”與“豈”“雕縟”的關系。關于這個問題,學界的爭議更大。萬奇在辨析了各家觀點之后,說:“彥和認為,從古至今的文章,都是靠雕飾文采組成的,難道僅僅采用了鄒奭之群言的‘雕龍’嗎?”[4]13這樣解釋自然妥帖,符合劉勰的本意。三是“文心”與“雕龍”的關系,龍學界主要有三種看法,萬奇指出第三種看法是正確的,簡言之,“文心雕龍”的含義是指“要把文章寫得美”,但萬奇認為這種解釋仍然不甚完美。萬奇強調“雕龍”一詞是暗示性的陳述,包括“說出來的”和“沒有說出來的”兩部分,“沒有說出來的”才是重要的。就“雕龍”而言,沒有說出來的意思是文章需要雕飾,但不可過度。萬奇最后將“文心雕龍”解釋為“作文的用心在于精雕細刻,以企及‘刻畫而自然’的至境”[4]15。這一論斷從《文心雕龍》的整體語境出發來解釋,彌補了第三種觀點的缺憾。

關于《文心雕龍》的框架,萬奇首先對學界兩種主要的看法作了辨析。一種是通行本《文心雕龍》的篇次是否有誤,萬奇認為在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我們不能以個人的主觀臆測更改《文心雕龍》的篇次。二是《文心雕龍》由幾部分組成,萬奇列舉了四種看法,他說:“從研究者角度看,這些分法各有一定的合理性,可就《文心雕龍》本身而言,并不十分確切?!盵4]20《文心雕龍》體大思精,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劃分《文心雕龍》的組成部分,須尊重《文心雕龍》本身的“內在文脈”,不能按照自己的“理論先見”來切分《文心雕龍》。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萬奇從《文心雕龍》的《序志》篇出發,在遵循《文心雕龍》“文脈”的基礎上,指出《文心雕龍》的“內在理路”是道→圣→文(經)→體→術(或者說經→體→術)。此外,萬奇把《神思》至《程器》統稱為“文術論”(創作論),認為這二十四篇都是以“執術”為中心的,這種看法與一些學者將下篇中的《時序》至《程器》稱為“批評論”或“文評論”是不同的。最后,除了《序志》篇之外,萬奇將《文心雕龍》一書的框架分為三部分,《原道》至《辨騷》是“文之樞紐”,關鍵詞是“宗經”;《明詩》至《書記》是“論文敘筆”,關鍵詞是“正體”;《神思》至《程器》是“剖情析采”,關鍵詞是“執術”。這種劃分方法既尊重《文心雕龍》本身的內在脈絡,又融入了萬奇本人對《文心雕龍》理論體系的深入思考,提綱挈領,簡約明白,切合劉勰本人的意圖。

《文心雕龍》究竟是一部什么書?萬奇首先列舉了龍學界的多種說法,然后指出:“這些說法著眼點不同,各有可取之處,可都難以圓通”[4]22。他從三方面對《文心雕龍》的性質作了論析,分別是劉勰想把《文心雕龍》寫成什么書、《文心雕龍》寫成后實際是一部什么書、今人把《文心雕龍》看作什么書。最后,得出《文心雕龍》“是一部研討中國文章寫作(文評)的思想論著(子書),一部中國文章學著作,一部中國文論著作”[4]26。這個結論是綜合了古今各家之說而形成的,既兼顧到了劉勰成一家之言的著述目的,又避免了“文學理論著作”“文學批評論”“美學著作”等諸若此類觀點的生搬套用。

所謂的“通”,是指能以歷史的和邏輯的眼光關照問題。萬奇對《文心雕龍》中許多問題的解決,往往將其放在歷史的坐標中加以考察。如《以“文”為本:〈文心雕龍·原道〉篇新解》一文,萬奇認為《原道》篇的篇旨是以文為本,不是以道為本,這種看法突破了長期以來學界所持的《原道》篇的篇旨是以道為本的主流觀點。該文在探討了《原道》篇的篇旨以后,接著對該篇的影響與啟示作了探析。劉勰的《原道》篇涉及了中國古代文論中一個重要的范疇,即文與道的關系,但歷來的研究者往往對此有所忽略。萬奇聯系南朝之后文學理論中有關文道關系的論述,運用縱橫結合的方法,凸顯了劉勰文道論的特點與價值,包括三點:一是后人所說的“文”不是“人文”,而主要是指古文(筆);二是后人所說的“道”不是形而上的“天道”(易道),而是切合時下的儒家之道;三是后人對文與道關系的認識,不是以“文”為本,而是以“道”為本。這些都是頗有見地的看法。

《明詩》是《文心雕龍》文體論的第一篇,歷來頗受人們重視。在該篇中,劉勰發表了對詩歌的性質及其功能的看法,劉勰的看法在中國詩學史上究竟有多大的價值,萬奇沒有孤立地看待這個問題,他將劉勰的看法放在先秦兩漢的詩學史上加以考察,指出劉勰的看法并沒有什么新的理論貢獻,只是“照著說”。這也符合劉勰在《序志》中所說的“及其品列成文,有同乎舊談者,非雷同也,勢自不可異也”[2]727,由此看來,劉勰對詩歌性質及其功能的認識更多的是“同乎舊談者”。在《銓賦》篇中,“賦”是“體”(體裁)還是“用”(表現方法),說法不一。萬奇通過爬梳先秦至唐以后有關賦比興的論述,認為劉勰的“賦比興”論處于承上啟下的轉折階段,一方面是承先秦兩漢“六詩”說、“六義”說而來;一方面又為唐以后的“三體”與“三用”說做了必要的理論鋪墊,即從先秦兩漢時期的“體用不分”到劉勰《文心雕龍》的“體用合一”,再到唐代(包括唐代)以后的“三體三用”。在《獨標興體:〈文心雕龍·比興〉篇釋讀》一文中,萬奇對《比興》篇的歷史地位作了論述,指出劉勰的比興論上承漢儒,下啟唐宋,有著重要的地位?!段男牡颀堈撐觥じ戒洝肥珍浟巳f奇的一篇論文,發表于《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三十七輯。該文對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史上一個重要范疇即起承轉合論的演變軌跡作了探索,從濫觴到初步形成,再到成立,文章還對起承轉合論的影響包括對日本的影響作了分析,該文也體現了萬奇的治學之道,即能用通達的眼光研究問題。

二、評騭精允

《文心雕龍論析》的第四部分“龍人銓評”包括五篇論文,分別對牟世金、王志彬、黃維樑、游志誠、龔鵬程五位先生的“龍學”成果作了評述,第五部分“龍學鳥瞰”對內蒙古地區的“龍學”研究進行了回顧與展望,以上兩部分體現了作者評騭精允的特點。

所謂的“精”,是指評論精細入微。牟世金先生是《文心雕龍》研究的集大成學者,他的《臺灣文心雕龍研究鳥瞰》一書,第一次評述臺灣《文心雕龍》的研究成果,萬奇用“點”“線”“面”三位一體評價該書,言簡意賅,切中肯綮。戚良德教授是牟世金先生精心栽培的“龍學”傳人,對于戚良德教授的“龍學”成就,萬奇從六個方面作了評述,如戚良德教授主張置《文心雕龍》于儒學視野中考察,《周易》是《文心雕龍》的思想之本,《情采》篇是《文心雕龍》創作論的“總綱”,立足《文心雕龍》駢文的寫作特點闡釋“風骨”的內涵,發掘劉咸炘在《文心雕龍》研究方面的成就與貢獻等。萬奇的總結兼具宏觀與微觀的雙重視角,將戚良德教授在“龍學”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概括出來了。王志彬先生長期執教于內蒙古,在“龍學”研究方面,篳路藍縷,努力開拓,成績斐然,近年來逐漸引起了龍學界的關注。萬奇用“居今探古,見樹見林”八個字歸納王志彬先生“龍學”研究的特點,深得王志彬先生的治學要領。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文心雕龍》的文體論一直未引起學界太多的重視,王志彬先生《文心雕龍文體論今疏》一書集中筆墨對《文心雕龍》的文體論作了探討。萬奇指出,王志彬先生將《文心雕龍》的文體論重新編排,分為上、中、下三編,上編以文學性文體為主,中編以一般實用文體為主,下編以宮廷專用文體為主,這種分法對當今文章寫作具有借鑒價值。還有王志彬先生靈活應用《文心雕龍》,提出了寫作的三大規律:物我交融轉化律、博而能一綜合律、法而無法通變律,王志彬先生借劉勰的“三準”說闡明寫作構思的步驟等,對于王志彬先生這些富有創見的觀點,萬奇在文章中都作了精要的分析。萬奇與香港著名學者黃維樑先生交往甚密,二人曾合著《愛讀式文心雕龍精選讀本》,對于傳播與普及《文心雕龍》作出了積極貢獻。學界對于中西方文論的比較,大多強調二者之間的不同,黃維樑先生的《文心雕龍:體系與應用》一書則是關注二者之間的相同之處,萬奇《中西比較·實際批評:黃維樑〈文心雕龍:體系與應用〉評析》一文對該書作了評論。萬奇指出,黃維樑先生通過中西比較,突出中西文論的大同性,一是理論體系兼容,二是批評理念相通。黃維樑先生研究《文心雕龍》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將《文心雕龍》的一些理論應用于實際批評中。對于這一點,萬奇引用實例展開分析,如黃維樑先生運用劉勰的“六觀”法解析白先勇的小說《骨灰》,運用劉勰的“情采”說評析《大長今》等,對于黃維樑先生這些頗有啟發意義的研究,萬奇在他的文章中都作了精彩的論析,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所謂的“允”是指持論力求公允、客觀。如前文所述,牟世金先生是國內著名的龍學專家,萬奇《精雕“全龍”:論牟世金先生的“龍學”貢獻》一文對牟世金先生的“龍學”貢獻作了比較全面的論析。一方面,萬奇充分肯定牟世金先生在《文心雕龍》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同時他也指出了牟世金先生由于受時代局限而對某些問題的看法不免令人遺憾,這體現了萬奇不虛美、不隱惡的求實作風與批判精神。臺灣學者游志誠先生在《文心雕龍》研究方面頗有建樹,著有《〈劉子〉五十五篇細讀》一書,萬奇《跨界細讀:游志誠〈劉勰〈劉子〉五十五篇細讀〉跋》一文對該書作了評述?!秳⒆印芬粫淖髡呔烤故遣皇莿③?游志誠先生通過大量的論據證明《劉子》就是劉勰所作,萬奇在文章中對游志誠先生的論證作了簡要而又公允的評述,文章還對游志誠先生《〈劉子〉五十五篇細讀》一書的研究方法作了分析,包括“內部細讀”與“外部細讀”,萬奇最后總結說:“從這個意義上說,《劉子細讀》為中華古籍今釋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值得學人借鏡?!盵4]181這些評論都是頗為穩妥的。萬奇也對龔鵬程先生的《文心雕龍講記》作了中肯的評價,認為該書有三個顯著的特點:一是以經學為本,務先大體;二是質疑《文心雕龍》研究中的通說,辨正然否;三是打通《文心雕龍》與書法的界限,“文”“藝”互釋。此外,萬奇也指出該書由于是課堂講錄的緣故,有的立論欠妥,如龔鵬程認為《劉子》的作者是劉晝,萬奇對這種看法提出了質疑。

內蒙古師范大學的《文心雕龍》研究始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后來在王志彬先生的帶領下,內蒙古地區的“龍學”研究逐漸形成了一個團隊。王志彬先生去世后,萬奇積極承擔了內蒙古地區“龍學”研究事業的重任,如前所述,接續出版了多部《文心雕龍》的研究著作,為內蒙古地區的“龍學”研究作出了很大貢獻。萬奇的《文心雕龍研究在內蒙古》等文章對內蒙古地區的“龍學”研究作了全面評述,一方面,他肯定了內蒙古地區在“龍學”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并逐漸得到了國內主流學界的認可,今后的研究將呈現出多元化、專題化、系列化的趨勢;另一方面,他客觀地指出內蒙古地區的“龍學”研究面臨的問題也很嚴峻。

自從《文心雕龍》產生以來,歷代有很多學者對它的價值或地位作過評價。在《文心雕龍論析》一書的結語中,萬奇就《文心雕龍》的價值總結了四個方面,分別是構建了結構綿密的理論體系,提出了“情采”“虛靜”“镕裁”“附會”“比興”“隱秀”等一系列重要的文論范疇,開出了“矯訛翻淺”的救弊藥方,采用了史、論、評三位一體的寫作模式,以上四點不僅吸收了學界的其他評價,也有萬奇本人獨特的思考在內,誠乃允當客觀。

三、余論

以上從兩個方面對萬奇的《文心雕龍論析》一書作了評述,誠然,該書的特點還有很多。中西方文論的比較也是本書一個顯著的特點,如萬奇將劉勰的“吟志”說與西方的“表現”說進行對比,將劉勰的“物以情睹”說與西方“移情”理念進行對比。萬奇在論述劉勰的文章學理論時,往往能聯系當代文壇,切中時弊,對癥下藥,可以說真正做到了古為今用。如萬奇針對當下文壇“麗則”者少、“麗淫”者多的現象,指出劉勰“風歸麗則”的觀點對今天的詩文寫作有借鑒意義。劉勰的《論說》篇是專門闡述“論”這種文體的,萬奇《持正貴圓:〈文心雕龍·論說〉篇今釋》一文的第三部分“寫作津梁:《論說》篇的現代意義”探討了該篇對后世的論文寫作、尤其是學位論文寫作產生的深遠影響。

在《寄在吟詠:〈文心雕龍·聲律〉篇探析》一文的結語中,萬奇指出《聲律》篇所提出的重和諧、尚吟詠、崇雅正的觀點具有重要的現代價值,可以為今天的漢語寫作指點迷津。對于劉勰的《知音》篇,多數學者將研究視角集中在本篇所闡發的文學鑒賞與批評理論方面,萬奇在《務先博觀:〈文心雕龍·知音〉篇的啟示》一文中,就《知音》篇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啟示作了探究,尤其是揭示出了閱讀的三個階段,分別是“披文”的感性閱讀、“見異”的知性閱讀、“玩繹”的審美閱讀,對于中學語文閱讀教學頗有啟發。

萬奇對《文心雕龍》中某些概念、范疇的詮釋,能做到見木見林,如他對《論說》篇中“正理”“圓通”“時利”“義貞”等詞的探討,先從訓詁的角度追溯它的本義,然后聯系《文心雕龍》全書,再解讀它的含義。還有,萬奇在論述劉勰的某些文學觀念時,能運用知人論世的方法,實難能可貴矣。劉勰的人生追求是在仕途與立言兩方面都有所建樹,“貴器用而兼文采也”[2]718,萬奇聯系劉勰的兩個夢及其仕宦經歷來解釋,第一個夢寄托了劉勰對文采的喜愛,第二個夢暗示了劉勰對仕途的向往,如果說兩個夢僅僅代表了劉勰的愿望而已,那么,劉勰的人生經歷更能說明問題,如劉勰出任太末縣令三年,政有清績,他兼任東宮通事舍人時,上疏建議梁武帝改用蔬果祭天地、社稷,梁武帝表示同意,后劉勰又遷步兵校尉。關于劉勰的生平,只有《梁書》與《南史》有簡短的記載,萬奇運用這些僅有的資料頗能說明劉勰“練治”“工文”的人生理想。

《文心雕龍論析》作為一部“龍學”研究的專著,自成體系。不過,由于該書由多篇論文組成,在內容方面,少許論述難免有重復之嫌,但正如劉勰所說:“蓋纖瑕不能玷瑾瑜也”[2]287??偟膩碚f,《文心雕龍論析》是一部分量厚重、新見迭出的學術著作,它的問世必將推動內蒙古地區的“龍學”事業邁向一個新的臺階。

猜你喜歡
劉勰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劉勰《文心雕龍》論“三曹”詩
劉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體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詩經》闡釋與劉勰的詩學理論
劉勰《文心雕龍》的辨體理論體系——兼論其辨體觀的開創意義和深遠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