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化賦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路徑研究
——以寧德市壽寧縣為例

2023-04-22 04:00唐江橋王小雨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壽寧縣人居整治

唐江橋,王小雨,雷 娜

(1,2,3.福建農林大學,福建 福州 350002)

一、引言

自中國共產黨十九大報告提出“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以來①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https: //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2018 年開始連續多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②自2018 年以來,中央一號文件都提出要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最新的2023 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全國各地圍繞垃圾處理、廁所革命、生活污水處理、家禽糞便處理等內容展開積極整治活動,使農村人居環境的“臟亂差”現狀得到了有效轉變,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改善,鄉村居民的生活幸福感明顯提升。2021 年12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 年)》指出“推動全國農村人居環境管理信息化建設”①《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 年)〉》,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661975.htm。,表明數字化賦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②曹海晶、杜娟:《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數字化平臺建設的三個維度》,《理論探索》2022 年第2 期。。在實踐中,隨著近年來數字鄉村建設的持續深入,數字化賦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取得了一定成效。

近年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問題同樣引起學界的廣泛討論。在國家強調鄉村振興的戰略背景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與時代緊迫性。③陰宇航:《多元主體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協同機制研究》,《現代化農業》2023 年第7 期。通過文獻梳理可以發現,已有文獻重點關注治理主體對農村人居環境的整治,如政府和市場主導、社會力量推動、村民自治、能人回饋、企業外包等,并積極倡導多元主體共治等治理方式,但較少關注到數字化賦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高效化、便捷化的優勢。④張誠、劉旭:《農村人居環境數字化治理:作用機理、現實挑戰與優化路徑》,《現代經濟探討》2023 年第5 期。本文認為,數字化賦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指政府、市場、社會、企業、村民等多元主體通過傳感器、云計算、物聯網等科學技術手段,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方式以及搭建“互聯網+”等線上治理平臺,共同參與對農村人居環境的整治。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正是通過數字化賦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使鄉村改變了以往的“臟亂差”局面,擁抱了當下的“潔凈美”。本文通過觀察壽寧縣的案例,思考如下問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數字治理之間存在什么關系?壽寧縣通過數字化賦能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取得了哪些成效,還面臨哪些現實問題?如何有效應對這些問題?通過探討并嘗試解答上述問題,希望為壽寧縣及其他地區的數字化賦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路徑提供有益借鑒。

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數字治理

數字治理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相結合,為破解農村人居環境問題提供了全面監測和評估的手段、智能化的管理方法,提升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治理能力,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模式的轉型升級和鄉村治理現代化創造了機遇。

(一)數字化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供全面監測和評估的手段

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對農村人居環境的全面監測和評估。⑤陳建:《數字化技術賦能環境治理現代化的路徑優化》,《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 年第2 期。通過傳感器、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手段,可以實時獲取農村人居環境的數據信息,包括空氣質量、水質狀況、垃圾處理等方面的數據。這就能夠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供技術支持。

1.傳感器技術的應用

應用傳感器技術可以實時監測農村人居環境的各項指標,如空氣中的PM2.5、PM10 等顆粒物濃度以及二氧化碳濃度、溫度和濕度等,水質中的溶解氧濃度、pH 值、濁度、電導率等,環境中的噪音水平等。傳感器技術的發展使得農村人居環境監測更加便捷和準確,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通過傳感器技術,可以實現對農村人居環境的全面監測,及時發現有“苗頭”的潛在性環境問題,有效避免因監測不力而影響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同時更高效地完成對各項指標的監控,節省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

2.云計算和物聯網的應用

云計算和物聯網技術可以實現對農村人居環境數據的集中存儲、管理和遠程監控。首先,云計算技術通過云端服務器提供的存儲和計算資源的功能,將傳感器采集到的數據存儲在云端數據庫中,實現對環境整治的數據整理與分析,形成科學規范的數據庫,為今后環境整治決策實施提供清晰明了的數據支撐。云平臺可以提供高可靠性的數據存儲和備份,確保數據的安全性和持久性,方便對近幾個月甚至近幾年的數據進行有效性分析,保障了決策工作的順利開展和整體效果的最大化。同時,云平臺還可以通過強大的計算能力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提取有價值的信息,更好地作用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現實需求。物聯網技術則可以實現傳感器和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發現緊急狀況可及時感知并傳遞信息,實現對農村人居環境的遠程監控和控制,更好地方便快捷地服務大眾。

3.數據分析和可視化的應用

通過對農村人居環境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可以深入了解問題的本質和規律。數據分析技術可以幫助政府和決策者發現環境問題的主要原因及其影響因素,從而實現精準管控與有效治理,為制定整治措施提供科學依據,有效克服傳統整治模式中樣本少、數據不足等問題。①張誠、劉旭:《農村人居環境數字化治理:作用機理、現實挑戰與優化路徑》,《現代經濟探討》2023 年第5 期。數據可視化可以幫助用戶更直觀地理解和分析數據,以圖表、地圖等形式直觀地展示農村人居環境的狀況。這種公開化和透明化的治理方式使村民群眾增強了對數字化治理的認同、支持和信任,從中更好地獲取信息、參與整治、有效監督、及時反饋,從而調動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積極性,變“要我干”為“我要干”,變“被動觀望者”為“主動監督者”,真正成為人居環境整治的主角。

(二)數字化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供智能化的管理方法

數字化的應用可以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智能化管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一項系統性、持久性的工程,通過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和智能設備,可以對農村人居環境問題進行精準識別和預測,從而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整治。

首先,通過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在農村人居環境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做出智能化管理程序。一方面,智能化管理程序能夠獲取信息并識別出環境問題和隱患。例如,利用圖像識別技術,可以實現垃圾分類的自動識別和智能管理;利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可以實現對環境投訴的自動處理和回復。另一方面,智能化管理程序能對輔助決策提出參考意見。例如,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對數據的挖掘和模擬分析,可以對不同的預測結果進行量化分析,輔助環境治理主體進行決策,選擇出最優化的環境整治方案??梢?,智能化管理程序可以提高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效率和準確性。

其次,智能設備的應用可以實現農村人居環境的智能化管理。當下智能化設備層出不窮,例如,智能垃圾桶可以實時監測垃圾的填充情況,及時提醒清運人員;智能水質監測設備可以實時監測水質的變化,及時預警水質問題。通過智能設備的應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得以改變過去以經驗為主的粗放型整治模式,達到“環?!迸c“效率”并行的效果,增強精準化、高效化。

(三)數字化提升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治理能力

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應用數字化手段,能夠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加強公眾參與和監督,推動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全過程治理,從而有效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治理能力。

首先,提高決策科學性。數字化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供了更準確和全面的數據支持,可以幫助決策者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問題的實際情況。通過數字化手段收集和分析相關數據,可以深入了解問題的本質和規律,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應用數字化技術還可建立農村人居環境模型,通過模型模擬和預測環境變化,幫助決策者評估各種方案的效果和風險,從而選擇最優的整治方案。

其次,加強公眾參與和監督。數字化可以增強公眾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參與和監督。通過將農村人居環境數據可視化,可以直觀地展示環境的狀況,增強公眾的參與意識與環保理念。同時,通過數字化平臺,可以實現公眾對環境問題的投訴和監督,提升環境整治的傳播效率,促進政府和企業的責任落實。

再者,推動實現全過程治理。傳統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碎片化”方式①賈文龍:《韌性治理視域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現實困境及路徑創新研究》,《農村經濟》2023 年第6 期。制約了整體性、持久性目標的達成。傳統治理模式導致環境政策從前期調研、方案制定、落實執行到監督整改等環節在時空上被分割,本應完整和連貫的政策過程碎片化。數字化賦能實現了對環境整治的“數據收集——共治共享”等貫穿于全過程的步驟的“一體化”管理,其作用也發揮著疊加倍增的功效。當前“數字化+”已經應用到各個方面并實現了深度融合,依靠數字化可以把所需的環境整治流程在同一時空內完成,實現碎片化環境治理模式向全過程一體化的環境治理體系轉變。

三、數字化賦能壽寧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成效

壽寧縣隸屬福建省寧德市,地處福建東北部、閩浙交界之處,有“兩省門戶,五縣通衢”之稱。壽寧縣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旅游資源、人文政治資源,素有“紅色之鄉”“生態之鄉”“人文之鄉”“廊橋之鄉”等稱號。近年來壽寧縣立足地方特色資源稟賦,統籌推進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尤其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壽寧縣堅持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以“一網六清三集中”②“一網六清三集中”工作機制的“一網”是指網格化管理,壽寧縣按照“網格化管理、數字化賦能、精細化服務”的目標,創新搭建網格管理數字化平臺;“六清”是“六清楚”的簡稱,即“公私區域掃清楚、房前屋后擺清楚、污水廁所改清楚、破敗建筑拆清楚、裸房舊墻粉清楚、建章立制管清楚”;“三集中”是指“家禽集中圈養、廚余垃圾集中處理、農具集中擺放”。常態化工作機制為抓手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努力探索具有壽寧特色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之路。

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數字化賦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已經成為壽寧縣推動農村發展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質量的重要手段。數字技術的應用從數據收集與分析、智能設備應用、信息共享與傳播等多個方面提升了壽寧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效果。壽寧縣依托并運用數字化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取得了顯著成效,探索出數字化賦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可行路徑。

(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數據收集與分析能力得到提升

壽寧縣基于數字賦能積極開展農村人居安全環境整治行動,構建“智理廊鄉”數字化平臺,2023 年新增“廊鄉天網”監控探頭1.4 萬路,實現“雪亮工程”全域覆蓋、全時可用。①王志凌、吳蘇梅:《特色鄉村路 躍動山水間》,《閩東日報》2023 年3 月27 日,第3 版。傳統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往往依賴于人工收集數據,工作量大、效率低、耗時長。而數字化賦能通過監控探頭、傳感器等設備應用,實現了對農村人居環境數據的自動化、全面化、實時化收集。壽寧縣通過在農村地區布設傳感器和監測設備,實時監測空氣質量、水質情況、垃圾處理情況等指標,并將數據傳輸到中心數據庫進行分析處理,有效提升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數據收集與分析能力。

(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信息共享與傳播能力得到提升

首先,基層組織和管理人員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的信息共享和傳播能力得到提升。壽寧縣依托大數據平臺,將鄉村轄區劃分成單元網格。按照每個網格50 ~80 戶的標準,全縣劃定1327 個微網格。網格以“1+1+N+N”模式(即1 個黨組織、1 名網格長、N 名網格員、N 名群眾的組團模式)②資料來源于壽寧縣農業農村局。,通過數字化平臺整合信息。網格員在手機上每日工作打卡、綜合巡查,及時準確向網格長上報各類環境隱患,實現對逐街逐巷人居環境的整治。在此過程中,黨員、網格員、網格長等人的信息共享和傳播能力不斷提升。其次,村民的信息共享和傳播能力也得到提升。壽寧縣東吉洋村搭建的網格管理數字化平臺實現了人居環境整治的智能化、數字化,村民在休閑散步時發現零星垃圾可以拍照上傳到系統,網格長收到信息后及時處理并反饋,極大地提高了人居環境整治的效率。③陳容、陳祎凝:《讓鄉村變得更綠更凈更美》,《閩東日報》2023 年3 月21 日,第2 版。這樣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得到更多關注和支持的同時,村民的信息共享和傳播能力也得到提升。

(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管理和監督能力得到提升

壽寧縣通過構建以“戶為格、組為線、村為網、重點區域為點”的網格化管理模式,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數字化轉型,對網格區域內的環境問題進行精準分析和分層管理,實現農村人居環境全方位、規范化和常態化管理,管理能力不斷提升。同時,壽寧縣通過“壽寧在線” “12345熱線”“今日壽寧”等公眾平臺,暢通監督渠道,廣泛聽取民意,對群眾反映的環境整治問題線索逐一核查整改落實。④資料來源于壽寧縣農業農村局。壽寧縣壩頭村通過“隨手拍”“紅黑榜”等活動建立監督獎懲機制,讓村民成為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執行者和監督者,實現人居環境整治監督工作的常態化,監督能力得到提升。通過數字化賦能,壽寧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得到了全面、準確的管理和監督,從而更加高效、有序地進行,并能夠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

四、數字化賦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現實困境

通過壽寧縣等地的實踐探索可見,數字化賦能確實顯著提升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效果,農民群眾看到了鄉村環境的變化,得到了實惠,獲得感、滿意度不斷提升。但是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既要看到數字化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積極作用,也不能忽略在數據收集、數據隱私、技術推廣普及、人員專業素養等方面所面臨的現實困境。

(一)數據數量龐大,采集成本高

一方面,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涉及多個方面的數據,如空氣質量、水質情況、垃圾處理情況等,且數據處于不斷變化之中。同時農村地區地域廣闊,居民居住分散,這都加大了環境數據采集的難度,提高了數據采集成本。另一方面,鄉鎮政府往往財力有限,村財政收入更是難以承受數字化設備和技術應用所需的資金要求,這導致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全面應用數字技術面臨較大的資金缺口。

(二)數據涉及信息廣,隱私易泄露

數字化賦能農村人居環境的提升需要收集大量信息,通過分析與運用這些信息來推進環境整治措施的科學化。但是所收集的信息中包含了個人信息和敏感數據,如居民的身份信息、健康狀況等,居民“私人空間”的邊界在公共的數字化平臺上模糊化。這些數據的收集和使用涉及個人隱私權的保護問題,而農村地區存在相當一部分用戶因種種原因對數據信息進行了不當操作,導致部分隱私出現泄露風險。①毛群英:《大數據背景下農村網絡信息安全管理的路徑》,《農業經濟》2020 年第2 期。一旦個人隱私泄露,就容易導致個人的人格尊嚴受到侵害或者人身、財產安全受到威脅,進而影響到數字化賦能的可行性和可持續性。數據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將對數字技術的推廣產生障礙。

(三)技術應用水平要求較高,推廣和普及有難度

首先,農村地區的數字鴻溝普遍存在。構建復雜的網絡體系和推廣先進數字設備需要比較完善的數字基礎設施,但是農村地區往往數字基礎設施不完善、網絡覆 蓋不到位,并且相當一部分村民缺乏數字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這些問題限制了村民接觸和應用數字技術的機會。其次,部分村民難以適應數字化的治理模式,對數字化治理的重要性和科學性認識不足。由于農村傳統生活方式和文化習慣的影響,部分村民對數字技術的接受程度相對較低。他們可能缺乏對數字技術應用及其重要性的認知,存在知識上、技術上的誤區,容易對數字技術推廣產生抵觸情緒,這一問題不利于數字技術的推廣普及。再者,農村地區存在相當數量的、主要由高齡農民構成的數字弱勢群體。由于年齡較大,他們對數字技術缺乏接觸和理解,對使用數字設備和應用程序感到陌生,難以適應新的技術環境。

(四)人員專業素養有待提高,培訓難度較大

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數字化整治,需要發揮數字化專業人才的主體作用,但現實是,廣大農村地區難以引進專業人才,培訓本地人才的難度也比較大。與城市相比,農村在資金投入、硬件建設、發展前景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距,難以吸引和留住專業化的數字人才,因此引進專業人才往往行不通。即使通過培訓本地人員來提升其專業素養,也面臨較大的難度。首先,培訓面臨預算、師資和培訓設施等資源的限制,農村地區這些資源的匱乏會對培訓的實施和效果產生很大影響。其次,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處于不同崗位的人員的培訓需求也不同,制定適應不同學習需求的培訓計劃具有一定的難度。再者,數字技術在不斷發展和演變,新的技術和知識不斷涌現,將最新的專業知識傳授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相關人員將面臨較大的難度。

五、數字化賦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路徑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當前鄉村振興工作重要任務之一,數字化治理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發展方向。面對數字化賦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現實困境,應該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構建安全的個人信息防范機制、完善鄉村數字基礎設施、注重鄉村數字人才培養等對策,破解數字化賦能所面臨的問題,進一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構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一)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為數字化賦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供資金支持

數字化賦能在其設計、建設、維護的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但面臨財政支出困難的農村地區需要想辦法解決資金問題。第一,各級政府加大財政投入。政府要重視數字化賦能對于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作用,設計專門的鄉村數字化建設資金,實行??顚S?,尤其對于貧困地區加強財政補貼。第二,吸引社會資本的加入。聯合社會力量、科研機構和高校力量,通過吸引當地企業贊助、與科研機構及專業院校開展項目合作等途徑,全面調動社會上可整合的資源,加大數字化賦能鄉村環境整治的資金投入。第三,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村集體要轉化發展理念,盤活現有閑置資產,依托本地資源優勢積極發展第二、第三產業,大力發展村莊的新產業、新業態,為數字化賦能人居環境的整治積攢厚實的“家底”。

(二)構建個人信息防范機制,為數字化賦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營造安全環境

為規避數字化賦能環境整治過程中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應著力構建安全的個人信息防范機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主管部門要對接觸到數據信息的工作人員加強全程動態監測,并且加強對相關工作人員的審查工作,注重工作隊伍建設,同時要設立專門的監查部門,負責線上線下的監查工作。第二,推動技術的轉型升級。在數據梳理過程中,對于有關個人的身份、住址、生活方式、行為軌跡等敏感信息實行自動屏蔽與加密,并對有關信息進行分類建庫,區分公共信息和個人信息。同時升級防火墻技術,保障內部個人信息的安全,防止竊取或篡改。第三,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對于內部人員的泄密、篡改行為,根據其責任后果的不同程度進行依法依規處理,如存在嚴重違法,直接移交司法部門進行裁定。對于外部的群體或者個人,如存在數據的泄露或者篡改,也要對其追究法律責任。

(三)完善鄉村數字基礎設施,為數字化賦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供數字技術支撐

數字化的推廣與普及需要相應的數字技術支撐,為此,針對數字化基礎落后的農村地區需要不斷優化數字環境。①聶麗雯、李正東:《數字鴻溝與城鄉商貿流通業一體化融合發展關系研究——以長江經濟帶沿線省域為例》,《商業經濟研究》2022 年第24 期。第一,不斷夯實鄉村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政府大力推進農村地區寬帶的普及率,重點實施5G 網絡的覆蓋,推動傳感器、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手段和智能化設備在農村落地,補齊數字基礎短板,縮小城鄉之間的“數字鴻溝”。第二,促進數字化技術在鄉村推廣與普及。政府建立數字化的服務體系,成立專門的數字化服務隊伍,定期下鄉開展技術服務工作,針對村民遇到的技術問題實行就地幫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技術服務體系,如高校派遣科技人員到農村提供技術服務、志愿者團隊下鄉展開技術服務;同時增加多樣化的技術宣傳方式,通過廣播電視臺、報社、短視頻平臺等進行宣傳,使村民更好地了解和學習數字技術,降低數字技術在農村應用的門檻。

(四)注重鄉村數字人才培養,為數字化賦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供人才保障

為了克服農村人居環境數字化整治面臨的人才短缺困境,應注重從提升本地農民數字化素養與引進專業數字化人才兩方面著手。在提升本地農民數字化素養方面,要從村民個人情況及需求出發建立有針對性的農民群體的數字化培訓體系,提升農民使用數字技術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積極性、主動性。例如,針對有能力、敢擔當的農村致富帶頭人和新農人等主干力量群體,開展專業化數字技能培訓;針對農村老弱婦孺等弱勢群體,進行智能化數字技術設備的基本使用等常規培訓。同時要著重培訓村干部的數字化治理能力,使其增強數字素養,更好地帶領村民投入數字化整治鄉村人居環境的工作中。在引進數字化人才方面,一是政府層面,積極構建相應的政策保障體制,維護外來數字化人才的基本權益;設立專項資金激勵機制,激發外來數字化人才的主動性、創新性;建立數字化人才培養體系,不斷增強外來數字化人才的個人能力,實現其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雙結合。二是社會層面,積極開展與企業、科研院所和高校的項目合作,發揮其社會服務功能,鼓勵專業數字化人才從城市走向鄉村、從辦公室走向田間地頭、從理論走向實際。三是地方層面,由基層黨組織切實保障專業數字化人才的利益不受侵害,并加強情感交流,努力滿足其基本需求、解決好其實際困難,讓其想“留”下來。還應通過實現培訓本地人才與引進專業人才相結合,增強數字化賦能人居環境整治的內生動力。

猜你喜歡
壽寧縣人居整治
篤行不怠 奮力深化提升三年專項整治
專項整治
專項整治
人居一世間 愿得展素顏
閩東北地區造林密度與柳杉生長的關聯分析
閩東與閩北交界地帶的邊界方言
甘薯產業在寧德市壽寧縣的發展趨勢與對策建議
人居環境中的園林綠化設計構建
養殖業整治需多措并舉
農村小額信貸影響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