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思想源頭看“胸懷天下”世界觀方法論的精神實質*

2023-04-22 06:11潘亞寧
新疆社會科學 2023年6期
關鍵詞:和平世界

成 龍 潘亞寧

內容提要:“胸懷天下”作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廣闊的思維視野和對整個世界的責任擔當,更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為人類自由解放而不懈奮斗的遠大理想。只有追根溯源,才能深刻認識其精神實質及其價值意蘊?!靶貞烟煜隆笔菍︸R克思主義世界史觀的繼承發展,對中國傳統“天下觀”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對西方世界主義思想的批判借鑒,對中國共產黨人世界理念的凝練升華。只有堅持胸懷天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才能占領思維制高點,更加客觀地觀察和分析問題,制定正確的戰略策略。

黨的二十大提出“六個必須堅持”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氨仨殘猿中貞烟煜隆笔恰傲鶄€必須堅持”之一。如何理解“必須堅持胸懷天下”?黨的二十大之后,學術界就其形成邏輯、思想內涵、實踐指向、世界意義等問題展開討論,提出一系列頗具啟發意義的觀點。但由于當前學術界的研究還處于起始階段,宣傳性、應用性、對策性因素較多,學理性、系統性、價值性因素嚴重不足,很有必要進行深入研究。本文力圖從思想源頭深入挖掘“胸懷天下”的精神實質及價值意蘊,為深刻認識“必須堅持胸懷天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提供參考借鑒。

一、對馬克思主義世界史觀的繼承發展

馬克思和恩格斯運用唯物史觀考察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深刻揭示人類歷史從民族的歷史走向世界歷史的客觀必然性,并因此提出“共產主義是一種世界歷史性的事業”的重要論斷,要求工人階級適應世界歷史的發展趨勢,胸懷世界,從全球視野看待無產階級的革命斗爭,采取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革命戰略,把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自覺建立在世界歷史的基礎之上。

(一)世界歷史的形成是不可逆轉的必然趨勢

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世界歷史的形成具有客觀的物質基礎。1500年前后的交通革命和商業革命拉開了世界歷史的序幕。哥倫布、達伽馬等人開辟了通往美洲和東印度的新航線,新大陸的發現使人們對世界地理的認識有了新的飛躍,形成交通運輸業的新格局?!懊乐薜陌l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天地?!?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2頁。交通革命又帶動商業革命,為商品生產開辟了廣闊的世界市場,使商品生產沖破狹隘地域的限制,步入世界性生產的新階段。大工業“首次開創了世界歷史”(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66頁。,為世界市場準備了產品,它使每個文明國家的個人的需要都依賴于世界市場,并且把落后民族和弱小國家都納入到世界歷史中來了?!按蠊I到處造成了社會各階級間相同的關系,從而消滅了各民族的特殊性?!?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67、538、542、538頁。隨著工業化水平的提高和生產的普遍發展,普遍交往得以建立?!捌毡榻煌?,一方面,可以產生一切民族中同時都存在著‘沒有財產的’群眾這一現象(普遍競爭),使每一民族都依賴于其他民族的變革;最后,地域性的個人為世界歷史性的、經驗上普遍的個人所代替?!?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67、538、542、538頁。普遍交往建立了世界各民族國家相互聯系的網絡。分工和專業化生產、對最大化利潤的追求使資產階級奔走于全球各地,到處落戶,到處開發,到處建立聯系,造成無國界的世界經濟,形成了穩固的世界市場?!百Y產階級由于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35、609、35、35、35、43、37頁。交往形式隨生產力的改變而改變,當一種交往形式成為生產力的桎梏,必然為新的交往形式所取代,這是世界歷史發展的內在原則?!坝拇笈谄茐牧嘶实鄣臋嗤?,迫使天朝帝國與地上的世界接觸?!?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35、609、35、35、35、43、37頁。資產階級用先進的生產方式征服落后民族和國家,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蠻的民族都卷入到資產階級的文明體系中來了?!八仁挂磺忻褡濉绻鼈儾幌霚缤龅脑挕捎觅Y產階級的生產方式?!?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35、609、35、35、35、43、37頁。資產階級開創了世界歷史,從此“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35、609、35、35、35、43、37頁。這種相互往來和相互依賴不僅體現在物質的層面,而且還體現在精神的層面?!案髅褡宓木癞a品成了公共的財產。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于是由許多種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學形成了一種世界的文學?!?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35、609、35、35、35、43、37頁。世界歷史的形成是人類從生產力、生產關系、交往關系到思想觀念的全面的根本性變革,是不可逆轉的世界潮流、必然趨勢,它內在地要求無產階級順應時代發展,自覺地站在世界的高度思考問題。

(二)共產主義建立在世界歷史的基礎之上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世界歷史的形成和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的生存方式。交往活動的普遍化,使人可能超越狹小的血緣關系圈、地域關系圈、民族關系圈、商品物化關系圈而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歷史性存在,成為自由全面發展的新人。馬克思恩格斯認為,“每一個單獨的個人的解放的程度是與歷史完全轉變為世界歷史的程度一致的?!?1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42頁。只有在世界歷史條件下,個人才能擺脫狹隘民族性和地域性的限制,全面地發展自己的才能,使自己成為具有豐富個性的人,才能徹底擺脫異化狀態,控制自己的創造物并使之真正為自己服務,獲得真正的解放?!案鱾€人的全面的依存關系、他們的這種自然形成的世界歷史性的共同活動的最初形式,由于這種共產主義革命而轉化為對下述力量的控制和自覺的駕馭,這些力量本來是由人們的相互作用產生的,但是迄今為止對他們來說都作為完全異己的力量威懾和駕馭著他們?!?1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67、538、542、538頁。共產主義只有作為“世界歷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實現。資本本來是改造世界的偉大力量,但隨著私人資本壟斷的加劇,資本已經“使這種異化成為一種‘不堪忍受的’力量”,資產階級“把人類的大多數變成完全‘沒有財產的’人”(1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67、538、542、538頁。。資產階級的統治“甚至不能保證自己的奴隸維持奴隸的生活”(1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35、609、35、35、35、43、37頁。。世界歷史的發展給人類帶來的不是福祉,而是災難。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由人類自由支配的世界歷史必然取代受資本統治的資產階級社會?!百Y產階級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資產階級的所有制關系,這個曾經仿佛用法術創造了如此龐大的生產資料和交換手段的現代資產階級社會,現在像一個魔法師一樣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術呼喚出來的魔鬼了?!?1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35、609、35、35、35、43、37頁。資本主義的世界歷史性發展,不僅為社會主義準備了必要的物質武器,而且培養了置自身于死地的人——現代無產階級。馬克思恩格斯之后,列寧進一步從世界史觀的角度深入觀察和分析帝國主義的基本特征,認為帝國主義國家之間、帝國主義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間、帝國主義內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的尖銳化,導致了帝國主義國家內部無產階級革命條件的日益成熟,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日益高漲,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戰爭必然爆發,給無產階級革命造成整體有利的條件,得出“帝國主義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前夜”的結論。20世紀40年代,毛澤東進一步從世界歷史高度判斷革命形勢,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改變了整個世界歷史的方向,劃分了整個世界歷史的時代,中國革命已經成為“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了”(15)《毛澤東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67頁。。

(三)工人階級要采取世界聯合的全球戰略

既然世界歷史是必然趨勢,工人階級就應該順應這種趨勢,采取“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全球戰略,這是走向共產主義的必由之路。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無產階級只有在世界歷史意義上才能存在,就像共產主義——它的事業——只有作為‘世界歷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實現一樣?!?1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39、538—539、697、574頁。在世界歷史條件下,單個人越來越受到異己力量的支配,受到日益擴大的、歸根到底表現為世界市場的力量的支配。要揚棄這種異化現象,工人階級就必須聯合起來,進行共產主義革命,實現對異己力量的自覺駕馭?!肮伯a主義只有作為占統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時發生的行動,在經驗上才是可能的,而這是以生產力的普遍發展和與此相聯系的世界交往為前提的?!?1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39、538—539、697、574頁。這是因為在世界歷史條件下,資本已經成為一種世界性的聯合力量,任何一個國家無產階級的單獨行動都將遭受鎮壓,只有共同的行動才有可能成功,所以共產主義的實現不是一個民族國家范圍內的單個人的孤立的事情,而是世界各民族國家的無產階級共同聯合起來的行動。既然各國的資產階級已經組織成為“兄弟聯盟”,各國的工人階級“就應當以各國工人的兄弟聯盟來對抗各國資產者的兄弟聯盟”(1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39、538—539、697、574頁。。在《共產黨宣言》的尾聲之處,馬克思恩格斯發出“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呼吁。共產主義革命相較于以往革命所展現出的新特點就在于它要“推翻一切舊的生產關系和交往關系的基礎”(1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39、538—539、697、574頁。,對私有制進行徹底的革命,使一切階級剝削和壓迫不復存在。在這樣的斗爭中,無產階級失去的將是鎖鏈,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列寧根據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提出將無產階級革命戰線和民族解放運動戰線聯合為一條世界革命戰線,共同反對世界帝國主義戰線的理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創造性地將馬克思主義的世界史觀運用到治國理政的實踐之中,在繼承和發展的辯證統一中塑造了中國共產黨人胸懷天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一是強調在全球化背景中思考當代中國的發展。習近平依據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以戰略性、系統性的眼光分析全球化發展的新特點、新趨向。他認為世界各國之間發展的依賴性顯著增強,全球合作走向新的起點,但同時全球化也出現了速度減緩、內容改變、規則重組等新特征,影響著全球化的進程。面對這一新形勢,習近平從更廣闊、更長遠的視角對當前的全球化問題提出解決的根本之策?!靶滦蝿菹?,必須樹立全球視野,全面謀劃全方位對外開放大戰略,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走向世界,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形成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大動力?!?20)《習近平經濟思想學習綱要》,北京:人民出版社、學習出版社,2022年,第126-127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中國方案”推進全球化步伐,拉緊與世界的聯系,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思維格局,賦予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以新的生機和活力。二是強調共產主義始終是共產黨人的精神動源。習近平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叫共產黨,就是因為從成立之日起我們黨就把共產主義確立為遠大理想”(2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4、50頁。,共產主義理想指引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為實現最終目標不懈奮斗,成為中國共產黨人不畏困難、勇毅前行的力量源泉?!霸谛碌拈L征路上,我們一定要保持理想信念堅定,不論時代如何變化,不論條件如何變化,都風雨如磐不動搖,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永遠為了真理而斗爭,永遠為了理想而斗爭?!?2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4、50頁。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必須與時俱進,與當代中國實際結合,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始終堅持國際合作和多邊主義,倡導國際關系民主化。進入新世紀,天人關系中的生態危機、國際交往中的戰爭危機、南北關系中的貧富分化危機、東西關系中的冷戰危機、經濟關系中的金融危機、主體關系中的道德危機、義利關系中的價值觀危機進一步加劇,人類面臨的挑戰空前嚴峻。人類何去何從?是沿著西方資本主義個人本位、自我中心、零和搏弈的老路自取滅亡,還是改弦易轍,自我革命,尋找新的出路。習近平指出,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沒有出路?!拔覀冊竿澜绺鲊訌姾献?,共同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更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讓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更加美好?!?23)《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第346頁。中國共產黨人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倡導并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提供了正確的價值指引。

二、對中國傳統天下觀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敝腥A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具有世界情懷和世界責任的民族,實現“天下大同”是中華民族的最高理想,“協和萬邦”是中華民族處理不同國家、不同民族關系的基本準則,“安定天下”是中華民族個體修養的終極目標。胸懷天下立足新的世界形勢,將中華民族的天下觀創造性轉化為現實的責任和擔當,提出關于全球治理體系的新構想。

(一)實現“天下大同”是中華民族的最高理想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諸子百家學說紛雜,然天下精神一致百慮、殊途同歸,其共同特點就是實現“天下大同”。儒家經典《禮記·禮運》中細致描述了“天下大同”的理想圖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24)《禮記》(上),胡平生,張萌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第419頁。道家致力于構建一個沒有戰爭、沒有爭執,人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25)《老子》,湯漳平、王朝華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第299頁。的無為之世。墨家的創始人墨子以“天下之人皆相愛”(26)《墨子》,方勇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5年,第4、4頁。為基本圖景,提倡“兼愛”、“交利”、“非攻”、“尚賢”、“尚同”的政治理想,認為“今天下無大小國,皆天之邑也;人無幼長貴賤,皆天之臣也”(27)《墨子》,方勇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5年,第4、4頁。,強調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摒棄了因國家、個體之間的差異而分你我的思維,表達了“一同天下之義”的目標。張載在《西銘》中進一步提出“民胞物與”的仁道主義綱要?!懊裎嵬?,物吾與也?!鸶吣?,所以長其長;慈孤弱,所以幼吾幼。圣其合德,賢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殘疾、煢獨鰥寡,皆吾兄弟之顛連而無告者也?!?28)《張載集》,章錫琛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78年,第62頁。從二程到朱熹,發揮了“以愛釋仁”、“以公釋仁”的仁愛觀。朱熹主張:“仁者愛之理,愛之得其當,則義也?!?29)《朱子語類》第4冊,黎靖德編,王星賢校點,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1324頁?!叭适歉?,惻隱是萌芽。親親,仁民、愛物,便是推擁有共同構成枝葉處?!?30)《朱子語類》第1冊,黎靖德編,王星賢校點,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118頁。近代太平天國領導人洪秀全在《原道醒世訓》中指出,“天下凡間,分言之則有萬國,統言之則實一家”(31)《中國哲學史資料簡編》,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第232、235頁。,力圖建立一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32)《中國哲學史資料簡編》,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第232、235頁。的太平盛世??涤袨槭冀K堅信孔子所描繪的“大同”社會,“凡大同之世,全地大同,無國土之分,無種族之異,無兵爭之事……并作坦途?!?33)康有為:《大同書》,周振甫、方淵校點,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第255頁。為此,康有為提出了“去九界”之說,認為只有歷經“治亂世”、“升平世”,最終才能到達“太平世”,即“大同世界”。孫中山對世界未來的理想與目標濃縮在他的“天下為公”構想中,力圖通過實行“三民主義”,實現“共天下”的目標?!懊褡逯髁x”強調打破種族歧視,恢復中華;“民權主義”賦予人民基本政治權利,倡導“真正以人民為主”;“民生主義”主張“耕者有其田”,為滿足底層農民的生產愿望而努力,集中體現了孫中山對實現“天下為公”理想的美好憧憬與不懈追求。

(二)“協和萬邦”是處理不同國家和民族矛盾的基本準則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奉行“協和萬邦”的理念與原則,這與西方“武力征服”的原則存在本質區別?!渡袝返谝黄秷虻洹芳从涊d:“克明俊德,以親九族”、“百姓昭明,協和萬邦?!?34)《尚書譯注》,王世舜譯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18、26頁。第二篇《舜典》也記載:“命汝典樂……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35)《尚書譯注》,王世舜譯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18、26頁?!陡尢罩儭分v:“同寅協恭和衷哉?!?36)《尚書譯注》,王世舜譯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18、26頁?!抖Y記·樂記》說:“和,故百物皆化?!?37)《禮記》(下),胡平生、張萌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第723頁?!墩撜Z》第一篇《學而》載,孔子的弟子有子說:“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38)《論語·大學·中庸》,陳曉芬、徐儒宗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5年,第12、198、47頁。對于邊遠地區的民族,強調以德感化,以德服人,“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39)《論語·大學·中庸》,陳曉芬、徐儒宗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5年,第12、198、47頁。。只要自己有德,就不怕被孤立?!暗虏还?,必有鄰”。(40)《論語·大學·中庸》,陳曉芬、徐儒宗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5年,第12、198、47頁。管子也提出“召遠在修近,避禍在除怨”(41)《管子》,李山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第65頁。的忠告。老子明確反對戰爭,認為軍隊不是吉祥的征兆,打仗只是不得已而為之?!氨卟幌橹?,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42)《老子》,湯漳平、王朝華譯注,第119頁。孫子認為,即使百戰百勝,也是不足稱道的?!笆枪拾賾鸢賱?,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43)《孫子兵法》,陳曦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37、43頁。;“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44)《孫子兵法》,陳曦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37、43頁。?!秾O臏兵法》雖然研究了許多戰術原則,但也貫徹了不得已而用兵的思想,《孫臏兵法·見威王》說:“樂兵者亡?!?45)《孫子兵法·孫臏兵法譯注》,劉開舉譯注,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3年,第155、182頁?!秾O臏兵法·威王問》又說:“窮兵者亡?!?46)《孫子兵法·孫臏兵法譯注》,劉開舉譯注,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3年,第155、182頁。春秋之際的軍事著作《司馬法》也告誡人們:“國雖大,好戰必亡?!?47)《吳子·司馬法》,陳曦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8年,第363頁?!秴问洗呵铩窂娬{,治理天下必須以公平為準則?!拔粝仁ネ踔翁煜乱?,必先公,公則天下平矣。平等于公?!?48)《呂氏春秋》,陸玖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21頁。做到了公平,就能打破了國家間的界限與偏見,消弭了國家間的沖突與仇視?!痘茨献印ぴ烙枴诽岢鲆盎筛隇橛癫?。宋代吳自牧在《夢粱錄·山川神》中提出“睦鄰友邦”的思想。孫中山先生指出:“中國更有一種極好的道德,是愛和平”、“中國人幾千年酷愛和平……這種特別的好道德,便是我們民族的精神”(49)《孫中山選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710頁。。英國哲學家羅素作為有先見之明的西方學者,他很早就指出:“中國人統治別人的欲望明顯要比白人弱得多,如果世界上有驕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么這個民族就是中國。中國人天生的態度就是寬容和友好,以禮待人并希望得到回報。盡管中國發生過很多次戰爭,中國人天生的面貌仍是非常平和的”(50)〔英〕羅素:《中國問題》,上海:學林出版社,1996年,第154頁。。這是對中國幾千年和平文化的系統概括和總結。

(三)“安定天下”是個人道德修養的終極目標

中國傳統的“天下觀”不僅表現為一種觀念體系,更突出表現為一種“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擔當。儒家提倡以“修齊治平”為人生旨要,“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51)《論語·大學·中庸》,陳曉芬、徐儒宗譯注,第250頁。,以修身實現“內圣”,從而完成“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外王”人生理想,由內而外、由己及人。孟子強調,人要在富貴權勢面前要正心明道,在磨難中要養浩然之氣,在苦難中要動心忍性,真正達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52)《孟子》,方勇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8年,第261、27頁。、“樂以天下,憂以天下”(53)《孟子》,方勇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8年,第261、27頁。的境界。張載提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千古名句,表達了欲為千秋萬代開創永久太平的抱負與志向。蘇軾認為,“天下有事,則匹夫之言重于泰山”(54)《蘇軾文集》上冊,顧之川校點,長沙:岳麓書社,2000年,第81頁。,論證了普通人對天下應付的責任與使命。范仲淹更是發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絕唱,飽含著“利濟蒼生”、“兼善天下”的責任與擔當。顧炎武也指出,“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55)顧炎武:《日知錄集釋》上冊,黃汝成集釋,欒保群、呂宗力校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298頁。,表明民族國家的興盛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到了近代,梁啟超在顧炎武思想的影響下,總結概括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一重要命題。此后,這一命題永久流傳,涵養了中國人獨特的天下情懷,塑造了中國人廣闊的思維格局。

中國傳統的“天下觀”為我們黨堅持胸懷天下提供了深厚的文化積淀和精神土壤。習近平從多方面進行發揮,提出一系列新的思想理念。其一,強調人類命運相互關聯,應該攜手共建地球家園。習近平指出,“天下大同”、“共享和平”,這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綿延數千年的理念。如果說在古代,“世界大同”還是一種夢想,那么在今天,信息網絡技術把整個世界已經十分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世界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每一國家、民族的發展深刻影響其他國家、民族的發展,“宇宙只有一個地球,人類共有一個家園?!侥壳盀橹?,地球是人類唯一賴以生存的家園,珍愛和呵護地球是人類的唯一選擇”(56)《習近平外交演講集》第2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年,第16—17、24頁。。世界各國人民應該攜起手來,共同建設美好家園,真正實現“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景。其二,零和搏弈、戰爭對抗沒有出路,“協商對話”是惟一途徑。習近平指出:“中華文明歷來崇尚‘以和邦國’、‘和而不同’、‘以和為貴’?!?57)《習近平外交演講集》第2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年,第16—17、24頁。主張通過“協和”、“協調”的辦法解決不同民族和邦國之間的沖突,“中國人的血脈中沒有稱王稱霸、窮兵黷武的基因”(58)《習近平外交演講集》第1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年,第156—157、173頁。。中國在最強大的時候也沒有侵略過別的國家。當今世界依然存在著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強權政治、霸權主義、恐怖主義、極端民族主義是世界最大的威脅。解決國際爭端的最好方式、根本之道是“協商對話”?!皻v史和現實給我們的啟迪是:溝通協商是化解分歧的有效之策,政治談判是解決沖突的根本之道?!?59)《習近平外交演講集》第1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年,第156—157、173頁。所謂“大家庭”、“集團政治”、“勢力范圍”等方式都不利于解決國際爭端,反而使矛盾不斷激化。 其三,中華民族要勇擔世界責任,建構新的世界治理體系。中華民族對天下的責任意識可謂世代相傳,在當代中國人的血液中依然流淌。習近平一再發出“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的追問。他認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治理體系給世界帶來越來越多的危機、災難和問題。中國要主動承擔對世界的責任,實現世界治理體系的根本性變革,破解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建設持久和平的世界,普遍安全的世界,共同繁榮的世界,開放包容的世界,清潔美麗的世界,在世界大變局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三、對西方世界主義思想的批判借鑒

習近平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60)《習近平著作選讀》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228、229、232頁。,“我訪問過世界上許多地方,最喜歡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了解五大洲的不同文明”(61)《習近平著作選讀》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228、229、232頁。。他還引用法國文學家雨果的話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62)《習近平著作選讀》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228、229、232頁。胸懷世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無疑也包含著對西方世界主義思想的批判性借鑒。西方世界主義思想發軔于古希臘時期,包含著豐富的人類大同思想。從詞源上看,“世界主義”(Cosmopolitanism)可以拆分為兩部分:宇宙、世界(cosmos)和城市(polis),即“宇宙城市”或“世界城市”,生活在其中的個人被稱為“世界公民”,他們所秉持的信念就是“世界主義”。從詞意上看,“世界主義”具有較強的解釋張力,呈現出“一體多面”的特征。在主體指向上,“世界主義”主要以個體為關懷對象,聚焦于個體的獨立、自由與權力的保障。在實踐關聯性上,“世界主義”從政治、經濟、法律、制度等出發構建新的民主方式,旨在實現世界的永久和平,由此產生了政治世界主義、經濟世界主義、法律世界主義、制度世界主義等多種樣態的世界主義。作為一個哲學概念,“世界主義”強調在世界政治共同體中所有的人擁有平等的地位、道德和政治責任,地域、種族、宗教、民族的狹隘偏見不復存在。

(一)跨越傳統地理劃分的世界公民思想

世界公民思想是西方世界主義思想的核心觀點,它突出強調全世界人民無論其地理位置、道德信仰、政治觀念如何,都屬于人類共同體中的一員。這一理念的出發點在于對普世人類共同體的構建,通過每一個具有獨立行為能力的世界公民為主體共同建設世界性的國家。追問世界公民思想的源頭,在第歐根尼(Diogenēs)這里可見萌芽,他宣稱“我是一個世界公民”,主張順應自然,人與自然天然融為一體,每個人都不受國家限制而是“世界公民”。作為犬儒學派的代表,第歐根尼還只是從自然意義上指明人民對所屬國家界限的跨越,并沒有涉及世界公民的深層要義。真正將世界公民思想推廣至流行開來的是斯多葛學派,其創始人芝諾(Zeno)認為,“人都是世界的公民”、“人類應包括全體人類,無希臘人與野蠻人之別”(63)龍冠海、張承漢:《西洋社會思想史》,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79年,第86頁。,并主張廢棄各個城邦國家自身制定的經濟、社會體制,以善、自由、友誼將萬民聯系在一起。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指出,“人與人之間沒有類的差別”(64)〔古羅馬〕西塞羅:《國家篇·法律篇》,沈叔平、蘇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第164、166頁。,“所有人都為某種仁慈和親善的自然情感而聯結在一起,也為正義的合作而聯結在一起”(65)〔古羅馬〕西塞羅:《國家篇·法律篇》,沈叔平、蘇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第164、166頁。,從人的本性層面證明了世界公民的合理性,這在真正意義上超越了城邦的界限,推動人性在世界意義上的實現。塞涅卡(Lucius Annaeus Seneca)指出,人是“兩個社會”的成員,一個是超越國家邊界的人性社會,一個是出生所在的現實社會。芝諾、西塞羅和塞涅卡作為斯多葛學派的代表人物,發展了“世界公民”思想,他們提出的“同心圓”論斷形象地表達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系,人人都是以圓心為基點的世界公民,推動了世界主義思想的廣泛發展??档?Immanuel Kant)繼承并發揚了“世界公民”思想,寫下《世界公民觀點之下的普遍歷史觀念》一書,對“世界公民”作出了制度規定。在這種規定下,“世界公民”具有高度的自由,“自我”和“他者”自由彼此共存,人的稟賦也在“自我”與“他者”的交互中得到實現。

(二)約束天然戰爭沖動的永久和平思想

戰爭是政治的直接非理性表現形態,反映著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性格與社會文化,根源于人的天然本能。西方世界主義思想引導人類走出原始的自然狀態,發揮人類理性力量,實現道德和解,并最終走向永久和平??档碌摹队谰煤推秸摗肥俏鞣绞澜缰髁x永久和平思想的代表之作,它的六條臨時條款、三條確定條款以及兩條系論都是為實現永久和平這一最終目標所進行的論證??档旅鞔_了引發戰爭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國家政權方面存在的弊端,以致統治者和國民的理性缺失,道德敗壞,從而戰爭頻繁不斷。因此,確定合理的政權方式是避免戰爭的關鍵?!队谰煤推秸摗反_定條款的第一條便指出:“每個國家中的公民憲政應當是共和制?!?66)《康德著作全集》第8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354、359頁。在共和制國家,由于政府的公共性、公平性以及公民的平等性、自由性等特征,構成了和平的基本因素。此外,由于共和制國家中公民具有決定是否發展戰爭的權利,理性對行為的約束力使人民在對帶來深惡痛絕的戰爭的反思中避免戰爭,維護和平。在國際事務中,康德主張建立自由國家的“聯盟制度”。確定條款的第二條指出:“國際法權應當建立在自由國家的一種聯盟制上”(67)《康德著作全集》第8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354、359頁。,各個國家通過加入國家聯盟,服從共同的國際法以實現世界和平,這一思想對今天仍然存在重要影響。在康德的永久和平思想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學者不僅將和平視為戰爭的結果,更在觀念上將和平本身視為一個非暴力的過程,為實現國與國之間的和平共處提供前提性條件。

(三)基于理性建構主義的公平正義思想

中世紀以來,基督教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觀念深入人心,隨著市場經濟的興起與不斷發展,自由平等觀念得到進一步深化。洛克(John Locke)作為現代平等觀念的奠基性人物,他的世界主義思想蘊含在他對平等觀念的論述之中。在《政府論》中,洛克公開宣稱“每個人的權力都是相等的,沒有一個人享有多于其他人的權力”,“人與人之間也不應該存在從屬或受制關系”(68)〔英〕洛克:《政府論》,劉曉根編譯,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58、59頁。,無論是統治者還是普通人,都毫無差別地共同享用一切有利條件,一切從屬關系或受制關系都將被消除,而這也延伸出了洛克公平正義觀念的另一層含義,即不得侵害其他人的基本權利,“理性,也就是自然法,教導著有意遵從理性的全人類:人們既然都是平等和獨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或財產”(69)〔英〕洛克:《政府論》,劉曉根編譯,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58、59頁。。羅爾斯(John Bordley Rawls)繼承并發展了洛克的平等觀念,建構起社會契約之下的正義理論。在《正義論》開篇,羅爾斯指出,“某些法律和制度,不管它們如何有效率和有條理,只要它們不正義,就必須加以改造或廢除”(70)〔美〕約翰·羅爾斯:《正義論》,何懷宏、何包鋼、廖申白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第1、56頁。。在這里,羅爾斯將實質正義作為判定形式正義的正義與否之標準,按照羅爾斯的觀點,實質正義的真正本質是平等的公民自由。因此,如何實現公民的平等自由是《正義論》的中心論題?;诖?,羅爾斯提出了正義的兩個原則:第一,每個人對與其他人所擁有的最廣泛的基本自由體系相容的類似自由體系都應有一種平等的權利;第二,社會的和經濟的不平等應這樣安排,使它們被合理地期望適合于每一個人的利益;并且依系于地位和職務向所有人開放。(71)〔美〕約翰·羅爾斯:《正義論》,何懷宏、何包鋼、廖申白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第1、56頁。伴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推進,以托馬斯·伯格(Thomas Pogge)和查爾斯·貝茨(Charles Beitz)為代表的學者關注到全球不平等問題,開始將羅爾斯的正義理論應用到國際層面。由此,“全球正義”概念在世界流傳開來。

中國共產黨人胸懷天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與西方世界主義思想無疑有一定的共同之處,但也存在本質區別。其一,“世界公民”理念還只是一種設想,胸懷世界則要培養現實的具有世界情懷的新人。如果說,在古代、中世紀和近代,“世界公民”還只是一種理想化的思想觀念,那么,到了現代,經濟全球化、政治多元化、信息網絡化、交往普遍化、勞動社會化,改變了人類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生產已經成為跨國界的生產,生活也成為跨國界的生活,思維也成為跨國界的思維,人類正在越來越現實地成為“世界公民”。習近平指出:“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一球村里,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72)《習近平外交演講集》第1卷,第2、70頁。各國人民要守望相助、共擔時責?!耙逃龑W生關注世界形勢及其發展變化,成為具有中國情懷、全球視野的人才,不僅能肩負起建設祖國的使命,而且能承擔起為世界、為人類作貢獻的責任?!?73)《習近平外交演講集》第1卷,第2、70頁。其二,“永久和平”還只是一個從理性出發的美好愿望,而胸懷世界找到了現實的和平路徑??档聦⑺^“永久和平”建立在唯心主義的基礎之上,把戰爭等歸咎于統治者理性的缺失,道德的敗壞,并沒有揭示資本的本質及其受資本宰制的國家才是戰爭的根源,因而沒有找到實現人類永久和平的真正道路。習近平立足唯物史觀,認為實現人類和平不僅要改變恃強凌弱、零和博弈、巧取豪奪的舊思維,“積極倡導綜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新理念”(74)《習近平著作選讀》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200頁。,而且要改革現有的治理體系,堅持走對話協商、合作共贏、開放包容之路,“多邊”與“多方”共治,治“事”與治“制”并舉,提出推進改革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總方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找到了實現人類“永久和平”的現實之路。其三,“公平正義”在西方文明中以唯心主義的人性論為基礎,而胸懷世界則建立在唯物史觀的基礎之上。洛克、羅爾斯等人所說的“公平正義”是以資產階級人性論為基礎的。資產階級一邊喊著公平正義,一邊對弱小民族和國家進行殖民主義、霸權主義掠奪,甚至進行可恥的黑人奴隸貿易。習近平基于唯物史觀,認為阻礙人類公平正義的最大障礙在于對資本毫無節制的放縱,“放任資本逐利,其結果將是引發新一輪危機。缺乏道德的市場,難以撐起世界繁榮發展的大廈。富者愈富、窮者愈窮的局面不僅難以持續,也有違公平正義”(75)《習近平關于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第39頁。。主張兼顧效率與公平,堅持包容互惠,營造人人免于匱乏、獲得發展、享有尊嚴的光明前景?!爸袊伯a黨愿在獨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內部事務原則基礎上加強同各國政黨和政治組織交流合作?!?76)《習近平著作選讀》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50頁。這些論述,提供了實現公平正義的現實之路。

四、中國共產黨人世界理念的凝練升華

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兼具胸懷世界的鮮明品格,從堅持和平共處、和平發展、多極共存、和諧世界到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共產黨人始終積極審視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提出一系列世界理念和戰略構想,成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胸懷天下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直接思想來源。

(一)世界“和平共處”的理念

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就強調中國共產黨及其人民軍隊“為永久和平而戰”(77)《毛澤東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75、474、671頁。,認為“中國抗日斗爭的持久性同爭取中國和世界的永久和平,是不能分離的”(78)《毛澤東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75、474、671頁。。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毛澤東指出:“中國革命是世界革命的偉大的一部分”(79)《毛澤東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75、474、671頁。,闡述了中國革命的世界價值與發展趨勢。新中國成立前夕,在新政協籌備會議上,毛澤東就提出包含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講話,表達了新中國與世界上一切國家建立和平外交關系的想法。1953年,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在尼赫魯訪華期間,毛澤東先后從四個層面,深入闡發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對于建構新型國際關系的重大意義。1954年6月,英國工黨代表團來華訪問,毛澤東高度重視,首次比較系統地發表了“關于社會制度、意識形態不同的國家之間是否可以實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本觀點。在1955年的萬隆會議上,周恩來對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做了完整表述,即“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超越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符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反映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同時,在新中國還十分困難的情況下,中國按照“八項原則”給予第三世界國家不附帶任何條件的援助。晚年毛澤東提出“一條線”、“一大片”、“三個世界”的戰略構想,為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提供了重要理論基礎。

(二)世界“和平發展”的理念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重新判斷國際形勢,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是可以避免的,“和平發展”已經成為時代主題?!艾F在世界上真正大的問題,帶全球性的戰略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經濟問題或者說發展問題。和平問題是東西問題,發展問題是南北問題。概括起來,就是東西南北四個字?!?80)《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05、282、361、96、20、49頁?!皯敯寻l展問題提到全人類的高度來認識,要從這個高度去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81)《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05、282、361、96、20、49頁。在獨立自主這個前提下,中國要抓住歷史機遇,同世界一切國家建立廣泛的聯系。中國發展得越強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爸袊荒馨炎约焊銇y,這當然是對中國自己負責,同時也是對全世界全人類負責?!?82)《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05、282、361、96、20、49頁。1984年10月,在會見緬甸總統吳山友時,鄧小平指出:“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團政治’方式,‘勢力范圍’方式,都會帶來矛盾,激化國際局勢?!?83)《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05、282、361、96、20、49頁。1990年7月,在會見加拿大前總理特魯多時,鄧小平指出:“改變國際經濟秩序,首先是解決南北關系問題,同時要采取新途徑加強南南之間的合作?!?84)《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05、282、361、96、20、49頁。不應當用戰爭手段而應采取和平方式來解決國際爭端,比如,解決中國統一的問題,可以用“一個中國,兩種制度”的辦法,“有些國際上的領土爭端,可以先不談主權,先進行共同開發”(85)《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05、282、361、96、20、49頁。。這些論述,成為新時期中國發展對外關系、制定發展戰略的重要依據,把世界和平推向一個嶄新的境界。

(三)世界“多極共存”的理念

20世紀90年代,國際上發生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社會主義何去何從,人們心頭疑云重重。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悍然入侵南斯拉夫,炸毀我駐南大使館;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也使整個東南亞地區一度處于慌亂之中。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實際出發,在國際事務中積極倡導和推進世界格局多極化,堅定奉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加強和推動國際合作,自覺承擔國際義務,有力維護世界和平。江澤民指出:多樣性是世界存在的本質和特征,也是世界的客觀事實?!拔覀冞@個地球上有上千個民族、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所處的自然環境不同,社會發展經歷各異,形成了多種多樣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86)《江澤民文選》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31、480頁。正是世界的多樣性才帶來多國合作的可能性,只有承認并正確對待這種多樣性才能最大限度地促進各國的共同發展?!皼]有多樣化,就不成其為世界……不承認、不尊重世界多樣性,企圖建立清一色的一統天下,是必定要碰壁的?!?87)《江澤民文選》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31、480頁。大國對于維護世界和地區的和平負有重要責任,大國應該尊重小國,強國應該扶持弱國,富國應該幫助窮國?!拔覀冃枰氖鞘澜绺鲊降?、互惠、共贏、共存的經濟全球化?!?88)《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第518頁。中國要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自覺承擔國際義務。這些論述,再次有力維護了世界和平發展。

(四)構建“和諧世界”的理念

進入新世紀,中國世界第一的人口規模和發展速度,招致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揣測”。中國還沒有來得及享受實力、身份、地位、角色變化帶來的榮光,便已背負上國際輿論的巨大壓力,“大國傲慢論”、“匯率操縱論”、“新殖民主義論”、“中國強硬論”等各種“責任論”、“威脅論”輪番上演。以胡錦濤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構建“和諧世界”的理念。胡錦濤指出:“推動不同文明友好相處、平等對話、發展繁榮,共同構建一個和諧世界”(89)《十六大以來黨的執政實踐與理論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56頁。,回答了中國致力于“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世界、什么樣的國際秩序”的問題?!昂椭C世界”是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積極宣示和政治承諾,凸顯了中國負責的信心與決心,體現了中國的自信與能力。向世界傳遞了中國愛好和平、渴望和平、希望與其他國家共建和諧世界的愿望。胡錦濤強調,“中國發展需要和平穩定的周邊和國際環境,同時也為世界各國特別是周邊國家創造了更多合作機遇和良好發展環境?!?90)《胡錦濤文選》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49頁。中國各項事業的發展不會對其他國家構成挑戰與威脅,而是與各個國家在友好相處、平等對話中共建和諧世界,中國將積極承擔全球責任,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的中堅力量。

進入新世紀,針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習近平尖銳批判了西方零和博弈、國強必霸的冷戰邏輯,對世界和平發展提出一些列新論述,繼承和發展了幾代領導人的世界理念。一是進一步強調各國加強聯系,推進和平發展的重要性。信息化、全球化的發展使各國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為一己之私,強行脫鉤斷鏈,不但損人而且害己。二是強調世界文明多元共存的必然性。文明是多樣性的統一?!笆澜缟嫌卸俣鄠€國家和地區,二千五百多個民族和多種宗教。如果只有一種生活方式,只有一種語言,只有一種音樂,只有一種服飾,那是不可想象的?!?91)《習近平外交演講集》第1卷,第102頁。我們應該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平等交流,包容互鑒,使之成為增進世界人民友誼、推動社會進步、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三是強調中國發展對維護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性。中國不僅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全球化的回報者。在批駁各種謬論的同時,習近平提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想,為世界未來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智慧”、“中國經驗”,本質上是和平發展的新型時代觀,平等互利的新型交往觀,義利統一的新型價值觀,包容互鑒的新型文明觀,清潔美麗的環境觀。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92)《習近平著作選讀》第1卷,第49頁。,進一步開拓了中國共產黨人胸懷天下新的精神境界。

“胸懷天下”作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歷史和現實交匯中產生的必然邏輯。其一,“胸懷天下”具有堅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和地方主義,而是對世界歷史及其一般規律的科學概括。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共產黨人站在全球大視野,深入研究世界歷史變化發展的規律、趨勢和特點,了解時代的需要,回答時代的課題,因而制定正確的戰略策略,為世界無產階級走向21世紀提供了新的行動指南。其二,“胸懷天下”具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基礎。中華民族崇尚和平、向往世界大同,強調對世界的責任和擔當。中國共產黨人秉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自始至終堅持自身發展和世界發展的統一,強調通過對話協商解決世界難題,通過促進合作實現共同發展,堅持國家無論大小一律平等,無償支援發展中國家的建設,由里而外表現出鮮明的中國特色。習近平充分肯定“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這一特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93)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求是》2023年第17期。,進一步反映了胸懷世界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聯系。其三,“胸懷天下”具有廣泛的人類文明基礎。世界主義的理念源遠流長,其核心思想就是強調世界存在和發展的共同性,希望培養跨越傳統地理劃分的世界公民,實現世界永久和平,維護世界公平正義。中國共產黨人既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同時也堅定捍衛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習近平一再強調,世界各國要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這無疑是對世界主義合理內核的批判性借鑒和發展。其四,胸懷天下具有扎實的歷史和實踐基礎。中國共產黨人一以貫之地維護世界和平,反對霸權主義,提出一系列實現世界和平發展的理念,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針對西方“零和搏弈”以及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習近平嚴厲駁斥“中國威脅論”,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得到世界各國的熱烈響應,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傳統。

猜你喜歡
和平世界
和平之路
我愛你和世界一樣大
彩世界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數世界
彩世界
博弈·和平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期盼和平
和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