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鄉村生態振興的實踐路徑研究

2023-04-23 00:18楊惠紫
呂梁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垃圾綠色生態

楊惠紫

(江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無錫 214122)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農業強國的建設需要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1]30-31。無論是不斷提高鄉村產業競爭力,為鄉村輸入更多的杰出人才,還是不斷加強鄉村文化、生態建設,積極推進組織振興,都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務。要實現鄉村振興,生態振興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推進鄉村生態振興是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關鍵和重要內容,是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必然要求。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鄉村振興的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蘊含著廣大人民的殷切期盼,也是鄉村振興的支撐點。新時代全面推進鄉村生態振興,要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統一籌劃、合理安排,從農村生態建設、環境保護、污染治理入手,以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助力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為抓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農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一、堅持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沿著正確的道路努力推進鄉村生態振興

生態興則文明興。人與自然是和諧共生的關系。人類要學會敬畏自然和保護自然。建設生態文明是造福子孫萬代的千秋偉業。目前,雖然我國鄉村生態保護制度持續完善,鄉村人居環境不斷改善,農業綠色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但是,在推進鄉村生態振興的過程中仍面臨著諸多挑戰、面臨著很大壓力。一系列損害自然環境、以破壞生態平衡為代價進行的掠奪式發展仍然存在。很多鄉村距離達成美麗鄉村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只有改善鄉村生態環境、鄉村人居環境,才能實現建設美麗鄉村、美麗中國的宏偉目標。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磚一瓦,也是為了全人類更長遠的未來發展奠基。

新時期,實現鄉村生態振興必須堅持遵循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生態興則文明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要堅持節約和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保護生態多方兼顧的發展道路,將經濟建設、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辯證地、妥善地處理。把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建設以及社會發展割裂、對立起來的思想是錯誤的,必須實現三者的和諧統一。在思想觀念上要破冰,牢固樹立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同樣是為發展作貢獻的理念。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保護好了,人類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建設生態文明有著造福人民和子孫后代的重要意義。歷史上,生態環境的變化對人類文明的興衰更替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新的時代面臨新的課題。在實踐進程中,要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不斷優化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深入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鄉村生態振興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決不能搞竭澤而漁,堅決杜絕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的短視行為。

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發展經濟的資源。要結合當地經濟發展現狀,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2]?!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述是習近平同志在2005年8月任浙江省省委書記時第一次提出。它深刻闡述了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辯證統一的關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給予了高度關注,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鄉村生態振興要立足現狀,不蠻干冒進、不標新立異,以樹立綠色發展、和諧發展思想為引領,確立自然就是產業,向大自然要產業的發展思路,對自然環境的保護時刻警鐘長鳴,不能為了發展而發展。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發展相輔相成、不可偏廢。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把保護環境裝在腦子里、落實在行動上。維護優質的生態環境比單純追求經濟效益更為重要。鳥語花香、碧水藍天是更基礎、更寶貴的經濟資產。不能目光短淺,只在乎蠅頭小利,盲目追逐經濟的一時發展,拿生態環境和人民的生命健康當兒戲。在鄉村生態振興中必須將生態保護放在優先位置。當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沖突時,必須把保護生態環境作為優先選擇。鄉村生態振興不能走以“綠水青山”換“金山銀山”的老路,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道路。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大自然是一個相互依存的系統。它們之間緊密聯系,其中一個環節遭到破壞,就會出現連鎖反應。這些重要論述為推進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基本遵循。鄉村生態振興要堅持生態系統觀,堅持系統治理觀,以生態功能區、自然保護地、重點流域為單位,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治理和保護;擴大鄉村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開展河湖水系連通和農村河塘清淤整治,加大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力度,積極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治理協調聯動機制,大力做好政策宣傳,增強村民環保意識;構建鄉村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真正實現經濟社會要實現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也要實現高水平保護。

優美的生態環境是老百姓的追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盵3]12“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盵3]4目前,廣大農民對高品質生態條件:如潔凈的水源、清新的空氣、茂密的植被等的要求越來越高,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也越來越突出。提高環境質量是廣大農民的熱切期盼。鄉村生態振興要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解決農村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把鄉村優美的生態環境作為黨和政府必須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隨著廣大農民對優美生態環境需求的不斷提高,要對影響人民身心健康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更加重視,堅持生態為民,以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實際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讓廣大農民在天藍、地綠、水清的環境中生產生活,為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讓優美生態環境帶給廣大人民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二、統籌推進鄉村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

完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在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不能只關注城市的發展而忽略了農村的建設,要繼續加強農村道路、交通、飲水、用電等基礎設施建設,讓老百姓享受到社會發展帶來的紅利;在完善傳統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滿足新的發展階段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出的新要求,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應不斷提升農村公共服務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為實現鄉村基礎設施功能發揮提供重要保障。鄉村在交通道路、電力通信、文體設施等方面存在問題,要盡力彌補,促進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人行道鋪設地磚,道路旁安裝路燈;硬化村道,通客車;建造廣場,增加綠化面積;改造污水管溝,實現雨污分流;建造路邊公廁,改造農戶廁所;修繕危房、舊房,拆除違章建筑物;提高農村自來水普及率等,努力讓道路硬化、街道亮化、村莊綠化、房屋美化,為群眾生活提供宜居環境。

優化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生態振興的重要任務。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營造干凈整潔有序的村莊環境,為老百姓留住一份山清水秀與鳥語花香,滿足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環境的深切期盼。第一是垃圾治理。認真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因地制宜建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體系,不斷改進和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置設施和模式;劃分片區,設立網格長管理模式,保證垃圾有人管;村落配置垃圾桶、易腐垃圾漚肥桶(坑)、建立可回收垃圾站點和有害垃圾暫存點等,讓垃圾有地方放;建設鄉鎮垃圾中轉站,縣級垃圾分類綜合利用可回收中心,讓垃圾運得出、有去處。第二是污水治理。穩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建設污水管網收集居民生活污水,避免污水外排;積極推進改水改廁工作。所有生活污水一律進入緩沖濕地過濾凈化后再排放入河流湖泊。第三是發動群眾主動參與。要積極宣傳動員,改變農民舊有的衛生觀念,不斷提高村民的環境衛生意識。目前,很多村民衛生觀念淡薄,衛生健康知識欠缺,垃圾亂扔亂倒現象仍然存在。所以,要制定切實有效的村規民約,大力倡導愛護環境、講文明、愛衛生的良好風氣,讓更多村民主動參與到美麗鄉村的建設工作當中。

改善鄉村生態環境。立足原有的生態系統和水土條件,加強鄉村生態保護和修復。第一是改善農村河湖生態環境。農村河道、湖塘亂扔亂倒現象普遍,充分發動群眾,成立環保自愿者組織,及時打撈水中的垃圾雜草,發現亂排亂堆現象,要及時拍照上報,建立追責機制。第二利用好基層黨組織,在每年春季有序開展農村植樹造林工作,加強以森林和濕地為主的農村生態屏障的保護和修復。山上山下、田間地頭適宜植樹造林的地方,讓樹木落地生根,提高鄉村森林覆蓋率,花大力氣治理水土流失問題。第三是建立一整套長效機制,為鄉村生態振興提供保障。首先,政府要持續加大對鄉村生態環境治理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其次,發揮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鄉村居民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努力營造良好的農村生態環境治理氛圍,鼓勵村民積極參與環境治理,不斷增強環保意識。第四,鄉鎮企業要樹立綠色發展的觀念,更新管理理念、引進先進技術,促進產業升級,減少污染,不斷提高環境治理效率。此外,相關社會組織也要深入鄉村,做好調研,為鄉村生態振興提供第一手資料。

三、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助力鄉村生態振興

鄉村生態振興并不排斥產業發展。不斷健全鄉村產業體系,憑借農業農村特色資源,產業發展要多元化,優勢特色產業要做強做大,建立產業集群。有條件的鄉鎮,政府要出臺政策,加大扶植力度,使其成為農業產業強鎮。農產品要實現全鏈條升級,形成產業鏈,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擴大農村勞動力就業市場。著力推進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生產有機農產品,把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等產業做大做強。第一,不斷發展綠色種植技術,引進生物可降解膜和綠色智能肥等新型投入品,實現農業生產綠色低碳降污與農產品高產值的有機統一;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有效供給,持續推動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發展。第二,依托各類紅色資源、自然風光、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特色村寨、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其他優秀文化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引領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實現鄉村優秀文化資源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第三,創建美麗休閑鄉村、休閑農業鄉村。根據實際情況大力發展休閑農業,推動農業與旅游、教育、康養等產業相融合,推介鄉村休閑旅游精品線路,讓游客在田園養生之中體驗農作之樂,盡享鄉村慢生活;在了解農耕故事,感受農耕樂趣的過程中加深對民俗文化的認知;把民宿與康養融合在一起,打造鄉村民宿養老的理想模式,以滿足民眾放松身體、安頓心靈、與自然山水為伴的需求。

科技助力農業綠色發展。首先要加大對農業綠色科技發展的資金和政策支持。加大綠色農業相關的科技研發投入,不斷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農業綠色科技創新,完善并落實綠色農業激勵制度,加快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改革。其次,進行現代農業科技的拓展應用和技術培訓,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優勢農產品,做強優勢產業,積極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高效農業;大力推廣在育種栽培、耕地質量提升、化肥農藥減施增效、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領域先進的技術,為農戶提供蔬菜土壤保護與改良、機械化生產和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方面的科學技術指導,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綠色發展理念,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生態振興。

四、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是鄉村生態振興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

全面推進鄉村生態振興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生態環境質量直接決定著人民生活質量。實施鄉村生態振興戰略,建設生態文明村鎮,改善鄉村人居環境,讓人民群眾在經濟發展迅速、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今天得到更多幸福感、安全感和滿足感,突出體現了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鄉村生態振興必須堅持以老百姓需求為出發點。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盵4]11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的優勢和寶貴的財富。當前,村容村貌明顯改善,農民享有更多實惠,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然而,一些鄉村的生態環境建設仍存在薄弱環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有待健全和完善,人居環境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農村居民對良好生態環境的需求尚未得到充分的滿足。加快農村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符合廣大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對于群眾的所想、所盼、所急,要積極回應,深入落實,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持續滿足農民對優美生態環境日益增長的需要。

把提高環境民生福祉作為鄉村生態振興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懊裰煤弥?民之所惡惡之。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盵5]451青山、綠水、藍天都是幸福的必需。經濟要發展,環境要保護,一切工作都要以滿足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為目標。針對十九大報告指出的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了解在生態環境方面制約人民群眾美好愿望實現的顯著問題,在創造更多物質財富的同時,讓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切實需求一步步得到滿足;要高度重視鄉村生態振興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尤其要把對農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產生活造成危害的突出問題作為重點,深入貫徹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留住鄉村一泓清溪、涓涓細流;全面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讓農民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還給廣大農民綠水青山、藍天白云;努力解決農村的垃圾、污水、旱廁改造等問題,讓美麗鄉村,美麗中國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

猜你喜歡
垃圾綠色生態
綠色低碳
垃圾去哪了
“生態養生”娛晚年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那一雙“分揀垃圾”的手
綠色大地上的巾幗紅
倒垃圾
倒垃圾
生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