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農村產業融合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3-04-23 01:18李谷成丁逸飛范麗霞
農業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高質量融合農業

李谷成 丁逸飛 葉 鋒 范麗霞

(1.華中農業大學 湖北 武漢 郵編:430070;2.江西農業大學 江西 南昌 郵編:330045;3.武漢輕工大學 湖北 武漢 郵編:430048)

一、引 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首要任務是實現高質量發展,而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1]。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業農村發展實現了從基本溫飽到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轉變,其中起到關鍵作用的是傳統要素投入增長引起的農業生產效率大幅提升。但是在這一過程中,城鄉資源配置并不均衡,農村發展并不充分,集中表現在農業農村人才短缺、土地流失、融資困難、技術落后等突出問題上。究其根源,在于傳統農業生產要素報酬率偏低、缺乏吸引力,鄉村產業發展缺乏持續動力,產業發展質量不高。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破解上述難題的關鍵,而作為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產業振興是重中之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鄉村產業體系,實現產業興旺?!倍谡邔用?,從2015 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下簡稱“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至今,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得到歷年中央一號文件和三農相關政策的持續關注,在加快鄉村產業發展轉型,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持續增收、農村繁榮發展等方面被寄予厚望[2]。從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的實踐出發,以傳統農業定義鄉村產業已然成為歷史,今后一個時期,以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進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然是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主旋律。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農村產業融合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為題開展系統研究。首先,梳理已有研究脈絡,結合高質量發展背景,明晰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新內涵與新目標,并對農村產業融合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作用邏輯展開理論分析;然后,圍繞鄉村產業發展過程中的薄弱環節,探究農村產業融合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存在的現實困境;最后,針對性地提出農村產業融合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對策,為實踐層面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思路。

二、高質量發展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新內涵與新目標

高質量發展的本質,是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實現更高效、更公平和更可持續的發展要求,從數量轉向質量,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是針對鄉村振興過程中的產業發展短板而提出的,長期以來,鄉村產業未能得到充分發展的重要原因在于發展思路沒有充分打開、發展空間受限。隨著高質量發展思路的提出,在鄉村產業發展中發揮關鍵性作用的農村產業融合也需要賦予新的內涵。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基本思路是以農業為基點,著力破除城鄉二元分化格局,去除影響城鄉要素自由流動的阻礙,整合各方資源,健全產業鏈,擴展鄉村產業的發展空間,其根本目標是促進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助力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一)高質量發展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新內涵

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概念緣起于日本的六次產業化,在我國的提出則經歷了“農工商聯合經營—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三個歷史階段的演變[3]。相比于六次產業化和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更加豐富。目前學術界基于不同視角對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概念進行了界定[4,5],但是與高質量發展思想的結合并不充分。結合已有研究,本文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概念界定為:以農業生產為依托,以農產品加工業為引領,以利益聯結機制為樞紐,以農業功能拓展和新業態打造為表征,將農村一二三產業有機整合,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繁榮的高質量發展目標,最終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動態發展過程。

在高質量發展要求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新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農業是農村產業融合和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只有立足于農業發展,才能更好地延伸農業產業鏈條,拓展農業多功能,培育農業新業態,激發農業創造附加值的潛力。(2)農產品加工業是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核心動力,契合更高效的發展要求。作為連接制造業與農業的中間產業,農產品加工業的產業關聯度高、行業覆蓋面寬,對農民就業增收的帶動能力強,在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起著引領作用,帶動鄉村產業快速發展壯大。(3)利益聯結機制是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樞紐,契合更公平的發展要求。通過產業融合,傳統小農戶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形成相互協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命運共同體,只有建立長久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才能夠促進利益各方的分工協作、互利共贏,增強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共富效應。(4)農業功能拓展和新業態打造是農村產業融合的核心表征,契合更可持續的發展要求。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關鍵在于將現代產業組織理念與創新模式植入傳統農業,激發農業多種潛在功能,打造以智慧農業、休閑農業、綠色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等為代表的農業新業態,構建鄉村產業多元化的長效發展機制。

(二)高質量發展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新目標

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出現,但這并非目的,而是手段[6]。從長期來看,我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基本原則是“以農為本,以產興農,以業富農”。新形勢下圍繞高質量發展要求,產業融合的發展目標是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繁榮:一是促進我國農村居民收入持續增長,通過擴展農民增收渠道分享產業發展紅利;二是增強我國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快推動建成農業強國;三是提高我國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縮小城鄉差距和地區間發展差距。

1.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與農民增收

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落腳點在于農民增收,產業融合有助于農民分享農村經濟增長帶來的福利[7]。產業融合發展通過產業鏈延伸、農業多功能性拓展及農業服務業融合,促進農民增收。農民通過土地、資金、技術的入股或轉讓,與相關產業和組織形成長效的利益聯結機制,從根本上解決產業融合的發展共享問題[8]。不同融合方式的增收渠道不同,對農民不同類型收入的提高存在顯著差異[9]。已有研究發現,一般農戶參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增收效果能達到50%以上[10],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農村產業融合能明顯提升其經營績效[11]。

2.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與農業增效

以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賦能,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戰略行動,是推進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12]。農村產業融合通過高效整合傳統農業的基礎性要素(土地、勞動力、資本等)和現代農業的賦能性要素(技術、數字、生態、文化、制度等),以延伸、交叉、滲透、重組等不同方式,消解農村一二三產業之間要素流動的阻礙,創新鄉村產業全產業鏈發展模式,這是構建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的內在要求[8]。隨著農村產業融合程度的不斷加深,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及采納水平顯著提高,農業生產裝備和農產品加工設備進一步向集約化、高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這對穩步提升農業綜合生產率至關重要。從“大國小農”的基本國情出發,產業融合通過“抓大帶小,以點帶面”的方式,將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有利于合力化解農業強國建設過程中的潛在風險與挑戰。

3.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與農村繁榮

隨著農村產業融合的不斷推進,農業多功能性得以顯現,以鄉村旅游為代表的現代農業功能可以突破傳統農業的“內卷化”特征,帶動鄉村產業重構[13]。同時,互聯網在農村的普及會帶動農產品電商和農村金融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會增加農產品銷路、擴充農產品信息渠道,降低交易成本、減少中間冗余環節,提高農業綜合競爭力[14]。此外,以家庭農場和合作社為主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發展休閑旅游和鄉村旅游的重要載體,各地區可以通過打造鄉村旅游景點、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旅游品牌,帶動地區經濟增長[15]。針對農業產業鏈小農戶“不好進”“干不了”的特殊領域,如冷鏈物流、食品加工和服務保障等關鍵環節,產業融合可以帶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或涉農平臺型企業的參與協作,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形成對小農戶和農產品基地的輻射帶動。

三、農村產業融合助推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作用邏輯

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發展的重點在于實現供需平衡,解決“有沒有”的問題,加上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許多農產品的產銷量一直穩居世界第一,但“大而不強”的問題長期突出。一方面,農業因其自身特點,受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雙重挑戰,不確定性始終是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攔路虎;另一方面,基于“大國小農”的基本國情農情,在現有資源約束條件下,依靠單一種養為主的傳統農業經營模式已經無法實現農業勞動生產率和資本回報率對第二、三產業的追趕?!班l村振興,產業先行”,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在于有效激發鄉村產業自身的活力,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有效解決農業發展“好不好”的問題。

產業是地區經濟發展的基礎,以農村產業融合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是新形勢下建設農業強國的必由之路。其作用邏輯主要反映在三個方面:(1)延伸農村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吸收農民就近就業,提高當地農民收入,讓農民充分分享產業融合帶來的發展紅利;(2)拓展農業多功能,吸引第二三產業的管理、資本、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投入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3)促進鄉村產業的規?;瘮U張,擴大鄉村產業規模和就業容量,加快資本的內部循環。

(一)農村產業融合促進產業鏈延伸,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在傳統農業生產經營模式中,農民由于自身經濟實力較弱、可利用社會資本有限,往往只能在生產地產銷初級農產品,難以分享到現代農業發展帶來的增值收益。延長農業產業鏈可以增加農產品附加值,使農戶分享到農產品價值增值帶來的福利。但是,僅僅依靠農業生產者獨立開發農業新產品、開拓國內外市場、打造農產品品牌、建立上下游全產業鏈是不現實的,因此,必須通過產業融合,拓展延伸現有產業鏈條,聯結具有高效生產能力的經營主體、貫通地域流通能力的物流公司、掌握高新技術的食品加工企業、具有線上線下營銷能力的批發零售平臺等,形成農工商產業關聯帶;通過橫向融合優化農業產業組織治理結構,促進農產品多樣化生產與開發,通過縱向融合形成“生產—流通—加工—銷售”全環節鏈條,降低不同利益主體之間的交易成本,提高整條產業鏈規避風險的能力。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基礎始終是農民,源頭始終是農業,只有通過地產地銷、地域制造、企業帶動、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創新等提高農產品在全產業鏈中的附加價值,保障農民主體經濟地位,擴大其分享產業融合發展紅利的權益,才能有效激發本地農民參與產業融合發展的內生動力,形成“農村產業融合—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良性循環。

(二)農村產業融合加快資源高效融合,形成農業產業新形態

聚焦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重點發揮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乘數效應,不僅僅是第一產業的發展壯大,還需要第二三產業的協作配合,形成現代農業新業態。傳統農業的功能主要是保障農產品供給安全,為第二三產業提供廉價勞動力、原材料等,狹義的農業產業往往局限在農村界域內,這是長期以來我國城鄉二元結構引起的認識不足。如果將農村產業融合進一步擴展到城鄉融合的視野,其本質是“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鄉村”理念在農業產業發展上的實踐。在城市資源日趨緊張、城鄉聯系日益密切的背景下,現代加工和服務產業由城入鄉,具有鄉村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景觀等優勢資源稟賦越來越受到重視,農村產業融合將拓展農業經濟、文化、生態、旅游、康養等多種功能,吸引成熟的涉農工商企業和服務型企業落地生根,促進休閑農業、智慧農業、數字農業、綠色農業等農業產業新形態的集聚發展。鄉村產業的工業化和服務業化發展趨勢能進一步整合各產業間不同的資源優勢,通過合理互補及替代,實現節本增效提質。同時,消化吸收二三產業的成熟經驗并應用到現代農業產業發展中,既能合理拓展農業的多種外向型功能,創新鄉村產業形態,又能實現鄉村產業本土化成長,為當地提供就業崗位,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三)農村產業融合推動產業規?;瘮U張,帶動資本內部循環

隨著農業產業鏈的延伸、賦能性生產要素的投入和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的轉變,農民有更多機會跳出單一的農業生產環節,也不再局限于“就農業談農業”,而是注重發揮自身優勢。一方面,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推動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聚集了農村人氣,為農民提供了更多創新創業機會,培育和促進了一大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轉型升級。無論是通過土地流轉,還是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抑或是土地入股分紅,其目的都是為實現適度規模經營,壯大農業及其關聯產業創造基礎條件。與傳統小農戶相比,農業規?;洜I主體能顯著降低生產成本,有利于農業生產標準化和農產品品牌化,提高農業綜合生產率,與現代農業發展更加有效銜接。另一方面,通過上游農業的橫向融合實現適度規模經營后,可以把更多農村勞動力資源從土地上釋放出來,減輕其農業勞動強度,從而自發轉移到農業產業鏈的其他環節。在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背景下,農戶可以選擇就近非農務工、特色農業個體經營或提供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實現家庭收入來源的多元化,穩定長期收入。因此,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能夠最大限度地將鄉村產業附加價值保留在鄉村內部,防止資金外溢或抽離,形成一個良性的資金內部循環鏈,藏富于農,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新要素新動能。

總之,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向開發農業多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要效益,僅僅依靠小農戶自身的力量,搞分散經營是不現實的,必須在傳統農業經營模式之外,尋找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徑,通過一二三產業橫向與縱向的時空聯合,整合鄉村資源稟賦條件,挖掘農業產業發展潛力,在產業延伸、產業整合、產業交叉、技術滲透等多元模式下共同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四、農村產業融合助推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現實困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融合不斷深化,要素流動加快,但更多的是從鄉村到城市的單向流動。當前,作為改善鄉村資源困境的有效手段,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正處于從起步階段向加速階段邁進的關鍵時期。雖然融合發展水平呈現上升趨勢,但整體水平仍然偏低,區域間發展差距較大,還存在不少問題和挑戰??偨Y而言,城鄉二元結構導致的妨礙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的制度壁壘拖慢了鄉村產業發展創新的步伐,表現為市場要素資源的配置失衡,即人才、土地、資金、技術等產業發展所需的關鍵要素支撐不到位,人才短缺、用地不足、融資困難、技術薄弱等現實問題,構成了當前制約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瓶頸,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農村人力資源短缺,人才吸引力不夠

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需要建立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產業體系和經營體系,這就對農村人力資源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高素質農民來引領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以專業型人才支撐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當前,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向城市流動,農村人口老齡化、女性化問題日趨嚴重,教育基礎薄弱導致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弱,農業勞動力質量結構失衡,尤其缺乏具備產業發展思維而且能夠起到帶頭引領作用的專業化涉農人才。農村人力資源短缺,不僅體現在人才外流上,更體現在人才吸引力不足上。一方面,受自然環境與經濟條件限制,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落后,教育醫療養老等各類公共服務保障措施不完善,與城市差距較大。大學畢業生、返鄉能人、駐村干部等外部人才在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等方面存在較高訴求,但大部分農村現有基礎條件難以滿足其對高質量公共服務的需求,留村意愿和返鄉創業積極性因此下降。另一方面,農村就業發展前景面臨不確定性挑戰,農業產業雖然發展潛力巨大,但是人力資源回報并不具有明顯優勢。目前涉農人才總量缺口較大,優質人才儲備不足,尤其是農業科技人才普遍面臨年齡斷層危機,二三產業發展人才流動困難。人才不下鄉,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便難以行之有效,鄉村產業發展便難以脫困,更談不上留住人才,對農村“人才洼地”的認識更難以轉變。

(二)農業用地流轉難,非農用地指標少

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涉及農業用地和非農建設用地兩個方面。就農業用地而言,當前困境主要在于土地流轉集中困難和流轉維持困難。主要原因在于農民對土地的功能和情感依賴較強,也即對穩定的土地權利的追求。從功能依賴來看,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基本保障,承載著就業、財富和生活保障等功能。在非農收入較低且不穩定的情況下,農戶不愿意將自家的土地流轉出去。從情感依賴來看,即使權屬關系上土地為集體所有,但并不妨礙農民將土地視為不可侵犯的核心利益,對土地產生戀土情結,寧愿自己種也不愿意給別人種。農民對土地的功能依賴與情感依賴相互作用,形成了土地流轉的“稟賦效應”,進一步抬高了土地流轉價格,成為土地流轉的掣肘。就非農建設用地而言,當前存在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用地指標偏少而且審批慢、土地混用等問題。雖然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各地政府出臺了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用地的政策,但仍存在用地緊缺的現象。同時,非農建設用地審批需要涉及多個部門,不同手續需要在不同部門辦理,審批周期長、速度慢。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一般同時包含了農業功能和非農功能,土地利用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混用的情況,在堅決禁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的同時,合理解決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用地問題同樣重要。

(三)資金籌措難度大,使用效率偏低

長期以來,傳統農業對資金的需求并不突出,因此農村金融市場久未發育,勞動生產率的增長潛力十分有限。近年來,雖然國家大力發展農村金融,貼息貸款、無息涉農貸款金額逐年增加,但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所需的資金仍然存在較大缺口,僅依靠政策性金融工具顯然遠不能滿足。目前,農業貸款以短期小額信貸為主,雖然能夠滿足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規模生產者的資金需求,但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必然要求農村產業向規?;D變,融資貸款需求勢必增加。加上農村產業收益周期長,大額的長期貸款偏少,金融產品供需失衡,難以滿足當前產業發展的需要。另外,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還面臨融資方式不暢通,融資機制不健全,涉農資金以銀行政策性金融貸款為主,市場性融資或合作金融的渠道較少,工商資本下鄉入村進度緩慢等問題。一些地方發展的所謂優勢產業,既沒有打好基礎,也沒有經過科學的項目論證,出現一味貪大求全、人走茶涼等問題,造成資金浪費。資本以逐利為先,一旦產業或項目效益偏低,或者投資風險加大,都必然導致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資金的利用效率偏低,造成資本進退兩難的局面。加上農村投資觀念相對保守,農村閑余資金活力未能得到有效激發,籌措難度較大。

(四)農產品加工技術薄弱,新技術滲透深度不夠

農產品加工業連接工農、溝通城鄉,帶動農民就業增收作用強,是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一環。當前我國農產品加工技術仍然比較落后:一方面表現為精深加工不足,主要是高檔農產品加工技術發展較為滯后,大多數為初級加工,技術含量低,精深加工匱乏;另一方面表現為加工企業缺乏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不強。我國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仍然是政府主導型,過分依賴于政府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企業等市場主體發育不足,技術研發存在與市場需求脫節的問題,成果轉化率偏低。大部分加工企業規模小,偏重于短期效益,重市場開發輕技術研發,R&D 投資少,技術儲備不足,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當前,新技術滲透深度不足也嚴重制約農村產業的融合發展。一般而言,第一產業的技術滲透效應要顯著低于第二三產業,比如,在第二三產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的物聯網、互聯網、智能控制、遠程診斷、產品標識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就相對較慢。第一二三產業在技術層面的融合是其他方面進一步融合的前提,而現階段新技術在第一產業的滲透力不夠已經拖慢了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步伐,亟需發揮引領推動作用。

五、農村產業融合助推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對策

鄉村振興是一個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戰略工程,涵蓋了鄉村的方方面面,歸根結底還是發展問題,首要任務是實現產業振興。這就要求圍繞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的發展要求,把握好“融合”和“要素”兩個關鍵詞,找準農村產業融合的發力方向。鄉村產業的發展,既是規模不斷擴張的過程,也是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要針對性地解決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土地、資金和技術等要素積累薄弱,流通不暢,效益偏低等問題,促進形成“人才引領、用地保障、資金充裕、技術先進”的產業融合發展新局面,實現以融合帶動發展,以發展深化融合的持久良性循環。

(一)加強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人才隊伍建設

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是帶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首先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強化人才與鄉村產業的精準對接,促進各種人才資源共建共享共用。一是持續推進城鄉統籌規劃,以城鄉融合帶動產業融合,促進人才自由流動,利用城鄉關系的重塑,強化城鄉之間專業化人才的聯系與互動。建立健全農村人才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推動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在城鄉之間的雙向流動。不斷推進和完善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產業體系、經營體系建設,吸引更多有志于農業發展的城市人才積極返鄉入村,壯大農村經濟實力,使城鄉生產要素都能獲得合理的經濟利潤回報,實現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合理配置,融合共生。二是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實施精準的鄉村人才支持政策。充分借助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人才資源,擴大人才“存量”,依托現代農業產業項目和農業產業園,引導涉農人才深入產業一線。實施鄉村人才專項計劃,加快培育農業生產經營人才和農村二三產業發展人才,注重懂管理、會經營和掌握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推動“三農”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三是創新人才服務模式,補齊入鄉返鄉就業創業的服務“短板”。入鄉返鄉人才是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人力資源,要建立起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創業一體化服務系統,構建縣—鄉—村三級聯動人才服務網絡,提供跨區域勞務合作、要素和人才下鄉的“一站式”“菜單式”服務,逐漸消除轉移就業和要素配置的信息壁壘,激發返鄉入鄉人員的干勁與活力。

(二)保障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用地需求

農業用地流轉難,非農用地指標少是當前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瓶頸,解決這一難題的關鍵是要在耕地保護和開發利用之間做好平衡。一方面要通過降低土地流轉過程中的交易成本,增加產業融合發展需要的農業用地,另一方面要通過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利用政策,增加相關建設用地指標,優化土地資源配置。一是優化農村勞動力就業結構,促進非農就業,在土地“三權分置”基礎上,加快放活和改進土地經營權。完善農村土地交易市場,在市場主導下激活農民將土地自發流轉出去的動力,同時政府要發揮好服務和監管作用,鞏固土地流轉成果,防范資本力量過度開發農地,損害農民根本利益。二是盤活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合理挖掘宅基地開發利用潛力。積極開展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試點,通過促進閑置宅基地的流轉,實現與其他要素的匹配耦合,突出其財產價值,讓農民和集體實現其收益權,共享經濟融合發展的成果。三是統籌國土空間規劃,完善相關用地政策。通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科學調整建設用地指標,利用舊村改造、空心村治理、廢棄地復墾等手段,在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原則下,有序增加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用地指標。加強用地監管,建立嚴格的項目用地退出機制。四是細化土地復合利用政策。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特征就是復合性和多樣性,在合理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鼓勵土地復合利用,讓土地能夠綜合農業休閑、產品加工、觀光旅游、民宿民俗等功能,更好地服務于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多樣化需求。

(三)優化創新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資金支持政策

金融是產業發展的潤滑劑,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初期,資金支持政策要優先維系產業的存活,因此要以政府投資為主,當到達一定發展階段后必須以完善市場機制為目的,通過創新農業投融資模式,搭建投融資平臺,引導更多民間資本投資鄉村特色產業。一是建立健全資金投入保障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化投融資格局,對涉農產業資本提供激勵性的稅收優惠和金融支持,提升投資者對預期收益的信心,引導社會資本廣泛加入。同時,切實發揮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的作用,通過財政擔保費率補助和以獎代補等形式,鼓勵新型經營主體擴大生產,參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二是設計創新金融信貸產品。當前涉農金融產品大多停留在對個體的融資支持,覆蓋面窄,產業鏈短,難以滿足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需求。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過程伴隨著產業領域、鏈條、環節和要素的不斷增多,這種跨界融合將產生更多的新業態新模式,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單一指向性資金支持,而是需要一個整體性綜合性的資金支持,必須對傳統金融供給體系進行相應的創新,尤其是以信息化思路推動大數據數字化金融服務。三是充分發揮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資本效應。要根據產業融合進度適應性調整農業補貼政策,提高補貼的精準性和可及性,促進小農戶參與到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中。鼓勵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或轉讓等方式,與新型經營主體和涉農企業形成長期的合作關系,融入現代農業全產業鏈的各個分工環節,比如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紅”“二次分紅”等形式,讓農戶分享加工、銷售等環節的收益。

(四)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技術創新

科技創新是促進農業產業轉換升級,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的一個重要抓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需要大力推動鄉村產業發展急需的技術創新,消化吸收二三產業應用的新技術,進一步釋放技術的正外部效應。一是攻克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難題,強化關鍵技術裝備研發能力。深入實施科技創新驅動戰略,加大對龍頭企業和涉農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推動涉農高校設立智慧農業等相關新專業,充分調動實體部門創新積極性,加快農產品及其副產物精深加工與綜合利用先進技術裝備的研發和推廣。二是布局一批高品質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提升農產品附加價值。實施農產品精深加工提升行動,培育優勢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引進先進農產品精深加工生產線。通過集中資源的示范效應“以點帶面”帶動農業產業由資源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由原材料產品市場向高品質加工產品市場轉變,培育出具有影響力的農產品品牌,實現品牌建設和品質效益的良性循環。三是打造一批現代智能技術應用場景,提高農業新技術的滲透水平。大力推進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物聯網、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村方方面面的應用,以數字經濟賦能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鄉村產業的信息化、智能化升級。通過現代化技術手段完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加速農業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猜你喜歡
高質量融合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高質量項目 高質量發展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