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推進超大城市鄉村振興的邏輯與路徑研究:以廣州為例

2023-04-24 14:11黃克亮
探求 2023年6期
關鍵詞:廣州現代化農業

□黃克亮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2022 年10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盵1](P18)中國式現代化新理論的提出與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開辟,為我們理解和詮釋鄉村振興打開了新視野。以“中國式現代化”指引鄉村振興,開啟了中國式現代化農村建設的新征程。

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農業農村現代化。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2023 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發出重農強農強烈信號,提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2023 年4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解決好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盵2]黨的十八大以來,作為我國超大城市之一的廣州,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美麗鄉村多姿多彩,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逐步提高,為廣州高質量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夯實基礎,為我國超大城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學習和借鑒的樣板。

一、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推進鄉村振興的邏輯理路

鄉村是中國社會的基礎,是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道德生活的根基。審視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不難發現,“三農”工作始終是中國共產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農村和農業的現代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部署,并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等具體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強調,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盵1](P25)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意味著我國“三農”工作的重心發生了歷史性轉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成為新征程我國“三農”工作的主題主線和重點任務,是中國式現代化在當下中國鄉村的生動實踐,是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

中國式現代化是對中國現代化道路的嶄新定義,賦予其典范價值和世界意義。中國現代化的成功既體現了世界各國現代化的共性,如市場化改革、重視教育投入和基礎設施建設,也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如漸進式改革、政策試點、注重中長期規劃、兼顧效率與公平、共同富裕等[3]。最為根本的邏輯特性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用大歷史觀看待“三農”問題并把它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強調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并以此作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標志。

(一)理論邏輯:是對馬克思主義城鄉關系理論的創新發展

偉大變革源自理論指引,偉大實踐推動理論創新。理論指引不僅指引當前工作,更重要的是指引工作的發展方向與發展過程。新發展階段,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鮮明的理論品格,豐富與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城鄉關系理論。

城鄉關系與鄉村轉型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范疇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運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互動的政治經濟學方法,探討了鄉村的獨特形態及其特性,并分析了城鄉關系變化所引發的鄉村系統轉變,研究了影響鄉村變革、引發鄉村發展困境的作用與機制,提出了鄉村現代化的可能路徑:一是針對農民小塊土地所有制和資本主義大土地所有制的弊端,分別采取不同措施和手段推進土地制度變革;二是工業與農業互動發展;三是城鄉融合[4]。上述設想為我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指引。

從推進現代化的角度看,當下我國社會正處于由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的轉型中,中國的工業化與農業現代化是相輔相成的,現代工業要求發展現代農業。從城鄉二元結構來看,農村居民向城市集中,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城市反哺農村,城鄉融合發展進入新階段。從鄉村振興的進程來看,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切不可急于求成造成事倍功半,必須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探尋符合各地實際的城鄉發展與融合之策。從鄉村振興的內部結構來看,“五個振興”戰略的提出,預示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與政策體系已基本形成,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制度保障與政策支撐。

新時代以來,黨和國家先后出臺了《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以及中央一號文件和相關規范性文件,對推進鄉村振興的總體思路、任務要求、發展方向做出決策部署,從政策、投入、責任、考核、監督等方面,搭建起鄉村振興制度化體系的“四梁八柱”。這種科學規范、系統完備、運行有效的制度化體系,使鄉村振興在推進中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并為如期實現這一既定目標,逐步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強大思想動力。

(二)歷史邏輯:是黨領導新中國“三農”工作的歷史經驗總結

從百年黨史看,農民問題始終是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中國共產黨把為廣大農民群眾謀幸福作為重要使命。從新中國70多年的發展歷程看,新中國成立初期,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農業合作化作為社會主義改造的重要一環,確立了土地公有制制度,為新中國的農業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農村生產力水平得以提升,為初步實現農業現代化奠定基礎。

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農業現代化的步伐加快。2015 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發布,建設現代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現農業現代化等成為解決新時代“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與目標。2020 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5]。這是中央首次提出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概念。2021 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進一步指出,“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盵6]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成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主要目標。

(三)實踐邏輯:是實現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選擇

從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動力與發展歷程來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式現代化爬坡過坎、闖關升級,離不開強大的動力和引擎,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內生動力。當下無論是構建“雙循環”格局,還是推進高質量發展,“三農”都是主戰場。

改革開放45 年,是中國不斷發展的45 年。45 年來,我們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初步實現了鄉村振興的既定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志性工程,組織推進脫貧攻堅戰,推動農業農村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2021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 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 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 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7](P125)“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盵7](P138)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要實現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接續推動脫貧地區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我國發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在這種背景下,實施鄉村振興是黨和國家著眼于頂層設計,解決發展不平衡與發展不充分等問題做出的有效回應,為新時代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從邏輯上說,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相互關聯又各有側重,前者是指農村產業具有高生產率和強競爭力,側重于產業或經濟維度;后者是指農村居民生活具有高水平、高品質特征,側重于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等維度。前者能夠為后者提供生產力條件,后者可以為前者創造有利環境[8]。農業農村現代化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之義。

二、廣州以高質量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抓手助推鄉村振興

解決新階段發展不平衡與發展不充分等問題,推進城鄉協調發展,實現鄉村振興,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發揮超大特大城市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動力源和增長極作用,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導引與抓手,以城鄉一體化發展為方向,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和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為目標,通過融合發展重塑城鄉關系、形成新的城鄉結構、展示優美城鄉形象。

從我國城市規模劃分標準來看,超大城市通常是指城區常住人口1000 萬以上的城市,具有系統性、集聚性、區域性和規模性等特征,其本身是一個復雜的巨系統,由眾多縣域組成[9]。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于2023 年10 月公布的《2022 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全國共有超大城市10個,分別為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成都、天津、東莞、武漢、杭州。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華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同時也是我國10 個超大城市之一。截至2022 年底,廣州戶籍人口為1034.9萬人,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8839億元。廣州7個主要涉農區(包括從化、增城等區)有2815個行政村(社區),面積達5600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78%,農業農村在城市發展中的功能、意義日益凸顯。鄉村作為超大城市的稀缺資源,是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戰略空間。黨的十八大以來,廣州將鄉村作為建設具有經典魅力和時代活力國際大都市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高質量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抓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我國超大城市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學習和借鑒的樣板。

(一) 農業現代化建設成效顯著

近年來,廣州堅持以集約高效、業態多樣、共同富裕為導向,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推動滿足城市農產品供應、生態環境美化、居民生活休閑等多重需要,用都市現代農業的高質量發展,為廣州鄉村振興事業注入新動能。

1.以糧食為本,筑牢糧食安全底線

糧食安全,國之大事,是國家安全的基石。據統計,2022年廣州常住人口為1873.4萬人,但實際管理人口達到2400 萬[10],要解決兩千多萬人的吃飯問題,保障糧食安全尤為重要。近年來,廣州突出抓好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筑牢糧食安全底線,將糧食安全納入鄉村振興考核硬指標,建立耕地和糧食播種面積調度監測體系,部署創建7 個水稻綠色高質高效“千畝方”,2023 年全年播種水稻面積超45 萬畝,預計總產量超15萬噸。同時,以大食物觀為指引,奏響向海發展新“牧歌”,編制現代化海洋牧場高質量發展建設實施方案,初選水產品流通、加工、漁港建設和水產種業等重點項目,全力打造現代化海洋牧場裝備制造中心、粵港澳大灣區水產品集散中心和裝備智能化、種業特色化、養殖現代化的科技研發高地(即“兩中心一高地”)[11],高效高質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果籃子”工程。

2.以耕地和種子為關鍵,全面提升農業生產基礎

一方面,耕地是農業的“命根子”。黨的二十大提出要逐步將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高標準農田的新要求?;诖?,廣州啟動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從化、增城等7 個涉農區認真查清核定永久基本農田分布情況、基礎條件以及種植情況,通過實施補建項目,逐步將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高標準農田。另一方面,種業被視作農業的“芯片”,種業發展水平關乎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的命脈,無論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還是農民增產增收,都必須打造好農業“芯片”。由此,廣州以“種業為芯”,高標準推進廣州種業之都建設,白云區擬投資1.03 億元,規劃面積約1.5萬畝,打造集創新創業、科技研發、生產示范、種業貿易、產業融合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種業之都。南沙區以廣州種業小鎮為中心,24 家種業企業聯合打造“航母”編隊,努力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踐中打造南沙樣本[12]。

3.構建現代農業體系,發展富民興村產業

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是推進鄉村產業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近年來,廣州積極構建鄉村產業體系、生產體系與經營體系,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富民興村產業。從2020 年開始,廣州實施都市現代農業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統籌推進都市現代農業“1+6”鏈長制,全力打造現代種業、綠色蔬菜、嶺南佳果、特色花卉、生態畜禽、現代漁業6個百億級產業,花卉年產值全省第一,水族產業年產值全國第一,“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村數量位居珠三角首位。同時,打造優品絲苗米、北回歸線荔枝、漁業等都市現代農業產業分鏈,在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中加快實現農民農村共同富裕。依托這些產業鏈,廣州培育了2 個國家級、30 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以及農業龍頭企業。增城、從化先后入選創建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名單,為廣州的富民興村產業注入了強大動能。

(二) 農村現代化建設穩步推進

1.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農村是后續發展的戰略空間,是超大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從2018 年開始,廣州全域實施農村亂占耕地建房、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集中供水全覆蓋等“九大攻堅行動”,著力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全市“四好農村路”提質擴面,通行政村和自然村路面硬化率、自然村通客車率、農村公路列養率均達到100%。農村公路發展已由“量”向“質”、由“有”向“好”轉變。同時,廣州積極實施數字鄉村建設,建成的5G、4G 基站數量位居全省前列,自然村4G 網絡實現了全覆蓋;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發展智慧農業,融合文旅規劃,探索農業產業、鄉村物流和鄉村公共服務的數字化智能化建設。

2.打造新鄉村示范帶,建設嶺南特色美麗宜居鄉村

新時代以來,廣州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努力建設嶺南特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一是認真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全面整治農村人居環境。2018 年,全市開始實施“三清三拆三整治工程”,至2020年底,該工程在自然村的覆蓋率達到100%,建成12 個市級新農村示范片,覆蓋近百個行政村。農房管控和鄉村風貌提升初見成效,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園”(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公園)近萬個。創新開展美麗家園、美麗田園、美麗河湖、美麗園區、美麗廊道“五個美麗”專項行動,把圩鎮、農墾、國有農場等納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范圍。二是從2021 年開始,全面啟動新鄉村示范帶建設,把鄉村資源整合起來,串點成線、連線成片、集片成帶。目前,全市已建成7 條精品新鄉村示范帶,覆蓋從化、增城等7 個涉農區。比起單個鄉村,新鄉村示范帶整合各方資源,特色互補,從“一村美”變為了“全域美”,群眾在自己家門口就可以實現“詩和遠方”的美好愿景。未來,廣州將依托“山水林田湖?!弊匀环A賦,秉承傳統山水城市格局及地形地貌特征,構建北、中、南三個特色片區(即北部綠色生態片區、中部宜居宜業片區、南部濱海水鄉片區)的全市新鄉村示范帶格局。

三、新時代全面推進廣州鄉村振興的主要著力點

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全面協調發展,推動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現代化道路[13]。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內涵和本質彰顯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面發展的現代化,蘊含著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五大振興”的邏輯關聯性,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廣州是一座既有繁華都市也有廣袤鄉村的超大城市,廣州,城在鄉中,鄉在城里。在城鄉融合的大背景下,鄉村的短板恰是發展的潛力板,城市能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支撐,而鄉村也成為城市發展的助力。如何利用鄉村這一超大城市的稀有資源,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成為廣州“二次創業”再出發、拓展高質量發展戰略縱深,全面推進超大城市鄉村振興必須面對的課題?;诖?,以中國式現代化為引領,全面推進廣州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必須從以下五個方面發力。

(一)加快都市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推進產業振興

近年來,廣州始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圍繞實施“百千萬工程”,對標打造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的目標定位,立足產業、科技、文化等優勢資源,持續拓寬都市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路徑,帶動農業產業興旺、農民增收致富。

1.加快推進“特色農業+”,促進三產融合發展

三產融合發展是滿足廣州城鄉居民新需求、拓展農業新功能的重要途徑。一要注重促進農業與農產品加工業的融合發展,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農產品加工業應盡量布局在農產品主產區(北部的從化、增城、花都的8個山區鎮),把加工增值留在當地,增加農民收入;二要注重促進農業與第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提高農業價值創造和就業吸納能力。要加快推進“特色農業+”:“特色農業+名品名標”,提升產業發展美譽度;“特色農業+龍頭企業”,擴大產業發展輻射面;“特色農業+休閑觀光”,增加產業發展附加值;“特色農業+示范園區”,提高產業發展競爭力;“特色農業+人工智能”,重塑產業新業態等。重點發展都市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等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三要積極實施《廣州市都市現代農業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 年)》《廣州市促進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若干措施》等文件,圍繞精品花卉、現代漁業、綠色蔬菜等優勢特色產業,加強招商引資引智,支持龍頭企業參與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集群等重大項目建設,做強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頭部企業,做優一批引領行業發展的“鏈主”企業,做大一批聯農帶農緊密的區域性龍頭企業。

2.以數字技術優勢促進鄉村產業發展

數字鄉村是數字經濟的重要內容,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戰略方向。數字技術與農業的融合可促進廣州農業生產數字化,推動實現農田環境氣象、苗情、農業投入品等農田應用狀態的實時監測,便于農業產業“一張圖”管理,可提升廣州農產品的生產效益和質量安全。數字技術賦能廣州農產品的產后環節,可促進農產品采后加工和市場流通數字化,提高農產品物流效率,提升農業產業效益,推進鄉村產業發展。鑒于此,廣州要以獲批全國首批“千兆城市”為契機,在農村加快推動繞射能力強、覆蓋范圍廣的700MHz、900MHz、5G 基站建設,筑牢廣州農村地區新一代網絡基礎。要聚焦“數商興農”,積極培育廣州農村數字經濟新業態,重點推動花卉、荔枝、絲苗米、蔬菜等廣州特色農產品產業、市場、科技、文化綜合發展,組織種植基地與采購隊伍、電商平臺、物流企業等對接,有效暢通農產品上行通道,有效提升廣州農產品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二)優化人力資本,推進人才振興

實現鄉村高質量發展重點是要發展鄉村現代生產力,而要提高鄉村生產力發展水平關鍵是要靠能人帶動,要圍繞吸引能人、留住能人、提升能人、服務能人的激勵導向,健全完善用才育才機制,不斷做大農村人才“蓄水池”。人才振興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廣州要鼓勵引導人才向北部山區鄉鎮和基層一線流動,努力打造一支規模龐大、素質優良、結構優化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

1.優化鄉村人力資本,營造良好政策環境

當下鄉村人才短缺、流失,優質人力資本供給不足是突出問題?;诖?,支持和促進各類人才回鄉就業創業,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園,有利于暢通人才回引渠道,破除要素下鄉壁壘,營造回報家鄉的良好政策環境。2023年7月,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九部門聯合印發《“我的家鄉我建設”活動實施方案》,部署開展“我的家鄉我建設”活動,組織在村農民和在外老鄉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園[14]。該方案重點呼吁在鄉農民、大學生、專業能人、農民工、企業家這五類人才投入家鄉建設。這五類人才互相補充,構成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诖?,廣州要加強鄉村發展“帶頭人”隊伍建設,從各領域遴選鄉村發展急需人才,把上述提及的五類人才吸引到火熱的和美鄉村建設中,鼓勵他們回鄉就業創業,共建具有嶺南特色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2.加強人才培養,夯實人才支撐

一是壯大新型職業農民隊伍。通過建立綜合類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基地和新型職業農民實訓基地等途徑,培訓各類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鄉村技能人才。廣州要持續推進實施“廣東技工”“粵菜師傅”“南粵家政”“鄉村工匠”四項特色工程,培養更多的“廣東藍領”“粵菜師傅”“南粵家嫂”“南粵工匠”,解決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問題。二是加強鄉村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繼續實施鄉村專業技術人才素質提升工程,對廣州扶持的粵北山區(清遠和梅州等)的鄉村醫療、教育、企業管理等領域專業技術人才進行遠程培訓。三是加強新業態農業人才培養,通過多層次培育人才,帶動鄉村振興。認真貫徹落實“百千萬工程”的工作部署,為牢固對接鄉村產業與青年運營人才搭建平臺,幫助青年人才在鄉村實踐中成長為未來鄉村振興事業的“生力軍”和“接班人”,推動青年力量融入鄉村發展大局,激發鄉村活力,支撐鄉村長效發展。要充分發揮廣州的“新農人”“農創客”及返鄉就業創業者的優勢,使他們在現代農業、新興服務業、產業融合等領域發揮重要的作用。

(三)傳承嶺南文化,推進文化振興

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靈魂,是推進鄉村高質量發展的精神動力。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大背景下,鄉村文化振興不僅意味著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而且承載了全國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15]。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嶺南文化,內涵層次豐富,地域特色鮮明,為文化助力廣州鄉村振興提供了充足的資源支撐。新時代以來,廣州在打造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城市范例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嶺南文化的獨特優勢,統籌利用鄉村文旅資源,不斷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開辟了廣州鄉村振興發展的新路子。

1.傳承嶺南紅色基因,助推鄉村文化振興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多次強調,要繼承發揚紅色文化和革命傳統,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16]。紅色文化資源是廣州鄉村振興中的特色優勢資源,如有力推動農民運動發展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的“農民運動的搖籃”的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及廣東農民協會舊址等,是全國重要的紅色文化旅游經典景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廣州擁有的豐富紅色文化資源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財富,在廣州不少村落,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和利用已成為帶動農民脫貧致富、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法寶。廣州的從化、增城等區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如以從化區的呂田、良口、溫泉三鎮為中心的穗北革命老區,擁有從北第一支部舊址、黃沙坑革命舊址、解放廣州的最后一場戰役云臺山戰役遺址等紅色文化資源。要積極挖掘這些寶貴的紅色文化資源,高質量建設穗北紅色文化產業帶,使之成為傳承嶺南紅色基因,全面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紅色文化傳承地的重要依托。

2.傳承嶺南優秀傳統文化,推動鄉村文旅融合發展

廣州是中國南方的文化中心之一,擁有廣府文化、客家文化、華僑文化、海洋文化、禪宗文化等絢麗多姿的文化生態[17]。廣州獨特、燦爛的嶺南文化根基,是廣州“三農”高質量發展取之不盡的源泉寶庫?!叭r”對于廣州的價值和意義,首先體現為廣州“三農”承載著嶺南文化之“根”,“五羊銜穗”是關于廣州起源的神話故事,也形成了廣州“羊城”和“穗城”的別稱。

廣州要讓嶺南歷史文化遺產展新顏、煥新生:一是要以遍布廣州的考古及歷史遺址、歷史街區、藝術作品、考古文物等為依托,挖掘嶺南文化內涵,講好廣州故事。二要發展古鎮古村特色村落產業,注重連片保護廣府、客家等民系傳統村落、傳統建筑、文物古跡,提煉傳統村落文化遺產的價值特色,把番禺區沙灣鎮(廣州唯一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番禺區大嶺村和花都區塱頭村(廣州的兩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打造成為廣州文化振興的重要載體與名片。三要保護好廣州的農業文化遺產,以魅力農耕文明賦能鄉村振興。廣州擁有悠久的農耕歷史,特殊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條件,培育了嶺南先民敢為人先、大膽探索、勇于創新的品格,造就了廣州農耕文化獨有的嶺南特色[18]。據考古發現,4500 年前廣州就有了人工種植的水稻(位處黃埔區陂頭嶺遺址)。2000 多年前,嶺南先民摸索出的“廣東海珠高畦深溝傳統農業系統”(位于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如今成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廣州要最大程度開發農業遺產的現代社會價值、經濟價值、生態價值,實現對農耕文化資源科學合理的活化利用,展現廣州超大城市農耕文化的獨特魅力。

(四)踐行“兩山”理念,推進生態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生態振興是基礎。推進鄉村生態振興,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守住綠水青山、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擔當。堅持鄉村綠色發展,實現農村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推進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19](P2)。

1.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打造具有嶺南特色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把廣州打造成為全國鄉村振興的先行區,建設綠美廣州,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是重要抓手。新時代以來,廣州在學習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的基礎上,通過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規劃引領,將田間地頭、城中村、工業園區、農房等全要素、全方位納入人居環境整治內容,抓好以美麗家園、美麗田園、美麗河湖、美麗園區、美麗廊道為主要內容的“五個美麗”專項行動,建設綠美廣州?!拔鍌€美麗”是頗具廣州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模式,通過實施這一專項行動,創建“五個美麗”綜合示范片區,建設高品質嶺南特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20]。同時,通過加強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推進垃圾分類活動,深化農村廁所革命,加強農房管控和鄉村風貌提升等工作,使綠美廣州建設得到提質增效。

2.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夯實高質量發展綠色本底

“十四五”期間,廣州全面推動美麗鄉村、美麗圩鎮提質升級,整體改善鄉村環境風貌,夯實高質量發展綠色本底,探索獨具嶺南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按照正在推進的“百千萬工程”、綠美廣州生態建設的需要,實現鄉村生態振興,必須把搞好生態環境治理,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等作為主要抓手。從空氣、水源、土壤等方面,謀劃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在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方面,要深化工業、移動污染源和大氣面源治理,持續改進空氣質量。在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方面,發揮廣州已建成的1000 多公里碧道的作用,積極穩妥推進水經濟發展,加快釋放廣州河湖治理的綜合效益。同時,通過碧道建設,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整體提升。在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方面,要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完善廣州垃圾收集處理體系,提升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加大優先保護類耕地管理,高標準農田建設要向優先保護類耕地集中地區傾斜,優先安排農田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加強對未污染土壤保護,防止污染和破壞。

(五)強化黨建引領,推進組織振興

辦好農村的事情,推進鄉村振興,堅持黨的領導是關鍵。有了黨的堅強領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就有了“主心骨”。以中國式現代化指引鄉村振興,就是要堅持黨建引領、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強化鄉村振興的人才支撐,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在黨的領導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1.選優配強“領頭雁”,為組織振興添動力

扎實推進基層黨組織達標創優工程、基層黨組織“頭雁”工程和南粵黨員先鋒工程,選準用好村“兩委”班子,發揮廣州市6000多名村“兩委”成員的“頭雁”作用。一是要在選對人上發力。選村級班子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才干才能只有在大德下展示出來,才能作為全村的“領頭雁”,才能讓農民群眾心甘情愿團結在村級班子周圍。二是要在用好人上使勁。需要從大局出發,結合村情民意以及個人能力,打造出一支思想統一、才位相配、凝聚力強、群眾信服的村級班子隊伍。三是要在激勵人上用心。建立待遇提升機制,充分運用村干部年度綜合考核結果,逐級提升村干部待遇,幫助他們解決后顧之憂。

2.夯實黨員基礎,為組織振興增活力

農村黨員質量決定著農村黨組織戰斗堡壘的可靠性。針對當前農村黨員老齡化嚴重、創新思維不足等問題,要通過教育、引導和啟發等方式,加強與農村致富能手、退伍軍人、返鄉務工人員的聯系,引導“新鮮血液”積極參與村的各項工作。以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為抓手,將新時代的“新農人”與鄉村擰成一股繩,讓“新農人”在鄉村站穩腳跟,實現向“興農人”的身份升級轉變,讓“興農人”在鄉村振興的偉大征程上人人成才、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3.培育技能型黨員,為組織振興增效力

要堅持以人為本和黨管人才原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大技能培訓,為農村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提供著力點。依托廣州全市176 個鎮(街)黨校以及遠程教育終端站點、科技示范基地等陣地,結合傳統產業優勢,重點加強對種植、養殖、建筑等類別進行技術培訓,使大部分農村黨員都能有一技之長,實現由體力型向技術型轉變,由自富型向帶富型轉變。

猜你喜歡
廣州現代化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邊疆治理現代化
沒有叫停!廣州舊改,還在穩步推進……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117平、4房、7飄窗,光大來驚艷廣州了!
9000萬平!超20家房企廝殺! 2020年上半年,廣州“舊改王”花落誰家?
多彩廣州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