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法治方式推動和保障愛國主義教育的價值探析

2023-04-24 08:32吳俊孔祥鑫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 2023年6期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愛國主義教育法治化

吳俊 孔祥鑫

[內容提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的頒布,標志著我國愛國主義教育法治化建設達到了新高度。以法治方式推動和保障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是凝心聚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部署,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重要舉措,也是切實提升愛國主義教育實效的重大決策。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有助于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大考驗,強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凝聚符合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的精神力量;是推動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提高教育法治化水平的重要實踐;能夠保障愛國主義教育的規范性、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系統性、提高愛國主義教育的針對性。

[關鍵詞] 愛國主義教育;法治化;愛國主義教育法;中國式現代化

[作者簡介] 吳俊,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孔祥鑫,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 本文系2 0 1 8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研究專項項目“公民文明行為法律保障體系建設研究”(項目批準號: 1 8 VH J 0 1 3)、2 0 2 1年度清華大學青少年德育研究中心資助項目的階段性成果。

《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以下簡稱《愛國主義教育法》)的頒布,標志著我國愛國主義教育法治化建設達到了新高度。分析和把握以法治方式推動和保障愛國主義教育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和切實提升愛國主義教育實效的重大意義,是貫徹落實《愛國主義教育法》的基礎和前提,也是新時代深入推進愛國主義教育法治化建設的應有之義。

一、 《愛國主義教育法》的頒布實施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部署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也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主題,《愛國主義教育法》明確把“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1] 3作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鮮明主題。當前,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在新形勢下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激勵全黨和全國人民不懼風險、迎難而上,必須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以法治方式推進和保障愛國主義教育,就是要使愛國主義成為全體人民的堅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覺行動,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提供堅實的精神保障。

1 .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大考驗

以法治方式推動和保障愛國主義教育,是中國應對國際國內形勢、經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重大考驗的必然要求。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中國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日趨復雜。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明顯上升,全球經濟復蘇乏力,霸權主義行徑時有發生,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加劇了國際關系的緊張,世界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昂推匠嘧?、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盵 2] 4 9當下,中國正面臨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全方位競爭,遭受著西方霸權在經濟、科技、軍事等方面的蓄意掣肘和全面圍堵,中國的國家安全和社會發展面臨著威脅和挑戰,中國的發展環境受到嚴重沖擊。與此同時,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面臨著不少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艱巨、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形勢環境之復雜世所罕見。為此,“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

的重大考驗”[ 2] 2 2。為了應對西方國家的打

壓和遏制,使中國能夠經受住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大考驗,我們必須有效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在全體人民中開展包含國情教育和形勢政策教育的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民眾對國際形勢、國家安全和國防等方面的意識和觀念,激勵人們知難而進、迎難而上,凝心鑄魂、強基固本,增強我國應對國際變局與風險挑戰的底氣和定力,勇敢面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風險和挑戰。

以法治方式推動和保障愛國主義教育,是中國對標世界其他民族國家、維護國家安全特別是意識形態安全的有效方式。中國與西方國家之間的競爭不僅是經濟、科技和軍事等“硬實力”的比拼,更是制度、價值觀等“軟實力”的較量。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國際競爭越來越體現為制度、規則、法律之爭?!盵 3] 5 6 8 - 5 6 9頒布《愛國主義教育法》,在法治的軌道上推進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保障我國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實施,不僅是完善當代中國法律和制度建設、提升中國法治競爭力的實踐舉措,也是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方式。當今世界,民族國家依然是國際社會的主要力量,強化愛國主義教育仍是各民族國家維護本國國家安全特別是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方式和基本手段,以法律的強制性為愛國主義保駕護航、凝聚思想共識與社會力量,是一條重要經驗。目前,“美俄德等發達國家均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愛國主義法治保障體系,其中美國更是世界上愛國教育法治最完善的國家”[ 4],美國法典第3 6卷就系統規定了與愛國相關的美國國家象征、紀念儀式和相關組織;俄羅斯的《愛國教育示范法》也是其愛國主義教育的主干立法。與世界各國紛紛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綜合立法的趨勢相適應,我國《愛國主義教育法》的頒布與實施,是以法治驅動和強化愛國主義教育與國家安全治理,防范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國的滲透、同化和顛覆,維護社會主義國家安全以應對國際競爭和挑戰的必要舉措。

2 .強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

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提與保障,《愛國主義教育法》明確將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著力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構建起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堅固思想長城”,“推動中華民族成為認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強的命運共同體”[ 5]?!稅蹏髁x教育法》明確規定“國家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 1] 5,通過愛國主義教育構筑起中華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園,為維護國家統一與民族團結夯實思想基礎。近年來,在境內外反華勢力的滲透和干擾下,香港、臺灣、新疆和西藏等地出現地區分裂和民族分裂事件,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面臨新的問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面臨新的挑戰,《愛國主義教育法》為新形勢下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撐。

當前,為積極應對國內外妄圖分裂中國的極端反動勢力、打擊破壞民族團結和社會安定的思想與行為、推動“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扎實推進港澳地區“愛國者治理”的制度體系改革等,亟須以法治力量,通過規范化的愛國主義教育凝聚共識、夯實社會基礎。以《愛國主義教育法》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制度化為關鍵舉措,能夠在港澳地區規范歷史文化教育與國情教育,完善“一國兩制”架構下的國民教育,增強港澳地區同胞的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引導民眾擺脫殖民主義與本土主義疊加的認知誤區,為落實“愛國者治理”原則、推動“一國兩制”實踐提供更廣泛的社會政治基礎。在《愛國主義教育法》的草案制定與最后審議過程中,為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在維護國家統一方面的法定責任與現實針對性,特意將針對臺灣同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進行了單獨表述加以強調,規定加強推進祖國統一方針政策的宣傳教育,增強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對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神圣職責的認識,堅決反對“臺獨”分裂行徑,以維護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的根本利益。

受西方敵對勢力和多元文化思潮的影響,新疆、西藏發生的民族分裂和暴力沖突事件,引發了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之間的張力,沖擊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了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維護民族團結,強化國家認同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充分發揮其政治整合功能迫在眉睫?!稅蹏髁x教育法》規定,通過增進各族人民的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提升全國各族人民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度,引導全國各族人民始終堅持將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放在首位。其中,以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各族人民對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是根本,“文化認同問題解決了,對偉大祖國、對中華民族、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才能鞏固”[ 2] 2 8 5。因此,要遵循《愛國主義教育法》的規范要求,對全國各族人民廣泛開展以中華民族文化認同教育為重點的愛國主義教育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以優秀文化感召與涵養各族人民的愛國情懷,以文化認同鞏固與升華民眾的政治認同,凝聚全社會對維護國家和民族整體利益的共識與認同,構筑起中華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園,維護國家統一與民族團結。

3 .凝聚符合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的精神力量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黨的二十大發出的動員令。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這是基于自身國情的中國特色?!稅蹏髁x教育法》明確要求,愛國主義教育“應當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1] 3 - 4。以法律的強制性促使“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成為全體人民的堅定信念,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保駕護航。

《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以下簡稱《實施綱要》)在總體要求中明確指出:“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盵 6] 3為進一步強化全體人民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的認同,《愛國主義教育法》在基本立場、指導思想和內容要求等層面均作出明確要求。除了與《實施綱要》一樣強調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外,《愛國主義教育法》還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指導思想與首要內容,并在《實施綱要》強調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教育內容的基礎上,增加了社會主義發展史和中華民族發展史,豐富和深化了愛國主義教育的理論層次與歷史縱深,引導中國人民通過理論學習與歷史體悟,認知并認同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以及中國式現代化與資本主義現代化的本質差異等,堅定對中國共產黨的擁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與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

與《實施綱要》相比,《愛國主義教育法》明確把“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團結奮斗的重大成就、歷史經驗和生動實踐”“英雄烈士和先進模范人物的事跡”[ 1] 4 - 5增列為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內容。這不僅是教育內容上的變化,更對教育方式提出了明確要求,即通過重大成就、歷史經驗、生動實踐和模范事跡等活生生的事實和范例來增強黨的影響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的感召力以及愛國主義教育的感染力。愛國主義教育要講好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真實故事,講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中華大地的生動實踐,讓愛國主義教育的理論內容在歷史和實踐中得以驗證,為愛黨、愛社會主義情感的蓬勃發展提供深厚的現實滋養,引導民眾將樸素的愛國情感具象化并升華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性認同。

二、 《愛國主義教育法》的頒布實施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舉措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基本原則,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鮮明特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則是堅持這一基本原則和鮮明特色的必然要求?!稅蹏髁x教育法》的頒布實施是推動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重要舉措和具體實踐,同時也是努力健全國家治理急需法律制度建設、不斷提高教育法治化水平的充分體現。

1 .積極推動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愛國主義教育法》既重視對愛國行為的文化涵育和教育引導,又重視對“礙國”行為的法律懲戒和制度約束,是對傳統出禮入刑、隆禮重法治國策略和文化基因的繼承與弘揚,積極推動了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基本原則的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才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夯實法治基礎?!盵 3] 3 7 9“出禮入刑、隆禮重法的治國策略……彰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智慧?!盵 3] 3 7 9在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中,禮(德)與刑(法)是國家治理的兩種基本規范,由于兩者的功能不同而不可偏廢?!岸Y者禁於將然之前”[ 7] 3 6 8 5,主要發揮教化勸說作用;“法者禁於已然之后”[ 7] 3 6 8 5 - 3 6 8 6,主要用以設罰令人生畏。刑罰非德禮教化所能代替,反之亦然。如果僅僅依靠道德教化或僅有法度,國家不足為治,必須“既有所勸,又有所畏”[ 8],以德禮為本、刑罰為用,方能起到作用。出禮入刑、隆禮重法的治國策略以“禮”“法”為主要規范,以教化與刑罰為基本方式,對人的行為加以約束和規范,實現社會治理和國家治理。

《愛國主義教育法》的頒布實施,是法律規范與道德教化相結合的國家治理方式在當代愛國主義教育領域的生動運用,是建設法治中國進程中實現法治與德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重要實踐。德治與法治相結合,一方面,要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發揮道德對法治的支撐作用;另一方面,要以法治體現道德觀念,強化法律對道德的保障作用。法治和德治不可偏廢,共同發揮作用。愛國,既是社會道德要求,又是公民法定義務。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既包括教育,即通過倫理道德和意識形態的灌輸影響人們的思想與行為,這是一種具有內在穩定性的“軟約束”;也包括法治,即通過法治保障愛國主義的權威性,并對違法行為進行懲戒以保證人們行為的合法性,這是一種具有外在強制力的“硬規范”。在“軟”“硬”兩種規范之間,道德教育是處于“高位”的“牽引力”,法律規范是處于“低位”的“推動力”,兩者規范的對象是共同的,即損害人民整體利益與根本利益的違背愛國主義的思想和行為,兩者的目標也是一致的,即凝心聚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

以法治方式推動和保障愛國主義教育,實現法治與德治的相得益彰,首先要求把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結合起來,在愛國主義法治教育中,堅持將法律實施、宣傳和教育一體推進,尤其是《愛國主義教育法》的一體推進。從1 9 9 4年《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要求“任何組織和公民都要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 9],強調通過提倡必要的禮儀增強人們的愛國主義情感,到2 0 1 9年《實施綱要》提出“在全社會深入學習宣傳憲法、英雄烈士保護法、文物保護法等,廣泛開展法治文化活動,使普法過程成為愛國主義教育過程”[ 6] 1 8,再到2 0 2 3年《愛國主義教育法》明確把“憲法和法律”列入愛國主義教育主要內容,通過近三十年的發展,我國愛國主義教育逐步建立起德法并育的培育機制??梢哉f,《愛國主義教育法》的頒布實施完善了我國愛國主義培育機制,不僅使法治教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內容,而且將法律懲戒作為規范人們愛國行為的重要方式,注重運用法治思維培育人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其次,要求教育者和立法者、執法者、司法者同為愛國主義教育主體,共同推動愛國主義教育事業的實施與踐行,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營造良好的道德氛圍和法治環境。長期以來,我國愛國主義教育一直是教育者的責任,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主要是靠教化和勸說的方式推動愛國主義精神的培育和弘揚。嚴格來說,這僅停留在“育”的層面,唯有立法者、執法者和司法者一同參與愛國主義教育事業,把愛國主義精神融入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運用法律的準繩指引、約束和規范人們的愛國思想和行為,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才能體現“治”的功能和意義。

2 .有效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代表了先進的價值共識和道德要求,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靈魂”[ 1 0]。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際上回答了我們要建設什么樣的國家、建設什么樣的社會、培育什么樣的公民的重大問題”[ 1 1],對國家重大問題的回應,需要以法治為牽引,綱舉目張地將其落實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西方國家的“價值理念保持著一定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的制度設計、政策法規制定、司法行政行為等都置于核心價值理念的統攝之下”[ 1 2] 1 0 2。因此,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社會價值共識,必須強化它在社會生活中的穩定性與權威性,通過制度、法規、行政等方式落實于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層面,才能更好地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進性和統攝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既是運用法律規范和法治的力量向社會傳導正確價值觀、落實以德治國的具體舉措,也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即“把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的基本道德規范轉化為法律規范,用法律的權威來增強人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 1 3]。

《愛國主義教育法》的頒布實施是積極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具體實踐。愛國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推進愛國價值觀及其宣傳教育融入法治建設,一方面,要將愛國主義的道德要求上升為法律規范,以道德規范引領法治建設;另一方面,則要以法律的強制力保障捍衛愛國主義的權威性,用法治的力量增進全社會弘揚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主動與思想自覺?!稅蹏髁x教育法》將承載愛國主義的科學內容及其教育要求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同時在第八條明確規定愛國主義教育應當“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 5,用強制規范的力量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落地落實?!稅蹏髁x教育法》的頒布實施,就是要在建設法治中國的進程中進一步貫徹以愛國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其融入社會發展與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提供基本遵循。

《愛國主義教育法》的頒布實施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立法的生動典范。立法是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首要環節,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起點。良法善治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目標要求,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立法,就是用道德滋養法治精神,為良法的生成奠定道德基礎?!稅蹏髁x教育法》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立法需求而生。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愛國是“最深層、最根本、最永恒”的價值要求,以愛國立法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把“愛國”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法的關鍵內容,《愛國主義教育法》充分體現了國家意志的頂層設計,使具體價值觀教育實現了從有綱可依到有法可依的歷史性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根據黨中央批準的立法工作安排,從2 0 2 2年7月啟動愛國主義教育法起草工作,到廣泛征求3 6家中央有關部門、部分省級人大常委會和基層立法聯系點的意見后草案出臺,再從2 0 2 3年6月和1 0月《愛國主義教育法(草案)》先后兩次提請審議到2 0 2 3年1 0月《愛國主義教育法》正式頒布,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法工作的主動權,遵循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和依法立法的原則,努力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法質效。

3 .努力健全國家治理急需法律制度建設,不斷提高教育法治化水平

《愛國主義教育法》是推進落實健全國家治理急需法律制度建設的重要舉措。愛國主義教育直接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繁榮富強,是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中的重要問題。當前,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更有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同時面臨著比任何時候都嚴峻復雜的風險挑戰,在這個關鍵時刻更需要愛國主義教育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強化支撐民族復興偉業?!稅蹏髁x教育法》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高度,凸顯愛國主義教育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強調運用法治手段解決愛國主義教育中的突出問題,加強對當前反映強烈的有違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的行為進行整治。它與現行法律規范相銜接,對違背愛國主義精神的禁止性行為及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作出明確規定,有利于人們提升對國家安全和國防等意識和觀念的認識。

《愛國主義教育法》是提高教育法治化水平,構建完備的教育法律法規體系的具體體現。教育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教育法治化水平不僅關系到全面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和推進,也關系到法治人才的具體培養。2 0 1 9年《中國教育現代化2 0 3 5》提出“提高教育法治化水平,構建完備的教育法律法規體系”[ 1 4]。繼2 0 2 1年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后,《愛國主義教育法》成為提升教育法治化水平的最新成果?!稅蹏髁x教育法》對愛國主義教育內涵、教育主體、教育對象、教育措施、途徑、實踐載體和教育保障等作出全面規定,為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實施提供了強制性、權威性的法律依據和保障。

三、 《愛國主義教育法》的頒布實施是提升愛國主義教育實效的重大決策

“不斷豐富教育內容、創新教育載體、增強教育效果”[ 1 2] 1 1 6,是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守正創新的基本遵循,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針對性和系統性是《愛國主義教育法》提出的明確要求。以法治方式保障愛國主義教育的規范性、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系統性、提高愛國主義教育的針對性,是我國提升愛國主義教育實效的重大決策。

1 .保障愛國主義教育的規范性

愛國主義教育的制度規范?!稅蹏髁x教育法》構建了當代中國愛國主義教育的制度框架,在總體要求、職責任務、實施措施和支持保障等方面為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實施和落地提供了法律支撐?!稅蹏髁x教育法》重視從配套制度和保障制度入手,完善愛國主義教育的制度設計與規范。在配套制度方面,《愛國主義教育法》要求在學校等教育機構建立起與愛國主義教育相關的課程聯動機制,部署開展對社會各類群體的愛國主義宣傳教育,要求國家重大儀式和重要節日體現愛國主義精神等,即在社會各相關領域的體制建設和制度設計中,更好地保障和規范愛國主義教育落地落實,使社會各方面在履行愛國主義教育職責上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在保障制度方面,《愛國主義教育法》通過制定表彰制度,明確要求獎勵在愛國主義教育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與個人。此外,《愛國主義教育法》還通過明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保護、利用、規劃并完善免費開放制度和保障機制等,為我國的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提供制度支持。

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施規范?!耙幏缎灾贫鹊拇嬖谝约皩υ撘幏缎灾贫鹊膰栏褡袷?,乃是在社會中推行法治所必須依憑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前提條件?!盵 1 5]讓愛國主義教育制度在全社會被嚴格遵守,依法規范愛國主義教育的落地實施,是實現愛國主義教育法治化的重要前提?!稅蹏髁x教育法》條分縷析地規定了社會各相關領域、部門與單位在落實愛國主義教育任務上的法定職責,明確了當代中國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的原則要求、主要內容、目標任務以及可供愛國主義教育利用的資源,并列舉了損害愛國主義精神的違法行為,對在社會上造成不良影響的損害行為,要求“及時予以制止”“及時消除影響”[ 1] 1 5并依法予以處罰,對不規范履行愛國主義教育職責的相關人員,也要求“依法給予處分”[ 1] 1 6。由此,《愛國主義教育法》實現了愛國主義教育制度化建設的法治躍升。

2.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系統性

愛國主義教育主體的系統性?!稅蹏髁x教育法》對愛國主義教育的管理主體、教育主體和受教主體均作出明確要求。在管理主體上,規定中央與地方愛國主義教育主管部門及相關各部門、基層政府和組織要積極指導、監督和統籌協調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在教育主體層面,各級各類學校及教育機構、軍隊武警、群團組織、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家庭等,都要積極做好自身領域或范圍內的愛國主義教育,承擔起組織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職責與義務,并支持、配合好愛國主義教育相關理論研究和專業人才培養等。在受教主體方面,全體人民都應當自覺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宣傳,“任何公民和組織都應當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自覺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 1] 1 4 - 1 5,公職人員尤其要發揮好模范帶頭作用,形成全社會共同推進愛國主義教育系統實施、廣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強大合力。

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的系統性?!稅蹏髁x教育法》基于對愛國主義內涵的科學把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實施綱要》等規范性文件既有內容的基礎上,結合新的時代特點與任務要求,系統規定了當代中國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內容,其中既涉及思想政治、歷史文化、制度法律、國家象征和標志,也包括祖國的壯美河山與歷史文化遺產,還包括了解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重大成就、歷史經驗和生動實踐,英雄烈士和先進模范人物的事跡及其體現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同時還要求形成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國家安全和國防等方面的意識和觀念。除此之外,其他富有愛國主義精神的內容也列入其中,諸如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擴大對外開放相結合等?!稅蹏髁x教育法》從政治認同、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培育等方面,系統建構了當代中國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體系。

愛國主義教育資源的系統性。愛國主義教育是多維度、多層次的,教育資源的開發能夠為教育活動的有效實施提供現實載體,是取得教育實效的物質基礎和條件保障。對全體人民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需要有效調集社會力量,系統開發愛國主義教育資源,以滿足在全社會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實踐的現實需要?!稅蹏髁x教育法》把因地制宜和因時而動結合起來,一方面,規定政府要加強對紅色資源與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和利用,充分發揮文博展館與實踐教育基地等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另一方面,強調要利用好傳統節日和民俗文化活動,以及抗戰勝利、烈士緬懷、國家公祭等紀念日,依法懸掛國旗、奏唱國歌、舉行宣誓儀式等,同時鼓勵愛國主義題材的文藝、影視與網絡作品的創作和傳播,系統開發服務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的資源載體,在全社會營造愛國主義教育有效實施的良好環境。

3.提高愛國主義教育的針對性

針對不同對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法律的形式特征之一,在于“法律是一般的陳述”[ 1 6],在適用對象上,是面向全體公民的。與《實施綱要》明確要求聚焦青少年有所區別,《愛國主義教育法》對社會各級各類教育對象分別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目標要求。除強調學校要“針對各年齡段學生特點,確定愛國主義教育的重點內容,采取豐富適宜的教學方式”[ 1] 7外,《愛國主義教育法》還明確:國家機關公職人員要在體現愛國主義的思想和行為方面發揮模范帶頭作用;企業事業單位職工、社會團體與社會基層人員要積極支持和參與本單位或組織依法開展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對于港澳臺同胞與海外僑胞,也要結合具體實際,有針對性地對其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以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 1] 8 - 1 0

針對現實問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對現實問題的規范與制裁,既是法律的必要特征,也是其強制力與權威性的體現?!稅蹏髁x教育法》針對社會上現實存在的違反愛國主義,弱化、干擾或破壞愛國主義教育實效的問題與現象,給予明確反對并施以懲戒。針對侮辱和貶損國旗、國歌、國徽等國家象征,歪曲甚至否認近代以來列強對我國的侵略與壓迫,丑化和褻瀆人民英雄與烈士事跡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損壞愛國主義教育設施等引起社會公眾廣泛關注和輿論譴責、傷害人民群眾愛國情感的行為,《愛國主義教育法》明令禁止并予以相關處罰,對愛國主義教育實施不到位、不嚴肅、不徹底的單位及其責任人,要依法予以追究。

參考文獻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2 3.

[ 2] 習近平著作選讀(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2 3.

[ 3] 習近平著作選讀(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2 3.

[ 4] 莫紀宏,諸悅.愛國教育制度法治化研究[ 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 2 0 2 1( 5) : 1 1 9 - 1 2 9.

[ 5]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 2 0 2 2: 2 4 5.

[ 6] 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1 9.

[ 7] 班固.漢書補注(第8卷) [M].王先謙,補注.上海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整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 0 1 2.

[ 8] 春秋繁露[M].張祖偉,點校.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2 0 1 8: 5 4.

[ 9]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9 6: 9 3 0.

[ 1 0] 中辦國辦印發《關于進一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指導意見》[N].人民日報, 2 0 1 6 - 1 2 - 2 6( 1).

[ 1 1]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 2 0 1 8: 1 6 8.

[ 1 2]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 0 2 2.

[ 1 3] 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 2 0 2 0—2 0 2 5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2 0: 8.

[ 1 4]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 0 3 5》[ N].人民日報, 2 0 1 9 - 0 2 - 2 4( 3).

[ 1 5] E.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M].鄧正來,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 0 1 7: 2 6 0.

[ 1 6] 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M].廖申白,譯注.北京:商務印書館, 2 0 1 7: 1 7 5.

(編輯:楊峻嶺)

猜你喜歡
中國式現代化愛國主義教育法治化
全面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國式現代化”的如椽巨筆
理論·歷史·實踐: 三維探析中國式現代化
家庭教育法治化的幾點思考
淺談如何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淺談化學教學中德育思想的滲透
信訪法治化中的權利義務配置
國企改革法治化的“知”與“行”
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化的思考
鄧小平開創“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歷史貢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