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社會工作者心理資本的文獻綜述

2023-04-27 08:18王建萍
現代商貿工業 2023年10期
關鍵詞:心理資本社會工作者

王建萍

摘?要:通過介紹社會工作的地位和心理資本的文獻綜述,挖掘社會工作者隊伍中存在的問題:自我效能感薄弱,有心無力;專業前景渺茫,離職率高;負面信息過多,導致過度情緒化;韌性不足,影響工作積極性,由此提出心理資本對社會工作者隊伍的作用:增進社工職業幸福感、促進社工職業生涯發展。

關鍵詞:社會工作者;心理資本;文獻研究綜述

中圖分類號:F2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0.033

社會工作是遵循助人自助的核心理念,利用專業知識和方法去幫助有需要的個人和組織,解決社會問題,促進社會有秩序發展。社會工作是一門專業性職業。2021年國家和政府提出以下要求:擴大專業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意味著國家繼續加強社會工作人才建設。截至2021年年底,全國社工專業人才已經達到157萬,其中取得社工職業資格證書66萬人,在救助、養老、兒童、社區等領域發揮功能的高達4萬多名。2022年國家政府再次提出“發展社會工作”。其實2016-2022年連續6年政府報告都單列提及“社會工作”,意味著國家對社會工作的重視,衡量社會工作的發展需要從數量、質量、健康發展多角度看齊。

專業服務的發展靠人才支撐,所以社工的身心健康影響著行業服務的實施和發展,影響著社工服務機構的整體綜合能力體現。為了實現行業和服務的可持續發展,社工服務機構需要吸納優秀的社工人才,還要重視和開發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心理資本,提高他們的核心競爭力。

1?有關心理資本的文獻綜述

有的學者以某三甲醫院在職的100名低年資護士為研究對象,借助多種量表和線性回歸分析心理資本的中介作用,并提議醫院應該向低年資護士輸送正確的職業價值觀,注重心理資本建設,提高工作熱情。有學者探索心理資本對健康管理中心護士工作投入的預測作用,提出以課堂團體輔導為主的心理資本干預可以增強護士體檢工作的投入水平。也有的學者發現心理資本是相對穩定、可以投資開發的,特地提出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來提升基層民警的心理資本狀況。有的學者經過調查得知師范生的心理資本會受到性別、成績排名、家庭教養方式、人際關系狀況、對專業滿意度以及運動等因素的顯著影響,建議學校重視和提高學生的心理資本水平,以便應對未來嚴峻的挑戰。還有的學者采用probit和logit方法對一所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心理資本水平進行實證分析,表明積極心理資本及其控制變量對大學生就業有顯著影響。有的學者采用實證研究方法,發現企業所有權性質既能負向調節組織認同與工作績效之間的關系,又能負向調節心理資本與組織認同之間的關系。

在心理資本研究中,國內多數學者選擇以護士、警察、教師、學生、企業員工等人群作為研究對象。在國外學者的研究初期,Luthans和Larson的實證研究表明心理資本能正向促進員工工作滿意度和組織承諾,此遠遠強于人力、社會資本。

Lee和Lim認為企業若能夠促進員工的心理資本進而提高個體創新行為,則能夠實現心理資本的跨層次作用。

事實上,研究社會工作者的心理資本指在把握社會工作者的問題和心理資本作用的基礎上,社會機構以促進社會工作者和機構的共同發展為價值取向,增強社工心理資本,讓社工發揮價值潛能,提高其職業主觀幸福感和工作績效。

2?社會工作者的突出問題

2.1?自我效能感薄弱,有心無力

為了應付不同服務群體的問題與需要的多元化,社會工作者需要掌握基本專業技能,對服務群體的情況有深入的認識和了解。然而行業中的社會工作者普遍年輕化(平均年齡25歲),工作受制于多頭管理,工作行政化嚴重,工作經驗不足,對生命體驗感不強,卻要處理社會管理、家庭生活中最為棘手甚至負面的問題。

在現實社會中,工齡較淺的社工更多是憑借主觀經驗、思想認識和社會道德來評判和解決問題,缺乏專業性,日積月累,個體就會表現力不從心,甚至職業倦怠。社會工作者的職業倦怠未能得到良好處理,不但影響了個人身心健康、工作績效,還影響了人際關系、個人發展、行業聲譽,進而降低自我效能感。

2.2?專業前景渺茫,離職率高

社會工作者是為有需要的人和家庭提供專業服務。而社工服務普遍由政府購買,即社工開展服務的資金幾乎全部來自政府的財政撥款。但政府購買時間較長,導致組織的主體性和主動性都比較疲軟。社會工作者在機構內部缺乏競爭性,或者僅僅是為了競爭政府的標書,服務并沒有持續地做出亮點或者打造社工服務品牌,靠品牌立足。

當前,很少有男性能堅守在社工崗位。僅靠社工崗位微薄的薪水,男性社工無法養家糊口。女社工還面臨著晉升空間局限的問題。社工的晉升空間中沒有專業服務這條線,若想晉升只能走行政管理路線。社工不想做管理,那就沒有了晉升空間,只能處于一線社工地位。社工做了全職督導,就必須要脫離一線社工崗位。但作為一個督導,如果長期脫離一線社工崗位,是沒有資格督導別人的。以及,社工職位崗位化之后,社工成了街道的直接雇員,承擔了街道大量行政事務,疲于應付。

社工是社會福祉傳遞的關鍵,但各地社工的總體離職率偏高,社工人才流失已經成為社會常見現象。

2.3?負面信息過多,導致過度情緒化

社會工作者們在面對情緒不良的服務對象、專業服務開展受挫、被上級指責和批評、被同事誤解、被服務對象傷害等狀況時,社會工作者的情緒同樣糟糕,甚至內心遭受嚴重打擊。再者,社工的行政性工作過多,考核壓力較大,在工作中經常被社區居民排斥、缺乏社會認同,導致社工情緒化也嚴重。

很多組織內部以女性社工為主,這些女社工會形成不同派系的小圈子,在工作中時常講“段子”、聊八卦,甚至刁難或孤立個別不在圈子內的同工,影響了對方工作開展,也營造了不良氛圍。

2.4?韌性不足,影響工作積極性

社工機構的非專業頂層領導者不參與一線實務,不了解社工服務的運作,也很少考慮為社工提供一定支持。相應的支持如建立妥當的加班制度、提供節假日或臨時加班補貼。在績效考核方面,很多機構缺乏設計合理有效的績效考核制度,更多看重社工的實際付出和人際關系。缺乏了制度的支持,社工們的積極性難以維持。

大多數社工的家人都不了解什么是社會工作,也不支持子女們去從事這份職業。因為家人的不理解,使得很多社工難以與家庭家人進行深入的情感溝通,所以社工的內心也是苦悶的。社會工作者認為自己的成就感較低。大多數社工面對機構的各種瑣事,無法找到工作的價值,對未來沒有明確的規劃,以致工作上經常敷衍了事。

3?心理資本對社會工作者的作用

(美)路桑斯(2004)認為心理資本(Psychological?Capital)是人的積極心理狀態的表現,伴隨著人的一生歷程,能融合多方的心理力量和心理資源,屬于高階的積極心理構念,由效能、希望、樂觀、堅韌4個核心要素組成。

(1)效能(信心):即“自我效能”。人們有信心以采取和訴諸必要的努力在挑戰性任務中獲得成功。富有自我效能感,能給人提供自信,使人采取和付諸必要的努力去成功實現挑戰性的任務,達成自己的理想。自我效能是一種精神動力,沒有自我效能,即使本可以做到的,也可能得不到。很多時候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與自己的期望失之交臂,是因為不相信自己能行,結果理想化成空想。

(2)希望(意志與路徑):人們一貫堅持目標,或重設通往目標的路徑以順利取得成功。希望如心靈中永不干涸的甘泉,滋養著人生。滿懷希望的人因此絕不會放棄,不會輕易言敗,相信未來有美好的果實在等待。

(3)樂觀(現實且靈活):對于現在和未來的成功采取積極的歸因。樂觀心態是一種精神策略,能幫助人們調劑自己的心情,把失敗和成功同樣看作是人生常態,既樂于擁抱成功,也從容而有尊嚴地接受失敗。樂觀心態能使人坦然接受現實,享受人生中的各種苦樂時光。

(4)韌性(復原與超越):當人們遭遇挫折,亦能迅速調整內心不適和恢復良好狀態甚至達到最優,并取得成就。韌性并非是固執,而是一種執著,是精神能量支持的體現,鞭策人勇往直前。

人力與社會資本構成心理資本的鋪墊,然而前者始終無法回應“你將成為什么樣的人”“你在成為什么樣的人”等問題。心理資本涵蓋了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認知,如對自我了解、自我能量、社會支持網絡等,這些均有助于促進個體由“現實我”向“理想我”的轉變能力。社會工作者作為知識與技能相結合的專業人員,以幫助人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目標,以“助人自助”為宗旨,與心理資本的“自我實現”的人性假設不謀而合,促使心理資本融入社會工作者管理成為一種必然。

3.1?增進社工的職業幸福感

當前社工機構給社工制定了大量規章制度,僅僅關注如何調動社工的工作積極性,卻忽視了社工的心理動態發展,缺乏對社工的生命關注。心理資本關注社工們的健康成長、內在動力培養和自我實現,注重社工們的積極心理能量的開發,提升他們的職業主觀幸福感,本質上是在尋求對社工們的人文關懷,以及讓社工機構成為一個充滿人文關懷和快樂的地方。

3.2?促進社工的職業生涯發展

社工機構仍然存在科層管理的痕跡,社會工作者經常被當作“工具人”使用。與國外社會工作者的處境相比,國內社會工作者普遍處于地位低下、任務繁重、薪酬較低、壓力巨大等境況。社工機構的發展要求、社工們的職業特點和心理需要決定了社工們努力“自我實現”。心理資本關注社工們的效能、希望、樂觀、韌性,支持社工們的良性發展,鼓勵他們為組織的發展、社會的穩定、人類的和諧實施各種有效的專業服務模式,并非純粹強調無私奉獻,進一步引導社工們順利發展職業生涯和取得成就。

參考文獻

[1]李迎生.社會工作概論(第二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6,155.

[2](美)喬納森·H·特納.現代西方社會學理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11).

[3](美)彼德·布勞.社會生活中的交換與權力[M].北京:華夏出版社,1988,(1).

[4]談谷錚,向亮.社會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5).

[5]路桑斯(Luthans,F.).心理資本[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8:10.

猜你喜歡
心理資本社會工作者
高等繼續教育在提升社會工作者核心職業能力中的作用
工作條件、家庭支持與職業發展:中國社會工作者離職意愿的多因素分析
社會工作者職業認同與組織認同對職業流動影響的研究——基于對廣州市社會工作者的調查
論我國人口促進社會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素質拓展與貧困生心理資本的關系研究
社會服務機構中社會工作者激勵因素研究
此“社工”非彼“社工”——對社區工作者和社會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