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農科背景下“漁業資源養護與利用”研究生課程“金課”教學模式初探

2023-04-29 18:00王先鋒高肖飛祝國榮高云霓張景曉周傳江
河南水產 2023年5期
關鍵詞:漁業資源研究生教學內容

董 靜, 王先鋒*, 高肖飛, 祝國榮, 高云霓, 張景曉, 周傳江

(河南師范大學水產學院, 河南新鄉, 453007)

新農科建設是指2019年啟動的以 “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 為主的一系列新農科建設事項與建設工作。 新農科改革強調優化課程內容體系,把“水課”轉變成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度的“金課”,著力開發新時代農林教育優質課程資源[1-3]?!稘O業資源養護與利用》 是漁業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專業必修課,其重點需要培養學生對漁業資源的認識、對漁業資源養護和利用等前言技術的掌握。 目前,尚未有專門的教材作為參考, 所以對授課教師的教學內容體系提出了挑戰。 本文通過教學團隊近幾年的教學經驗,總結了《漁業資源養護與利用》課程體系,為打造“兩性一度”(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的“金課”,從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學習效果評價方式3方面對該課程進行深入改革, 提升同學們課堂主動性和探究性。

1 課程簡介

《漁業資源養護與利用》是漁業碩士研究生的專業必修課,其性質是一門應用學科。 本課程在碩士一年級第一學期開設,按照計劃教學時數36學時,通過漁業資源養護技術、生態漁業養殖模式、漁業資源利用價值的介紹, 旨在使得學生了解我國漁業資源現狀,掌握漁業資源養護及其修復技術,從而凝練科學研究問題;培養學生合理利用漁業資源進行生產、科學研究的理念, 激發學生興趣并提高其對水產業認識, 為學生將來從事漁業資源養護工作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持。

2 教學研究

作為漁業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專業必修課,《漁業資源養護與利用》近幾年的開課情況中發現,由于本科專業不同, 同學們的知識儲備及未來碩士研究課題均存在較大差異, 所以同學們的理解能力和感興趣點也不盡相同。 針對這一現狀,在每次開課前,課程負責人事先了解同學們專業背景, 進行課程內容調整,確保每位同學在本門課程中都能有所想,有所得。

基于研究生課程的教學效果, 我們不難發現課堂沉悶、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在引入辯論、案例探究、小組匯報環節后,課堂氣氛活躍,同學們都能較好的參與課堂,在課堂學習中得到鍛煉,提高同學們的資料查閱能力、實驗探究能力、發現與分析問題能力、團結合作能力,培養學生們的基本科學素養和科學探究能力。

為更好的完成本門課程的教學, 教師團隊成員在每學期開課前會進行專題討論, 根據自己的研究課題和專業方向,緊跟科研熱點動態,為課程教學補充新內容,實現課程教學內容動態化。

3 課程內容體系優化

《漁業資源養護與利用》這門課程沒有專門的參考教材,教學內容式依據講義完成的,這給與了任課老師充分的發揮空間,但同時也增加了教學的難度。教學團隊成員具備水生生物學、漁業資源學、水域生態學、環境科學等專業背景,所從事科研工作涉及漁業資源的各個方面,包括水資源、藻類(浮游、固著)、浮游動物、底棲動物、微生物、水生植物、魚類,能為本門課程《漁業資源養護與利用》的教學注入最前沿的內容, 使得研究生能夠緊跟漁業資源研究的科研動態,有助于研究生挖掘個人興趣及研究方向。

3.1 課程設置

經教學研究, 該門課程教學內容包括4大篇,漁業資源概述篇、漁業資源養護篇、漁業資源利用篇及特色篇。漁業資源概述篇主要涉及漁業資源概念、構成及面臨威脅, 漁業資源養護篇囊括了不同漁業資源的養護理論、技術及模式,漁業資源利用篇包含微藻的利用、水生植物生態修復等,另外的特色篇主要涉及團隊成員對河南省內魚類調查及特色種質資源的介紹。

3.2 專題視頻錄制

研究生教學內容如果是對教材的照本宣科,那勢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習效果。為體現新穎性、創新性,充分挖掘同學們的科研潛力,課程任課教師根據自己的專業方向及承擔的課題, 對國內水庫及重點河流開展水資源、浮游藻類資源、浮游動物資源、底棲生物資源、水生植物資源、魚類資源監測調查,從中挖掘了不少科學問題。 據此,以野外漁業資源調查工作為依托,拍攝“水資源”、“浮游藻類資源”、“浮游動物資源”、“底棲生物資源”、“水生植物資源”和“魚類資源”專題視頻,不僅科普性強,且具有實踐意義, 生動的視頻有助于提高同學們對漁業專業的認識且對未來研究生課題方向選擇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3.3 案例庫建設

碩士研究生課程多開設于研一第一學期, 為培養同學們科學研究能力, 應該將科學研究思維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由于線下課堂時間有限,所以需要同學們在課下自主學習[4-5]。 為使得同學們了解最新相關研究報道, 依托院系或團隊網站由任課教師針對學生專業背景每周推送漁業資源相關專題文獻2-3篇(課程內容素材), 由同學們課下自主學習討論。 為督促同學們學習,每次線下課程時抽取同學代表進行專題匯報, 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同學們自主探究能力。 學期課程結束時, 將課堂優秀教學案例匯總,并在團隊網站上進行推送。 這種依據實時更新的素材進行課堂教學可初步實現課程教學內容的動態化,使得課程教學豐富多彩、緊跟前沿,充分提高學生們學習積極性。

3.4 實踐專題

《漁業資源養護與利用》是碩士研究生專業學位必修課,在學習理論的同時,更應培養同學們的專業實踐能力, 能將自己所學靈活運用到漁業實踐是本門課程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 在教學中,注重挖掘同學們的科學研究能力, 設置實踐課專題由同學們共同分享,不僅擺脫了課堂教學的枯燥無味,且有助于提高同學們的課堂參與性。 比如我們在講到藻類資源利用方面,提到雨生紅球藻源蝦青素的功效時,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課下研究生對雨生紅球藻進行培養、蝦青素進行提取并膠囊化,申請了一項實用新型專利獲授權、一項發明專利(受理中)。 據此,在課程內容建設中,引導同學們理論聯系實踐,實踐專題有助于提高同學們獨立思考、 發現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5 漁業資源圖譜編制

我國漁業資源豐富, 團隊教師在漁業資源調查中將采集到的漁業資源種類進行拍照, 編輯各類漁業資源圖譜,包括《浮游藻類多樣性圖集》、《浮游動物多樣性圖集》、《底棲動物多樣性圖集》、《底棲硅藻多樣性圖集》等,基于一線調查的漁業資源圖譜對于調查水體水質評估、藻類調控、藻華防控和生態系統健康管理均具重要參考價值, 不僅可作為研究生基礎學習資料,對于從事水產養殖研究人員、技術推廣人員、產業從業人員也有重要的參考作用。

4 教學效果及特色

4.1 教學內容前沿性、立體化、動態化

教學內容不再拘泥于以教材為中心的照本宣科式教學, 而是針對各位任課教師的課題方向在教學實踐中實現教學內容立體化、動態化,使得教學內容緊跟前沿。

4.2 教學形式多樣化

相較于本科生學習,研究生科研任務較重,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不高, 很多學生認為課堂學習是一種浪費時間,為解決“課堂不沉悶”、“提高課堂抬頭率”并培養學生成為獨立思考、敢于批評、敢于質疑,有創新能力、創新思維的社會需要的時代新人,課堂教學在專題主講的基礎上,引入“辯論式課堂+案例分析”等環節[6]。

4.3 學習效果評價-量化式過程評價

相較于本科生階段的學習, 研究生更應注重專業能力的培養, 所以考核方式不能是期末成績的一紙定論,而是加強過程化管理,量化同學們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探究能力、分析總結能力、總結匯報能力,過程化評價將占到總評成績的60%,不僅督促同學們平時課堂的參與度, 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培養了他們基本的科學研究能力。

5 結語

有機的將科研成果融入到課堂教學, 針對漁業資源存在的問題與現狀、 漁業資源養護關鍵技術及利用特點,開展前沿知識講座專題,打破書本式教材教學模式,使得課堂內容更豐富更生動,有助于碩士研究生挖掘個人興趣及研究方向。

猜你喜歡
漁業資源研究生教學內容
沅江懷化段漁業資源增殖保護措施
東海漁業資源重建的智慧技術思考
中韓漁業資源聯合增殖放流活動在青島舉行
簡述鱇浪白魚漁業資源相關研究成果、問題與建議
挖掘數學教學內容所固有的美
“啟蒙運動”一課教學內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
論研究生創新人才的培養
清退超時研究生是必要之舉
研究生“逃課”需標本兼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