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奪天工
——石雕刻技法談

2023-05-03 04:05王瑜卿福建惠安縣崇武海峽雕刻有限公司
消費導刊 2023年17期
關鍵詞:圓雕浮雕石雕

王瑜卿 福建惠安縣崇武海峽雕刻有限公司

一、石雕的雕刻技法

中國的雕塑藝術創作風格,可以總體概括為從實用主義到浪漫主義,再到功能性和藝術性相結合的基本發展。中國雕塑的創作藝術和創作語言,以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為出發點,風格、形制的變化都與歷史發展有著緊密的關系,其中又以統治階級審美為主要導向,兼顧文人騷客的藝術意識影響。直至明清時期之后,雕塑藝術創作隨著思想解放進一步得到發展。全球化經濟帶來的除了思想意識的開拓,還有藝術意識的交融。國外雕塑創作對于寫實主義和人文主義的文化傾向,深刻沖擊影響著傳統中國雕塑意識。近代來國內的雕塑創作形態和藝術語言更加豐富,從雕刻形式到雕刻文化上的豐富,為雕塑創作者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一)圓雕

常見的雕刻技法則有圓雕,浮雕,透雕,之后所謂的鏤空雕,微雕,沉雕、影雕等形式不過是在前者基礎上的細化和衍生。圓雕又稱立體雕,是藝術在雕件上的整體表現。觀賞者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到物體的各個側面。它要求雕刻者從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進行雕刻。由于圓雕作品極富立體感,生動、逼真、傳神,所以圓雕對石材的選擇要求比較嚴格。石材從長寬到厚薄都必須具備與實物相適當的比例,然后雕師們才按比例“打坯”?!按蚺鳌笔菆A雕中的第一道程序,也是一個重要環節。特別是大型的圓雕作品,還需要先在泥土上“打坯”,訂完“泥稿”后,再正式在石材上“打坯”?!按蚺鳌钡哪康氖谴_保雕品的各個部件能符合嚴格的比例要求,然后再動刀雕刻出生動傳神的作品。圓雕一般從前方位“開雕”,同時要求特別注意作品的各個角度和方位的統一、和諧與融合,只有這樣,圓雕作品才經得起觀賞者全方位的“透視”。

王瑜卿工作照

作為世界聞名的景點之一,埃及的獅身人面像更是成了西方雕塑界中的佼佼者。而獅身人面像本身便是一個大型的圓雕創作作品。其創作者通過整體空間的規劃和造型的設計,以多方位多角度的形式展現了獅身和人面結合在一起的震撼感。大型圓雕創作作品往往可以充分帶給受眾視覺感受上的歷史厚重感。在國內,這一大型圓雕形式的作品同樣不少,其中,四川的樂山大佛就是一個極為壯觀的圓雕作品。

(二)浮雕

浮雕是雕刻的一種。藝術家在一塊平板上將他要塑造的形象雕刻出來,使形象脫離原來材料的平面。浮雕一般分為淺浮雕、高浮雕和凹雕三種?!案〉瘛痹俏鞣矫佬g術語,近代隨西學東漸傳入中國,現已成為使用廣泛的美術術語?!案〉瘛笔侵形淖g名,中文譯者根據大多數浮雕作品是用減地法做出來的,圖像凸起,像是浮在地子上,故譯為“浮雕”。中國古代沒有“浮雕”這個術語,但中國古代雕刻卻很重視浮雕技法。

宋代《營造法式》中記有“剔地透突”“剔地隱起”“剔地起突”三個術語,分別描述了三種浮雕技法?!疤薜赝竿弧奔船F代人們常說的“透雕”?!疤薜仉[起”即現代常說的“淺浮雕”?!疤薜仄鹜弧奔船F代常說的“浮雕”和“深浮雕”。浮雕包括高浮雕(雕像幾乎與背景分離)、半突浮雕、淺浮雕以及薄浮雕(類似于作品表面的刮痕),另有線浮雕、凹浮雕。前者指刻入的浮雕,效果類似銅版畫;后者即逆方向、深入刻進背景表面下的浮雕。其中高浮雕和淺浮雕是比較常見的雕刻手法。高浮雕一般指經過層次壓縮處理的浮雕中,從起位線到浮雕面的單像厚度與實物厚度之比超過五分之二者,適于單面觀賞。淺浮雕一般指經過層次壓縮處理的浮雕中,從起位線到浮雕面的單像厚度與實物厚度之比約在十分之一內者,類似于平面雕刻的圖畫,適于單面觀賞。

浮雕形式的作品,多見于一些紀念性歷史事件的刻畫。特別是中國近現代的紀念性雕塑,多以近現代戰爭的取材對象,創作形式寫實形象,以一面墻壁作為依托,刻畫事件或是人物的風味和處境。從整個雕塑藝術的創作發展上看,中國的架上雕塑、大型紀念性雕塑、園林雕塑、城市環境雕塑、民間雕塑與大型泥塑群像等層采用浮雕的形式作為創作的對象。除此之外,封建時期的宮殿在雕刻形上也有浮雕的身影,其中又以九龍壁保存較為完整。

虎嘯

(三)透雕

在浮雕的基礎上,鏤空其背景部分,大體有兩種類型。一是在浮雕的基礎上,一般鏤空其背景部分,有的為單面雕,有的為雙面雕,一般有邊框的稱“鏤空花板”。二是介于圓雕和浮雕之間的一種雕塑形式,也稱凹雕、鏤空雕,或者浮雕。鏤空核雕也屬于透雕的一種。透雕工藝還可與不同的家具雕刻工藝相結合,形成多層次的鏤空雕刻工藝,有較豐富的層次,具有很強的工藝觀賞性。鏤空雕刻工藝多用于牙板、圍欄、環板、屏心、花板等處,使鏤空雕花工藝的前后兩面都宜于欣賞。

透雕的形式多見于中式風格的園林景觀設計之中,例如常見的園林花窗,家具背椅的鏤空雕刻。那些古代建筑中的房梁、雀替、斗拱部分常以雕刻來裝飾,許多室內的隔斷、花罩及窗門花格更是以透空雕刻來構成,形成精致、繁麗、富貴的藝術效果。透雕工藝還廣泛運用于家具的裝飾部分,在傳統的屏風、床榻、櫥柜、桌椅等雕上精美的紋飾。中國古代木作行業中有著專門的“雕鑾匠”之職,可見雕刻裝飾之悠久與普遍。當然近年來隨著雕刻工藝的傳承與發展不斷擴大影響。微雕形式的出現為各種傳統雕刻技法帶來了更大的可能性。核雕就是在這一社會背景之下進一步得到發展的實例。

松鶴延年

二、雕刻技法的創新和民族文化的結合

中華民族文化影響下的藝術工藝,具有極為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符號。中國的雕塑在工藝上向來習慣將“雕刻”和“繪畫”結合,這是石雕雕刻技法的一種。除此之外,石雕的工藝技法具有寫實性和寫意的區別,這一形式的演變正是來源于中國式水墨畫的靈感。石雕以“雕”入形,以“刻”寫神?!暗瘛敝傅氖窃谡w構思確認下,去掉創作若不需要的部分?!翱獭眲t是雕好的形象上,進一步細化和深化,以刀代筆描繪創作對象的神態情緒。

喜鵲登梅

石雕的種類可以根據使用途徑的不同進行劃分,也可根據創作風格的不同進行拆分。創作內容的差異同樣可以作為劃分的衡量之一。本文為了更清晰的對比石雕工藝技法在生活運用中的不同,以最為簡單的形式將石雕種類分為以建筑體裝飾為主的符號構建類石雕,和以藝術收藏為主觀賞類的石雕。本文通過解析二者在社會生產上的分配和經濟價值的體現,探究石雕雕刻技藝的差異和精細。

石雕的雕刻技法根據使用目的的不同有所區分。在大型石雕的雕刻過程中,為了使觀賞著更好的感受整體石雕的氛圍和視覺體驗,往往注重大視覺效果上的營造。以樂山大佛為例,樂山大佛作為佛像,整體人物形態和神態的呈現卻不像是其他佛像那般莊嚴和肅穆,而是具有一種讓人一下就能感覺到的親切。這種親切的感覺是整個雕塑呈現出的最為鮮明的第一感官體驗。在雕刻技法的表現上,由于樂山大佛表現了“彌勒凈土”信仰的精髓,即從佛的世界走向人的世界,佛與人融合為一體的特點,形態和服飾也多參考當時社會發展的現狀,創作了具有“人”的氣息的佛像。大型雕塑的刻畫技法,以整體的宏觀把控作為核心和重點,不像收藏裝飾類石雕講究的精美和細致,而是講究精神和意境。

晚歸

各時代佛像雕刻藝術品的鑒別,主要是從其面相、花紋、服飾等方面加以觀察,如六朝的佛雕像多較豐圓,后期較為瘦長,唐代則是頰豐腴滿。雕刻常見的手法,有陽刻陰刻,勾線等。佛像一般磅礴大氣,端莊穩重,大佛衣紋最初用漢代傳統的陰刻手法,后來兼采用西域的凸線條,更發展成為直平階梯式的衣紋。佛像的服飾一般采用古印度的裝束,由單純而逐漸演變為復雜。樂山大佛的造像手法較為簡練,佛身各部分比例勻稱,形態端嚴、鎮靜。佛像不做任何手印,雙手端放于兩膝蓋之上,平靜祥和。

結語

雕刻形式的出現從最開始的單純的記錄時間和歷史,宣傳文化和緬懷先人,逐漸發展到有穩定價值體系和藝術表現語言的石雕藝術。雕刻早已經不再是早期的工藝形式,而是飽含著獨特文化情懷和藝術傳承魅力的特殊精神作品。石雕創作,不僅能夠通過其形體來隱喻、暗示、傳達、標志它所內蘊的精神意義,而且能通過外在展示的輪廓美和造型美讓人共鳴創作者的精神世界,喚醒觀眾的心靈或激情,讓觀眾沉思、遐想。藝術文化所象征的精神意義通常指向社會發展階段中上層建筑的反射,是深入了解不同地域文化和社會背景差異的最好食糧。

中國作為文明傳承千年未曾中斷的國家,其文化底蘊和藝術特征已經逐漸成為擁有獨特代表元素的價值體系。雕刻家的技巧已經成熟,對傳統雕刻藝術的精髓有了深刻的理解。石雕藝術創作,是通過藝術和文化的融合形式,將人們的個性化需求和雕刻技法的特性相結合,通過藝術創作的設計手段,將美學意識和精神追求蘊藏在藝術之中。

猜你喜歡
圓雕浮雕石雕
浮雕圓圈
為一只石雕小鳥而歌
對宋代動物形、瓜果形玉佩飾的幾點認識
漫談云浮石雕藝術的雕刻技法
出錯的浮雕
淺談對圓雕的認識
嘉定竹刻傳統技藝研究
去云岡石窟看浮雕
曲陽石雕作品選
方興未艾的曲陽石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