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花針循神經扣刺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下肢感覺障礙的療效分析

2023-05-05 02:23張鵬翔趙宗良趙新雨趙蕊邵文婷李靖
頸腰痛雜志 2023年2期
關鍵詞:梅花針孔鏡障礙

張鵬翔,趙宗良,趙新雨,趙蕊,邵文婷,李靖

(1.北京市朝陽區中醫醫院針灸科,北京 100020;2.北京市朝陽區中醫醫院骨科,北京 100020)

研究顯示,經皮椎間孔鏡下椎間盤切除術能夠改善腰部功能障礙,減輕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引起的疼痛等癥狀[1-2],但部分患者術后可出現根性疼痛過敏、感覺障礙等并發癥。梅花針通過刺激經脈之氣循行,感傳到臟腑、筋肉、關節,發揮調整臟腑、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平衡陰陽的治療作用,治療感覺障礙性疾病具有獨特效果[3]。本研究觀察了梅花針循經扣刺對LDH患者經椎間孔鏡手術后下肢感覺障礙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選擇2018年1月~2020年3月在本院就診的LDH經椎間孔鏡手術后下肢感覺障礙患者86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20例;年齡34~65歲,平均(51.08±8.14)歲;體質量指數16.9~29.1 kg/m2,平均(23.18±3.45)kg/m2;突出位置:L3-48例,L4-518例,L5-S117例;突出位置類型:中央型8例,旁中央型22例,極外型13例;突出類型:突出型9例,脫出或游離型34例。觀察組中,男26例,女17例;年齡31~64歲,平均(50.67±7.14)歲;體質量指數17.1~28.7 kg/m2,平均(23.05±3.18)kg/m2;突出節段:L3-45例,L4-520例,L5-S118例;突出位置類型:中央型6例,旁中央型23例,極外型14例;突出類型:突出型11例,脫出或游離型32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椎間孔鏡術后,腿部感覺異常無改善或進行性加重,時間超過7 d;患者對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可能影響感覺的疾病,如糖尿病、腦卒中、腰部以上脊髓損傷等疾病者;術后LDH復發者;腰部治療區或下肢存在皮膚損傷或皮膚疾病者;不可抗拒因素或患者死亡等導致病例脫落者。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給予20%甘露醇250 mL靜脈滴注,連用3 d;地塞米松10 mg靜滴,連用3 d;甲鈷胺膠囊0.5 mg/次,3次/d,連續應用4周。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梅花針循經治療。常規消毒所取部位皮膚,右手握針柄,用無名指和小指將針柄末端固定于手掌小魚際外側,針柄尾端露出手掌1~1.5 cm,再以中指和拇指挾持針柄。采用腕力彈刺手法,由腕關節發出的沖力,在針尖接觸皮膚的瞬間散發到的部位或穴位上,不要再用力向下壓,而應隨著皮膚產生的反作用力,順勢揚腕抬針。叩打時針尖要平齊,與皮膚垂直接觸,叩打頻率70~90次/min。采用中等刺激,叩打時腕力稍大,沖力亦稍大,以患者有輕度疼痛感為宜,局部皮膚有潮紅、丘疹,但不出血,具有平補平瀉性質。每周治療2次,共治4周8次。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腓淺神經、腓腸神經感覺傳導速度;干預前后采用VAS評分評估下肢疼痛和麻木程度,VAS分值均為0~10分,0分表示無感覺異常,10分表示感覺異常不可忍受;治療前后采用Fugl-Meyer感覺功能量表[4]評估下肢感覺功能障礙,取Fugl-Meyer感覺功能量表的下肢部分進行評估,得分越高說明感覺功能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與治療前相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輕觸覺評分、本體感覺評分、Fugl-Meyer量表總分、腓淺神經感覺傳導速度、腓腸神經感覺傳導速度均顯著升高(P<0.05),且觀察組上述指標均高于同期對照組(P<0.05),見表1-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Fugl-Meyer功能量表評分比較(分,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疼痛和麻木VAS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且觀察組上述指標均顯著低于同期對照組(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下肢感覺感覺傳導速度比較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和麻木VAS評分比較(分,

3 討論

LDH患者椎間孔鏡術后殘留神經癥狀的發生率約為7%~25%[4],包括術后殘留腰腿疼痛、下肢麻木及其他感覺異常,部分患者甚至殘余神經癥狀較術前更為嚴重。導致椎間孔鏡術后下肢感覺障礙的因素較多,椎間盤壓迫導致的不可逆神經損傷、術中器械刺激神經根、術后充血水腫纖維增生組織壓迫等均可能導致術后殘余癥狀,炎癥、水腫、缺血缺氧等是導致椎間孔鏡后殘余癥狀的重要因素,臨床常給予脫水、消炎、營養神經等藥物,以減輕神經根壓迫和促進神經恢復,實現治療目的[5]。

中醫認為,LDH屬“腰痛”、“痹痛”、“頑痹”等范疇,認為本病的病因、病機為腎虛腰痿,風、寒、濕邪乘虛侵襲,結于筋脈、腰絡瘀阻,瘀則不通,不通則痛[6]。手術為有形創傷,術中損傷椎骨及周圍附屬組織,血溢于脈外,離經之血,阻滯氣機,經氣不利,久瘀必虛,氣血虛耗,不能濡養下肢筋脈肌肉,是導致下覺功能障礙的重要機制,治以益氣活血為主。梅花針是傳統針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古九針中镵針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一種針法,通過應用多支短針淺刺人體的一定部位或腧穴,只叩擊皮膚,不深入肌肉,以疏通經絡,調節臟腑功能[7]。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治療后的Fugl-Meyer量表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疼痛麻木VAS評分低于對照組,結果提示,在常規西醫療法的基礎上給予梅花針循經治療,可進一步改善患者的下肢感覺障礙癥狀。

梅花針治病主要以經絡學說之皮部理論為依據,皮部是十二經脈在皮膚表面的分區,是十二經脈反應于體表的部位,也是十二經脈之氣的散發所在,采用梅花針叩打皮膚一定部位、穴位或陽性反應區,便可通過皮部—孫脈—絡脈或經脈,起到調整臟腑虛實、調和氣血、通經活絡、平衡陰陽的治療作用[8]?,F代研究認為,通過梅花針叩刺給予局部皮膚和穴位進行刺激,可通過擴張局部血管、刺激神經末梢和感應器產生效應,通過神經反射將刺激信號傳入中樞系統,整合后對身體各部位產生協調治療作用[8]。研究顯示,梅花針輔助治療神經麻痹[9]、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10]等均有良好效果。本研究結果進一步提示,梅花針在LDH術后下肢感覺障礙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觀察組治療后的腓腸神經和腓淺神經感覺傳導速度高于對照組,為梅花針改善LDH術后下肢感覺障礙提供了客觀的定量證據。

猜你喜歡
梅花針孔鏡障礙
脊柱椎間孔鏡治療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價值
梅花針叩刺結合摩法治療斑禿的臨床觀察
常規針刺聯合梅花針叩刺、拔罐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臨床觀察
經椎間孔鏡一次性治療多節段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分析
睡眠障礙,遠不是失眠那么簡單
經皮后外側入路椎間孔鏡下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觀察
跨越障礙
多導睡眠圖在睡眠障礙診斷中的應用
經皮椎間孔鏡技術與傳統椎板開窗術式治療復發性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對比
“換頭術”存在四大障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