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traspine椎板間動態穩定系統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觀察

2023-05-05 02:23張番杜云峰
頸腰痛雜志 2023年2期
關鍵詞:棘突椎板椎間

張番,杜云峰

(焦作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央醫院骨二科,河南焦作 454150)

目前,棘間撐開器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廣泛運用,屬于脊柱為融合技術,靜態系統有Wallis、X-STOP,動態系統有DIAM、Cofles等,但存在安置節段受到棘突大小限制、L5~S1操作難度大、撐開器松動等缺陷[1]。Intraspine系統是近年研制的一種新的椎板間動態穩定系統,前鼻為剛性鈦合金,植入椎板間撐開椎間隙。與棘突間撐開器相比,Intraspine更接近生理性旋轉中心,棘突應力小,安全性高[2]。本院近年引進Intraspine并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治療,獲得了較好的近期療效,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象為2016年4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LDH患者,男48例,女32例;年齡38~60歲,平均(50.67±4.89)歲;病程5~19個月,平均(8.98±1.38)個月;L3~410例,L4~548例,L5~S122例,均采用髓核摘除聯合Intraspine治療,隨訪(34.12±6.35)個月。

納入標準:單節段患病;經3個月以上的規范性治療無效;腰腿痛癥狀嚴重,對生活、工作造成明顯影響。排除標準:有腰椎手術史、創傷史或內固定治療史;合并結核、腫瘤、感染等其他腰椎疾病;Ⅱ度及以上腰椎滑脫;骨性椎管狹窄,關節突關節嚴重增生、內聚等;脊柱退變性側凸或先天性畸形。

1.3 手術方法

患者行氣管插管全麻,俯臥位,取常規后正中切口,逐層打開皮下軟組織,從單側依次剝離棘突、椎板、關節突關節,注意棘上韌帶不剝離,稍去除棘間韌帶腹側部分,保留背側韌帶。椎板咬骨鉗咬除患病節段上位椎體椎板下緣約1/3以及下位椎體椎板上緣約1/4,采用椎板咬骨鉗咬除增生肥厚的黃韌帶,顯露神經根、硬脊膜,神經拉鉤適當牽拉神經根給予保護,切開纖維環,徹底咬除突出的椎間盤。檢查神經根、硬脊膜,確認已充分減壓。椎板采用撐開鉗撐開至后縱韌帶平整,試模、確認植入的Intraspine型號。選擇規格適宜的Intraspine,假體把持器夾緊,撐開鉗輔助撐開,向椎板間植入Intraspine,然后小心松開撐開鉗,推入器將Intraspine推入椎板間,注意植入位置左右對稱,松開把持器。檢查棘上韌帶是否完整保存,若完整則手術結束,若棘上韌帶損傷需安裝捆綁帶。生理鹽水徹底清理手術切口,留置負壓引流管,縫合切口。

1.4 觀察指標

記錄圍術期情況,隨訪期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術前、術后3個月、末次隨訪時的腰腿痛VAS評分、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3],患病椎間隙高度(intervertebral space height,ISH)和節段活動度(range of motion,ROM)。

1.5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80例患者均完成手術,手術出血量(41.82±8.71)mL,手術時間(58.71±9.29)min,住院時間(4.88±0.68)d;術中無硬脊膜、神經損傷,隨訪期無殘留腰腿痛;2例患者復發,1例采用保守治療后癥狀緩解,1例癥狀持續4個月,接受椎間融合術后癥狀改善。

術后3個月、末次隨訪時,患者ISH、ROM較術前顯著升高,腰、腿痛VAS評分和ODI指數較術前顯著降低(P<0.05),末次隨訪ISH、ROM較術后3個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LDH患者手術前后的癥狀、影像指標比較

3 討論

研究表明,傳統的棘突間彈性固定存在棘突骨折風險和內植物松動等問題[4]。針對現有方案的不足,新型椎板間動態固定裝置Intraspine應運而生,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術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Intraspine由法國 Cousin Biotech公司發明,已在歐美國家獲得了推廣運用[5]。Phan等[6]采用髓核摘除聯合Intraspine治療腰椎退行性疾病,相較于單純髓核摘除術后的近期復發率更低,且遠期隨訪椎間隙高度無明顯降低,療效維持效果較好。

本研究顯示,患者術后3個月、末次隨訪時ISH、ROM較術前顯著升高,腰、腿痛VAS評分、ODI指數較術前顯著降低(P<0.05),末次隨訪ISH、ROM較術后3個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提示,髓核摘除聯合Intraspine治療LDH的近期療效良好,且能夠保留節段活動度,維持椎間隙高度。其治療原理為,對于神經根受壓為主的LDH患者,術中摘除突出髓核,對神經根產生直接減壓作用;隨后Intraspine的植入能夠提升椎板間高度,增加椎間孔面積,對出口根空間起到間接改善作用,也能夠緩解椎間孔狹窄引起的出口神經根受壓相關下肢癥狀[7]。另外,Intraspine的植入提升了椎間盤后緣高度,椎間盤后方受到的應力減少,減緩了椎間盤退變速度,降低了術后LDH復發率。同時,后縱韌帶受到持續的拉伸作用,褶皺減少,手術時將增生的關節突、黃韌帶部分切除,增加了椎管容積,也能夠改善癥狀并維持臨床療效。綜合既往臨床報道以及生物力學試驗,筆者認為Intraspine治療LDH具有以下特點[8]:①Intraspine后為三角形,內部設計為中空,為醫用硅材料,包裹聚酯纖維;在器械力作用下,后段能被壓縮植入,輔助器械移除后恢復原狀,便于術中操作。配套綁帶材質也為聚酯纖維,能在上、下棘突固定,限制前屈運動,降低內置物松動風險;②Intraspine植入椎板間,椎板表面皮質骨更厚,相較于既往棘間撐開器,能提供更強、更可靠的支撐力量; ③Intraspine植入位置更靠近椎體的瞬時旋轉中心,對腰椎生理運動影響程度較輕;④Intraspine除鼻部設計較為堅硬外,棘間部分具有良好的壓縮性,對手術節段側屈、后伸、旋轉的影響較小,僅對前屈活動有輕度限制。⑤相比于棘突間撐開,Intraspine更接近于腰椎生理性旋轉中心,具有更低的棘突應力,術后不易引發棘突骨折。但需要注意,對于年輕患者,應盡量避免侵入椎管直接減壓,以降低術后硬膜外瘢痕形成風險。

Intraspine治療LDH也存在一定的缺點,例如:①缺少三維把控能力,對于明顯的椎體不穩或Ⅱ度以上的腰椎滑脫患者不適用;②若Intraspine植入位置不佳,例如黃韌帶、鼻部距離較遠、左右不對稱等,可能造成假體移位[9]。除了本研究所納入的LDH患者,Intraspine治療主要有以下適應證:①相對年輕的LDH患者;②椎間孔軟性狹窄;③關節突綜合征相關頑固性下腰痛;④椎間盤或小關節退變相關下腰痛;⑤椎間盤切除術后預防椎間盤塌陷[10];禁忌證主要包括:①巨大腰椎間盤突出或脫出者;②嚴重的骨性椎間孔狹窄;③高齡患者;④合并嚴重骨質疏松癥者;⑤Ⅱ度及以上椎體滑脫。

猜你喜歡
棘突椎板椎間
椎板間隙入路PTED治療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及對其術后疼痛的影響
第十二胸椎、第一腰椎棘突分叉變異1例
脊柱椎間孔鏡治療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價值
搓腰
——壯腎
頸前路椎間盤切除融合術與頸后路椎板切除減壓術治療多節段脊髓型頸椎病的對比研究
椎管減壓并椎間植骨融合內固定治療腰椎滑脫癥的療效分析
經皮對側椎間孔入路全脊柱內鏡椎間盤切除治療游離型腰椎間盤突出癥
椎板間入路經皮內鏡技術微創治療鈣化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
單側和雙側內固定聯合髓核摘除椎間融合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比較
棘突捶正法治療脊柱病經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