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鲇嘎不分家

2023-05-10 02:43姜丹
垂釣 2023年4期
關鍵詞:雞肝鲇魚釣友

姜丹

在我國,鲇魚、嘎魚在釣友們心中的地位比較高,起碼比鯽魚、鯉魚之類的常見魚種要高,這可能是因為在自然水域中這兩種魚比較難釣的緣故。其實二者并不罕見,尤其嘎魚,理論上只要用葷餌就能釣到,但是若將它作為目標魚,即使你在水邊加倍增設釣具,效果也不甚理想,個中原因包括季節、垂釣時段、魚餌、釣點的選擇。

很多釣友都知道初春有一個鯽魚進食的高峰期,但鮮為人知的是這個釣鯽魚的高峰期之中還隱藏著一個釣嘎魚的高峰期,鲇魚的咬鉤高峰期與之重合,但持續的時間更長。這期間,鯽魚特別好釣,密度大、個體大、沒有虛假中魚信號,蚯蚓效果最為出色,可是釣著釣著你就會發現,從某一天開始,嘎魚咬鉤次數突然開始多了起來,大有喧賓奪主的趨勢,結果便是鯽魚和嘎魚雙豐收。實際上,這種現象的出現即意味著嘎魚上鉤的高峰期已經到來。鲇魚的咬鉤高峰其實也到了,只是釣上來的大多是跟嘎魚體型相當的小鲇魚,原因暫且不表。

這個時節魚比較好釣,想釣更多嘎魚也不必過于探究辦法,繼續用蚯蚓釣鯽魚就能兼釣嘎魚,兩不耽誤,但是不適合兼釣鲇魚,即使釣到,也都是小鲇魚,因為蚯蚓太小,無法吸引大鲇魚的注意。這就好比用一粒小米可以把籠子里的小鳥吸引過來,但是難以誘來一只小雞。想釣大鲇魚,魚餌的大小必須跟鲇魚的體型相匹配,這一點適用于在任何季節釣任何魚種。

在很多釣友的認知當中,嘎魚和鲇魚是典型的夜行魚類,這沒錯,但是在春季釣魚高峰期,它們白天咬鉤的勢頭也很猛,并不比夜晚差。過了這一時期,它們白天就銷聲匿跡了,似乎壓根不曾存在過一樣,想釣它們就只能夜間進行了。

釣鲇魚、嘎魚的餌料并不復雜,蚯蚓、雞肝皆可,只是需要事先準備。其實沒必要這么麻煩。這兩種魚平時最常吃的食物,即它們生存水域中的水族,就是它們最佳的釣餌。眾所周知,自然水域的小雜魚很多,嘎魚和鲇魚就是吃這些小雜魚長大的,小雜魚就是最簡單易獲且有效的餌料,用蝦籠子短時間內就能撈到很多。

小雜魚品種多樣,垂釣的效果也明顯不同,排名第一的當屬我們當地名叫“花麗棒子”的小魚,在有的地方也叫“趴地虎”“沙胡鱸子”,這種小魚只在春季密集出現,溫度升高后就像消失了一樣,難以獲得,排名第二的是麥穗魚,最后一名是葫蘆子,即鳑鲏,效果最糟糕。以上三種餌魚是釣嘎魚最常用的餌料。它們并非全身都可用,只有魚腹那一段才有效(帶著內臟效果更佳),頭和尾都沒用,體型大一些的白鰷是釣鲇魚的餌料,也是魚腹部位最有效。

魚段的大小要跟魚嘴大小相匹配,大了魚吃不進去,小了釣不到大魚。頻繁上小魚,說明魚餌小了。浮標上浮,提竿卻不中魚,浮標輕抖、時長時短,動作不干脆,提竿不中魚,說明魚餌大了。釣鲇魚時很少發生類似狀況,畢竟鲇魚的嘴足夠大,1斤重的鲇魚,魚嘴就有1寸半寬,餌料稍大一些也能被一口吸入,所以釣大鲇魚時,魚餌大些也無妨,我曾用過1寸長的白鰷魚段。用魚段兒釣鲇魚和嘎魚,換餌不用太頻繁,在水中泡兩個小時也無妨。

魚段兒可謂全水域通用餌,但是在個別水庫還有更高效的餌料——水庫之中數量極多的水族即效果最佳的餌料。在某個河蝦泛濫的水庫,我用兩把等長的魚竿釣嘎魚,一支竿子掛魚段兒,另一支竿子掛河蝦,結果后者的魚獲量是前者的二倍,將二者互換位置亦如此。我現場解剖嘎魚,發現他們的胃里滿滿登登都是蝦仁 ——去頭、去尾、去皮的純蝦仁,它們是如何做到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們青睞的是河蝦而非魚段兒。后來我在一個田螺比較多的水庫,別出心裁地用去殼田螺釣嘎魚,釣得也很好。不過,用田螺和河蝦對付鲇魚顯然不夠大,很多水庫都有大量的河蚌,河蚌肉就是釣大鲇魚的上佳餌料,只是采河蚌比較麻煩,需要涉水,所以能釣到白鰷就用白鰷肉,若沒有十足把握,則提前準備釣餌,我建議首選豬脾,雞心次之。很多人熱衷于用雞肝,我并不看好它,雞肝質地太嫩,剪不成形,附鉤性也不好,用海竿遠投時極易脫鉤。

選擇鲇魚和嘎魚魚餌,突出血腥氣是關鍵,所以要用魚腹那一段兒,用河蚌和田螺肉時也要帶著腸子,豬脾、雞肝、雞心之類的也是血腥氣最重的內臟。因此,我曾嘗試用動物血液和面餌來垂釣這兩種魚,效果不盡如人意,倒是比較招小魚和鯽魚。后來我又發現,大魚內臟的效果才是最好的,其他餌料無出其右,但大魚內臟不好獲得,也就作罷了。

還有很多人喜歡用活餌釣鲇魚和嘎魚,理論上講,不停扭動、掙扎著的小活餌的確有著非常強的誘惑力,路亞釣法的原理就是讓假餌模仿受傷小魚的動作,但問題是,活餌比如泥鰍,在水下真的就如想象的那樣不斷地掙扎嗎?不,我們不妨回想一下那些咬鉤的大魚被遛了幾個回合之后有氣無力的狀態,何況是身上扎了一枚魚鉤的小泥鰍呢?它們就算還活著,也只能在水底靜靜地趴著,無力掙扎了。所以,用活餌邊誘邊釣只不過是釣友們一廂情愿。

進入夏季,鲇魚、嘎魚的咬鉤率會明顯下降,垂釣時段應以夜晚為主。

鲇魚嘎魚的覓食習慣大體相同,它們不像翹嘴那樣全水域追逐獵物,它們更喜歡在有障礙物的地方隱藏起來打伏擊,這為我們尋找釣點提供了重要參考。水庫中最常見的障礙物就是石頭,石頭又分為小石頭和大石頭。成片的小石頭不適合大鲇魚藏身,嘎魚卻可以隱匿其中,石頭縫中的小魚小蝦正是嘎魚的食物。大鲇魚需要更大的隱蔽物,如水庫大壩的護坡石就比較適合鲇魚藏身,釣鲇魚應該在這里下鉤。

實際上,自然水域的現實狀況遠比上面說的復雜。比如山間水庫,水底都是雜亂的石頭,若按上面說的,全水域皆可釣,這顯然不可行??梢?,我們在選釣點時還需參考別的因素,比如深淺交界處的水下障礙結構往往更復雜,若障礙區域的面積達到10平方米以上,即可下鉤釣鲇魚和嘎魚。

很多釣友熱衷于用海竿釣這兩種魚,不分青紅皂白奮力遠投,其實盲目求遠效果并不好。通常來說,淺水可釣遠,深水宜釣近,畢竟這兩種魚覓食時會追隨小魚的腳步,而深水中小魚并不多。

岸邊上的一些蛛絲馬跡也需要重視起來,比如漲水的時候岸邊的一些樹木會被淹沒,樹叢附近就是不錯的釣點。有些住在河邊的農民常用一種土辦法在被水淹沒的樹木附近釣鲇魚和嘎魚——夜里他們在1米多的魚線上拴一枚魚鉤,掛小活魚,投入水中,將魚線的另一頭綁在樹枝上,這樣下十幾副魚鉤,次日清晨即可收魚。他們釣得有多近?可見釣這兩種魚并不是越遠越好。

用海竿釣鲇魚嘎魚時不宜用串鉤釣組,畢竟釣點障礙物較多,鉤子多了易掛鉤。我無論是用海竿還是用手竿釣這兩種魚,都用魚鉤釣組。

釣這兩種魚用不用打窩子?宜合理打窩,不宜盲目打窩,只有根據水情和魚情用合適的方法適量打窩才會起到聚魚的目的,該原則適用于釣任何魚種。假設你釣的是泥底水庫,該水庫只有一小片區域有亂石,那么該區域就是這兩種魚最集中的地方,打窩子就大可不必了。假如該水域這兩種魚的密度不大,適當打些窩子能起到聚魚的作用。打窩切忌簡單粗暴地把窩料一股腦地投進水里,這是喂魚,不是誘魚。打窩意在引誘,而非喂飽,所以一定要講究方法。

關于窩料的配制方法,我推薦兩個,第一個是動物血拌土。農村小市場常有豬血出售,一瓶就夠,兌入2~3倍水進行稀釋后再拌土,拌勻后握成團即可打窩。注意豬血濃度切忌過高,否則這兩種魚會直接吃窩料土。第二個是碎雞肝拌土——將雞肝剁碎,一邊剁一邊摘除筋膜,然后摻入沙子使勁揉搓,使其變得更碎,最后摻入大量的土,握成團即可。鲇魚和嘎魚的嗅覺都非常發達,對這兩種血腥氣特別重的窩料很敏感,尤其是鲇魚。

猜你喜歡
雞肝鲇魚釣友
釣友眾生相
補血吃雞肝燉蓮子
山藥雞肝治嬰幼兒慢性腹瀉
鲇魚捕老鼠
智多寶智斗鲇魚精
釣友的表情包
空巢老人釣友遍天下
雞肝小米粥補血
鲇魚釣老鼠
為什么“改革的鲇魚”不生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