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高校學科教師團隊建設的探究與實踐
——以沈陽藥科大學食品質量與安全學科建設為例

2023-05-10 20:52宋建新何博賽
高等藥學教育研究 2023年4期
關鍵詞:專任教師食品質量食品

宋建新,韓 陽,何博賽,鄭 崴,韓 靜*

(1. 沈陽藥科大學 功能食品與葡萄酒學院,遼寧 沈陽 110016;2. 沈陽藥科大學 中藥學院,遼寧 沈陽 110016)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古往今來,人們始終把教師看作為神圣和光榮的職業,更是把“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美譽給予了人民教師[1]。習近平總書記將廣大人民教師比作“筑夢人”,并希冀“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對于普通高校的教師來說,他們既是某一學科的專家,又是教書育人的一名教師[2]。在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設“雙一流”的重大戰略背景下,作為教學和科研的主體,普通高校勢必對于教師隊伍的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合理的教師結構能夠具有較高的整體素質、較強的適應和調整能力,且對教師隊伍水平和作用的充分發揮以及教學和科研整體機制的高效運行至關重要[3-4]。筆者以沈陽藥科大學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學科教師團隊的建設為實例,全面考慮了構建教師團隊的成員數量、年齡結構、性別結構、職稱結構、專業背景、師生比例、兼職教授隊伍建設以及學科帶頭人發揮的重要作用,闡明了實現教師團隊學緣結構的科學建設的具體實施方案。

1 專任教師團隊的建設

1.1 教師數量、結構和師生比

沈陽藥科大學功能食品與葡萄酒學院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從建設初期的專任教師10人,知識背景以藥學和中藥學為主,根據學校人才引進政策,結合學科的發展需求,進行了深度的學緣結構優化。學科的現有專職教師1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特聘副教授1人、講師2人、助教1人,職稱結構合理。專職教師隊伍中,15人擁有博士學位(占比93.75%),碩士學位的1人,師資隊伍學歷水平高、學術視野開闊、教學科研能力強。引進的專職教師分別來自與本專業高度相關的東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天津科技大學、沈陽農業大學、沈陽藥科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學科交叉融合、學緣結構合理、知識結構互補。師生比例遠優于國家標準要求,滿足教學需要。目前,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本專業在校學生共84人,師生比例為1∶5.25,優于專業辦學要求(國家規定普通高等學?;巨k學指標師生比為1∶18),完全能夠滿足所有教學需要。

1.2 教師知識背景與教學匹配

學科專任教師團隊經過優化建設后,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的教師100%承擔了本專業主要課程的授課任務,教師團隊全員參加專業建設和教學科研工作。專職教師團隊成員均具有與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相關的專業教育背景,包括:食品質量控制、食品生物技術、食品檢測分析、食品功效評價、功能食品研究與開發、生物化學、藥食同源品質量標準研究,完全符合本專業的教學要求。

1.3 教師學緣結構建設

在學科已有的專任教師團隊基礎上,我們組建了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建設委員會,主要成員有大連工業大學林松毅教授、江南大學王周平教授、吉林大學劉靜波教授,他們還擔任學院的兼職教授,助力專業的建設和發展。同時,學科在教師團隊建設方面,已實施針對團隊現有教師開展的專項培訓、選調學習、出國進修等培養模式,積極引進具有一定行業影響力的專家、高級人才、海內外學者以及優秀畢業生,發展和壯大教師隊伍,豐富專業學科體系,優化專業學緣結構。此外,專職教師團隊的年齡結構合理,老中年教師(44歲以上)與青年骨干教師(44歲以下)比例為1∶3,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比為75%,專職教師團隊年輕有活力、年富力強,還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與強大的科研實踐能力,完全滿足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教學與科研任務要求。

2 專任教師團隊業務水平的提高

2.1 教師團隊水平提升措施

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高質量教學和科研的保證。為了提升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教學團隊的水平,保證學科在教學質量和科研能力方面的高質量推進,我們采取了有力的教師培養方案和實施計劃,鼓勵現任專職教師“走出去”,積極參加國內外的高水平教學和科研活動,主動聯系企業開展實踐活動,繼續深造學習,到具有世界一流食品學科的高?;蚩蒲性核L問交流,開拓教師的視野,提升教師的能力。我們的師資團隊十分重視傳承,每位具有正高級職稱的專職教師,需要一對一指導和培養一名年輕教師,快速融入專任教師團隊,加快年輕教師教學和科研能力的提升速度,肩負起學科的教學和科研任務。同時,我們尤其重視高水平人才的引進,強化我們的師資隊伍,優化升級我們的學緣結構。2022年,引進專職教師1人,為博士后校級引進人才。

我們以培養在崗專任教師為主,積極引進國內外兼職師資為輔,不定期邀請國內外行業專家開展專業講座、學術報告為補充。近年來,我們成立了由行業專家、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專家構成的專業建設委員會,全力打造和培育精英教師團隊,通過加強師德師風培訓和教學專項評比等提升教學能力。每年定期舉行專職授課教師的講課基本功大賽,邀請校內外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作為評委專家,提高專業授課教師的授課能力,學習和積累了授課經驗。學科還定期舉行課件制作大賽,豐富和提升教師的授課形成,有效提升了教學效果。不定期地指派專職教師到國內外知名院校和單位進修學習和交流,組織專職教師參加國內外食品專業學術會議,積極爭取和鼓勵專職教師參會并作大會報告,開拓專職教師的視野和思維,把握好學科的發展前沿,為學科的教學和科研的發展服務。

2.2 教師教學和科研水平提高

學科始終把提升教學科研能力放在首位,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思想高度統一,全心全意為國家培養優秀的、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大學生。學科成立了項目書撰寫培訓班,并定期開展項目申報經驗交流會,讓經驗豐富的專任教師分享他們的項目申報的成功經驗。通過教師團隊每位成員的不懈努力,現已構建了一個教學水平高、科研能力突出、攻關能力強的教學科研團隊。近年來,團隊專職教師主動承擔和參與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教改課題和本科教學工程項目,包括“食品類新工科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的研究與實踐”“食品科學與工程一流專業建設與實踐”“藥學拔尖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創新”“藥學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的“三制”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遼寧特色冰葡萄酒釀造工藝虛擬仿真實驗”等共計15項。項目的覆蓋面廣、層次高、團隊參與教師多。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教師團隊尤其重視科研能力的培養和科研體系的建立,在保證完成高質量的教學任務的前提下,有力地激發教師的科研潛力,基于學校在藥物領域的雄厚的研究基礎,以制藥的標準來研創食品,瞄準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保證讓人民吃的營養、吃的健康的科研定位,為全面推進全民健康型社會的建設貢獻力量。目前,學科以圍繞食品質量與安全的學科定位,建立了涵蓋食品功效成分檢測與分析、食品質量評價、功能食品開發的科學研究體系。同時,形成以科研促教學的先進模式,將科研成果帶到課堂里,理論結合實踐,科研成果與理論知識相輔相成。

2.3 教師實踐經驗能力培養

學科尤其重視專任教師的實踐經驗的積累,主動聯系相關企業,與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為專任教師搭建實踐學習和交流平臺。目前,已有4人參與了多次實踐活動,地點包括:本溪木蘭花乳業有限責任公司、遼寧天士力參茸保健品有限公司、昌黎華夏長城葡萄酒莊園、麗珠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敖東藥業集團延吉股份公司、國藥奇貝德(上海)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以及南京諾瑞特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業。實踐活動普遍具有實踐周期長、實踐地點覆蓋面廣、實踐內容形式多樣等特點。近年來,新建立合作關系的單位逐漸增加,凸顯本專職教師團隊的實踐能力不斷增強,能夠更好地掌握行業的發展動態,把握行業的發展趨勢,有效地將產學研高效地結合在一起,將先進的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相結合,豐富了實踐教學內容,促進了前沿學術工作的開展。后續學科將開展更多的實踐活動,讓更多的專任教師參與進來,以更有力地提高專任教師團隊的實踐經驗。

3 專業負責人的帶頭作用

3.1 專業負責人引領專業建設方向

韓靜教授作為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建設負責人,工作經驗豐富,30多年一直工作在教學一線,熟悉高等教育辦學規律,教學水平高。深刻理解我們國家把全民健康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立足國情和學校辦學特色的重要意義,在專業建設過程中,采取創新舉措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根據健康中國和食品安全國家戰略,帶領專業教師團隊明確了專業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創建了突出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新工科”人才培養體系。為國家培養急需的食品安全應用型“新工科”人才,提高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的監管能力,提升食品全鏈條質量安全保障水平。新時代的快速發展,呼喚高等教育加快食品類工程專業建設,這要求食品質量與安全等食品類工程專業要加快人才培養體系改革,強化食品類工程人才的創新實踐能力培養,實現人才培養質量革命。

專業建設負責人韓靜教授與本專業的專兼職全體教師一道,根據教高〔2018〕3號文件“關于加快建設發展新工科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和教高〔2019〕6號文件“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的總體要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卓越食品類“新工科”人才為導向,依托我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較完善和成熟的辦學條件,于2019年構建了我校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培養模式,而且經過了2020年和2021年兩次深化完善。目前,已形成了突出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新工科”人才培養體系,保障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具有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創新意識和工程能力,自覺擔負“使民健康,使國昌盛”的使命。

3.2 專業負責人持續開展教育教學研究,推動專業建設

專業負責人圍繞“新工科”建設,組織教師團隊持續開展教育教學研究,有力地推動了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建設。近3年,主持與參加教學改革項目5項,主持本科教學質量工程項目2項。另外,已公開出版學科規劃類教材9部,其中主編6部、副主編2部。2012年至今,參與擔任《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核農學報》等雜志審稿專家,以及被聘為教育部學科評估專家等,加強了與國內同行院校的聯系和了解,有力地促進了專業建設。

3.3 專業負責人創新開展食品領域科學研究與開發

專業負責人圍繞食品質量與安全領域開展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功能食品研究與開發、納米技術及現代分離技術的應用研究。近5年,主持和參加科研課題6項,其中主持5項,遼寧省重點科技項目1項、省自然基金2項,實現與甘肅、吉林等3家企業合作,完成“黑枸杞泡騰片”“肉蓯蓉咖啡等”等功能食品專利轉讓橫向課題3項,合計實現到款257萬元。多年來,已申請中國發明專利近20項,獲得授權12項,與國內遼寧沈陽、湖北荊州、黑龍江綏化、云南大理、河北承德、甘肅酒泉等省的6家新資源食品類企業,實現了專利技術轉讓和產業化合作。同時,發表研究論文100余篇,培養研究生80余名。

通過持續的科學研究,專業負責人帶領本專業團隊教師深入企業一線,了解了國內外食品領域發展動態,明確了國家保障全民健康的根本發展目標、方針政策以及對食品質量與安全人才的需求,更加深刻理解了國家的專業建設標準,有助于我們結合沈陽藥科大學90多年的藥學辦學底蘊,不斷完善我校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體系。

3.4 專業負責人在專業建設方面作用明顯

韓靜教授作為專業負責人,同時兼任學院副院長主抓本科教學工作,在校院領導和教務處的支持下,專業建設負責人與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全體教師共同承擔并積極推動該專業的建設工作。

3.4.1 2019年成立食品質量與安全教研室

專業負責人主要開展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計工作、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工作、教學組織實施工作、師資隊伍建設和培訓提升工作以及學生培養工作等。

3.4.2 建立專業建設委員會

在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建設過程中,專業建設委員會專家負責指導和引領,具體包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審定、師資團隊提升培訓、學生培養指導等。委員會專家由國家食品教學指導委員會高校專家和本校專任教師構成,包括專家6人、秘書2人。具體為:江南大學食品學院的王周平教授(江南大學食品學院副院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技術創新中心-特殊食品-副主任,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入選者,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食品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秘書長。長期從事特殊食品、功能食品質量與安全控制、食品安全檢測與控制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法國)梅里??茖W研究基金項目等科研項目20余項。迄今為止發表第一和通訊作者SCI論文156篇)、大連工業大學食品學院的林松毅教授(現任大連工業大學研究生學院院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基礎研究項目首席。國家海洋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朱蓓薇院士團隊食品功能與營養方向帶頭人,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食品科學與工程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家組組長,食品類專業認證委員會委員,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高級會員;兼任國家科學技術獎勵/“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千計劃”通訊評審專家和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技獎及十余個省部級科技獎勵評審專家;先后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基礎研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項目、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項目;以第一或通訊作者身份已公開發表SCI收錄論文128篇和EI收錄論文31篇;以第一發明人申請發明專利52項,授權發明專利27項;主編(含并列主編)出版教材5部)、吉林大學劉靜波教授(工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審專家;國家自然基金評審專家;高等學校博士點/(新教師)基金評審專家;國家蛋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專家組成員;教育部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秘書長;教育部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全國工程教育認證專家組成員;中國農業工程學會農產品加工與貯藏分會常務理事;中國農學會農產品貯藏加工分會常務理事;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高級會員、功能食品分會理事。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等。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EI論文70余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90余件,授權39件),本校的韓靜教授、賈英教授和何博賽副教授,以及專業秘書杜易洋副教授、宋建新副教授。

3.4.3 聘請學院兼職教授

經學院研究、學校同意,為建設高水平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特聘請兼職教授3人,分別是江南大學食品學院的王周平教授、大連工業大學食品學院的林松毅教授、吉林大學劉靜波教授。從2019年開始創建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到2020年和2021年完善和修訂人才培養方案,以及專業建設相關工作都得到了兼職3位教師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同時,兼職教師也顯著提升了本專業的教師隊伍整體教學科研水平,有利于人才培養。

3.4.4 新建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實踐教育基地8家

積極與國內食品相關企業及科研院所溝通,建立并不斷拓展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實踐教育基地,2019年至今,已為本專業新建食品類實踐教育基地8家,均已簽訂校級共同辦學協議。2019年,沈陽藥科大學—遼寧天士力參茸保健品有限公司功能食品實踐教育基地獲批遼寧省級校外實踐教育基地?;亓己玫慕煌?、方便的食宿和安全的生產環境,保證了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學生實踐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2022年,本專業可使用食品類實踐基地達17家,其中包括省級實踐基地2家、省級食品質量檢測研究院1家、高校實訓中心2家、食品企業14家。沈陽藥科大學與這些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已有多年的合作基礎,近3年,已為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培養3屆90多名學生、為相關食品專業培養200多名學生。通過與國內實踐教育基地的合作向著更深入、多層次的方向發展,有力保障了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學生工程實踐教學的順利實施。

4 結語

在國家高度重視大營養、大健康的時代背景下,功能食品學科取得了全面的、深入的發展。我們的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以專任教師團隊的建設為基礎,全面深入地考慮影響構建教師團隊質量的關鍵因素(成員數量、年齡結構、性別結構、職稱結構、專業背景、師生比例、兼職教授隊伍建設,專任教師團隊業務水平的提高措施以及學科帶頭人發揮的重要作用),在學校的政策支持和相關領導的關懷下,在學科專任教師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下,食品質量安全學科的建設已初見雛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奥仿湫捱h兮”,經過學科專任教師團隊的持續努力和發展,定會取得新的突破,為我國人民的健康事業貢獻力量。

猜你喜歡
專任教師食品質量食品
2022年全國專任教師比上年增加35.98萬人
國外如何進行食品安全監管
解艾蘭:食品質量無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
提升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探索
標準化在食品質量安全保障中的重要性
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專任教師結構(1991年—2017年)
食品造假必嚴懲
第二節 2015年法學專任教師師資情況
竟然被“健康食品”調戲了這么多年
北京普通高校的教師隊伍及其結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