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外語教學數字化轉型探索研究

2023-05-15 10:38丁妍西
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23年2期
關鍵詞:外語教學外語轉型

汪 萍 丁妍西

(渤海大學 外國語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隨著新時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成為了一種新的發展趨勢。教育領域緊跟時代潮流,著眼于教學數字化轉型成為了新時代的必然要求。國家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全文)》中提出加快數字發展,建設數字中國的目標,彰顯了國家對數字化建設的重視,以及實現科技強國的決心[1]。教育部在《2022年工作要點》中明確提出要深化“十四五”教育發展規劃,推進新時代教育改革,實施數字化教育戰略行動,提升教育質量與效率[2]。外語教學具備人文性和工具性,即外語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外語基礎知識,還需要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對外交流的能力,從而培養出更多兼具國際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的人才[3]。促進數字化技術和外語教學相結合,推進外語教學質量向更高水平發展,成為了培養外語人才,推進國家發展的關鍵動能。本文探究了構建高校外語教學數字化轉型的模型,以期為現代外語教學建設添磚加瓦,提升高校外語教師教學水平和數字素養,構建高校外語教學數字化運行模式,提升高校外語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加快高等教育的數字化轉型和數字中國的建設進程。

一、高校外語教學數字化轉型的必然性

(一)數字化外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變革的應然選擇

教育部在《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文件中指出“要不斷推動人工智能與教育深度融合、為教育變革提供新方式”。傳統外語教學正在經受著數字化時代帶來的挑戰。數字經濟時代對外語人才的培養規格提出了新的要求,強調了新型外語人才的“多學科知識化”“理論實踐化”“數字化”。把數字化社會需求和外語教育相融合,借助校企合作,以強化“實踐能力”培養為突破口,改變傳統外語教學的授課模式,致力于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并掌握多門學科知識的數字化外語人才,從而提升高校外語人才培養質量,培養出“數字化外語應用型人才”。

(二)外語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的現實需要

在數字化教育持續推進的今天,外語教師承擔著跨文化對外交流人才的教育任務,較好的數字化教學水平將會有利于實現外語“專業+數字化”的人才創新培養目標,有助于教師突破傳統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主體、教學時空、教研組織的局限,充分利用“數字化”網絡平臺,采用更加靈活多樣的數字化形式,構建數字化教學和教研的動態發展系統。最大限度地滿足外語教師數字化教學需求,將會有助于提升外語教師專業發展能力。

(三)外語人才終身學習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建立健全終身學習推進機制,構建靈活、豐富、便捷的全民終身學習體系(習近平,2020)?!丁笆奈濉眹倚畔⒒巹潯肥状蚊鞔_提出“開展終身數字教育”,強調要“發揮在線教育、虛擬仿真實訓等優勢,深化教育領域大數據分析應用,不斷拓展優化各級各類教育和終身學習服務”(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2021)?!敖逃龜底只钡目焖侔l展為終身學習提供了良好的資源條件。外語教育數字化轉型不僅有助于學生在學校的學習,而且對于學生的職業發展和終身學習也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二、高校外語教學數字化轉型的內涵與特征

(一)外語教學數字化轉型的內涵

教學數字化轉型的內涵不僅僅是“數字化”和“轉型”內涵的簡單組合,它已經超出了二者的結合,是一種劃時代的系統性的教育創變過程,是教育教學信息化的特殊階段[4]。教育的核心是教學,課堂教學的數字化轉型是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點突破領域?!半p減”背景下,課堂教學要想減輕學生的負擔,就要求教師應明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去感知課堂知識,使學生更好地吸收知識、發展能力。在此背景下的課堂,教師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課堂質量,整合各學科資源進行跨學科教學,應用信息技術進行線上線下的結合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課堂教學數字化轉型是一種通過多模態數據感知,借助各種設備平臺,進行數據分析與整理的課堂改革形式。它強調“人——機——物”的全面緊密融合,對課堂結構進行系統性重構[5]。通過高校外語課堂多模態數據感知與流轉,深度分析與整理數據,推動高校外語課堂結構的全方位系統性變革,強調高校外語課堂中的人——機——物緊密融合,實現新時代高校外語課堂教學的高質量發展。

(二)外語教學數字化轉型的特征

1 學科融通,數據聯動

數字化外語教學跨越學科和時空的局限,借助于“互聯網”平臺,以“學科融通”為理念,打破以往高校外語教學重理論、輕實踐、重專業、輕外延的封閉教學模式[6]。數字化轉型強調動態收集學生課堂數據以及線上預習、作業等數據,通過分析學生的各種數據信息,找到課堂學習的關鍵問題和重難點問題,從而教師可以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數字化平臺則可以推給學生適合的學習資源。

2 個性化設計,數據化調試

學生可以利用多樣化的數字資源自主學習,教師可通過數字平臺實現分層測試,然后進行答疑解惑和歸納總結,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高效學習。通過大數據收集匯總展示課前學習中普遍存在的疑難問題,并利用平臺反饋的預習結果來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人機協同進行按需而變的彈性教學活動,快速適應并定制適配學生個體的差異化發展路徑。

三、高校外語教學數字化轉型建設存在的問題

科學技術以其強大的影響力正迅速滲透到教育信息化、數字化等方面。近年來,我國教育在信息化、數字化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校園網的廣泛應用,數字校園建設全面普及,貧困地區學校寬帶接入和網絡提速降費持續推進,但同時仍存在許多問題。

(一)外語教學數字化建設缺乏整體規劃

切不可以從一個視角去研究外語教學數字化轉型的相關問題,否則無法很好地進行外語教學數字化轉型的相關探索。這個問題在絕大多數高校中普遍存在。目前很多學校的課程資源、外語教學、教學評價反饋、外語數據庫資料等方面自成系統,沒有進行全方位的整體規劃,造成數字信息資源的浪費。由此看來,高校外語教學數字化建設系統整合能力不強,所以形成自上而下頂層設計的一套外語教學數字化系統至關重要。

(二)外語教學數字化建設存在“信息孤島”現象

當前外語教學中學生所用的自主學習系統、教師所用的教學系統以及教學管理系統各成系統,但是由于各個信息系統的開發人員不同,建設水平略有差異,使得信息系統之間沒有辦法實現數據互通?!靶畔⒐聧u”在高校數字化建設方面起著負面作用,所以著手去找到解決“信息孤島”現象的方法至關重要。

(三)外語教學數字化技術不夠成熟

數字化技術不夠成熟是我國高校外語教學數字化轉型中的一個典型問題。在外語教學數字化實施過程中,出現了教師與學生的軟硬件水平不足、技術操作水平不足、課堂數字化應用水平不足等問題,這意味著高校數字化技術和應用水平還有待提高。

(四)外語數字化教學平臺建設重形式、輕內涵

外語數字化教學平臺建設應該充分考慮其平臺的性質,作為一種教學性質的平臺系統,應重視平臺的內涵建設,并做好管理和維護。而很多高校對外語數字化平臺的建設在這些方面仍存在不足,他們更多注重對于平臺硬件設施的建設,而沒有建立起一個良好高效的管理維護體系。

四、高校外語教學數字化轉型的模型探索

在現有的數字化條件和教育環境下,外語教育應以“學科融通”為理念,以“專業+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增權賦能傳統高校外語教學課堂,構建產學研用一體化外語教學數字化轉型新模式。

(一)協同育人驅動:構建產學研創一體化外語數字化教學平臺

外語數字化教學要以數字化教學平臺為基礎,充分分析外語數字化教學的內涵和特點,使數字化教學平臺涵蓋外語基礎教學、數字技術等多方面的內容,成為覆蓋面廣的外語教學和學習數據資源庫。外語教學數字平臺建設路徑如下:第一,依托校內網建設數字化教學平臺。校內網是高等院校開展教學管理、匯集教學資源的重要平臺,其涵蓋各種資源,可供專業教師收集各種資料數據用于外語教學。第二,依托專業的商業化教學軟件構建數字化教學平臺。由于商業化教學軟件在功能、性質、運行、外觀等方面更具實用性的特點,如百度云智學院、數字課程云平臺、釘釘、騰訊會議等可廣泛地用于外語數字化教學中。第三,依托互聯網企業定制個性化數字平臺。實現從外語課程建設、外語教學數字系統、外語教學資源、外語學業評價系統、外語學業數據分析等方面依據高校特定的學習條件構建產學研用個性化數字教學平臺,從而實現校企協同育人共建目標,促進外語教學的數字化轉型。

(二)智庫支持驅動:構建外語課程數字化資源共享庫

數字化外語教學跨越學科和時空的局限,借助于“互聯網”平臺,打破以往高校外語教學重理論、輕實踐、重專業、輕外延的封閉教學模式,教師利用創教一體化智慧工具,引導學生獨立快速創建優質的外語課程資源庫(見圖1)。創建數字化外語課程資源將有利于從不同角度對學生進行“五育并舉”教育,提升學生的專業和數字化實踐能力,加快外語課程數字化轉型的發展步伐,提高外語人才培養質量。

圖1 外語課程數字化資源共享庫

(三)創新實踐驅動:構建外語課程數字化教學模式

外語教學模式的改革無疑是外語教學數字化轉型的核心環節。教師應轉變傳統的外語教學模式,依據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樹立數字化思維,精通數字化技術,利用網上教學平臺和智能數字技術,并結合線下教學,形成“數字化智慧課堂+網課+線下”的混合教學模式。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數字化課堂、線上網課和線下教學活動相結合,充分發揮數字化教學平臺在各教學環節中的優勢,以達成數字化教學目標(見圖2)。

圖2 外語課程數字化教學模式

課前準備階段通過數據分析、智慧推送、測試與反饋來實現課前充分預習,并針對學情進行分析,進行學習情境的創設,使學生明確學習任務。教師將具體任務運用信息化手段做成簡短的外語教學音頻或視頻文件,通過數字平臺推送給全體學生,供學生線上線下學習。同時,教師也可以在課前給學生布置視頻作業,根據教授的知識點和需要練習的語言技能,指導學生利用數字平臺完成視頻制作。視頻中還可通過插入問題來增強學生觀看視頻的效果。通過監測后臺數據,教師可以了解到學生任務完成情況,并可以接收到在規定時間內沒有完成學習任務學生的系統反饋提醒,從而督促學生線下完成微課預習任務。教師可以在課前發布少量的習題測試,學生提交測試后,得到實時的反饋,有利于及時查漏補缺。

課中探究階段通過大數據收集學生在課前學習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并利用平臺反饋的預習結果來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教師可以利用視頻動畫、情景劇等形式的慕課進行新課導入,可以采用小組討論、情境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尋求完成教學任務的方法途徑。學生在探究中參與實訓操作,從而建立理論與實操的聯系,完成對知識的深度學習和內化。教師根據問題反饋,有效做到課堂精講、重難點突破,對共性問題進行重點答疑、強化分析。通過師生互動,啟迪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下強化階段教師可以通過數字平臺布置作業,并把作業完成情況及時推送給學生,讓學生可以及時了解自己的薄弱環節。同時,學生可以利用多樣化的數字資源自主學習,教師可通過數字平臺實現分層測試,然后進行答疑解惑和歸納總結,提高學習的效率。教師充分利用數字技術來引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升學生的數字化素養。

(四)學科融通驅動:構建課程建設跨學科虛擬教研室

外語課程數字化建設需要不同學科、不同專業、不同背景的教師參與共建共研,應構建形成以“產出導向、交叉融合、前瞻研究”為原則的外語教學能力提升體系。教師可以圍繞具體外語學科的研究問題,借助互聯網平臺,構建多學科教師組成的虛擬教研室。通過數字技術進行學科交叉融合的教學觀摩、教學競賽等虛擬教研活動,不斷對不同學科專業的課程與外語課程之間進行深度融合研究,建立起交叉共享、協同支持的互動交流平臺,以此快速提升專業教師的教學、學術、協同育人的專業能力和數字化水平。

(五)創新賦權驅動:構建外語教學數字化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的指導性環節,建立科學有效的數字化教學評價體系是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的核心要素。筆者研究的教學評價數字化轉型主要包括:1 建立數據標準體系。從數據分類、數據匯聚、數據管理、數據安全、數據服務等方面,建立包括數據標準、交換標準、認證標準等在內的外語學科聽力、口語、寫作、閱讀、翻譯等標準規范體系,為實現數字資源的互通共享奠定基礎。2 打造外語評價數字系統。建設集約統一的外語測評數據系統,搭建外語測評AI能力體系,為外語考試應用提供智力支撐,實現應用智能化評價。3 建立數字化測評的機制保障和安全屏障。數字化測評需要機制保障和安全屏障來確保測評公平。

(六)科學發展驅動:構建外語教學數字化轉型可持續發展體系

在科學發展觀驅動下,外語教學數字化轉型中對創建課程數字化質量、實踐效度、延展廣度等多方面展開定期的內外部客觀科學的評價,找出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以“問題為導向”進行改進策略研究。改進依據為重點考察外語課程教學內容是否實現了多學科交叉融合;學生的學習模式是否實現“學生中心”“實踐導向”的深度學習模式;教師教研方式是否靈活多樣、切實有效,專業能力是否有所提升,是否能夠支撐“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根本任務;數字化平臺是否可以實現無障礙數字化跨地區跨時空交流,是否可以承載多元數字化外語共享資源等;外語教學數字化研究成果是否可以被廣泛推廣;研究中出現的問題是否被持續改進??沙掷m發展體系的建構對于外語教學數字化轉型的長期穩定健康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五、結語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教育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實施數字化教育改革成為了促進教育發展的關鍵動力。全新的外語教學數字化轉型思路、產學研用一體化外語教學數字化轉型新模式,將會最大程度地發揮數字化在學生外語教學中的效用,培養學生的數字化學習素養,提升學生外語教學的興趣和水平,從而落實新形勢下國家對于外語學科的新要求,有效培養新型數字化外語人才,提升數字化中國的建設進程。

猜你喜歡
外語教學外語轉型
從震旦到復旦:清末的外語教學與民族主義
轉型發展開新局 乘風破浪向未來
航天器在軌管理模式轉型與實踐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轉型
外語教育:“高大上”+“接地氣”
“Less Is More”在大學外語教學中的應用
大山教你學外語
灃芝轉型記
大山教你學外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